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找一片森林,來場刺激有趣的探索之旅,
你的感官就是最完美的工具。那就是你的森林,它等候的,就是要被你發現。」——彼得‧渥雷本
蟬聯德國亞馬遜、《明鏡週刊》銷售冠軍
享譽全球的德國森林看守人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邀您親身體驗一場不容錯過的發現之旅
★張東君│科普作家、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專文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番紅花│作家、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感動推薦
★全球科技界盛讚李飛飛是「AI界的良心」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薦「AI崛起時代」必讀書籍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科技書籍 ★Amazon編輯選書 本書是李飛飛親筆撰寫的回憶錄,一段從社會底層到人工智能關鍵夢想家的非凡軌跡。她的人生旅途,恰與AI的發展共舞。讀者不僅能看到一名年輕科學家動人...
——如果我們不是人類,我們會如何感受這個世界?—— 《我擁群像》普立茲獎得主全新力作!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衛報》、《時代》雜誌⋯⋯橫掃2022歐美年度最佳圖書榜★ ★卡內基傑出非虛構獎章得主★ ★入圍 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科克斯書評獎★
★ 2021年最佳書籍——彭博商業周刊 ★ 2021年最佳科學書籍——衛報 ★ 2021年最佳科學書籍——金融時報 ★ 2021年最佳哲學書―—五本書 ★ 2021年最佳書籍——經濟學人 「身為自己」是什麼意思? 我們的「內在小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為什麼在得到之後,「渴望」常常變成「失望」? 又是什麼讓人類萌生許多奇思妙想,推動世界的改變?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黃金法則:少吃多運動就可以減肥。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 本書結合減肥外科手術專家詹金森醫師行醫時面對的實例,以及全新的新陳代謝科學研究, 告訴你人體的食慾和代謝到底如何運作,你的身體如何決定你的體重。
荷爾蒙掌控了我們的行為、代謝、睡眠、性愛、情緒與免疫系統……, 可以說是活著、會呼吸、有情緒的個體的生物化學。 荷爾蒙的基礎科學是怎樣的? 它們的發現有些什麼樣的精彩故事?
李嗣涔博士結合最新實驗研究發現, 以穿梭陰陽界的「撓場」科學解密,成就人類大躍進的下一步! 從解開特斯拉日誌機密、風水原理, 領航靈界取能、星際通訊、物理農業和醫療新科技,可望解決能源危機, 預言21世紀的「撓力文明」即將興起!
杜克大學行為睡眠醫學專家 為你揭開不靠藥物一夜好眠的訣竅 ★吳家碩臨床心理師(好夢心理治療所/睡眠管理職人)專業推薦★ ★Amazon網路書店4.2星好評★ ★已授出荷蘭、韓國等7國版權★ •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半夜2:00醒來? • 健康的睡眠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 為什麼...
韓國yes24網評分5顆星滿分好評! 5大主題╳42個醫學名詞╳152幅名畫, 以神經科醫師視角,重新詮釋希臘羅馬神話與解說醫學典故。 【繁中版由臺大醫學系副教授/作家汪漢澄醫師審訂】
這是一本寫給運動愛好者,同時也寫給對運動感到焦慮又困難的一般大眾,為了自己健康必備關於運動和健康的好書。 本書作者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透過自然史和演化,帶領我們探討現代人久坐、睡眠不足、走路蔚為風潮、運動量不夠、以及越來越多慢性疾病背後的種種健康危機,徹底改變我們...
本書是在美國長久以來採用,並廣受歡迎的大學性教育教科書。特色是採取「正向看待」的觀點,尊重生理及心理真實,尊重各種經驗及文化,也尊重專業研究及調查,並從性教育擴及性別教育、情感教育,融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與女性主義的觀點,並不斷逐年修訂。中譯本將是台灣市面上第一本全方...
麥可.波倫為了「完整了解一頓餐食的因果關係」,以記者的追獵精神,沿著現代人主要三條食物鏈:工業化食品、有機食物和野生食物,從產地一路追蹤到餐桌。他深入農場、研發室、養殖場、加工場到賣場,親身觀察與訪談,如偵探般揭開現代食品的面貌。 這是深度的調查報導,是趣味的科普作品,更是優美的自然文學。越了解飲...
我們人人皆有的這具身體,從外觀可見的頭部、五官、皮膚、四肢,再到體內的骨骼、大腦、內臟、消化系統及微生物聚落,從它們是什麼、它們如何不可思議地精密運作,以及它們如何有可能(不幸地)出錯。 《萬物簡史》、《大不列顛碎碎念》暢銷作家比爾・布萊森以一個門外漢的視角親身訪問了許多醫師、學者,參考了無數...
好萊塢電影,不乏世界末日的題材, 劇情裡駭人的病毒、不孕症、AI、氣候變遷……, 真的可能終結人類嗎? 本書由一腳踩進電影圈的節目主持人艾德華斯, 加上量子物理學家布魯克斯, 攜手破解科幻片的末日劇情, 帶領讀者思考,這些世界末日,離我們有多遠?
(全民醫學入門) X (人體免疫軍備全解說) X (47幅彩色插圖) 作者菲利普•德特默:千萬點閱、YOUTUBE最受歡迎科學頻道 KURZGESAGT創辦人 全面瞭解抗體、發炎和疫苗等防禦機制, 以及過敏、癌症、細菌的威脅。 比起打造「強大的免疫系統」,要追求「免疫系統的平衡」, ...
