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
願:
讓每天的學習,幫助自己及家人,平安、幸福、健康、快樂。
讓每天的學習,將祝福傳送到每個需要幫助、及遭受苦難的人們。
讓天下有情,都能圓滿生命中的每個緣。
太上赤文洞古經註序 夫至道無言,真空非色,思之者莫能知,觀之者不可見,賾之不可得,行之不到,陶鑄天地,率循造化,寂而不動,應滿六虛,令萬物蒙休,群生覆命。巍巍乎至矣哉!非聖人孰能通之者耶?況元始大聖,慈心廣佈,慧照十方,觀見眾生忘歸失本,宛轉世間,輪迴不息,長劫受苦,不能自明。遂感法雨敷滋,宣揚...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比丘眾千八百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善解脫、慧善解脫,九智十智所作已辦,三假實觀三空門觀,有為功德、無為功德皆悉成就;復有比丘尼眾八百人俱,皆阿羅漢;復有無量無數菩薩摩訶薩 ,實智平等永斷惑障,
序 眾生自無始以來,外為天演所驅,內為識情所繫,無日不在顛倒錯亂之中;是故文明愈進,人道愈衰,演成今日之慘劇矣!欲思挽救,捨佛法外,無他術也。然於佛法之中,求其最適當於末世眾生之心理者,莫若念佛法門;而念佛法門,欲求其實修實證,非止觀法門不以為功。蓋淨土與天台,實有密切之關係在焉。非明天台之教...
編者的話 《保富法》一書,個人於數年前曾經走馬看花的讀過一次,覺得挺有道理;但隨後未再注意,直到最近,有緣再讀本書,此時內心則感受到洶湧澎湃前所未有的沖激力量,因此,希望每個人都應該詳細的閱讀這本寶書,否則,為自己、為家人奮鬥了一輩子,結果落得是「為誰辛苦為誰忙」,白忙了一場,甚至發生災禍,這...
第一、殺生異熟果 由今生遷轉來世的任何眾生,臨終時因身心相伴隨的因緣不再具足,風從身出,故而感受臨死氣息分解的諸多痛苦。而後氣息全無而昏厥。有些人在三天或七天內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即不知自己已死亡),而後從昏厥中醒來則顯現中陰境相。有些人在外氣已斷、內氣將斷時神識離體,因而法性中陰現前,此境相...
述意部第一 夫論鬼神之法。特喜妖邪。冥密之中偏多罪戾。或處幽嚴。乍依高隴絕澗深叢之裏。荒郊艿野之中。異種音聲。特奇形勢。搖動凡識。恐怖愚情。假使威光。虛為怪相。或復鳥形魚質人面獸心。或鼓樂絃歌。鳴桴響鐸。如斯之類。悉皆懺悔。 絓是九洲房廟。萬國之靈。姑蘇大伯。延陵季子。禹川文命。窟澤須注...
慈惠道統品一 天地未開。一團靈炁。盤結虛無。是謂元始。 元始一炁。佈滿乾坤。宇宙主宰。又曰鴻鈞。 一炁分化。天地開闢。宇宙形成。星球繫焉。 太陽系中。有一星球。其形橢圓。名曰地球。 子會開天。丑會闢地。寅會降人。三才貫焉。 自古迄今。六萬餘年。已入未會。正逢末劫。 高科時代。萬...
文珠法師講述 一、不同譯本 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卷帙浩瀚,內容豐富,詮義深廣微妙,譯傳中國,共有三種不同的譯本: 一東晉時佛陀跋陀羅譯的六十卷華嚴,俗稱晉譯華嚴,或六十卷華嚴,有七處八會三十四品。 二唐朝實叉難陀譯的八十卷華嚴,俗稱唐譯華嚴,或八十卷華嚴,有七處九會三十九...
李炳南老居士講 林看治居士筆記 戒殺是息刀兵之本 諸位老師,各位佳賓大德,各位同修:學人今晚第一次來談談淺近的佛法,與諸位互相來研究,敬請諸位多多指教。我們人生,生存在這世間,一種苦未了,一種苦又再來,可以說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真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還有許多未定的苦,如刀兵災禍,真...
文章出處:善書圖書館 http://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19/c19008.htm 淨空法師講述 邱淑真居士記 前言 諸位同修,今天我們有這個非常殊勝的因緣,與大家報告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的啟示。雖然時間不長,不能細說,這一種研習報告的方式...
緣起 凡夫 佛法浩瀚如海,博大精深,如何下手研讀,實是一大問題。然而也不是問題,因為法法頭頭,皆能入門。只要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再鑽研下去,就能找到源頭。 雖然如此,佛典經論對初機者而言,實不易懂。因此本系列叢書,以把佛典經論及古大德註釋,簡單譯成白話文為主,俾便利有心者閱讀。...
呂祖全書名壇新咏小序 詩家以杜少陵李青蓮白香山為最。然杜詩敦厚。而愁苦者多。李詩秀麗。而放縱者多。白詩明易。而泛濫者多。我祖師自唐迄今。遙遙千載。遍周寰宇。其得於耳目間者。不啻蘊兩大之文章。會三才之妙道。凡一言一句。別有新聲。或正或葩。初無定體。不拘韻。不苦吟。本渾然而出於自然。由自然而歸於渾...
