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我與寫作

吳爾芙散文集

Essays on the self : Virginia Woolf

2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7/06/02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1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460811
  • 字數: 81,431
紙本書定價:NT$ 300
電子書售價:NT$ 210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收錄了13篇吳爾芙的散文,散見吳爾芙1919年(37歲)到1940年(她58歲,臨終前一年)之間各時期的重要散文集。由英國小說家與吳爾芙重度書迷的喬安娜.卡文娜(Joanna Kavenna)精心編纂、加註,並為文導讀。

在這21年之間,吳爾芙自己也經歷了許多次的改變——她的意見改變了,她的處境也不一樣,她並非一成不變將畫的作者,她是一個流動的人。因此書中的散文展現了她各個時期寫作的不同風格,鞭辟入裡、字字珠璣,充滿寶石般閃耀的智慧,有別於其小說的意識流實驗性敘述方式,而辯才無礙又充滿魅力。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15

    請你不要傷害我的心, 因為心裡面住的是你。 ――誠品年度暢銷 總冠軍 黃山料―― 描寫家庭關係.心靈救贖小說 那些讓我失望的人,也許還能給我愛?

  • 電子書: NT$ 266

    村上春樹的自傳性隨筆,首度面對全世界   「本書是村上春樹自述如何寫小說的書。幾乎等於他的生活自述。」──知名文學翻譯.評論家柴田元幸   一個人,三十五年,十三部長篇小說 為誰寫? 如何寫?為什麼繼續寫? 寫小說心要多強?

  • 電子書: NT$ 284

    ★「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洪愛珠首部著作。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舒國治、馬世芳、蔡珠兒、古碧玲、詹宏志、韓良憶、簡媜重量級推薦。

  • 電子書: NT$ 266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OPENBOOK年度好書獎得主 嘻笑嘲諷火力全開新作 「即使第一本書是小說集,我也經常跟人說:其實我是寫散文的。」

  • 電子書: NT$ 315

    和平的希望像個肥皂泡泡,一吹就破? 走過東柏林、莫斯科、加薩走廊、耶路撒冷、哈瓦那 龍應台親歷「現場」的活生生的文字 讓你看見,原來殘酷和暴力,都有脈絡來源……  

  • 電子書: NT$ 285

    回想當初心情,大抵仍是「好壞姑且不論,應該只有我能這麼寫」,於是就這麼寫了。 重讀這些文字,仍能憶起每一篇對應的時空: 多半是在舊家頂樓加蓋的房間,橫七豎八堆滿永遠沒收拾的書和唱片,深夜掛著耳機聽音樂免得吵到鄰居, 一面奮力敲著那台麥金塔的鍵盤…… --馬世芳,《地下鄉愁藍調》十周年增訂版序

  • 電子書: NT$ 315

    《九歌112年散文選》從整年度的散文創作,精選出四十七位作家具代表性的佳作,分為十輯:轟然而甜蜜的閃電、那些有你的風景、難以賦形的真相、我要變漂亮、世界上最(不)該被摩擦的、幾乎沒有原因的事實、隱微而艱難的技藝、繼續延遲的故事、開始以後的敘述、那些人那些事。

  • 電子書: NT$ 285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 電子書: NT$ 285

    四十歲世代的陳德政,以四十篇散文凝視不同迴游時空中的自己,記述影響他的人、文化、土地與身體行動。影響他最深的爺爺、作不完的考試夢、南國當兵記事、職棒三十年心情、瘟疫年代的寫作生活、新新人類的寓言、來自「地下」的樂團、永遠的張雨生、行走台灣百岳的身心歷程、異國文化的遙望與回想……這本書既是他的成長歷程...

