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以世界各地新生代(18歲至35歲)青年劇作家爲對象,同時徵求中文、英文劇本,目的在於廣納各種觀點、視角以及不同的創作思維,豐富以華人文化、移民、歷史及社區等泛華相關主題的舞臺劇本創作。前二名獲獎作品均為雙語作家所創作的英文劇本,評審認為其流暢度與完整度更甚中文組的創作,因而勝出。
第二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自2015年12月1日起開放線上收件,至2016年2月29日截止,收到來自全球共百餘件投稿,經過三輪評審的熱烈討論後,於2016年9月正式宣告第二屆前三名的精采作品。首獎胡懸藝《一種旁觀》、貳獎Lin Tu《我的家庭真可愛 I Love My Family》、參獎朱...
2020-2021年全球表演藝術皆因疫情受到重創。儘管身處少數劇場開放的臺灣,第五屆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還是受到不小的撞擊。但咬緊牙關,我們仍迎來令人動容的結果:共計徵得176件有效稿件,包括中文組163件,英文組13件,投稿者分別來自臺灣、香港、澳門、中國、美國、加拿大、德國、比利時、土耳其和...
在民國元年「南風」盛行的閩中及守舊封閉的五O年台灣,醞釀著一場倒鳳顛鸞,挑戰世俗倫常的同志戀曲。「男情男意」的真切相許,超越血緣與性別的天倫親情要如何扭轉「生不逢時」的命運?改編自李漁《無聲戲》之六〈男孟母教合三遷〉,本劇作將三百五十年前的男同志故事融入女同志及異性戀的質調,綻放異想不到的火花,獲《...
2022-2023年邁入第6屆的「全球泛華青年劇本創作競賽」,甫於4月28日正式公告第6屆得獎作品,首獎由來自中國大陸河南的劇作家秦旭,以其作品《水》奪得;香港劇作家李智達所創作的《別擔心我在這裡》獲頒貳獎;獲得參獎的則是來自臺灣高雄的劇作家郭家瑋的《陳文成的證明題》。
2004年第三屆女節入選節目。以「梁祝故事」、「費洛蒙現象」、「隱形人」、「演員扮演」內容的剪裁穿插,剖析性別議題及女同志戀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面向—出櫃前的壓抑、為愛昏頭的瘋狂……。本劇是小劇場天后徐堰鈴對外公開的第一齣自編自導戲劇,以滑稽逗趣的氛圍暗示:「趣味」是愛情中不可缺少的活力與生機。劇作...
首獎為Holy Crab!(中譯名《異鄉記》),由現居紐約的中國劇作家朱宜所創作。貳獎是由現居紐約的中國劇作家趙秉昊所寫的Dirty Paws, or How to Make a Great Documentary Film(中譯名《髒爪,或如何拍一部了不起的紀錄片》)。叁獎《拳難.拳難》,為台灣劇作家王健任所作。本次獲獎劇作採用雙語出版,不只是呼應新一代劇作家對華語社群的雙語想像,讓這些作品重返彼此創作場域;更希望透過電子書的雲端流布,讓全球泛華劇本創作的甘霖,降落各地劇場。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