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聖真

仙佛聖真

  • 電子書: NT$ 0

    夫欲修道,先能捨事。 (註:修己之心,名為修道。一切無染,名為捨事。) 外事多絕,無與忤心。 (註:六塵為外事,須遠離也。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更不染著,名為多絕。心境兩忘即無煩惱,故名無與忤心。) 然後安坐,內觀心起。 (註:諸煩惱既去,則坐立始安。若覺一念...

  • 電子書: NT$ 0

    序   光是生命能源。動物、植物缺少陽光,便萎黃乾枯;人類除需要日月之光補充營養之外,最主要的是還要發動自己體內的生命神光,去補給日月光芒所照射不到的地方。   紅燈綠酒,舉世花花,世人沉醉在暗室中,賭博、酗酒、姦淫等猖肆橫行,苦中作樂,求取一時舒暢,痲痺靈性,使頭上靈光日漸暗淡,自陷於...

  • 電子書: NT$ 0

    欽哉!本宮恭蒙玉旨聘得 南海古佛為主著仙師,開著《穿梭陰陽界》一書,將以此因緣而使世人更得受法持益。 南海古佛聞聲救苦,慈心度迷,乃因眾生在無數輪迴之中因無明妄識,或多或少植藏不善因果,在冥司審理之後准賜予受冤苦者討報令,一報還以一報,形成以陰擾陽之現象,是以人生便災劫臨身、運程不順、諸事不順...

  • 電子書: NT$ 0

    古今通箴文 序 自溯源人類化育起,賢熙匡正道,寶書鼓吹章,啟導人心向上善。天有好生之德,下界修為者,發自惻隱之心,嘗以聞,立身行,勸人一世以口,勸人百世以書。金言玉語,豈能常隨之滅,人養存心誠之,所生立功立德,萬物之理可格而通,萬事之變可轉而定。 古之高瞻而遠眺,憂慮後世之生存競爭,世態維新...

  • 電子書: NT$ 0

    序 夫,道法三千六百法門,唯世人擇一苗根而修之,雖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六百法門之中,玄乎妙哉,道之為物,窈兮冥兮,其若虛;恍兮惚兮,其若無。人之修道,切不可執道,道本無,何執之有。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若執名於求道,猶執指求月,月不可得之。如是背道而馳,離法門則愈求愈遠矣!故,離指...

  • 電子書: NT$ 0

    十方淨土各有殊勝,彌勒淨土卻是殊勝中之最殊勝,方便中之異方便;因為彌勒淨土是為一生補佛處,未成佛之前俱皆住生於此淨土,世尊未成正 等正覺佛果之前,亦是住生於此淨土之中,因而彌勒淨土謂之生補佛處;智慧如世尊尚且如此,眾生求生於此淨土之間,豈能不謂最為殊勝。而求生此一淨土可帶業往生,不用急斷根障,豈能...

  • 電子書: NT$ 0

    夫天地之造化也無窮矣乎,天本好德施仁,賜福群黎,萬物蒼生,受 上蒼恩澤,此之高若泰山,深似東海甚矣哉,此 上蒼施仁。不可謂不厚也,嗟乎,世人之心也,可謂之不足。是爾,富者,以財壓貧,貴者以勢欺孤,強者以力侮寡,一家一宅,各不相憐,反而相害,每以陰謀殘害良民,鄉黨離間,自相妒忌,每以詐騙而自稱能,成群...

  • 電子書: NT$ 0

    人初明元論 夫天地人者三才也。天浮於上。地凝于下。人在其中。此三才定位矣。然而人初生之元。從天而來。人終向地而入。故人初孕。受乾之氣下降。坤氣上昇。二氣相合。而成胎。十月已滿。生男或女。至出生。皆稱曰人。不論男女。幸蒙天覆地載父養母育。此是可謂人由天而來。向地而入。之同一理也。

  • 電子書: NT$ 0

    夫盤古開天闢地。混沌初開。乾坤始奠。古道良俗。於今反俗休風。人倫澆漓。乾坤無分。雌雄無別。以致上蒼震怒。天災疊疊。劫數纏纏。四相發憫。處處開堂。方方闡教。佈道勸善。而達木鐸。響透十方。喚醒迷津。於湯銘矣。倫者人倫。上下分歧。包括。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倘若,君臣不倫則叛。父子不倫則逆。夫婦不倫則離。...

  • 電子書: NT$ 0

    然燈古佛親撰金剛經傳燈真解序 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天地重開。是天地之大生死。即天地之大輪迴也。惟此金剛不壞之真炁。至清至虛。至神至靈。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始無終。無古無今。未有天地。則先天地而存。既有天地。不隨天地而亡。而又極其正大光明。六通四闢。如琉璃寶燈。無微不燭。上徹九天。下透九幽。蕩蕩乎...

