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美德在不義、危險,和不確定世界中運行方式的分析,
也是對人們在艱難處境中,如何再造美德和道德秩序的研究。
寫作宗旨則是協助我們所有人理解,在一個後帝國全球社會生活的意義,
並認識平凡的美德如何為我們和其他共享這個脆弱星球的人類,提供共同目標。
──葉禮廷(Michael Ignatieff)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 宋國誠教授,四大面向辛辣直擊中國失速中★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天下人不可不知!
★ 蔡英文第一本自傳,揭露她的情感與歷練,吸引你的共鳴與回味。 「洋蔥炒蛋」,是爸爸傳下來的幸福記憶, 募款餐會上的「小英便當」,則集結了台灣各地的溫暖與期待, 這些菜色簡單樸實卻層次豐富,就如蔡英文的人生滋味。 有人說蔡英文是政治外星人,因為她的蔡氏邏輯讓沙場老將看不清、...
如果有一天中共發動對台戰爭, 如何將家人傷亡的危害降至最低? 如何讓事業承受的損失減至最小? 我們該怎麼做, 讓這一天,永遠不發生? == 採訪請益14位中共研究、軍事、保險、移民專家學者,全方位探討 == == 36位各界意見領袖感動鄭重推薦 ==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 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
一本書,可以是承諾,也可以是人民手上的檢核表。 最後一哩路也許漫長,但我們終將抵達。 接下來,改變的第一哩路就要出發。 這是我寫給你們的「聘書」, 是你們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對你們的承諾。 從現在開始,我們都是英派,蔡英文的「英」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苗博雅首次公開談論童年、求學、愛情生活、參加社運、從政的全路程! *剖析政治人物的「孤獨十一講」,如何從「理想主義者」進化成「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從大安區到國會,如何邀請大家一起向前一步,讓改變真的發生!
個人崇拜,是暴政的核心 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如何精心打造受人民景仰的虛偽形象 同樣的招數,是否也正在當今社會上演? 《經濟學人》2019年度最佳選書 《解放的悲劇》、《文化大革命》作者 揭露當代中國真相的歷史學家 馮客 全新力作
2020-2022這三年,對台灣極為凶險,因為有五個算總賬的日子都落在這三年之間 其間標誌性的時間點,由以下三件事組成,依時間發生的順序如下:(一)2020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二)2020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三)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三件事中每一件事的結果,都將牽動另外兩件事的結果。
《赤裸裸的共產黨》是一部保守主義的經典作品,該書出版於1961年是共產主義橫行的年代。二戰結束之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並在政治上輸出革命、推動共產獨裁,蠶食併吞小國。 本書以了解共產主義的哲學基礎,透析共產黨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指出共產黨人偏好暴力、好耍詭計、背信棄義,但全都被所謂的「革...
《國家的決斷》作者張國城教授是知名的國防外交與軍事戰略專家,他詳細分析從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投降、聯合國與北約的建立、自由與共產陣營的分裂對峙、核武問世、鐵幕降臨、韓戰、越戰,一直到蘇聯解體、美國獨霸、第三波民主化與經濟全球化席捲全球,在這當中國家的興衰起伏與權力的消長更迭。而最重要的是,對於國家地位...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第一本完整公開蘇貞昌2019-2023重要施政與幕後專書 從婚姻平權、班班有冷氣、前鎮漁港、屏鵝公路、挺過百年大疫到應對百年大旱 10件影響台灣未來的施政大事紀,看見蘇貞昌的實學智慧 【蔡英文總統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蘇內閣任內重要施政大事紀與實施前後比較 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要為...
「為什麼中國要拘禁我?」 日中青年交流協會前會長・鈴木英司,被不承認的間諜罪行判六年徒刑,總計關押6年3個月。這是他的回憶與見證。 2016年7月,從事日中友好活動30年的鈴木英司被北京國家安全局以「間諜罪」拘留,並被名為「監視居住」的方式監禁七個月、審訊、逮捕、審判、24小時監視。在監視居住和...
◎流亡三十年得數十萬言,蘇曉康叩問世道於星雲無語之時! ◎晚清有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細描官場黑暗、人性醜惡,今有蘇曉康《鬼推磨》記錄1989-2019魔幻三十年--更無法無天、怪誕荒謬的世界政局與社會亂象。 ◎破解中國經濟崛起的「全球化」背景,西方民主體制包裹的利己內核如何戰略...
普世價值為何陷入困境?
