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個從無到有的創新觀念
今日太多企業認為創新的本質,就是想出更好的臉書、更新更好的微軟,或是微調並最佳化原有的業務線。但那些都不是創新。 真正的創新意味著從無到有──創造出從來沒有人見過、全新,而且可能有點奇怪的東西。
原文書特色
★《經濟學人》、《富比士》、臉書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等好評推薦
★《紐約時報》、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你曾經訂下多少目標,最後無疾而終或功敗垂成?在你深切自責執行不力之餘,是否曾經想過根本問題是設定目標的方法錯了?無論是要壯大公司、減重、跑馬拉松,你都得從設定目標開始,擘畫成功藍圖。 原文書特色: 《華盛頓郵報》好評推薦 《UP 學》Marshall Goldsmith、四...
搞懂世界創新之都教你的那些事 矽谷人很少問:「你替誰工作?」而是問:「你想做什麼?」當別人忙著創造收入時,他只想努力創造價值,這正是矽谷的成功之道。 原文書特色 ★《出版者周刊》、《柯克斯評論》、Goodreads 好評推薦 ★ 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暢銷書
新創事業成功 24步驟 創業會遇到各種狀況,但是愈是無法預期的狀況,愈需要系統化的架構,來找出和解決你可以控制的變數,以便降低風險。現在你就可以循著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架構,用 24 個步驟開啟成功創業之路。 原文書特色 ★《波士頓環球報》 好評推薦 ★ Goodreads、Barnes...
改變慣性行為啟動變革引擎 4 步驟 每天早上盥洗時,你會先刷牙再淋浴,或是擦乾身體才刷牙?出門上班走哪條路線?一進辦公室是先查看信件還是找同事聊天?人們每天的行為有 40% 受到習慣主宰,如果你了解習慣運作的原理,便可以改變習慣,改變人生。 原文書特色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財經時報》...
知識工作者案頭必備參考工具書 《經濟學人》曾經這麼說:「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謂大師中大師,那個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杜拉克。」他提出的「分權」、「目標管理」、「知識工作者」、「後資本主義社會」、「利潤中心」等重要的管理概念,60 年後重讀依然歷久彌新。 原文書特色 ★現代管理學之父 60 年經典選粹...
新創事業追求的是現實世界中客戶將會購買並感到滿意的創意。 你要盡快把初期的原型品或最低可行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上,實際驗證你的假設,不斷重複「製造-檢驗-學習」的歷程。愈早向客戶學習,你成功的機會就會更大一點。
你還在用 20 世紀工業時代的思惟思考公司轉型嗎?你仍期待開發一套商業模式就此基業常青嗎?來到 21 世紀,你要不斷實驗和創新,提升創造、提供和獲取價值的能力。這不只是企業、非營利組織、學校和政府部門當務之急,也是個人必修課題。 原文書特色: ☆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Daniel H...
3 招成為解說專家 人們不會購買他們不了解的東西,因為他們看不到價值。透過精闢解說,讓聽眾了解「為何要在乎你的想法、產品或服務?」才有機會讓聽眾更理解你的點子,進一步採取你期望的行動。 原文書特色 ★ Goodreads、Scribd 網站好評推薦 ★亞馬遜網路書局排行榜暢銷書 ...
影響 M 型消費的 6 項購物決策 消費者每天都在做購物決策。左右他買與不買的因素可能完全跟品質和價格無關。 有些東西他就是想便宜,再好也不要; 有些東西他就是想要,再貴也沒問題。 如果你還在不上不下的中間地帶游移,很可能購物清單上第一個消失的就是你。 原文書特色 ★金寶湯公司總裁暨執行長 Dou...
錯誤經常發生在再熟悉不過的事物中,往往一個小小的錯誤卻可能引發一場大災難。我們需要建立一套除錯檢查表,將隱藏在細節中伺機而動的惡魔一一除盡。
創新和你想的不一樣
今日太多企業認為創新的本質,就是想出更好的臉書、更新更好的微軟,或是微調並最佳化原有的業務線。但那些都不是創新。 真正的創新意味著從無到有──創造出從來沒有人見過、全新,而且可能有點奇怪的東西。
賈伯斯曾經說過:「企業的生存之道,在於如何讓創新在企業內存活。」因為創新如此重要,企業無論大小也很自然地時時把創新掛嘴邊,深怕自己錯過這場生存戰役。然而,我們真的懂得「創新」的奧義嗎?當你我腦袋裡仍舊是既有的舊思惟,嘴巴講的仍是過去如何如何的歷史經驗,我們真的變得出新把戲嗎?
矽谷傳奇創業家、PayPal 創辦人彼得.提爾認為,如果你想以創新者身分在未來勝出,千萬別再模仿與改進已經有人做過的事。你要想出全新的方式,走出自己的路。專心致力於從無到有。那才是人類未來真正的挑戰與希望。
創新是 0 to 1,不是 1 to n
原書名《Zero to One》簡單道盡創新的真義,我們當然也都懂得創新表面的字義。然而就如作者開宗明義所說:下一個比爾.蓋茲不會建立作業系統。下一個賴利.佩吉或謝爾蓋.布林不會做搜尋引擎。下一個馬克.祖克柏不會做社交網站。如果你是在複製這些人,你沒有從他們身上學到任何東西。
做我們已經知道的事,讓這個世界從有變多(1 to n),是在錦上添花。然而每一次我們創造出新東西,我們是在無中生有(0 to 1)。他也提出剴切呼籲,除非美國企業投入艱困的任務創造新東西,否則不論它們今日多麼賺錢,它們未來終將一敗塗地。
競爭讓人產生幻覺,看見不存在的機會
因為企業花太多力氣參與「模仿大賽」,每個行業都是如此。提爾引述 1990 年代線上寵物商店為例。當時整個市場上是 Pet.com 對上 PetStore.com 對上 Petopia.com,以及其他數十家看似一模一樣的廠商。
每一家公司都執著於打敗對手,因為沒有其他可以專注的重大差異,它們只好比賽誰能以最強而有力的手法替耐咬的狗玩具定價?誰有辦法做最好的超級盃廣告?──這些公司完全看不到更大的問題,在於線上寵物商店是否是正確戰場。結果 Pets.com 在網路公司泡沫化後停業時,3 億美元的投資隨之化為烏有。
在競賽場上,獲勝當然比落敗好,但戰爭不值得打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是輸家。如果你不明瞭創新的本質,又怕輸在競賽場上,你很可能只會把自己陷入更殘酷的飢餓遊戲。逃離競爭,靠著替顧客解決獨特問題,成為壟斷事業,這是提爾在史丹佛大學課堂上給新世代創業者的建議,也是給你我的忠告。
作者簡介
彼得.提爾(Peter Thiel)
創業家與投資人。1998年成立PayPal,公司2002年上市時擔任公司執行長。他也是臉書、LinkedIn、Yelp及其他數十家成功科技新創公司的早期投資者。同時是創投公司「創辦人基金」的經營合夥人,投資SpaceX、Airbnb及其他許多新創公司。提爾領導自己的基金會,鼓勵科技創新與未來的長期思考。畢業於史丹佛大學。
布雷克.馬斯特(Blake Masters)
2012年在史丹佛法學院就讀時,選修提爾的課程「資訊科學183:新創事業」,課堂筆記成為本書基礎。他是法律研究科技新創公司Judicata共同創始人,畢業於史丹佛大學與杜克大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