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代表了一個真正、純粹、古老而精神上的德國
他是德國最後的浪漫主義者
「(本書)如同文學珍品般吸引著我。為何如此?我明白這是唯一的答案:赫曼.赫塞栩栩如生地立於紙上、立於字裡行間。他不作戲、他不故作姿態、他涉險、他『癡迷(töricht)』,他用他的內心思考,他不耍弄空中樓閣。我十分喜愛這本小書,因為其如同伴我言語的朋友。」
——德國作家曼弗雷德.豪斯曼(Manfred Hausmann, 1898-1986)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在台熱銷超越十萬冊 作者睽違七年,再推巔峰鉅作! 橫跨荷蘭、費城、大溪地,敘述了愛、冒險與探索, 愛瑪一生的傳奇,再一次愛與出走的感動旅程 ★李欣頻:「她的書一定要大力推薦!」 ★歐普拉雜誌評為「此生必讀!」 ★華爾街日報評為「二十年寫作生涯最具野心之作!」 ★美國前國務...
這是獨角獸的冒險,也是獻給每個純真心靈的蛻變之書。 相信自己確實擁有力量,就是魔法。 你就是那世上獨一無二、最美麗的獨角獸 彼得.畢格――和托爾金齊名的當代奇幻小說大師 暢銷55年的傳奇經典――《最後的獨角獸》
面對如此敏銳又如此懵懂 如此渴求又如此徬徨的「危險」年紀 即使是被引導得最好的年輕人在這其中也沒有導師 必須以自己的力量發現道路和救贖 引動 跨世代 跨時空 深刻共鳴的永恆經典
《荒野之狼》,1927年出版,赫塞五十歲即將進入「知天命」之年的作品,透過主角哈利.哈勒爾的故事,反省中產階級的生活,批判知識中產分子的價值觀,並藉著主角身上兩種相互交戰的本質──人性與狼性(更準確一點說,其實是不下千百之多的本質),尖銳而機巧、諷刺而謙遜地反覆辯證。在人與狼,哈利與歌德、莫札特的「...
「她愛的不只是我的音樂,也愛我這個人,但是卻沒有熱情。我懷疑她對我展現的溫柔與善意歸因為不堪的同情心。假設有另一個健全、外表英挺的男子,而她像喜歡我一樣喜歡他,她可能就無法維持這麼久單純的友誼關係,這樣的想法揮之不去。因此我便常常反覆想著,我願意用我的音樂,以及所有我身上的一切,來交換一條健康的腿與...
關於這套《臺灣人三部曲》,鍾肇政是寫一部日治時期五十年的臺灣人歷史,只不過他用小說的形式來表達,他把臺灣這五十年歷史分為初葉、中葉、末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獨立寫成約三十萬字的小說,就以他家的宗族三代人物為主角----- 即第一部人物的子侄輩,在第二部裡成為主要角色,第三部則是再下一代的人物。作者要借...
德文原書直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經典成長小說 《徬徨少年時》是1946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赫曼.赫塞最重要代表作之一。 小說描繪少年辛克萊身在兩個世界:一個充滿了慈愛、典範、愛與智慧,另一個則盡是謠言、醜聞、墮落與詛咒,兩個世界彼此分隔,卻又緊密相鄰。
喬治・歐威爾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是一個人的夢魘式奧德賽遠遊,他經歷的是一個由交戰國家統治的世界,以及一個不但控制資訊、也控制個人思想記憶的權力結構。一個名叫溫斯頓・史密斯的小公務員,在大洋洲共和國冰冷灰白的環境下,加入了一個秘密兄弟會,追尋一段禁忌的婚外戀情——結果卻成了被追捕的國家公敵⋯⋯也是...
他代表了一個真正、純粹、古老而精神上的德國
他是德國最後的浪漫主義者
一九四六年諾貝爾文學獎、一九五五年德國書業和平獎得主
「本書如赫塞語,須得慢慢咀嚼,才能品其味,辨其意:『格言猶如寶石,因稀有而有其價值,且唯有小口細嚼而非大口囫圇才能到「味」。』通關密語是『別急』,而此『別急』其實是總體性地呼應了這本語錄的精神——用當代語言來說,其實就是『慢活』——也折射出赫塞身為上承十五六世紀的文藝復興,下接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之新浪漫主義的典範之精髓所在。」
——謝志偉 (本書導讀者)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一八七七年七月二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Württemberg,一九五二年與巴登〔Baden〕合併為巴登─符騰堡邦〔Baden-Württemberg〕)的卡爾夫(Calw),其父為波羅的海裔的德國傳教士,其母為符騰堡的印度學家之女。一九四六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一九六二年八月九日逝世於鄰近瑞士盧加諾城(Lugano)的(Montagnola)。
他的文籍、小說、散文、沉思錄、詩歌、政治思想、文學和文化批評論著在全世界再版過將近上億次,他同時也是二十世紀中在美國和日本最多人閱讀的歐洲作家。
《在書中發現自己的靈魂:慢讀赫塞》精選了五百五十篇按主題排序的格言,體現出赫塞著作中的思想精隨。這些思想不僅闡明了其立場,更讓赫塞成為最為政治敏感的德國作家,由於他堅決地對抗民族主義、戰爭和沙文主義,讓他從一九一四年起成為備受冷落的小眾德國知識分子。
「(本書)如同文學珍品般吸引著我。為何如此?我明白這是唯一的答案:赫曼.赫塞栩栩如生地立於紙上、立於字裡行間。他不作戲、他不故作姿態、他涉險、他『癡迷(töricht)』,他用他的內心思考,他不耍弄空中樓閣。我十分喜愛這本小書,因為其如同伴我言語的朋友。」
——德國作家曼弗雷德.豪斯曼(Manfred Hausmann, 1898-1986)
作者簡介
赫曼.赫塞 (Hermann Hesse)
一八七七年七月二日生於德國卡爾夫市,為傳教士與印度學學者之子,逝於一九六二年八月九日。一九○四年發表了第一本小說《鄉愁》,自此一舉成名。赫塞於一九四六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亦為一九五五年德國書業和平獎得主。
作品風格多樣,兼有自然主義、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氣韻,此外,受到成長背景的影響,亦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赫塞作品多在描寫人們如何尋求實在自我,準確地捕捉到了人在青春期的一種精神狀態,以及青春期中人們可能會提出一些問題。此外,其作品中濃厚的和平主義色彩,使得赫塞於六○年代末、七○大受歡迎。以《彷徨少年時》、《荒原之狼》、《流浪者之歌》、《玻璃珠遊戲》等作品享譽世界文壇。
譯者簡介
彭菲菲
輔大大傳系廣電組畢業,之後前往德國埃森大學(Universität GH Essen)攻讀傳播學、心理學及行銷學,並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曾任職多家台灣上市公司駐歐洲/德國業務行銷協理及總經理。目前旅居德國並從事商業諮詢工作,協助中資/台資企業拓展歐洲市場。暇時從事自由翻譯工作。
謝志偉(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導讀
凌性傑(作家)
劉興華(家西書社創辦人)
簡潔(臺大外文系副教授)
推薦(以上皆按姓氏筆畫排列)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