201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李煒,繼《反調》後又一文化散文集
這是一本被忽略的書。作家李煒透過對人物特性及其作品精髓之掌握,從悠悠古往中召喚為人所淡忘的藝術家、作家和哲學家,再次聚焦於特定時光切片,娓娓道出一個個生命如何面對其所屬時代之潮浪,也為這些人留下有別於史料,獨特卻深凝的詮釋。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基度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經典冒險小說,也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好的作品。本書於1844年完成,全書共分十八次出版。後世史學家認為這部書不是大仲馬獨立創作,而是與其他作家合寫。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你始終相信,這世上有兩種人:道別後至少轉身向你再揮一次手才離開的人,
以及道別後頭也不回就一直往前走的人。」──李煒
這是一本被忽略的書。作家李煒透過對人物特性及其作品精髓之掌握,從悠悠古往中召喚為人所淡忘的藝術家、作家和哲學家,再次聚焦於特定時光切片,娓娓道出一個個生命如何面對其所屬時代之潮浪,也為這些人留下有別於史料,獨特卻深凝的詮釋。
就如同他在後記提到:這大致就是爲什麽這本書會含有那麽多「離題千里的遐思」、「人生卷軸的注脚」吧。因爲它只是爲那些想在自己摔死之前,多看幾眼這世上的種種美好、多瞭解一點箇中的奧妙──它僅僅是爲這樣一群人而寫的。
收錄名人包括:弗蘭德畫家艾克(Jan van Eyck)、超現實主義創始者布賀東(André Breton)、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哲學家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和阿拉伯的勞倫斯(T.E. Lawrence)等之生平軼聞。
作者介紹
李煒
好歹不知、偏見不缺、俗事不幹、傳統不屑、金錢不愛、地位不要、時運不濟、早死不成。
著有《無比的黑暗》、《反調》、《4444》、《碎心曲》、《書中書》。
譯者簡介
於是
作者。譯者。現居上海。
已出版《一隻黑貓的自閉症》、《事後》、《六翼天使》,《慌城孤讀》等小說散文作品;以及保羅•奧斯特的《窮途,墨路》、斯蒂芬•金的《黑暗塔VII》、丹•布朗的《失落的秘符》、珍妮特•溫特森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亨利•斯托克所著《三島由紀夫的生與死》等二十餘部簡體翻譯作品。
李煒,是誰?相信看過他書的人會記住他的名字⋯⋯也許衆多的人無法接受這種混雜著桀驁的個性與才氣的文字,但是一定會對他的行文與識見印象深刻。──中國《新聞晚報》
李煒把聯想力、叙事感、戲劇性和對人物的精確評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總是能準確地抓住人物的特性和創作風格,幷把個人命運與時代相結合。這也使得他的文章在靈光四溢的同時,具有了深沈的分量;在細節生動的同時,具有了歷史的縱深感。而這些與他對資料的大量占有,以及長期閱讀磨礪出來的敏銳的判斷力密不可分。──中國《文彙讀書周報》
李煒下筆既不學究、也不晦澀,混合書人書事等等掌故的書寫風格讓他的散文十分可親。──《立報》
李煒的作品特色一向是旁徵博引,且能在各種閱讀資料細節裏推演出獨特的詮釋。──《中國時報》
不管是文學、藝術、歷史、政治、哲學,在李煒筆下往往一兩段,立刻理出重點。──《聯合報》
一直以來李煒都用英文寫作,他曾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英語系,識得英、法、德、義、拉丁、古希臘等六種語言。夏志清說,「我來美已將五十九年,還沒有見到過比李煒對西洋文化大傳統領悟更多⋯⋯讀得更多的中國青年」。李煒目前正在學習俄語,那是他的第七門語言。──香港《蘋果日報》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