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戰後持續了數十年的快速經濟成長,
發展成績與南韓並居後進國之首。
瞿宛文專論《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探討造就這優異績效的原因,
挑戰了當今台灣社會的主流論述。
台灣戰後初期經濟發展成績斐然,近三十多年來的民主轉型也被認為是一項重大成就。然而,現今台灣經濟明顯陷入困局,投資不振、薪資停滯、升級滯後、缺乏前景,顯然政治轉型並未帶來成功的經濟轉型,原因何在?
個人崇拜,是暴政的核心 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如何精心打造受人民景仰的虛偽形象 同樣的招數,是否也正在當今社會上演? 《經濟學人》2019年度最佳選書 《解放的悲劇》、《文化大革命》作者 揭露當代中國真相的歷史學家 馮客 全新力作
從晚近的《俗女養成記》、《花甲男孩轉大人》,2010年代的《真愛找麻煩》、《回家》,再上溯至《流星花園》,台灣電視劇從被納入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就成為東亞流行文化圈一員,記錄著流行文化的種種趨勢和變化。 本書將劇集的性別展現置放在國族政治與中國資本和全球資本的競合脈絡中思考,探討在商業國族主義運作下,中...
華文世界第一本,全新角度解讀台灣對中國大陸經貿政策的變化 「國族認同」經常被描述為妨礙理性評估的錯誤意識,然而,我與台灣意見領袖的訪談和我個人在業界的觀察都不支持這樣的觀點。在回顧相關的學術文獻,檢視更多的一手資料,並與政府、專家、企業界人士對談後,我最終被引導到一個長久以來未曾注意到的答案:經濟...
自由市場烏托邦的誕生,法西斯主義的興起,以及民主政治的覆滅 從工業革命到兩次大戰,人類社會崩潰的核心經濟線索 對當前時代極具洞察力與啟發性的經典作品
深入近代中國,掌握當今中國樣貌的九項關鍵概念 《南海》作者比爾.海頓最新力作 常見中國網民言:「此生不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這是什麼意思?
探討「極權」最重要的一本書! 漢娜鄂蘭畢生代表作 全新重譯,華文世界最精確完整、絕無刪節之中文譯本 評斷當代事件最重要的政治尺度, 就是它是否為極權服務。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大數據為什麼不夠聰明? 比機率更強大的思考工具又是什麼? 電腦科學界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暨貝氏網路研發先驅Judea Pearl總結畢生研究成果,聯手獲獎的統計學家Dana Mackenzie,提出改變人工智慧及科學界的重要工具!《快思慢想》作者暨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大演算》作者多明哥...
如果偏見可以抹除,人生會不會更美好? 回到1969年,他們倆在校園裡相遇。丹尼爾.康納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兩位同樣是風雲人物、但各方面卻近乎南轅北轍的天才,跌破眾人眼鏡地「在一起」了。剛開始,他們若即若離,到後來形影相隨,不僅聯手解開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心智之謎、挑戰人們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
《國家的決斷》作者張國城教授是知名的國防外交與軍事戰略專家,他詳細分析從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投降、聯合國與北約的建立、自由與共產陣營的分裂對峙、核武問世、鐵幕降臨、韓戰、越戰,一直到蘇聯解體、美國獨霸、第三波民主化與經濟全球化席捲全球,在這當中國家的興衰起伏與權力的消長更迭。而最重要的是,對於國家地位...
就「如何做到」而言,主流的自由市場理論實難以提供合理解釋,關鍵因素確如對該學派採批判立場的結構學派所言,是國府在有利的客觀條件配合下,在當時採取了符合時宜的經濟與產業政策。再則,日本殖民遺產與美國的援助,雖提供了重要有利條件,但僅為輔助性角色,無法在戰後「自然地」帶來工業化。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採取歷史性角度,探究了「發展動力」層面,認為百年來救亡圖存追求現代化的民族動力,高度提升了國府經濟與產業政策的品質,並促使國府施行土地改革並著重社會公平。然而這歷史條件也隱含了這發展模式的局限,影響至今。
《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一書希望藉由此研究促進對台灣經濟如何進一步發展的討論,同時對後進發展理論做出貢獻。
----
作者簡介
作者:瞿宛文
美國史丹佛(Stanford)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曾任中研院研究員、台灣大學城鄉所與經濟系兼任教授。研究著重於台灣與東亞經濟發展,近來也開始探討中國大陸經濟相關議題。曾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主編與社長。著作包括《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中央研究院叢書,聯經2017);與安士敦(Alice H. Amsden)合著的《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MIT、聯經2003,北大2016);《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台社2003);《經濟成長的機制》(台社2002)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