  • 電子書: NT$ 0

    聖示:吾今日降著:「觀音妙道蓮華經」。 稱名感應章第一 聞聲救苦度群生。供養虔心感應明。大悲大慈照法界。澆漓世態不偏行。 恭敬稱名觀世音。百邪惡煞退無聲。恭敬稱名觀世音。諸般苦惱可安平。 恭敬稱名觀世音。水火災厄去無驚。恭敬稱名觀世音。加身杖械禍離輕。  

  • 電子書: NT$ 0

    天地,生於無極之後──道之體也。 陰陽,生於太極之中──道之用也。 合之,則人以成形;散之,則物以成象。 鉛汞,乃參禪之丹藥;忠孝,為修身之綱常。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易曰:形上,謂之道;形下,謂之器。 非器──無以載道;非道──無以載器。 以無形有,以有之想...

  • 電子書: NT$ 0

    觀音大士降訓女寶箴序 慨自世道日非,人心不古,所有一般人民,反道敗德,名教綱常,悉皆廢棄,鬚眉男子任意妄作,而裙釵女流尤而效之。染外洋平等自由之習,交相豔羨,種種怪誕,傳染成風,中國禮教信義之邦,不數年間,即變為夷狄之俗。曠觀廿二行省,女子猖獗,比比皆是,其勝地名區,更為放肆,不堪縷述,吾妙方...

  • 電子書: NT$ 0

    時間:七十八年歲次己巳十月十九日 地點:潮州齊榮佛堂 南針引入鼎船 海潮音量法聲傳 佛法無量祖室印 王者居中聖賢仙 吾乃 南海佛王是也 奉 母命 降至佛軒 參叩 母駕 賢徒安宜 吾今臨壇 會徒心欣 哈哈止 海潮之音何處聆 鼎船之中聆仙音 祖師心證會心同 一...

  • 電子書: NT$ 0

    文昌帝君 降 吾奉玉旨,每逢星期五鸞期,降爾道場,開著「鸞門心法要論」一書。此後將近一年之時期,可與諸生共為著書大命而努力。今夜吾先為本書作自序。 夫,鸞門傳教,至今已達三千餘年,雖在華夏民族之宗教信仰傳承之中,未如三教之大放異采,各領一時之風騷。唯在近世以來,道應鸞門,天數當興,鸞脈普...

  • 電子書: NT$ 0

    九天司命真君 降 吾為《直指不墜輪迴》一書為序 夫,今逢末法,人心雖存善慧,可惜惡業綰繫,形成業力牽引,靈魂不得清寧,大都直墜九幽冥府。 雖然大道普傳,眾生有幸聞道、求道、得道、修道,但是道雖普傳,修道者亦眾,卻苦受宿累所擾,大都有苦難言。修道子終竟道程而成道果者少,究其因由,即乃...

  • 電子書: NT$ 0

    觀音大士序 天下勸善之書夥矣,善壇善社之广眾矣,而狂妄之徒仍日多一日。吾妙,自清代道光庚子領旨飛鸞闡教,歷徧寰區已非一日,舌敝唇焦,紙窮筆禿,然世道人心莫能補救,悶坐深宮,苦立善策。已巳夏越疆谪凡宿星稟請幽冥添設生魂司实行懲惡勸善以救世風而挽浩劫。當有幽冥教主具表上呈金闕懇予恩准。上皇覽奏喜動天顏...

  • 電子書: NT$ 0

    蓋聞 古佛治世。初始至今。燈燈初續。祖祖傳經。打開混沌。劈破鴻濛。取出先天。一炁運行。陰陽變化。二炁成形。三才治世。天地人倫。東西南北。四相分明。五行配合。萬物發生。六爻凶吉。三陽三陰。七政周轉。晝夜運行。八方八卦。定立乾坤。九宮立命。諸佛安身。十炁具足。變化無窮。生佛生祖。先天為根。生天生地...

  • 電子書: NT$ 0

    瑤池聖誌 序   溯自混沌初開,兩儀定位,肇啟陰陽,人統即開於寅,氣稟天地之氣,道敦化育,故有萬物之靈。天生地養,生生不息。人之初生,俱有性命,即無極之原靈。男屬於乾,年至十六,清陽充足。女屬於坤,年至十四,月癸始生。人之三寶,精氣神始得充沛。   由此若不知修,任精氣神消磨,只知開支,...

  • 電子書: NT$ 0

    這一部龍華經三期出現 要渡那九六子立志規清 修道人無規戒難成正果 怕的是劫臨頭不知東西 眼睜睜這三災八難來到 白陽佛施治法絲毫不容 到那時你莫說神佛心狠 怨只怨眾原子道無實行 真修道實體行九節玄煉 假辦道迷八邪七竅不明 衝六賊縱五魔四門不開 三心堂二溫暑一氣不通 ...

  • 電子書: NT$ 0

    瑤池老母 序   《蟠桃宴記》,記蟠桃宴之事也。今日尚未收圓,正式大宴未肉,又將何記?此記得無虛乎?曰:此記為普度之促進,而收圓之開始也。吾娘之為此記,心力瘁矣!   回憶前劫庚子之際,運會遞嬗,娘心大慟,念九二之莫返,痛哭失聲,遂至引動修羅,下擾塵世。冀我原人,將富貴看穿,紅塵看淡,各...

