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The Gene : An Intimate History

49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8/07/24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4.7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1374765
  • 字數: 334,560
紙本書定價:NT$ 680
電子書售價:NT$ 47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破解基因,是人類最偉大的冒險,還是最危險的浩劫?
當人類取代上帝,打造完美基因、根除致命因子,
《X戰警》、《惡靈古堡》的時代已經來臨!

電影《羅根》取材自他的研究,
「金鋼狼」休‧傑克曼盛讚:「本書超吸引人!」

人類從何而來?該往何處而去?
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暢銷書《萬病之王》作者辛達塔.穆克吉
以一本書貫穿基因千年來對人類的影響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06

    獲普立茲非文學獎、《衛報》新人奬、《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衛報》評審盛讚:(本書)應該提名「僅此一部作品獎」! 穆克吉:「寫《萬病之王》耗盡了我所有故事,沒收了我通往寫作國度的護照,扣押了我未來做為作者的權利,我再沒有事物要說了。」

  • 電子書: NT$ 375

    人類的過去,與鳥緊密相依 鳥的未來,就是人類的未來 倫敦塔渡鴉、飛鴿傳書、感恩節火雞、達爾文雀、納粹黨之鷹…… 看鳥類如何影響文明進程,甚至改變世界! 

  • 電子書: NT$ 375

    .翻譯超過二十五種語言、全球熱銷百萬冊,演化生物學大師理查.道金斯成名著作 我們都是求生存的機器——機器人的化身,暗地裡已被輸入某些程式,用來保養這些叫做「基因」的自私分子!──道金斯

  • 電子書: NT$ 525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 電子書: NT$ 294

    「放棄魚類之後, 我看到了世界的本質, 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地方……」 曾獲「廣播界的普立茲獎」皮博迪獎 科學記者露露.米勒震撼國際媒體的處女作 揉合人物傳記╳自然科普╳自我成長 關於愛情、人生的真相,以及對科學的驚奇執著 一本難以界定,卻感動人心的奇書! ★《歐普拉雜誌》盛...

  • 出版日期:2017-11-15
    電子書: NT$ 375

    端粒(telomere)是染色體的末端,也是染色體的保護箍。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伊莉莎白.布雷克本, 長期鑽研端粒現象與效應, 她發現:正是端粒的長短,控制了細胞和人體的壽命; 而且端粒不只是會執行遺傳指令,還會聽從你的指示, 也就是說,你的生活方式等同於對你的端粒下令, 讓你細胞老化...

  • 出版日期:2024-02-27
    電子書: NT$ 356

    ★國文課閱讀補充最佳文本★ ★為每一個閱讀經典的讀者,提供一條參考方法的路徑★ 一字一詞多詩意,一草一木總關情 穿越三千年旖旎時光,讀懂詩經草木中的浪漫詩意 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美麗邂逅的 《詩經》筆記體讀本

  • 電子書: NT$ 315

    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以及現代,中毒是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死法之一。毒殺是暗中進行並且蓄意的犯罪行為,必須事先計劃。然而,帶毒性的藥草用於治療和施毒之間只有一線之隔――重要的差別只在於劑量!縱觀歷史,不同文化的人類在試驗和錯誤中學習,作者整理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有毒植物故事,有時則是嚇人的謠言。

  • 電子書: NT$ 364

    想守護生物多樣性,就得先全盤了解它究竟是什麼? 一本由英國皇家植物園科學主任撰寫的人文科普書, 結合充滿啟發性的故事和最新科學研究,為我們展示生物多樣性的奇蹟!

  • 電子書: NT$ 150

    本書主要介紹2023年與植物有關的科學新發現60篇,也有幾篇與真菌有關的文章。 作者 葉綠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師,致力於科普傳播,著有《有邊讀邊學生物英文》、《番薯原來是外國人》、《植物與人類社會》、《老葉說ㄏㄨㄚˋ學》、《作物的故事》、《作物人類史:穀物與香料》。經營部落格「老葉的植物王國...

  • 電子書: NT$ 435

    ⚡首部橫跨電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的科普巨作⚡ ⚡2022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大眾科學和數學類決選⚡ ⚡讀完這本書,你將對「電」完全改觀⚡

  • 電子書: NT$ 385

    第一本由野生動物現身說法 深入生命教育的動物生態小百科   你覺得「瀕臨絕種」這件事,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 你是否好奇他們的生活哲學,甚至是對死亡的看法? 你希望用不同的方式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態習性, 並親口聽他們說說世界在他們眼中的模樣嗎?

  • 電子書: NT$ 220

    渥雷本將樹木的言語譯為文字,樹木在其筆下綻放光華。 《明鏡週刊》2015年度暢銷書冠軍、長據《明鏡週刊》TOP1四十週 2015年德國最美麗的自然書寫 全球25國語言授權,德國亞馬遜2015年度百大選書,《紐約時報》特別跨海專訪 終日徜徉在綠色世界的渥雷本,用優美恬靜的筆觸與自身的實際經驗,描繪...