  • 電子書: NT$ 245

    我以為洗去身上的魚味, 就能變成不一樣的人。 但魚鱗長年緊附, 拔扯下來,皮膚已是不同的顏色。 ▍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得主 ▍ ▍魚販林楷倫首部非虛構作品▍

  • 電子書: NT$ 300

    「我餐桌上每一道菜的構成, 是對家庭味道的復刻,對世界的了解, 也是見識的集合。」——詹宏志 《旅行與讀書》之後,暌違七年,詹宏志全新散文集 38道關於家庭的、回憶的、異鄉的、實驗的味覺饗宴,美味上桌

  • 電子書: NT$ 392

    從怪談 認識臺灣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楊海彥、謝宜安、阮宗憲 X 金漫獎漫畫家金漫獎漫畫家張季雅、漢寶包,葒 聯手打造 台灣第一本都市傳說百科專著

  • 電子書: NT$ 265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 電子書: NT$ 315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 出版日期:2018-06-27
    電子書: NT$ 210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 出版日期:2024-01-01
    電子書: NT$ 259

    ★歌手安溥親繪封面,一筆一畫,勾勒出吳小帽和日本爸爸兩人間的真摯情感。 ★主持人、作家/陶晶瑩、 作家、主持人/曾寶儀、 作家、演員/丁寧、 金鐘編劇、導演/杜政哲——感動推薦 ★看著看著就哭了,哭了之後又忍不住笑出來!上萬名網友和演藝圈共同淚推、敲碗出書,終於成真! 「被媒體耽...

  • 詳細資訊

    ★對文學書寫的重要啟發,了解吳爾芙其人特殊文學見解的代表性文集
    ★「我走過沼澤說我就是我:而且必須遵循著此一道路,而非複製別的軌道。活著,就是我寫作的唯一正當理由。」
    ★「誠如吳爾芙所見,這也是任何一個作家的志業:在擁擠的房間裡辨明自我,獨立出一個單一觀點,把這個觀點傳達給其他人。」
    ――本書序言

    本書收錄了13篇吳爾芙的散文,散見吳爾芙1919年(37歲)到1940年(她58歲,臨終前一年)之間各時期的重要散文集。由英國小說家與吳爾芙重度書迷的喬安娜.卡文娜(Joanna Kavenna)精心編纂、加註,並為文導讀。
    在這21年之間,吳爾芙自己也經歷了許多次的改變——她的意見改變了,她的處境也不一樣,她並非一成不變將畫的作者,她是一個流動的人。因此書中的散文展現了她各個時期寫作的不同風格,鞭辟入裡、字字珠璣,充滿寶石般閃耀的智慧,有別於其小說的意識流實驗性敘述方式,而辯才無礙又充滿魅力。
    散文的主題包含了關於「自我」的討論;吳爾芙歌頌當下的重要性,並認為跟過去比起來,我們更需要當下。在諸篇散文中,更多方提出了對現代小說寫作、詩集寫作與如何閱讀的犀利意見,令人拍案叫絕;吳爾芙也討論了社會不公平、戰爭的痛苦。她跟自己內心的惡魔戰鬥,並嘲弄那些取笑她的人,並且往往占了上風。
    吳爾芙博聞強記,擁有分析性的頭腦,又總是充滿好奇心。她善於表達自己,更知道如何吸引讀者。這是一本讓吳爾芙新舊書迷進入其世界的捷徑,其一針見血又通達暢快的意見,凡寫作者、讀者、文評者,必能深受啟發。

     

    作者簡介

    維吉妮亞.吳爾芙(1882-1941)
     
