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允許我用「內部移民」籠統地涵蓋六○、七○年代以降,大量自尚屬窮鄉僻壤的各縣市湧入台北城的那群青春尋夢者,我或能解釋為何閱讀悔之的這本散文,別有一股深沉的感動。在城鄉差距宛若天壤的年代,那批生命力正值旺盛的尋夢者,在就業或就學的驅動下,毅然從舊式農業社會闖入現代商城,已然取得政經、文化霸權的台北,無疑是一批批飛蛾尋覓的光源。──來自社會底層的這群尋夢者,顯然缺乏資源作更遙遠的喬遷。
當社群媒體成為普遍的創作發表途徑以後,文學該如何以不顯尷尬的姿態參與他人的生活,而不只是疏離的生命經驗盈餘? 新銳作家蕭詒徽於三年多前,受到電影《雲端情人》中主角職業「信件撰寫人」的啟發,開始在規模約三千人的臉書專頁對群眾發布「免付費罐頭文學企畫」的號召:「想傳給誰簡訊卻不知從何著手嗎?想在誰...
小說家伊格言解讀十位大師,最可口、免預習的經典文學課! 嚴選書單!讀完《幻事錄》,你會想立刻重讀這些經典。 馬奎斯的短篇寫得比《百年孤寂》更精彩? 瑞蒙‧卡佛是文學界的省話一哥? 史考特‧費茲傑羅已經完完全全地爽過了? 村上春樹的內在核心是寸草不生的沙漠?
我和兩個孩子, 從他們還小時就經常打打鬧鬧, 我可能是他們心中的熊麻吉還甚過父親的形象吧! 這其實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 父親的角色在那舞台燈光被調得柔和的家庭劇場中, 得到了更多像是和小熊追打、不再那麼孤單的父親,的愛的學習。――駱以軍
〈我一個人記住就好〉這篇文章發表之後,有一位長輩帶了一瓶酒來慰問我,因為他說我文章中寫著,想要喝醉酒來忘掉父親死後的悲傷。那天晚上,我坐在書桌前飲酒寫詩,很快就醉了。醉和死亡是很接近的。我從房內四望,好像千千萬萬個座位中空了一個,有人先走了,而幻想中我要的,也不過是再給我幾秒鐘,讓我向他揮揮手。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方異境 讓生活撐開以惡與暴烈 讓生命脹大以時空的薄膜 有時,毀滅反而 成為詩意與哲學再生的契機 「我將向黑暗裏彷徨於無地。」──魯迅《影的告別》如是說。
我們都在撞擊的過程中尋找自己 新銳作家蕭詒徽╳情慾插畫家Phoebe 最真摯且赤裸的傾訴, 八十六次拉扯,拋出無數日常憂思 向世界、向彼此、過去與未來,以及自我相撞 一次一次更靠近當下,更靠近,生命的本質
<!--StartFragment-->簡媜序:
……
如果允許我用「內部移民」籠統地涵蓋六○、七○年代以降,大量自尚屬窮鄉僻壤的各縣市湧入台北城的那群青春尋夢者,我或能解釋為何閱讀悔之的這本散文,別有一股深沉的感動。在城鄉差距宛若天壤的年代,那批生命力正值旺盛的尋夢者,在就業或就學的驅動下,毅然從舊式農業社會闖入現代商城,已然取得政經、文化霸權的台北,無疑是一批批飛蛾尋覓的光源。──來自社會底層的這群尋夢者,顯然缺乏資源作更遙遠的喬遷。
農業社會的遺痕與工商社會的烙印,使他們不自覺地擁有兩種心靈;一方面愈來愈像道地的市民在這座盆地裏成家立業;另一方面微妙地保持與原屬鄉園的連繫,他們慣於自稱桃園人、花蓮人、屏東人……,有時指稱家族老宅仍在原地,以加強自己仍未截斷與原屬鄉園的關係。從每年農曆春節時期,台北份外空蕩的景象可見一斑。
激變的八○年代或許是一個轉捩的關鍵,本土意識與席捲全島的經濟運動使長期被忽視的各縣市戲劇性地擁有豐厚資源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目睹愈來愈惡質化的行政台北或都會台北或環境台北,這群已屆壯年的尋夢者之中不乏尋覓回流可能性的,他們逐漸放棄「台北=全島」的思考模式,透過各種層面的積極介入,更緊密的接續與原屬區域的關係,而這可能是另一次內部遷徙的開始。相較於早期那一波由懵懂無知的尋夢者所構成的內部移民潮,甚至更大膽地將它擺置在台灣墾拓史上來看,現在已經陸續成形的這一波遷徙,將會帶來何種變化,值得觀察。
我願意從這個背景來看悔之的這本散文,因為全書之中有一條隱形的思想動線貫穿前二卷,終於在第三卷躍然而出,或激昂、或傷懷、或絕望,從原屬的桃園台地至台北盆地而輻射全島,「濱海的安那其們」無疑是本書的壓軸,也是新生代擁有「兩種心靈」的許悔之針對現代社會之怪狀異象所作的省察記錄。
……
從「太陽還沒照到的地方」與「關於靈長類,及其他」二卷,不難窺見一個敏銳多思的詩人如何通過童騃年代、早熟憂鬱的少年歲月而儲備了文學的能量;又如何於生命真諦的苦思與現實實況的參與中鍛鍊出自己的風格。
(註:本書原紙本書初版日期為一九九三年九月一日麥田出版)
作者介紹
<!--StartFragment-->許悔之
本名許有吉,一九六六年生,台灣桃園人,國立台北工專(現改制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化工科畢業。曾獲多種文學獎項及雜誌編輯金鼎獎,曾任《自由時報》副刊主編、《聯合文學》雜誌及出版社總編輯。現為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之總經理兼總編輯。著有童書《星星的作業簿》;散文《眼耳鼻舌》、《我一個人記住就好》;詩集《陽光蜂房》、《家族》、《肉身》、《我佛莫要,為我流淚》、《當一隻鯨魚渴望海洋》、《有鹿哀愁》、《亮的天》,二○○六年十二月出版《遺失的哈達:許悔之有聲詩集》;英譯詩集Book of Reincarnation、三人合集《台灣現代詩II》之日譯詩集等詩作外譯,並與馬悅然(N.G.D. Malmqvist)、奚密(Michelle Yeh)合編《航向福爾摩莎:詩想臺灣》(Sailing to Formosa: A Poetic Companion to Taiwan,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出版,二○○五年);二○○七年十二月出版個人日譯詩集《鹿的哀□□》(三木直大教授翻譯,日本東京思潮社印行)。 <!--EndFragment-->
<!--EndFragment-->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