  • 電子書: NT$ 364

    以演化生物學智慧, 給予21世紀人類的生存指南 大膽!挑釁! 我們如何以智人祖先的大腦與身體, 應對現代生活挑戰!

  • 電子書: NT$ 390

    第一本整合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革命性巨著! 既然我們和其他動物都是由同樣的化學物質組成的,也有同樣的生理反應,為何人類如此獨特? 人類很特別,常常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問題,當我們手上拿著大包小包走到家門前,馬上就知道怎麼伸出小指勾住門把開門。人類的心智活動也很旺盛:我們有同情心、道德感,懂得抽象...

  • 電子書: NT$ 406

    ◎南半球高寒植物山薰香如何跨越赤道來到中央山脈? ◎與加州巨杉齊名的東亞珍貴巨木就在臺灣! ◎臺灣唯一的特有屬植物華參你可曾見過?而它的姊妹竟遠在地球彼端的熱帶美洲? 第一部臺灣高山植物自然溯源史

  • 電子書: NT$ 263

    讚嘆人體多奇妙的書有上萬種, 告訴你如何從人體缺陷找到樂趣的,只有這一本!   「看哪,人體多麼神奇、多麼偉大!」 才怪!

  • 電子書: NT$ 379

    有些菇,你一生只能吃一次。有些真菌,你不得不對它肅然起敬! 好吃的蘑菇不是植物,而是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屬於「真菌界」。真菌除了以「菇」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更存在於各個被我們忽略、卻掌握存亡關鍵甚至改變人類歷史的位置。當真菌難纏的菌絲開始暴走時,請當心了,它們有可能動搖國本、扭轉戰局...

  • 電子書: NT$ 460

    ●把牠們全都殺了! ●不准傷害任何一隻! 某些野生動物族群恢復的程度,讓牠們開始出現在人類的生活裡,例如熊、狼、彌猴等等。與此同時,則有更多人類搬進動物們的地盤。過去野生生物學界探討的大多是如何「復育」和「計算族群數量」,現在的問題卻逐漸變成「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 出版日期:2017-09-06
    電子書: NT$ 300

    生物學,是多采多姿的科學, 是獨一無二的科學,是明心見性的科學。   這本書讓我們領悟到生物學的重要與豐富, 獲得廣闊的視野與理念架構, 並清楚自己在生物世界的起源與地位,以及人類對自然的責任。   ◎ 顏聖紘、程樹德  專文導讀 ◎ 《中國時報》開卷...

  • 電子書: NT$ 434

    一本關於古代 DNA 如何深刻改變我們對人類歷史重新理解的專書 哈佛大學醫學系教授、古代DNA研究先驅者 大衛.賴克重量級作品

  • 詳細資訊

    ★ 比爾.蓋茲2016年最愛書籍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榜首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年度十大好書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年度必讀書籍
    ★《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年度最佳書籍
    ★ Amazon年度TOP 20
    ★ Amazon超過八百位讀者滿分五顆星推薦

    普立茲獎得主、英國衛報新人獎得主、暢銷書《萬病之王》作者最新力作

    一八五六年,在滿是荊棘、搖搖欲墜的聖奧斯定修道院裡,開啟了一切探索人類從何而來、走向何方的旅程。當達爾文、拉馬克等生物學家還在為突變是天擇論還是父母遺留變異而爭論時,年輕的見習神父孟德爾擊破停滯了兩千年的遺傳理論,發現親子間的相同與相異都自有一套規則可循,繼而激勵後人積極尋找遺傳的關鍵鑰匙。

    受到孟德爾的研究啟發,科學家發現這個讓代代之間彼此「相像」的祕密,實際存在於每個細胞的染色體上。這項遺傳研究成果與達爾文的演化論結合,被運用於優生學上,二戰時造成無數猶太人與雙胞胎遭受人體實驗、監禁及謀殺。一九五三年,基因研究走入新的境界,科學家破解DNA化學結構,發現我們的技術足以提取各類癌症、罕見疾病等致病基因,甚至能在胚胎期「定製」完美生命,這些重大發現彷彿昭示著變種人、複製人以及實驗室生化危機將不再是虛幻故事,人類對完美的追求、對道德倫理的堅持,究竟孰輕孰重?異於常人的生命,該被滅絕嗎?