  • 電子書: NT$ 0

    太上皇母曰。 鴻蒙有正氣。孕育眾原靈。九六以成數。生生不息停。 投入凡間地。附體以成形。人初性本善。習善德芳馨。 習惡而成孽。業障難凋零。天覆存大義。地載更多情。 人在天地間。萬物最精靈。天地人三才。原靈永不滅。 靈性本光明。天地可同參。日月可同光。人身最寶貴。...

  • 電子書: NT$ 0

    第一章 天之概論   天統開於子,輕清之氣,上浮者為天,頭上天空之天,乃自然之天也。天乃主宰宇宙萬物,化育群生,生生不息,故有大圜之號。   天有十三層天,由十三層天再分為三十六天,天外之天,謂之「無極」,天內之天,謂之「太極」,即「六合三界」也。   天分為東、西、南、北、中天,...

  • 電子書: NT$ 0

    前言 魚籃寶卷,記魚籃觀世音菩薩之救世苦心。觀音聖像甚多,大悲咒中有八十四尊聖像,就民間一般所知有:慈悲觀音、白衣人士、千手觀音、駕龍觀音、送子觀音、魚籃觀音,本卷所宣魚籃觀世音,二次臨凡,度金沙灘數千凶徒事蹟,菩薩化成賣魚婦,手提魚籃沿街叫喊,教化凶徒誦蓮經,改惡向善。法身埋土三年,不得上天...

  • 電子書: NT$ 0

    觀音大士序 天下勸善之書夥矣,善壇善社之广眾矣,而狂妄之徒仍日多一日。吾妙,自清代道光庚子領旨飛鸞闡教,歷徧寰區已非一日,舌敝唇焦,紙窮筆禿,然世道人心莫能補救,悶坐深宮,苦立善策。已巳夏越疆谪凡宿星稟請幽冥添設生魂司实行懲惡勸善以救世風而挽浩劫。當有幽冥教主具表上呈金闕懇予恩准。上皇覽奏喜動天顏...

  • 電子書: NT$ 0

    天時緊急末收圓 龍爭虎鬥手足殘 八天運掌手中央 部部職司暗清算 吾等乃 天龍八部 隨寶輦入東郊 三才靜立候 母慈教 吾等退旁護法 萬法齊歸一 仙眾認宗理 菩提本自清 薩薩究根底 吾等 萬仙菩薩齊護 皇母至聖宸 諸等靜安 候 母批...

  • 電子書: NT$ 0

    南海古佛降序 詩曰 : 靈山問道佛心求。世事紛紛放下修。古法今傳參一字。無為上乘步高樓。 靈山是萬靈祖居源頭,修道者發心追根究底,窮理盡性之目的,即在重返人類原始純真之本來凈域;靈山聖地,以期脫離六道輪回之苦,永證菩提。求道有多門,主要在問心,臺中聖德寶宮開壇巨集教,以揮鸞通靈傳真著書勸...

  • 電子書: NT$ 0

    序   法有千門,各修各宗,道有萬教,各修各得,唯有念佛法門,不分男女老幼,不分鰥寡孤獨,不分富貴貧賤,不分忙閒苦病,不分千門萬教,因此念佛實是一種大開普渡之法門,亦是最容易修持之法門。   聖天堂因緣成熟,此乃諸生有慈悲善願,方能奉旨著作此書,榮膺聖職,真是偉哉!大哉!   故,...

  • 電子書: NT$ 0

    濟公佛祖 序一 收圓醒迷錄一書,源出世風不古,道德淪亡,人心大壞,變亂中華,惟惡是趨,惟孽是作,日尚爭衡,強者食弱,弱者含冤,而莫訴積成冤氣、惡氣、殺氣、戾氣騰騰,塞滿天府,靈根被其墮落,善氣被其閉塞,日月無光,星斗被遮,釀成浩劫欲佈人間。老母心中憂憾恐生靈塗炭,骨肉流離,無奈日日倚門望眼長穿...

  • 電子書: NT$ 0

    金玉經原跋 粵自大道開天。靈文垂世。史傳柱下玄語五千。吏隱漆園巵言十萬。理極三元之奧。文成八會之章。瓊笈銀題太上之靈。以洩丹書綠字重玄之秘。攸彰借象筌真。因文窺要。無非念狂瀾之苦。濟彼慈航。憐永劫之迷。普茲法雨。洵生人之厚幸。實上聖之弘仁迺者歧路。既分流源。愈遠五金八石。徒勞丹竈殘烟。三素九玄...

  • 電子書: NT$ 0

    濟佛寶誥 志心皈依禮 幼生宦室。長入禪門。持修正果。 不昧前因。一朝悟醒。心若明燈。 有才有學。不作公卿。無貪無取。 棄富安貧。口雖未戒。心豈敢葷。 裝顛濟世。借酒化民。氣不亂性。 色不亂心。功不自居。言不自盈。 導引正路。指點迷津。淺深開悟。 愚亦知情。外雖嬉戲。内却戰兢。 ...

