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中國》是一份主張民主憲政的自由主義刊物,在1949-1960年的台灣,也是台灣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由主義刊物。其後《自由中國》雜誌所發表的有關民主憲政的理論,包括言論自由、地方自治、司法獨立、反對問題等主張,也成為1970年代台灣「黨外」運動主張的政治訴求,例如《八十年代》雜誌社出版的《自由中國選集》,可以發現其中有相當程度的承繼關係。
「若是沒有間諜活動,今日中國能夠成就多少軍事與經濟崛起?」 ★從毛澤東到習近平, 審視近一個世紀中共間諜活動的詳盡歷史與現況剖析★
本書收入國內外有關戰後台灣政治史研究的10篇論文,主要分為台灣內部及國際情勢兩個部分。就內部而言,戰後初期政治史以國民政府的接收,以及整個統治體制及其引發的問題最為重要;至於影響1970年代以後台灣政治從強人威權體制逐步朝向自由化、民主化的改革前進,外在的國際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台灣戰後初期經濟發展成績斐然,近三十多年來的民主轉型也被認為是一項重大成就。然而,現今台灣經濟明顯陷入困局,投資不振、薪資停滯、升級滯後、缺乏前景,顯然政治轉型並未帶來成功的經濟轉型,原因何在?
台灣在戰後持續了數十年的快速經濟成長, 發展成績與南韓並居後進國之首。 瞿宛文專論《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探討造就這優異績效的原因, 挑戰了當今台灣社會的主流論述。
分手,此生最該好好學的一件事 深理論x軟故事,台大教授二十年兩性課程精華,唯一一本實用系分手治癒書 獻給曾經愛過、正在戀愛,或是失去愛的你們
「碰到『要錢還是要命』的政府,為什麼我就要趕快把錢送上?」 本書收錄梭羅最具影響力的兩篇演講〈公民不服從〉與〈沒有原則的生活〉,為梭羅逝世150週年紀念全新中譯本,帶你重新認識近代史上最叛逆的靈魂。
**美中台與紅藍綠的關係有如撞球,任何一顆球的滾動,都會在球檯上碰撞出難以預測的連鎖效應。 ** 「台灣的三角習題」是蘇起對台灣內部與外部情勢的觀察與解析,蘇起提出「大三角」(美中台)與「小三角」(紅藍綠)的分析架構,來概括台灣內外的政策環境。
《自由中國》是一份主張民主憲政的自由主義刊物,在1949-1960年的台灣,也是台灣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由主義刊物。其後《自由中國》雜誌所發表的有關民主憲政的理論,包括言論自由、地方自治、司法獨立、反對問題等主張,也成為1970年代台灣「黨外」運動主張的政治訴求,例如《八十年代》雜誌社出版的《自由中國選集》,可以發現其中有相當程度的承繼關係。
直到「國會全面改選」的議題端上檯面,成為台灣民主運動的主流以後,《自由中國》主張具有的代表性,才告一段落。由於《自由中國》文章的內容相當的豐富、篇數很多,因而要一期一期的翻閱雜誌,以求了解它的內容,必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而此一目錄的編輯(出版)就是要為了方便研究者利用此目錄作為工具,得以較迅速的掌握到《自由中國》相關內容。
為了便利讀者檢索,這冊目錄的編纂,除了依照時間先後,詳細列舉作者及文章的篇名之外,也編有各種索引,以因應不同的需求。如針對已經知道文章篇名,而不知其卷期的讀者,可利用本書依篇名筆劃順序排列的索引。若讀者針對個別作者的文章有興趣,則可利用本書依篇名的作者姓名筆劃,詳列同一作者文章的作者索引。同時,本書又以《自由中國》最重要的民主憲政主張為中心作成了分類目錄索引,以方便針對各別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使用,以提供研究《自由中國》相關主題的便利性。
作者簡介
薛化元(Hua-yuan Hsueh) 1959年生
台灣彰化縣人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著有《『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49~1960)》、《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張君勱思想研究》、《晚清「中體西用」思想論(1861~1900)》、《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主編《台灣歷史年表》、《一九四九年以後張君勱言論集》;編譯有《台灣先民的遺跡》。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