道德全球化及其不滿
人類共同的道德價值是什麼?當全球化讓我們在經濟上更加密不可分之時,我們的價值觀是趨於一致,還是分歧?葉禮廷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解答,踏上為期三年、行經八國的旅程。
葉禮廷是國際知名政治哲學家、最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在《平凡的美德》書中,他探索兩件事:讓我們彼此相左的因素,以及讓陌生群體得以並存的因素,並詮釋了因全球化而引發的抗拒,如何影響我們的良知與道德。
透過和巴西貧民區居民、住在棚屋的南非人和辛巴威人、日本農民、洛杉磯幫派領袖,以及緬甸僧人的對話,葉禮廷發現:人權或許是國家和自由派菁英的語言,但引起大多數人共鳴的道德語言,卻是日常的美德:寬容、原諒、信任和韌性。這些平凡的美德適用於富裕與貧窮地區,也是讓多元文化得以奏效的黏合劑,而且偏重地方多過全球、在地公民要求多過外來者要求。
葉禮廷質疑單一的法律、宗教或哲學規範,能否將我們團結起來。經濟的全球化無法造就情感的全球化。他認為,平凡的美德是反理論、反意識型態,也可能會變動反覆。當秩序崩潰、衝突爆發,平凡的美德容易受到操弄,以遂行恐懼和獨厚自身而排斥他人,但平凡的美德也是實現在地和全球規模的療癒、和解與團結的關鍵。
本書強調平凡美德,而非偉大原理,在引領我們穿越衝突與迷津時發揮作用,並提醒我們,每個社會都能以某種方式,不只應付現狀,更能創造切實可行的道德秩序。
作者簡介
葉禮廷(Michael Ignatieff)
現任中歐大學校長,曾任哈佛甘迺迪學院政治哲學教授、加拿大自由黨黨魁、下議院議員,是國際著名學者、教授、作家和新聞工作者,在國際學界被公認為人權、民主、公共安全、國際事務的權威,他是政治哲學家、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曾出版《自由主義思想大師:以撒‧柏林傳》、《烈火和灰燼》。
譯者簡介
蔡耀緯
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現為自由譯者。譯有《1921穿越福爾摩沙:一位英國作家的台灣旅行》、《大歷史: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合譯)、《台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合譯)、《恐怖的總合》(合譯)等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5顆星好評
《紐約時報》《泰晤士報》《新政治家》雜誌──一致讚譽
沈清楷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涂豐恩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創辦人
──推薦
「葉禮廷一直是自由國際主義的前導者,他的發言舉足輕重,也反映性情的與時俱進。葉禮廷的寫作天賦,使得閱讀《平凡的美德》成了美妙的體驗,無論人們是否同意他對美德與人權提出的爭議性論點。對全球政治有興趣的讀者,這部介入之作不容錯過。」──莫恩(Samuel Moyn),《最後的烏托邦:歷史上的人權》(The Last Utopia: Human Rights in History)作者
「葉禮廷寫下自己最重要的著作。本書以一種致力克服眾多全球菁英所說的普世語言,與平凡公民在地方脈絡中以地方語言鮮活道出的『平凡美德』之間深刻矛盾的語言,道出我們這個時代的道德兩難,但要將葉禮廷的推理,延伸到當代已開發世界的自由民主危機上並不困難。」──史坦(Janice Stein),多倫多大學
「葉禮廷在這部非凡的著作中周遊全球,探索兩件截然相反的事物:讓我們彼此相左的因素,以及讓陌生人群體得以並存的因素。他質疑單一的法律、宗教或哲學規範能否將我們團結起來。經濟的全球化無法造就情感的全球化。他強調平凡美德,而非偉大原理,在引領我們穿越相互衝突的理念與義務迷津時發揮的作用。在這個自由與民主原則到處面臨挑戰,自一九四五年維持至今的國際秩序又過早被獻上悼詞的時代,本書提供了亟需的提醒,讓我們知道各個社會能以某種方式不只應付現狀,更能創造一套切實可行的道德秩序。」──羅伯茲(Adam Roberts),牛津大學
「葉禮廷是一位聲譽卓著的歷史學家、記者和思想家。《平凡的美德》則為他的眾多精采著作,再添一部引人入勝、獨具創見且文筆優美的作品。葉禮廷深思這個困於嚴重不平等的全球化世界,列舉實例提出道德論證,兼具訓練有素的政治理論家應有的老練嫻熟,以及為本書帶來份量的真實世界接觸。」──巴斯(Gary Bass),普林斯頓大學
「葉禮廷將有力的道德論證和絕佳的敘事能力合而為一。令人難忘的記述包括前南斯拉夫的大屠殺,以及人們是如何努力與喪失的記憶及參與加害的鄰居共存(後者或許更難)……或許《平凡的美德》最耐人尋味之處,是一九九○年代的希望與抱負,和二十一世紀初年現實之間的強烈對比。」──赫曼(David Herman),《新政治家》雜誌(二○一七年十月二十日)
「一本令人讚嘆的小書。」──特勞布(James Traub),《紐約時報書評》(二○一七年十月十五日)
「(葉禮廷)從不畏懼提出重大問題。如同他的新作《平凡的美德》所表現的,今天的他也同樣樂於探討重大問題。他的提問是:在全球化促使不同經濟體關係更為緊密的同時,它是否也讓我們的道德準則越來越相近。」──迪恩(Alex Dean),《前景》雜誌(二○一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專為啟迪讀者而作。」──溫徹斯特(Simon Winchester),《紐約時報書評》(二○一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這是)一部選擇性的道德進展報告,一套迷人、清晰又有豐富內容的『切身的社會學及人類學倫理實踐』……葉禮廷嫻熟的歷史書寫、生動的勾勒和引人入勝的訪談,是這部重要著作的靈魂。它們帶領我們從洛杉磯來到里約熱內盧、波士尼亞、緬甸、南非和日本,也貫串作者對本書提示問題的解答。在葉禮廷看來,人權的意識型態有所不足。真正支撐住全球大城市及多元共同體脆弱發展的,並非對人權的信仰,而是寬容、原諒、韌性及信任的『平凡美德』,因法治的充分維持而促成。平凡的美德是一套開放原始碼的作業系統,一套讓不同族群和宗教團體的成員即使不能共同生活、仍可比鄰而居的道德術語。」──賽蒂亞(Kieran Setiya),《泰晤士報文學增刊》(二○一七年十一月三日)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