  • 電子書: NT$ 0

    無極老母 降 詩曰:大道天書降拱衡。佛堂修子照路程。    返鄉自是無難事。畀命猶深最可榮。 懿旨曰:道降火宅以來,大道普傳,人世間眾靈兒得福緣可以親近大道佛堂,共沐諸天佛菩薩,聖神高真之教化。並且,鸞門道場,應運普化,蒼天迭降寶書真詮,以文字因緣,啟化眾生向善,修功立德,行持大道...

  • 電子書: NT$ 0

    詩曰:修身立德兒孫化。萬世隆昌慶歸真。    道育群倫行善果。輸誠進寶妙勤耕。 序 修身為齊家之本,身軀坐臥若不端正,儀表行住若不莊嚴,難以教導子孫正直清明,又如何立德而普益群生? 處世謙恭的人,必定經常冥思一日之間曾造作過何等疏失,並加以懺悔,進而改善,並從此不再違犯;是以...

  • 電子書: NT$ 0

    楊勺賢居士後述: 「鶴林福音」因見黃玄憲大仙与孫思邈真人,在訓文中提意參研「玉皇心印妙經」功效更佳。故為方便讀者,將「玉皇心印妙經」加冊於章里以便參研。 寶典我於十幾年前舊書檔購回,遲至今才登上網与世人分享,或許這是數緣。仙佛悲。不忍眾生再受沉淪苦況,道盡了天機奧義。道出了超凡入聖直指昇...

  • 電子書: NT$ 0

    序 文 中華民國一 O 二年歲次癸巳國曆二月十七日(農曆一月初八日) 晚上六點半 活佛老師慈悲,駕臨盟德鄭氏佛堂帶領小鄭兄向 老母參駕後,老師慈悲的對小鄭兄說:今天為師奉 老母之命來為已歸空白陽修道子的心聲這本天書,賜書序文。 活佛老師慈悲序文如下: 首先,為師來講述三寶心法...

  • 電子書: NT$ 0

    赴龍華大會上卷 關聖帝君 序 赴龍華大會一書,是因上界高真,指明天下間,有緣佛子,應知天時緊急,劫數來臨,而趕快追隨上天最寶貴,此乃天命可賴,況天有好生之德,豈有人無思回天之望哉。亦非只得觀書明理,而不實行進修者,就能赴龍華大會也。書是指明道學路線,惟有知進修者,則能赴上龍華大會也。道學...

  • 電子書: NT$ 0

    懿敕拱衡堂主席關序 懿敕拱衡堂主席關恩師 降 聖示:吾為「紫陽關遊記」序   本堂勇筆自領懿命設堂後,雖全心推展道務,但仍多困境未能順遂宏興道脈。今本堂奉旨開著「東土道脈衍繹」一書,幸得遊歷「紫陽關」。勇筆曾與主著仙師邱真人云及可否一書兩本頒行,呈吾案前。為本堂道務推展,吾予照準,...

  • 電子書: NT$ 0

    個人篇 第一章:觀眼不淨   大凡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切眾生,無不囿於眼見為憑之迷惑。例如有人因只見片面之景象,便將其記於心識,認為如此就是正確的,實則差誤甚大;不知修道中人最忌以眼前所見,認為即是真實,而未予查覺,將所見記在心識中,此種錯誤觀念實有必要修正也!   有些人專喜在他人遇有急難...

  • 電子書: NT$ 0

     伏以 一元判天地人物之形 道涵萬化 庶類有動植飛潛之象 品列三才稟賦之資 雖分陰陽之情 周其貪生惡死 同超利避害之心 渴飲飢餐均求飽饃 汝之念皆根源於元始祖 炁 實肇分於太極真精 奈流俗之乖仁 徇世緣而非義 陸張水捕 合畢羅以掩群 射宿驚棲 設網罟而拼命 憫彼微物羅此何辜 今有齋主 某崇建寶齋 宣...

  • 電子書: NT$ 0

    歷年易理 中庸云。君子之道費而隱。雖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蓋大道非時不降。有微而顯。微則難見。顯則易之。良以天命授受。莫之然而然。既難以盡考。故此真道隱顯。世人莫測。昔五祖授法六祖並傳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且告以衣以徵信。代代相承。是則天命授受之顯。其後道轉火宅。...

  • 電子書: NT$ 0

    釋:知命與立命   夫者,古今修道之士,無不以本性超脫而遍訪明師,惟求修道成佛,然而成道者卻鮮矣。   今逢皇天慈憫,大開普渡之門,明師應運轉世,如緣得聞上乘大法而不知立命者,似同入寶山卻空手回,惜哉乎!明心者乃知命;見性者即立命,汝能知命立命而修持有恆,聖佛仙真常相左右,或者沈淪四生六...

  • 電子書: NT$ 0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歲次戊子五月十二日光慧崇德佛院 發一崇德海內外全體點傳師後學與前人陳鴻珍結緣  白者無瑕 煜煜透光輝  水流不腐 清淨本心扉  聖賢行道 純純無所為  帝行大正 真真德依歸            吾乃 白水聖帝 奉 旨 帶菩薩 下凡間 進門參...

