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者:悟德法師等
普年屆九十又六,畢生精研經藏,徹悟佛法心要。懷菩薩普濟之量,乘願再來,奮志弘法,利生敷物,為善不倦。
上師弘揚直指,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常以集禪、淨、密為一宗的無相密乘心中心法,仗佛、菩薩密咒與手印之慈悲佑護加持之力,因機施教,方便接引,指示學人,當下見性,繼而證體為用,歷練躬行,綿密保任除習,圓成佛果。
上師或開堂敷示,或函箋批註,凡有所答,皆文義明暢,廣略適中,開佛知見,洞徹源頭,為發般若,言言見諦。
得其請益機緣,更承各地師兄們的悉心關注和支援,我們集綴整理並彙編成《佛法修證心要問答》一書,鋟梓以傳。
《問答》隨緣為法,盡經微旨,令學人踴躍,群機瞻依。我們謹當從上師自然流露出來的大智慧、大慈悲、大光明中,斷惑證理,聞法悟心,除粘去縛,就路歸家。
上師慈懷,給各地覆函甚多,我們雖經再四結集整理,一時終難周全,各地師兄們或在此書付梓出版後,方知此勝,遂請將各自所得信函及時整理後逕寄給我們,以利補綴,結集,增訂再版,庶免遺珠之憾。
《問答》所刊內容,皆係上師應機指點,針對性強。慮及因緣殊異,凡涉個人見性、功夫、境界等等別情,礙難盡載。亦免初學追求一些過路風光,粘境著相,而誤入歧途。
值此付梓之際,感謝關心支援我們工作的各地師兄們,尤賴魏鴻勳、宋智明、齊志軍等諸位老師,呂燕林、李志良、金慨夫等師兄的悉心指點、支援與幫助。本集初成,我們在工作中難免不足和失當之處,伏祈諸位善知大德不吝賜教,慈悲斧正為感。
編寫者:悟德法師、胡慧玲、張麗生、張壽康、夏淑靜、朱文祥
在佛教領域裡,沒有人不認識地藏菩薩的。一位菩薩要被廣大群眾認知,及多數人的信仰,其高度知名來自於祂的慈悲願力感動人心,和有著相當的靈驗效果所致。 《地藏經》是入佛教門的基本經典,本經一開始,佛首先放大光明,出大音聲遍至十方世界,接著展開無垠無涯的宇宙觀,不被理解的神鬼觀,及不能數知的眾生數量。《地藏...
禪就是「悟」,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說明形容的內證體驗。禪直指人心,直截了當為人點出生命的真相。 禪宗公案是古代禪師們的開悟過程,內容精采絕倫,有棒喝交加、抑或搞笑不斷的教學手段;有特立獨行的行徑;有答非所問的言語機鋒;有說東答西的悟境勘驗;高手過招,電光石火之間,精妙盡出。 禪宗公案裡禪師們的悟...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東晉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隋氏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
住持數座寺院、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展開四年半被稱為「自我自殺任務」的遊方閉關。 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最隱藏面向。...
依「數、隨、止、觀、還、淨」六門,步步趨入禪法的精髓! 建立正見──深入緣起,確認空義。 老實行持──從漸修的基礎,導向頓悟的可能。 勇於參禪──從內在真正的疑情去參,最直截了當。 「生老病死從何而來?生老病死如何能解?」便是當年悉達多太子誓願要覺悟的疑情,最後他在菩提樹下頓悟成佛,此即參禪頓悟的...
編寫者:悟德法師等
普年屆九十又六,畢生精研經藏,徹悟佛法心要。懷菩薩普濟之量,乘願再來,奮志弘法,利生敷物,為善不倦。
上師弘揚直指,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常以集禪、淨、密為一宗的無相密乘心中心法,仗佛、菩薩密咒與手印之慈悲佑護加持之力,因機施教,方便接引,指示學人,當下見性,繼而證體為用,歷練躬行,綿密保任除習,圓成佛果。
上師或開堂敷示,或函箋批註,凡有所答,皆文義明暢,廣略適中,開佛知見,洞徹源頭,為發般若,言言見諦。
得其請益機緣,更承各地師兄們的悉心關注和支援,我們集綴整理並彙編成《佛法修證心要問答》一書,鋟梓以傳。
《問答》隨緣為法,盡經微旨,令學人踴躍,群機瞻依。我們謹當從上師自然流露出來的大智慧、大慈悲、大光明中,斷惑證理,聞法悟心,除粘去縛,就路歸家。
上師慈懷,給各地覆函甚多,我們雖經再四結集整理,一時終難周全,各地師兄們或在此書付梓出版後,方知此勝,遂請將各自所得信函及時整理後逕寄給我們,以利補綴,結集,增訂再版,庶免遺珠之憾。
《問答》所刊內容,皆係上師應機指點,針對性強。慮及因緣殊異,凡涉個人見性、功夫、境界等等別情,礙難盡載。亦免初學追求一些過路風光,粘境著相,而誤入歧途。
值此付梓之際,感謝關心支援我們工作的各地師兄們,尤賴魏鴻勳、宋智明、齊志軍等諸位老師,呂燕林、李志良、金慨夫等師兄的悉心指點、支援與幫助。本集初成,我們在工作中難免不足和失當之處,伏祈諸位善知大德不吝賜教,慈悲斧正為感。
編寫者:悟德法師、胡慧玲、張麗生、張壽康、夏淑靜、朱文祥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