    作者穆克吉醫師以一場感傷的家族探病之旅為始,細細描述破譯遺傳基因之謎的百年過程,數以千計的科學家如何透過不斷實驗及互相合作、彼此競爭,解開一道道謎題,又衍生一項項謎語。或許,人類從未如今日這般接近生命的真相,我們將從根本改寫「人類」的意義,眼前正在來臨的是我們將打造的後人類時代。
     

    ▍作者簡介

    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癌症醫師、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著有《重新認識醫學法則》,以及榮獲二〇一一年普立茲獎非小說類大獎的《萬病之王》。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醫學院,也是羅德獎學金得主。他的文章散見於《自然》、《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紐約時報雜誌》和《新共和》等刊物。目前偕妻女定居於紐約。二○一六年,本書原文版甫出版,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

    審訂者簡介

    于宏燦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譯者簡介

    莊安祺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作豐富,包括辛達塔.穆克吉的《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萬病之王》,黛安‧艾克曼的《人類時代》、《感官之旅》、《愛的百種名字》,以及暢銷書《自然就會抗癌: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等。
     

    媒體推薦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于宏燦 審訂/導讀

    朱雪萍、吳青錫、呂俊毅、李文雄、李家維、阮雪芬、洪蘭、孫以瀚、徐建國、陳沛隆、陳嘉祥、超級歪、董桂書、劉炯朗、鍾明怡、顏擇雅、蘇文慧_____各界學者/名人 好評推薦

    《基因》一書不僅適合生物領域人士閱讀,同時對於非生物領域專長者也十分合適。書中以故事的描繪手法來陳述「基因」的發展史,並融入最新科學研究,解說胚胎幹細胞與基因治療法用於人類疾病治療的可能性,由淺入深帶領讀者了解遺傳與基因。
    人類的基因解碼是加劇優生學與種族議題的紛爭,還是提供了一個解套的方法?藉由解碼自我基因預測將來會得到何種疾病已非遙不可及,但我們是否能操控自我基因來預防或治療疾病?作者將帶領您一同了解這未知的可能性。──朱雪萍,臺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基因──這看不見的密碼,如何牽扯我們的生活、國家健康政策甚至人類的未來?
    以家族遺傳病史為引子,作者如偵探辦案般的將基因、遺傳、分子生物、乃至於最夯的基因體編輯在科學史的發展中,生動地呈現出來。並反思運用科學突破在疾病治療與預防上,人類將何去何從。
    不論你對「基因」有多了解,這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吳青錫,臺灣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教科書裡讀起來理所當然的遺傳定律和基因調控原理,其實背後都有許多錯綜複雜的故事。如果你覺得只有對歷史感興趣的人才需要知道這些,那你就錯了。從這些發現的背後,我們能學到偉大的科學家尋找和探索問題的思路,與面對挑戰時的態度,這些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此外作者也討論了科學新知對社會倫理帶來的衝擊,告訴我們基礎科學與人之間的緊密關係。──呂俊毅,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本書從基因發現開始到基因體定序解碼,並且述及基因編輯等倫理議題,其中引進各種疾病案例,穿插描述著作者家人的疾病,而其筆下描述的科學家和患者故事栩栩如生,令人閱讀後欲罷不能。書中除了用淺顯文字介紹科學,也用非常感性的字句描述科學軼聞和患者的案例,是一本非常有料的書,讀完後不禁令人思考基因真能改造嗎?真能替換編輯嗎?之後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變成完美的人類了?瞭解個人的基因體,或許就可以對症下藥,開創新的醫療模式──精準醫療。──阮雪芬,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從達爾文、孟德爾說起,一直談到人類基因診斷及治療,將遺傳學的發展過程透過歷史背景闡述,不但敘述了遺傳學的進展,更加入了人性的一面,探討了科學對社會的影響。涵蓋面廣,卻容易讀,精采萬分,讀來就放不下手。──孫以瀚,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原子 (atom) 是構成物質 (matter) 的基本單元。了解原子,是了解物質以及了解世界的重要一步;操控原子,則有機會產生創造性的或是毀滅性的巨大能量。基因 (gene) 是遺傳以及演化的基本單元。了解基因,是精準醫學及癌症治療的鎖匙;利用基因或是改變基因,有機會扭轉人類(個人以及全體人類)的命運,但也要非常小心所帶來的不確定的負面影響。基因,就在我們體內;基因體應用,就在我們周遭。認識基因,當在今朝。──陳沛隆,臺灣大學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作者為第一線癌症醫師與研究員,學識淵博,文采斐然。本書如探險故事、歷史與傳記之綜合體,讀來十分享受又令人讚歎。讀者除了能增進對現代基因學的知識外,也能瞭解現代基因學對複雜疾病研究的貢獻。──陳嘉祥,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暨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