  • 電子書: NT$ 0

    序 佛道心詮,是以闡述大道奧義為旨。 切莫以為書名「佛道」,是有佛道名相之分判,實則大道總在真理之間,名相雖分其理,殊無二致,因而佛道一理貫穿而串聯,是眾生執於名相加以強分而已。 今時大道福音普傳人世,可謂鼎盛,蔚然成風,也因如此百家爭鳴,各  自立論,眾生一則廣受薰沐,另則囿於不...

  • 電子書: NT$ 0

    本堂主席法主聖君登台 【聖示】:欽差大臣即將降臨,命本堂司禮神五里外,命本堂馳騁神十里外,恭接欽差大臣,其餘神、人及靈修院眾修士排班候駕,不得失儀,可,吾退。 欽差大臣諸葛武侯--降 詩曰:賚詔頒來喜孜孜,勸世寶筏又一書;宣揚孝道感眾生,齊回堯天與舜日。 【聖示】:玉詔即將開...

  • 電子書: NT$ 0

    出處:彌勒書院 http://www.oneline88.com/show.aspx?id=1574&cid=276 這是chang前賢多年來細心蒐集的仙佛指導三寶修持的訓文,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不是緊急危難才可用三寶? 1、三官大帝慈訓: 天佛院遊記 再說一般白陽弟子都把持念...

  • 電子書: NT$ 0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凌霄,日理萬機,無時不以蒼生為念!於今世道人心貪迷,靈根萎頹,實是嘆矣!又值因果報應牽掣,道心阻障,善慧晦暝。茲爾南贍部州台疆豐原懿敕賢義堂神人一志,普化蒼生,頗立建樹,爾堂主席關卿奏呈開著寶書,指引真章,方便眾生明理悟性,勤修善果,以使眾生歸向覺路。 ...

  • 電子書: NT$ 0

    序 升學必經考試,修道當受考煉,若遇考題而不能解答,則學業不能成也;如逢磨煉而不能耐,則道業難以成也。 故知考試、磨煉,必須先具智慧與耐心,方能順利過關。今人修道者雖多,但明徹真理,奉行正信者少,蓋世人傳道,因未精究真理,急於度化,故每以訛傳訛,致使真理不彰,邪說橫行,修道者分門別戶,水火不融,...

  • 電子書: NT$ 0

    序 運會時至真理開 古今真機良賢栽 揚發大道四海貫 悟澈底蘊見如來 吾本 南海古佛 恭奉 母旨 降至壇階 參叩 慈母 提機誠告 道中賢僚 慧眼速睜 金鐘早敲 囑咐大眾 心誠虔牢 抱道濟世 救人掌舴 咳止 「天佛院遊記」今刻整理或冊,「慧橋」諸賢抱道惟誠,發心廣為佈...

  • 電子書: NT$ 0

    大道康莊   天母至尊 降序   嗟乎,眾生靈一落凡塵,受三毒之害,迷其本性而不悟,願沉淪於紅塵苦海之中者眾,忘卻極樂之家鄉,而不知修真以養性,立德以造功,不知天堂之大道可行,卻認地獄之末路為康莊,良可嘆也。   自三皇五帝一道仁風,直傅至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均以五倫八德...

  • 電子書: NT$ 0

    西天菩薩大慈悲 第一勸人要食齋●第二勸人要誦經 第三勸人要放生●第四勸人莫算差 第五勸人莫蓄財●第六勸人忍氣高 第七勸人戒妄求●第八勸人莫妄為 第九勸人要認真●第十勸人要參玄 西天菩薩大慈悲 西天菩薩大慈悲 十勸善男信女知 世人作事瞞天理 不顧神明鑑在茲  罪惡貫盈災...

  • 電子書: NT$ 0

    觀音菩薩大慈悲 眼含熱淚顫微微 苦口婆心告眾生 眼前劫難來的兇 站在雲端慧眼看 淚珠滾滾下南天 眼看天下要遭難 只因眾生少行善 死亡數字現已見 老少拋屍在路邊 高樓大廈無人站 妻室兒女全失散 千人共住好悲慘 萬人同穴真可憐 惡人難免大劫難 善者自身能保全 大路通行無人走 血流成河...

  • 電子書: NT$ 0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 降 九十六年六月廿七日 詩曰: 災愆禍厄身難主。孽業無情結造因。 惡劫頻催多省覺。修身立範神鬼遵。 序 娑婆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眾生迷愚,喜造業過,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日漸淡泊,手足之間尚存不義,於是積結惡孽,形成人間災劫、重業、病厄不斷。雖有心思圖「...

  • 電子書: NT$ 0

    自序 道心秘藏天書之著,乃闡明「道心即天道之心法,秘藏即神秘之歸藏。」俾使修道者了悟心法是「微妙玄通」,必須用心研修實行。道是宇宙萬物之母,故稱:「天道」,修天道者必須修鍊「心法」,以期達到修道最高境界天人合否則修道者捨此而想成道,是絕對不可能也。 娘為挽救世道人心向善,避免浩劫之來臨,...