前言 一九九七夏 陳伉 愛讀中國歷史的人,一開始都會被帝王將相們的文韜武略所吸引。台前幕後的經國大計,莽原沙場的刀光劍影,舞榭歌台的杯盤交錯,孤城遠鎮的陰謀策劃,英雄末路,美人遲暮,壯士悲歌,忠臣飲恨......無不讓人或擊節噓唏,或扼腕長嘆。然而,看得多了,慢慢就會發覺浩翰的史籍應該記...
身口意清淨 除滅諸垢穢 一心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普賢願力故 悉睹見諸佛 一一如來所 一切剎塵禮 於一微塵中 見一切諸佛 菩薩眾圍遶 法界塵亦然 以眾妙音聲 宣揚諸最勝 無量功德海 不可得窮盡 以普賢行力 無上眾供具 供養於十方 三世一切佛 以妙香華鬘 種種諸伎樂 一切妙...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滿足千人,菩薩摩訶薩十千人俱。以大莊嚴而自莊嚴!皆悉已住不退轉地。 其名曰: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無礙辯菩薩,不捨擔菩薩,與如是等大菩薩俱。 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摩訶薩,明相現時,從其住處來詣佛所,在外而立。 爾時,尊者舍利弗,富樓那...
釋迦牟尼佛為了我們眾生這個生死的問題,出現在這個娑婆世界。他生在皇帝的家庭裏頭,把全國的財富都捨棄了,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成就佛果。成就佛果後,他觀察娑婆世界眾生的因緣,和哪一位佛因緣最深?他一觀察,知道我們娑婆世界,和兩位佛因緣最深。這兩位佛,就是東方的藥師琉璃光如來和西方阿彌陀佛如來。 東...
湛山倓虛大師著 釋迦文佛於法華會上,自述伽陀,嘗謂「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蓋諸佛出世本懷,務欲以佛知佛見,普度眾生,奈眾生無始染著,沒在苦海,不得不以三乘之法,先調伏之。於中為阿難說楞嚴,為舍利弗須菩提說般若,皆示究竟佛知佛見,最後自說法華,暢達本懷,豈非欲令眾生普...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
蓋聞 古佛治世。初始至今。燈燈初續。祖祖傳經。打開混沌。劈破鴻濛。取出先天。一炁運行。陰陽變化。二炁成形。三才治世。天地人倫。東西南北。四相分明。五行配合。萬物發生。六爻凶吉。三陽三陰。七政周轉。晝夜運行。八方八卦。定立乾坤。九宮立命。諸佛安身。十炁具足。變化無窮。生佛生祖。先天為根。生天生地...
太上皇母曰。 鴻蒙有正氣。孕育眾原靈。九六以成數。生生不息停。 投入凡間地。附體以成形。人初性本善。習善德芳馨。 習惡而成孽。業障難凋零。天覆存大義。地載更多情。 人在天地間。萬物最精靈。天地人三才。原靈永不滅。 靈性本光明。天地可同參。日月可同光。人身最寶貴。...
序言 一九九二年,應香港同學會之請於北角大會堂宣講地藏菩薩本願經為期十二晚,事畢錄音者問可否文字流通,予曰諾經有序正流通三分,此真流通也,但予昔在九華山曾說此經,名「講記」,今復講應名「略說」,此經發揚如來孝道,暢述度眾本懷,令末法眾生離三途苦得人天身,多種善根以迓龍華三會圓天宮之付囑,遂地藏...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凡夫白話譯 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目連晡時從禪定起遊恆水邊。見諸餓鬼受罪不同。時諸餓鬼見尊者目連。皆起敬心。來問因緣。 一鬼問言。我一生以來。恆患頭痛。何罪所致。目連答言。汝為人時。好以杖打眾生頭。今受花報果入地獄。 一鬼問言。我一生以來。...
佛說罪福報應經白話 劉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凡夫白話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畢竟。從禪室出。往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二國之間有一大樹。名尼拘類。高二十里。枝布方圓覆六十里。其樹上子數千萬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
修身 何地無塵。但能不染。則山河大地。盡為清淨道場。如必離境求清。安能三千外更立法界。 盡心為才。無愧心為品。品莫高於一个臣。才莫大於無他技。 言不可說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使盡。名不可占盡。凡事能留有餘。異日可免後悔。 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當念失意時。 花...
序 稽首觀世音,慈悲誓宏深,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若人稱念觀世音,遠離災難惱逼身;若人稱念觀世音,逢兇化吉樂有情;若人稱念觀世音,業盡情空,超凡入聖,証入涅槃城。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屬法華部,釋迦世尊在法華會上,洞察二乘人根基成熟者,即為大演開權顯實之妙法;促使回小向大,...
出處:善書圖書館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51/c51015.htm 曹堯德宋均平楊佐仁著 第一章沐浴朝露尼山降聖 五岳獨尊的泰山,如同一位峨冠闊服,道骨仙風的巨人,俯覽著人世滄桑。在它的南麓,汶河和泗水,恰似闊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