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禮讚
0 篇書評

1949禮讚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5/09/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8.7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0846089
  • 字數: 108,396
電子書定價:NT$ 320
電子書售價:NT$ 208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在共產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台獨史觀外,

重新解讀歷史符號──「1949」

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國,新中國建立。

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移台灣,新台灣從此誕生。

台灣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1949,1949年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

1949年之於新台彎,則是文化的意義。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這是一本帶領臺灣各世代讀者重返二二八事件歷史起點之書。 七十年前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官民衝突事件。在戒嚴期間,這道歷史傷口成為不可碰觸的禁忌,相關研究直到解嚴後的一九九○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累積出相當豐碩的成果。但作者陳翠蓮認為,關於二二八的研究「迄今為止仍然著重在整...

  • 特價 電子書: NT$ 277

    採訪三十位幕僚、政務官、社會運動者等政策相關人士 從九大議題看八年來臺灣的改變 從執行者、幕僚的訪談中得知重要政策溝通與執行的關鍵時刻 「EPUB電子書版本皆有附贈惠菁親聲朗讀前言音檔」 八年來,世界經歷了動盪與巨變 臺灣也經歷著體質的改變與成長 我們是否在這個時代,寫下了屬於自己的...

  • 電子書: NT$ 420

    小笠原欣幸即以此宏觀又透徹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過1996以來的七次總統選舉,在每一屆選舉的章節中檢視各陣營的攻防、分析成敗之因,以及每次選舉結果對臺灣民主發展的意義,並且也對許多選舉中的迷團提供解答。

  • 電子書: NT$ 266

    臺灣到底是「意外的國度」,還是「必然的國度」? 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可否稱得上是「意外的國父」? 臺灣的誕生,是中共、國民黨、美國、臺灣人等四方角力下的不完美妥協? 還是臺灣人民奮鬥的結果及歷史的必然?

  • 特價 電子書: NT$ 297

    ★史明親自改寫,親筆繪畫,認識台灣史最佳入門。 ★第一本站在被統治的台灣大眾立場的台灣史。 ★原著百萬字精華濃縮,再收錄一百餘幅史明親繪漫畫。 ★本書另收錄史明首次曝光的文章〈謝雪紅的慘境〉。  

  • 電子書: NT$ 294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變。台海兩岸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一個控制中國大陸,一個控制台灣島──常被理解為中國內戰不可避免的結果。蔣介石的國民黨遭毛澤東擊敗後逃到台灣,建立一個與中共相抗衡的國家,從而創造出國際間棘手的「兩個中國」...

  • 特價 電子書: NT$ 296

    從日治時期至國民黨遷臺,曾經發生於圓山飯店的人事物, 豐富史料、老新聞、傳奇軼事,挖掘尚未為人所熟知的臺灣故事。

  • 電子書: NT$ 294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 詳細資訊

    在共產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台獨史觀外,

    重新解讀歷史符號──「1949」

    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國,新中國建立。

    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移台灣,新台灣從此誕生。

    台灣海峽兩岸人民各有他們的1949,1949年之於新中國,主要是政治的意義;

    1949年之於新台彎,則是文化的意義。

    1949年是台灣的年分,它賦予台灣一種歷史定位的架構。

    就漢人的觀點看,1661、1895與1949是台灣史上三個最關鍵性的年分。

    1661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漢人移民作為台灣社會變遷的歷史主軸就此奠定。

    1895年日人據台,台灣很快的淪為新興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迅速捲進了「文明化」的現代性行程,進入現代的世界體系。

    1949年的歷史地標則是國民政府敗退入台,結果是前所未見的大量移民湧入台灣。

    《1949禮讚》是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楊儒賓先生最新著作,在共產黨史觀、國民黨史觀與台獨史觀外,對「1949」此一歷史符號的重新解讀。全書重點論述為:

    1949渡海南遷,是國史上足以抗衡東晉永嘉渡江與南宋靖康渡江的三大南遷事件。1949是台灣史上三大移民潮中文化意義最豐富的移民事件。1949創造了「兩岸三地」的新知識範疇,新中國、新台灣與新香港同時成立。1949後的台灣學術是民國學術的繼承者,是另一種五四精神的發揚者。1949兩岸的曲折發展指向了中國現代性與西洋現代性的銜接。跨文化性格的台灣經驗,提供了形構中的新中華文化很重要的理論資源。

    本書的緣起雖始於作者楊儒賓的自我叩問,但摸索方向明確,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公共論述。

    作者楊儒賓認為,我們這群在後1949大分裂時代生長的人別無選擇地,被命運狠甩在東西衝突與古今交會的銜接點上。我們個人生命的成長與框住我們生命的世界一起演變,時代的浪潮推著我們穿越蔣中正、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以至即將被穿越的馬英九的時代。 然後少年子弟江湖老,憤青被流光帶入哀樂交集的中老年。

    作者簡介

    楊儒賓

    1956年生於台灣台中。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爲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自然概念史論》等書;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恒回歸的神話》等書。

    媒體推薦

    在太陽花運動後有了大翻轉。在反中成爲時尚的此刻,本土的愛台的楊儒賓無疑干冒大不韙,「禮讚」1949,推崇台灣作爲「南渡」文化的終點,儼然將台灣置於大中國歷史的脈絡裡。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 Edward C. Henderson 講座教授)

    說到1949,通常我們想到的是「撤退」、「遷台」、「毋忘在莒」這樣帶著創傷的字眼,楊儒賓卻別出心裁、隆重地用了「禮讚」。楊儒賓聚焦1949年,卻如鯤魚化大鵬,翱翔於歷史的縱長與雲空的廣袤之間,將我們帶向不一樣的視角,看見不一樣的1949。

    ──陳怡蓁(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1)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709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