  • 電子書: NT$ 0

    序 三千世界,十丈紅塵,聲色迷人,欲利薰心,極盡所能,苦心鑽營,陰謀騙誘,昧心詐取,棄道德於不顧,趨罪惡之淵藪,人道失焉,悲哉! 欲利所惑,天性矇蔽,靈光失去,昧理而易欺人,誤理而易受欺,總難思醒以知悟,明理以醒惕,惟斷迷可知返,逍遙無礙,回歸天堂。 濟佛述理,篇篇箴言,宜細思而悟...

  • 電子書: NT$ 0

    前言   度陰寶卷雖是一本鸞書,但卻是一本比較特殊的鸞書,理由是它有獨立的宗旨,與立意一致的內容,而且其中所論的又是「度陰」的各種方法以及闡明度陰的意義。我們深感於它的立意正確,且其方法脫卻了一般世俗的沿習,而歸諸個人之身心的體驗行證,破除了向心外求佛的形相與迷信;甚至直下定論曰:「度陰即是度...

  • 電子書: NT$ 0

    夫欲修道,先能捨事。 (註:修己之心,名為修道。一切無染,名為捨事。) 外事多絕,無與忤心。 (註:六塵為外事,須遠離也。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更不染著,名為多絕。心境兩忘即無煩惱,故名無與忤心。) 然後安坐,內觀心起。 (註:諸煩惱既去,則坐立始安。若覺一念...

  • 電子書: NT$ 0

    無我子忠孝誥序 吾夫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春秋忠也。孝經孝也。可知聖賢以忠孝為本矣。世之議二氏者。動曰無君臣父子之倫。孰知慈腸覺世。有功社稷。一子得道。九祖昇天之不誣耶。故呂祖言無不忠孝之神仙。無不忠孝之佛祖。離忠離孝。非佛非仙。嗚呼盡之矣。朱子輯小學。採錄忠臣孝子事實。然亦未能盡載。茲誥選古...

  • 電子書: NT$ 0

    小序 道體無為。人心有覺。拾級聚足。層累可達。周子有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之語。即子思行遠自邇。登高自卑之意。故聖門以不躐等為入門要務。自灑掃應對。以至精義入神。非首讀書而終證玄之謂歟。世儒未明心性之旨。其於儒道同源之理。罔知叅悟。遂以填離取坎為方外本務。試思誠意工夫。朱子目為學人人鬼關頭。此即道...

  • 電子書: NT$ 0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尊而鑑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幽冥沉淪紀實」,良書寶籙,費時整整壹年,圓滿完功。朕心堪慰.惟地府實紀,尚有遺珠之憾!欠缺完整性,故特再披露,以資醒世,題其顏曰:「酆嶽覽真」。仍敕命「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為主著仙師,「虛筆」為主著鸞乩,自己卯年正月二十六日起開著,...

  • 電子書: NT$ 0

    第十八代玄靈高上帝 古今大道。綱常人倫。克己復禮。修己安人。 明德止善。萬化回春。首敦孝悌。次正品行。 通達事物。心氣和平。先哲訓典。講讓型仁。 忠恕持己。寬厚待人。不驕不吝。勿詐勿矜。 見善必舉。有過則新。敬奉天地。享祀神明。 恤憐孤寡。救濟急貧。誠篤無貳。恭儉謙貞。 廣興教...

  • 電子書: NT$ 0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居凌霄,痌瘝萬眾,無時不以蒼生為念!鑑及目下時世,人心不古,功利之心尤重,逞盡機鋒,莫不為名利而縈心,棄綱常倫理而不顧。亟需重建道德,為天下眾生之表率,實應頒著可以警醒頑冥早見仁善,更可撥雲掃霧,利於光明顯現,而使世人能有知之而遵循之圭臬。 朕願眾生能有惕...

  • 電子書: NT$ 0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無極。秉天運地。而統御萬靈。運籌帷幄。觀今世上。聖堂處處林立。善書如雨後春筍。氾濫不清。難覺世人之痴迷。有負 朕心,正茲關,呂,李,張,諸葛,五卿婆心切切。費盡心機之際,有天后宮。至炎堂。主席狄卿跪奏 朕前懇旨。再次著造。 朕本不准其奏。因狄卿...

  • 電子書: NT$ 0

    緣由   兜率天,有內外院之分,一切佛、眾生、善知識之有情生靈,悉皆可憑恃無畏願力,往生淨土。唯,兜率天內院乃由眾生之劣根性昇華淨化,存餘佛性,乃得駐錫內院。而一切佛性眾生,有因業重障深,佛性猶未大顯,但有無邊願力,信受行持,雖受三毒五蘊、七情六慾所綰繫,但仍可往生淨土。但須居於兜率天外院,即...

  • 電子書: NT$ 0

    述古老人傳道 無極老母敕令  惠一子奉命主壇 關皇上帝開化  正一子奉命掌乩 圓通古佛救度  樹一子恭錄編輯 三丰祖師編次  誠一子奉諭鑑理 濟顛禪師督理  明一子奉命校正 瑤池聖母序 道者繩墨也。體用兼備。故有先天即有後天。先天為體。後天為用。乃造化之至理也。以闡道為體。...