    為什麼會有精神疾病?為什麼白人智力平均高於黑人?異性戀、同性戀是先天還是後天?這些當代世界的問題都無法避開遺傳學的誘惑:它們都是基因決定的。然而,辛達塔.穆克吉在這本書裡勾勒出的基因系譜卻為我們揭露了基因的概念如何被錯誤地濫用,成為替特定團體服務的思想工具。
    從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到二十一世紀最前沿的基因技術,作者帶著科學史家的廣度與生物學家的敏銳度,中間穿插自己家族精神疾病史的故事,一步步考察人類內部的祕密。在基因複製、幹細胞技術、表觀遺傳修飾這些對於「改造自然」的執著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科技的進步,更是人類對自身未知欲望的重複。
    這是會徹底改變讀者視野的一本書。如果二十世紀的人用以理解自己的命題是佛洛伊德的「解剖學是宿命」,那麼二十一世紀的人認識自己的命題將會是穆克吉的「遺傳學不是宿命」。──超級歪,說書Youtuber

    辛達塔.穆克吉是一位說故事的高手,以基因做為故事主軸,將遺傳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戲劇化的串聯,從古希臘哲人對遺傳的猜想、達爾文和孟德爾的論證、基因具體結構的解密、基因重組技術的突破,一直到後基因組世代的到來,完整交代了基因的前生今世。許多歷史軼事和人物描述,在其他的科普傳記書中或許都曾有個別描述,但在本書中卻總集大成。
    此外,書中也談到許多遺傳學與社會和政治的關聯,如早期的優生學浩劫和現今基因科技的思慮。當然,或許是要避開太過艱深的科學論證,精準性和完整性難免有些犧牲,但整體而言,這本書不只是生動活現的遺傳學史,更能讓讀者對遺傳學有組職架構性的了解。是一本難得讓我想一口氣讀完的書。──董桂書,臺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作者融合人生故事與科學發展,帶出過去一百年人類遺傳學上的發展,兼具科普與人文的議題。譯者將這本巨作以淺顯易懂也傳真的文字介紹給大眾,相信能廣泛提昇我們對於人類遺傳學的認識,進而省思,有利於我們以成熟的心態因應即將來臨的「基因診斷」與「基因改造」的世代。──鍾明怡,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本書以科學史為出發點,十分生動地描述基因的發現、功能、對人類疾病與行為的影響,以及基因預測、基因治療、基因編輯的最新進展,讓讀者有系統的了解關於基因的各項研究。此外,本書亦以相當篇幅說明基因醫學研究中可能涉及的道德與社會層面問題。在不久的未來,這些研究的應用將會逐步影響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如何掌握其往正向發展而不致失控,是十分值得社會大眾仔細思考及討論的議題。──蘇文慧,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

    也許,這是人類史上最精彩萬分的偵探故事。數千位專家,數千年調查,從亞里斯多德、孟德爾,再到法蘭西斯.柯林斯,一位接著一位不斷地詢問每顆細胞核心都有的那個謎團。如同作者前一本著作《萬病之王》,《基因》也是一本宏大、廣闊且超凡卓越的作品。如果你對今日與未來身為人類的意義有所好奇,千萬別錯過這本書。──普立茲小說獎得主安東尼.多爾(Anthony Doerr),著有《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光》(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基因》一部偉大巨作,融合了生命科學以及所有定義人類的科學、道德與哲學方面的本質和挑戰。──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保羅.伯格(Paul Berg)

    作者辛達塔.穆克吉巧妙地將基礎科學原理與基因的運作結合,同時清楚描繪了基因科學未解之謎的輪廓。他也帶領我們一窺科學演進過程與科學社會學。穆克吉以自身家族歷史,將抽象的個人經驗化為實體,為他傑出的敘事能力又注入了直擊人心的力道。──《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推薦好評

    一部權威著作,描述我們人類如何發揮才智且堅持不懈地,挑揀出人類不斷運行的道理。《基因》奠定了辛達塔.穆克吉身為本世代醫藥歷史科普領域傑出作者的地位。本書甚至展現一舉橫掃此領域所有作品的企圖心。在作者百科全書式調查能力挖掘到的個人與團隊研究成果,以及我們如何一步步更貼近將能重塑自身基因組的基因科技之間,穆克吉穿插了他個人經歷、巧妙的文學名句、無與倫比的準確隱喻,以及那一股令人難以抗拒的知性熱情。──《Elle》雜誌,班.狄金森(Ben Dickinson)

    偉大著作。基因的故事已經以許多方式、眾多片段講述,但是,從未如同辛達塔.穆克吉筆下的歷史,擁有如此寬宏與深邃的視野。宛如他站在景色清晰、高聳又有點嚇人的制高點,以綜覽全景的角度觀看基因。──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書評

    許許多多《萬病之王》讓我們如此享受的特質,都在《基因》一書再次徹底展現。本書兼具憐憫同理、融合緊湊,並描繪了許多我們熟悉人物的不為人知的故事。─珍妮佛.希尼爾(Jennifer Senior),《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6546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