你可曾跟隨山貓的足跡,瞧瞧牠們看過的風景?
你可曾漫步森林,聆聽樹木、月光與微風合奏的交響樂?
你可曾在烈日下,感受綠葉為了搶奪陽光而上演的生死存亡之戰?
德國森林看守人渥雷本這次要和我們分享他獨到的森林知識與親身感觸,
除了哪裡可以搭帳篷和生火烤肉,哪些野莓和樹果可以填飽肚子,什麼時機和地點最適合觀察野生動物……
還會告訴我們如何傾聽樹木的聲音,如何與森林中的萬物和平共處。
我們毋須牢記書中的內容,只需要起身走入森林,
無論你是一個人、帶著孩子或呼朋引伴,
都能盡情用我們與生俱來的感官,實際感受樹木和動物的喜怒哀樂,體驗森林裡的歲月更迭與四季變換。
作者簡介
彼得‧渥雷本 Peter Wohlleben
一九六四年生於德國波昂,從小就對大自然心生嚮往,六歲便立志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從內卡河邊羅騰堡(Rottenburg am Neckar)應用科技大學林業經濟系畢業之後,在萊茵邦(Rheinland-Pfalz)森林管理局歷經了長達二十年的公務員生涯,之後調任到夢想中的工作轄區:埃佛區(Eifel)胡默爾鎮(Hümmel)旁的原始森林區。
渥雷本很快就確認自己生態保育的理念,和當局掠奪森林的政策不合,遂於二○○六年辭去終身公務員的穩定工作,轉任胡默爾鎮的約聘人員──森林看守人。協助當地居民向邦政府陳情十五年後,終於成功將此區劃為原始森林保護區,用馬匹取代機器、用山毛櫸樹取代景觀樹木、完全摒棄化學藥劑、禁止所有的砍伐,並將此區轉化為樹葬森林,確保森林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不會再受到任何侵擾。
保育森林之際,渥雷本也希望將全新的荒野印象毫無距離地呈現在城市居民眼前,從而開始寫作生涯,如今著作已達十餘本,《樹的祕密生命》和《動物的內心生活》(皆由商周出版)在世界各國皆創下佳績,成功將生態保護的理想與全球的讀者分享。二○一六年底,渥雷本成立了一個森林學院,提供生存訓練、修築山屋等新型態的森林導覽,並開設相關的研討課程與講座,如今他的名言是:「與樹木一起工作不只是我的職業,更是我的生活!」
相關著作:《動物的內心生活》《樹的祕密生命》
譯者簡介
鐘寶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喜愛閱讀、旅行及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中文教學與翻譯。
相關著作:《動物的內心生活》《樹的祕密生命》
各界讚譽
「渥雷本只是一名小小的林務員,卻在森林裡發現了全世界。」─《明鏡週刊》(Spiegel)
「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心之所繫,不論那個祕境是否為森林、是否真實存在。邊看這本書,邊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經有過一片森林、是否仍然有塊祕境可以去,然後帶著這本書再次造訪,一定會非常有收穫。」──張東君│科普作家
「讀完這本書,會想要接受渥雷本的邀請吧?讓我們好好重新發現森林,有機會也要好好沐浴在森林間清新的空氣,敞開五官感受森林的各種訊息,天啟或禪意會如樹間的陽光般灑落在我們的人生裡頭。」──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即使書中完全沒有表格和圖表,只有一篇篇動人故事,我們還是可以用渥雷本的森林指南在森林裡過得很好。」──《世界報》(Die Welt)
「想和德國最有名的森林看守人一起探索大自然,體驗綠色奇蹟,就要讀這本渥雷本為全家人寫的超讚森林指南。」──《科隆快報》(Express Köln)
「渥雷本用這本書讓我們對奇妙的森林興致盎然。」──《多瑙傳訊報》(DonauKurier)
「資訊豐富、輕鬆有趣且經常帶點挑釁,渥雷本的最新作品使我們對生態系統的意識變敏銳了,能否維護它將決定我們的未來。」──德國《Rezensöhnchen》文學評論雜誌
「讓人興致勃勃地想要揹起背包,在那鬱鬱蔥蔥的綠色天空下消磨一整天。」──德國《書蟲》書評網站(buchwurm.info)
「這個森林看守人兼暢銷書作者激勵我們以全身的感官來體驗自然。」──《新的一週》(Neue Woche)
「為了讓我們能享有一趟無憂無慮的森林之旅,渥雷本提供了許多提示與忠告:衣服怎麼穿才正確、一個『快樂的伐木工』需要什麼裝備、怎麼區別針葉與闊葉樹、如何面對多包絛蟲、雷電交加等等危險……當然還提到了重返歐洲的狼,這令渥雷本滿心歡喜。」──《新奧斯納布呂克日報》(Neue Osnabrücker Zeitung)
「一趟刺激有趣的發現之旅,穿越了森林這個豐富的生存空間。非常值得一讀!」——德國《Lea》生活雜誌
「全書輕鬆有趣且引人入勝,提供了豐富的資訊,但絕對不是老生常談,渥雷本清楚闡明了動植物行為及森林變遷的前因後果,讓其引發的效應變得更容易理解。」——德國知名旅遊網站「travelwithoutmoving.de」
「本書除了提供紮實的理論知識,也描述了渥雷本在森林中親身體驗過的趣事,草木鳥獸在他的筆下如此栩栩如生,讓人不禁也想立刻規劃一趟屬於自己的森林之旅。」——《魯爾新聞報》(Ruhr Nachrichten)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