  • 電子書: NT$ 0

    懿旨 本堂主席 玄天上帝 登台 詩曰: 行善渡眾有成績 著書再接研正理 扶鸞啟教皆天命 神人共扶振道機 聖示:今夜為八月十五日中秋月圓時,本堂榮膺天書之接著。命 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駕,命 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侯駕,不得失儀。 無極駕前 九天玄女 降 詩曰: ...

  • 電子書: NT$ 0

    序 悲哉!世態澆漓,人心不古,為財行非,為利作歹,亂人倫,敗壞綱常,男不男,女不女,貪戀情色,沉陷不已,為情變異,為愛狠心,不守本份,悖逆常理,良知泯滅,本性盡失。動則刀槍相向,偷搶擄掠,視人命如草芥;靜則不知思醒,欺滅暗室,視道德如敝屣。意念不軌,素行自我,種種罪孽,竹罄難書,實堪憐焉! ...

  • 電子書: NT$ 0

    南海古佛降序 慾念俗事沾滿身 事到臨頭求苦難 勸君勤修大道進 化戈為平無事關 天道降世為迷因 苦修行功立道根 能了生死一大事 才稱西方不老僧 天道降世,乃為解脫眾生一大事因緣而下傳也! 皇母慈悲眼觀苦海眾生,沈迷於慾海之中,迷失了昔日降凡渡眾的大愿也!呼嘆!眾生下凡之後為利、名、財、色...

  • 電子書: NT$ 0

    聖示 修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超生了死,但是六萬年來的冤愆債賬,如山似海那麼多,既然想要了卻生死,返還極樂故鄉,怎能不將積欠的舊賬,做一番總清算,所以天降之考,即可以驗堅志、見真心,也可以藉以消除夙世的冤愆債賬。 所謂考這是明測,比較容易認識而通過。所謂魔這是暗試,那就比較不容易防患,而往往要...

  • 電子書: NT$ 0

    南海古佛慈訓 夫天道自然,人性俱足圓滿般若,從容而可到達波羅蜜也。 人生下凡,物慾所蔽,放失本心之作為,識神當權,不知還鄉之路,流浪他鄉客地,認苦為樂,醉生夢死實可憐可憐。 孟子曰:山徑之谿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六萬餘年之山徑谿間,而茅塞之矣,故要求道。...

  • 電子書: NT$ 0

    詩曰: 元始安鎮普大道 天尊降筆會心曹 降來行善頒天旨 大道心燈著一道 夫天道開演,人生肇始,儒道釋三教原由先天降道,普化群黎迄今已入末法時期,民心已受歐風美俗之侵染,致固有文化頹廢而不振。天心睹此,命三界高真時時降凡揮鸞闡教,期使人心回覆先天之靈性,接引天道進入圓境清明之世。觀南贍部洲中...

  • 電子書: NT$ 0

    序 近世紀各國偏重科學發展,著重物質上之享受,忽略倫理觀念,以致社會道德日趨敗壞,呈現出「逆倫」與「亂倫」反常現象,甚有子女役父母如奴婢,父母畏子女如主人。尤甚者;毆親、弒親等「忤逆不孝」之背天逆理的惡風。諺語:「天無道不成天,地無道不成地;聖無道何為聖,人無道何為人」,「天有道五星轉運,地有...

  • 電子書: NT$ 0

    重刊序 本費心集成書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呂純陽恩師、桃佛祖師及南屏古佛、濟聖禪師有見浩刼瀰漫,大悲為念,冀望力挽狂瀾,於公元一九三四至三六年期間、在香港天青艸堂飛鸞,闡揚儒、釋、道三教之正宗,以上課及問答的形式和弟子學道修真,把大道的精華,深入淺出,精簡易明地講解,務求令到眾弟子,發奮其精神...

  • 電子書: NT$ 0

    無極至尊王母娘娘 降 時機緊迫,各處鸞堂亦加緊用功,辦慈善事業,出刊善書,各地慈惠分堂也正加強勸化人心、救濟貧苦之慈善工作,為了是什麼? 急迫老母心頭愁,揮淚浩嘆陰陽變。 諸天仙佛齊救駕,千呼萬喚挽沉痾。 庚申年一月初三日降文八卦山天真堂 王母娘娘 降 今日吾為眾生之...

  • 電子書: NT$ 0

    序 玉清內相金闕選仙 孚佑帝君呂祖 降敘 歲在壬申八月之望 余與聖帝仙真上朝 玉皇轉與諸天仙侶同賀 黃龍真人聖誕。是日也,旺象惟中,瑞期恰滿,玉鼎紅霞,散彩金輪,丹桂飄香,群真濟濟,飄然偕往,青龍吟焉,白虎嘯焉,祥鸞歌焉,彩鳳鳴焉,金光燦爛,咸集於崑崙勝境,暢遂無涯。未幾,排仙班...

  • 電子書: NT$ 0

    本堂主席關 登台 年5月25日 聖示:今夜恭接 著書玉旨,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駕,命本堂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切勿失儀。 欽差金闕上相諸葛武侯 降 92年5月25日 詩曰: 恭承詔命降鸞堂。聖道千秋德澤長。 字露珠璣傳萬世。鸞風遍佈進瑤鄉。 聖示:今夜恭頒 玉詔,降爾臺疆《懿...

