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時必須拒絕愛⋯⋯
因為所有的愛,都是深淵。
「愛」是什麼?
如何令人義無反顧?
如果「愛」通往的不是桃花源而是深淵⋯⋯
是什麼讓人有力量穿越?
馬克吐溫:「我不見得多了解自己的書,但我懂吉卜林的作品……對我來說,它們永不顯得蒼白,而是多采多姿,永遠鮮活。」 喬治•歐威爾:「我十三歲的時候崇拜吉卜林,十七歲時討厭他,二十歲喜歡他,二十五歲鄙視他,如今則再度佩服他。」
★榮登美國《紐約時報》、法國《世界報》、日本《每日新聞》書評,來自鬼地方的小說家最新長篇。 ★鑽入深秋!告別「夏日三部曲」,陳思宏超越自我,挑戰小說技藝/記憶,任文字在眼裡造風雨。 ★一場出走法國的行旅,於回憶裡拼湊自我,在羈絆中尋覓自由,不只是柏林,巴黎也要叛逆。 ★致敬所有的女孩和LGBTQIA...
★第23屆臺北文學獎年金大獎獲獎作品! ★女演員鄧九雲至今最精彩的一次文學創作! ★一部讓人又哭又笑的女性生命之書! ★「超乎預期的好看!」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 盛讚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中年獨身男作家,離了婚,陷入某種困頓,也背負著一些中年男人都有的危機感。
他想寫篇小說,關乎「愛」的神聖議題
此時卻收到神秘女子一封封由粉色信封信紙裝載的愛慕來信⋯⋯愛得近乎癡傻。
但她是誰?
三位神秘女子,一位中年男作家互為交織的命運走線
反覆辯證著「愛」的本質——愛如何令人沉淪?愛的困境如何穿越?
到最後,你真正信仰的又是什麼?
阮慶岳《神秘女子》以作者個人經驗為始,
由一封封無從回應起的女子信件探論「愛」的本質。
看似輕巧而世俗的命題,卻遠遠超越尋常論愛的範疇。
作者簡介
阮慶岳
淡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曾任職美國芝加哥、鳳凰城建築公司多年,並於台北成立建築師事務所,現為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專任教授。曾獲台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短篇小說推薦獎、巫永福2003年度文學獎、《中央日報》短篇小說獎、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2004年《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等。
文學著作含括小說《黃昏的故鄉》、《林秀子一家》、《重見白橋》、《哭泣哭泣城》、《秀雲》,以及散文集《一人漂流》、《聲音》等;建築論述《弱建築》、《屋頂上的石斛蘭》(與謝英俊合著);跨領域創作《惚恍》、《阮慶岳四色書》、《開門見山色》等。
陳芳明|宋澤萊|吳繼文|黃聲遠|伊格言
————共同推薦
︱陳芳明︱
阮慶岳說故事的方式,往往寄託在他的語言敘述技巧。從陌生女子的來信,牽動了故事中說話者的生命曲折與轉折。所謂「神秘」,不只是包括了小說男女主角的身世,也包括了各自的內心情緒。從表面上,他們都是尋常男女,卻因為有謎樣人生與謎樣遭遇,使得故事充滿了吸引力。每翻過一頁,就有新的情節展開。親情、友情、愛情似乎都糾結在一起。阮慶岳為了說得更清楚,卻總是添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從內心湧發出來的敘述,帶著衝突,也帶著和解。就像他在小說裡所說,是「對一個信念執著的讚賞」,也是讚嘆「一個人的自我完成」、更欣賞「無顧他者期待的堅毅決然」。圍繞著這樣的態度,他鋪陳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宋澤萊︱
阮慶岳的《神秘女子》這本書是心理小說,致力於刻劃一種典型的人物:她或他擁有一種特殊人格,並且忠實於這種特殊的性格,沒有怨言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種特殊性格的人從來未被任何的人或作家揭示出來,顯示這篇小說潛藏巨大的價值,可供許多人研究。這是一篇相當成功的小說。
︱吳繼文|
文學與哲學攜手夜遊,揭開生之困頓、愛的艱難以及時間的奧秘……致敬卡夫卡與七等生。
︱黃聲遠|
這真是神奇的閱讀經驗。
就像是夢中微微記起國中時的煩惱,又好像走進廟裡聽見此起彼落的祈求;好像聽見自己腦海裡的聲音,又不時驚覺有些段落根本就不是自己;好像可以進到一個個別人的腦中,乍看怎麼都差不多?細想又潔淨透明到懷疑那說不定還是自己。
心聲,純粹只有心聲。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