    吳爾芙已是文學史上重要的英國小說家、評論家以及出版人,現代主義文學的象徵性人物。
    她最知名的小說包括《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歐蘭朵》(Orlando),散文《屬於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1929年)、普通讀者(The Common Reader,1925年)等。
    吳爾芙的父親是萊斯里.史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是當時顯赫的文學評論家及傳記作者,母親則是位優雅美女。1895年吳爾芙的母親突然離世,2年後,同母異父的姐姐去世,她在自傳《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凡妮莎(Vanessa Bell)曾遭受同母異父的哥哥喬治和傑瑞德·杜克沃斯性侵,15歲的吳爾芙因此遭受了若干次精神崩潰,其心靈的重大創傷也貫穿了她的一生。
    1904年,父親過世之後,她和姐姐凡妮莎遷居到了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她們和幾位朋友創立了布盧姆茨伯里派文人團體。吳爾芙在1905年,23歲時開始職業寫作生涯,最初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撰稿。1912年她和出版人兼政治理論家李奧納德·吳爾芙(Leonard Woolf)結婚。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說《遠航》出版,作品的創新、文字的華麗,深受評論界和讀者驚豔與喜愛。其後她的大部分作品是由自己成立的「賀加斯岀版」推岀,也發掘出版了許多重要作家作品,如艾略特(T. S. Eliot)的《詩集》。她常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法,與同時期的喬伊斯同為意識流的代表作家。
    吳爾芙因長年患有憂鬱症,1941年3月28日,她在自己的口袋裡裝滿了石頭,在位於她家羅德麥爾(Rodmell)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投河自盡。
     

    譯者簡介

    李根芳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文化翻譯,批判理論,性別議題與華裔美國文學等。發表論文散見於中外學術期刊,如MELUS、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中外文學》、《英美文學評論》、《文山評論》等,著有《全球在地化的文化翻譯》(2016)、《不安於是:西洋女性文學十二家》(2011),譯著包括《反對愛情》(2010)、《勘誤表》(2007)等。

    媒體推薦

    劉亮雅(台灣大學台文所教授)
    陳栢青(作家)

    關於本書/李根芳(譯者)
     
    這部最新出版的吳爾芙散文隨筆,是由英國小說家喬安娜.卡文娜所編選並撰寫序言,與過去的散文集不同的是,這是一部環繞著自我為主題的散文集。誠如卡文娜所述,「這本選輯裡的文章不只是關於自我而已。吳爾芙也討論了女性權利、現代性革命、小說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西方思想自十六、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兒喊出「我思故我在」這句名言以來,人類理性與自我的建構認知便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係。一方面「自我」的主體性因為人有理性思考能力而得到確立,另一方面自我不僅受到意識所驅使,尚且有無意識與潛意識的流動潛伏,牽引著我們的行動反應。受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與威廉.詹姆斯心理學的影響,吳爾芙認為,透過意識流的敘事策略去捕捉人物的內心世界,比起前代小說家精雕細琢一些不甚重要的細節,更加能夠貼近真相、描繪現實。
     
    因此本書有一部分是從現代主義美學的角度去思考自我為何,作者如何透過描述觀察去表達自我。但這樣的書寫並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只在乎自身的喜樂哀愁,卻對週遭環境與社會脈動毫無所感,這樣的自我本位是不可能寫出偉大的作品的。在〈致年輕詩人的一封信〉裡,她寫道:「但是你要如何走出來,走進其他人的世界?這才是你現在的問題,如果我可以大膽猜測的話——既然你了解自己,你要在你所了解的自我和外在世界之間找到對的關係。這是個難題。」對照今日人人亟於展現自我,不斷自拍自曝,或像是傅柯所說的,透過「自我的技術」(technologies of the self)不斷健身塑形,滿足自我的愉悅快感,或許她這番觀察可以提醒我們,自我不可能脫離他者存在,我們必須要能夠了解他者,與他者的關係達成某種平衡和諧的狀態,才能夠真正了解自我,使自我得到安適。
     
    本書另一組隨筆則是知名藝文人物的小傳,在短短的篇幅裡,她生動地勾勒出這些人物的特立獨行,讓我們從這些生命中的吉光片羽中,看到曾經在歷史洪流中堅持自我本色的鮮明個體。他們基於這樣那樣的理由創作,用文字雕琢初畫內心世界或是外在萬象,吳爾芙敏銳通透地解讀出他們的「自我」如何和其時代激盪出火花,並且真誠面對自我,將其所感所觀訴諸文字,為未來的人留下點滴記錄。讀者一方面透過吳爾芙描述和評論,對這些作家文人有了另一番認識,另一方面也看到自我如何反映觀照出其時代的更替與社會的變動。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165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