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懷」是基督宗教的重要教義,形成教會與社會密切的互動關係。自基督宗教入華以來,
「社會關懷」引起極大的反響,一方面是有著各種慈善、愛心的活動,進而延伸到促進社會與政治的改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會的介入許多事物,衝擊到社會的許多層面,在地方或國家引起不同的感受。這個有趣又複雜的現象,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與探討的課題,惟過去研究基督教史的著作,極少以「社會關懷」作為探討的主題,造成各界對於基督宗教「社會關懷」瞭解的侷限。
在這看似孤獨的宇宙,支取信心的行動將帶來巨大的改變。 乍看之下,馬可福音是耶穌的宣教史略,內含許多故事、動作,大量的人性和耶穌一些坦率且耐人尋味的話。然而,仔細研讀之後發現,福音的本質就是十字架和作門徒的代價。馬可關注的是:人們看耶穌是誰?如何回應祂?為何有些人相信祂,有些人卻不信--即使看見...
- 揭密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作家——魯益師的完整生涯,深入大師的內心世界 - 由當代知名神學家麥葛福執筆撰寫,繼研究基督教思想家《全民神學家巴刻》、《我思故我信:十大基督徒思想巨擘》後再創力作 - 榮獲2014年ECPA非小說類金書獎
我們為幫助窮人所做的努力,可能對彼此都造成傷害 ▌▌▌███ 貧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因為錯誤的假設可能導致造成傷害的策略。 本書以聖經為基礎,讓讀者明白何謂貧窮與如何扶貧, 學習如何在具有極大轉化能力的關係中,為這受傷的世界建造出有果效的事工。
書名:《30天禱告手冊:作主門徒應有的態度》 Attitudes Required of Jesus' Disciples 副標: 路加福音中的比喻 耶穌帶領門徒,說了一個又一個比喻 主的門徒和世界有何不同,在耶穌口裏,生動無比 路加福音的比喻,也是寫給今天的你 你準備好作主門徒了嗎? 「有耳...
在這墮落的世界,基督徒要如何保持靈裏的更新?耶穌告訴我們,擁有新酒和新皮袋是關鍵(參《馬可福音》2:18-22)。 新酒是耶穌的生命,新皮袋是能承接耶穌生命的屬靈操練和習慣。好的屬靈習慣有哪些?例如:每天好好地靈修(QT)、穩定參加小組與崇拜聚會、實行什一奉獻等等,旨在幫助我們裏面不斷地擁有耶穌,方...
【本書由中央大學出版中心與遠流出版公司共同出版】
「社會關懷」是基督宗教的重要教義,形成教會與社會密切的互動關係。自基督宗教入華以來,
「社會關懷」引起極大的反響,一方面是有著各種慈善、愛心的活動,進而延伸到促進社會與政治的改革;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會的介入許多事物,衝擊到社會的許多層面,在地方或國家引起不同的感受。這個有趣又複雜的現象,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與探討的課題,惟過去研究基督教史的著作,極少以「社會關懷」作為探討的主題,造成各界對於基督宗教「社會關懷」瞭解的侷限。
本書十六篇論文,分為「解經與應用」、「關懷機構」、「醫療事工」、「特殊事工」、「時代考驗」五部分,建構出基督宗教「社會關懷」的多元面向。研究內容從理論到實務、從機構到個人,而研究的案例則從正面肯定到負面批評都有。作者們來自歷史學、文學、政治學、社會學、宗教學、神學等不同領域,在觀點與視野的面向上相當廣闊,相信對於學術界會有很好的貢獻。
作者簡介
王成勉(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東方研究(Ori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Arizona)博士,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任:歷史研究所所長、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創立「台灣基督教史學會」,並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
曾擔任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歐洲漢學講座教授」(European Chair of China Studies),先後在Yale, Michigan, UC-Berkeley, Toronto, Stanford 等校擔任客座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基督教在華史、十七世紀明清鼎革之研究、中美外交史。教會歷史方面的出版之主要書籍有:《文社的盛衰――二○年代基督教本色化之個案研究》(1993);《所傳為何?基督教在華宣教的檢討》(2000);《將根紮好——基督宗教在華教育的檢討》(2006);《教會、文化與國家》(2006);《十字架前的思索——文本解讀與經典詮釋》(2010);《補上一頁欠缺的歷史:蔣中正夫婦的基督教信仰》(2013);《傳教士筆下的大陸與臺灣》(2014);Contextu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An Evaluation in Modern Perspective (2007)。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