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試以社會學的角度來探討多元性/別的存在和空間,通過呈現一些不為主流關注的性/別經驗,讓讀者對「她/他者」和「自我」、對「我們」共同所處的社會文化都有新的認識。書中作者以嶄新的題材作研究,親身與不同人群接觸及交流,大膽真切地剖析敍述性/別研究中的父權文化下的異性戀實踐、矛盾下的身份協商、性小眾與酷兒,研究包括:三陪小姐的真實生活、夜蒲女性的性解放、女性使用色情物品的經驗、基督同志的困境與身份協商、新一代中國農村女性的性禁忌、男中學生的性主體、女性的BL性情文化、男嫖客的嫖妓文化、中性打扮女性的性別角色和身份、男女同志的多元性別特質、Cosplayers的性別操演等。
這是歷史的幽靈徘徊不去的亂世 大濫殺、強制滅絕、滅種、滅族再度上演?!當今世界現況已和希特勒所處的世界愈來越像! 地球人口爆炸、乾淨水源短缺、糧食危機,外加全球氣候變異、天災人禍頻傳…… 一直以來我們誤會大屠殺的真正成因:生態恐慌和國家毀滅! 原來,人人都可能是滅絕的幫凶!!
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課程精華,讓你在微笑和思考中,重新學會「愛」! 深理論×軟故事,以社會學分析愛情,比喃喃自語有理,比神回覆精闢!
分手,此生最該好好學的一件事 深理論x軟故事,台大教授二十年兩性課程精華,唯一一本實用系分手治癒書 獻給曾經愛過、正在戀愛,或是失去愛的你們
台灣的女性主義與性解放運動,在亞洲一直領銜前行,實踐與反思都有可觀成績。台社同仁從1980年代以來,就積極參與相關運動,為文批判,商議更周延的辦法,更基進的思路。這本選集由台大外文系朱偉誠教授主編,主題涵蓋色情、性解放、性工作、跨性別、同志運動等。對台灣的性/別發展感興趣的朋友,本書絕對必備!
▌這本書寫給女人,也寫給男人 「看起來什麼樣子,才像是男人╱女人?」「穿裙子的能不能當總統?」「為什麼同性結婚讓這些人感到焦慮?」「婚姻是不是就是幸福的唯一可能?」「當爸爸媽媽是本能還是需要學習?」「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性別教育?」其實我們的身邊有太多性別問題,也存在太多關於性別的偏見,可是我們對這些...
主流文化及社會道德規範往往以二元對立角度界定男女特質,影響著每個人的性和性別(簡稱性/別)實踐,也大大限制了人們的性/別想像和實踐空間。例如中性打扮的女人、愛上男人的男人、閱讀色情物品的女人、性工作者……常常被誤解、嘲笑。雖然愈來愈見有更多的同性戀、跨性別等性/別小眾現身,性/別平權運動的發展也讓社會有更多途徑聆聽到不同的聲音,但大眾傳媒對非主流性/別行為的報道仍普遍只停留於獵奇,所塑造的形象較為刻板,或偏向負面。隨著我們可以接觸有關小眾的資訊增多,誤解和偏見是否就能減少?如果我們只是用置身事外、事不關己的心態閱讀小眾的故事,那麼大眾vs小眾的二元對立似乎依然牢固。
可是,「大眾」與「小眾」其實皆生活於同一個社會性/別文化下,「他者」的生命故事未必與「我」無關。因此,本書試以社會學的角度來探討多元性/別的存在和空間,通過呈現一些不為主流關注的性/別經驗,讓讀者對「她/他者」和「自我」、對「我們」共同所處的社會文化都有新的認識。書中作者以嶄新的題材作研究,親身與不同人群接觸及交流,大膽真切地剖析敍述性/別研究中的父權文化下的異性戀實踐、矛盾下的身份協商、性小眾與酷兒,研究包括:三陪小姐的真實生活、夜蒲女性的性解放、女性使用色情物品的經驗、基督同志的困境與身份協商、新一代中國農村女性的性禁忌、男中學生的性主體、女性的BL性情文化、男嫖客的嫖妓文化、中性打扮女性的性別角色和身份、男女同志的多元性別特質、Cosplayers的性別操演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