  • 電子書: NT$ 0

    畜道心聲靈珠子遊記 序   夫,天下動物,具有性靈生命者,非止於人獨有也,如飛禽走獸,海底生物,亦各有生命,惟獨具有萬物之靈者人也。所以凡有生命者,均有靈性也。只因其靈性,轉生於四生六道之別也。   四生六道,乃由原靈輪迴不息而成,轉生為人者,其在世一生中,所行所為,是善是惡,死後入地府...

  • 電子書: NT$ 0

    序 夫世道頹風衰危,天下眾生溺矣!自從歐風東漸,美雨西來,增添無窮之變化,移風易俗,造成現今堪憐之景象,實可感嘆哉! 何以世人為物慾之所蔽,為財色所惑,慾望難填,進一步,使思行百步,誤入歧途,沈淪苦海,天堂有路不知去,地獄無門而自投,一失足而成千古之遺恨,悔不當初而事已遲,後悔莫及矣! ...

  • 電子書: NT$ 0

    民國三十四年歲次乙酉年 七月十一日 八叟 口喻   老燕還巢事轉多 赤火燃燒半山河 安樂田園頓寂寞   男女戎裝跑山坡 家家佛堂絕燈火 人人吃齋淚如梭   弱小法船風震破 捲入洪濤浪漩渦 最怕飲了迷魂酒   心無把柄信開河 我拉你來你拉我 拉來拉去如鵝窩   洪誓大願熟讀過 至時誰肯照...

  • 電子書: NT$ 0

    序一 人之生靈,是人之性也。此性一點,具之心地。孔教曰理,佛教曰靈,道教曰丹。總言之,實一天賦之真耳。此真為善、為仁、為教;自世道人心日趨日下,天真盡昧,行越範圍。 朕不忍億萬生靈,同成禽獸之無識,故誕降全性之人,化育一方,以培億萬生靈於未死。生夫週末者,曰:孔,生夫西域者,曰:佛,立夫...

  • 電子書: NT$ 0

    序 物與人同化,人與物同體,豈可相互傷殘,好生惡死,彼此一理,己之所不欲,焉可加害於物命,而自招其禍,故當以天為心,以物為己,以理為心,物為胞與,殘殺之心,自可止矣。 人與物皆天命也,亦即是人與物命乃同天地造化所成,好生惡死之情況相同,不可因粗心、戾心、縱心、焚心、妒心、險心、仇心、惡心...

  • 電子書: NT$ 0

    (一)人生解決生活之間題而已,又何必苦究作人之方法,不亦多此一舉乎? 按人之生活問題中有二。其一曰物質;其二曰精神。世俗者流,其眼光至為狹小,其腦筋至為簡單,其思想至為卑齪,其作為粗劣,故於心目中,只認為有物質之間題存在,其畢生茫茫,惟從事於物質事業,衣食足願,更無他求,混混噩噩,了卻一生,此...

  • 電子書: NT$ 0

    序   夫著書立說,無非宣揚聖教匡正人心,鑑觀斯世,人心敗壞,世道消沉,道德久已淪亡,世風日趨惡化,廢三綱者有之,棄五常者有之,人性持強凌弱,橫惡相欺、貪婪靡己滋禍,日常爭權奪利,逞陰謀賭盜奸淫相沿成性,種種弊端層出,此皆歐風東漸,美雨西來,同流合污,耳濡目染,沉瀣一氣,三代以下之災,未有此時...

  • 電子書: NT$ 0

    修真行正 遭逢日月星隱,道劫並降的關鍵時刻,修道人最重要的就是培內徳,煉心性了。白水老人說:「修道不認識魔考,修什麼道?」老師說:「什麼是魔?處事不合中節,皆要入魔境。」仙翁說:「考驗隨時在你身上。」 天然師尊說:「三期末後:財考為重;道降火宅,色考非輕。」仙翁說:「你有起心動念,想要財,天給你...

  • 電子書: NT$ 0

    本科書蒙 上天之青睞,命名為道古春秋適應今之社會環境而作,廣為一般有志讀者,作為精神上之寄託,況為道家本應修持心法。在 儒為治世,處世之綱領,稽學道之根基,佛教精修之寶鑑,綜合三教奧秘憑各諸 神 聖 仙 佛著述盡其所知,教於世人使人忠於國,勤則道,公資社會,達到生活之真善美者也。 蒙 ...

  • 電子書: NT$ 0

    自序 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之法無他。全在有疑必問而已。惜乎世人。皆恥下問。以故愈疑愈迷。迷而不悟。離道遠矣。夫本道自開普渡以來。原子。不為不多。然而求其能明理修道者。則又寥若晨星。此何故。是皆由於有疑不問。問而不能領悟之故也。余因有鑒於斯。乃有疑問解答之作。是書共分上...

  • 電子書: NT$ 0

    序 佛法無邊,但眾生迷昧;佛門大開,但眾生眼翳。如 吾為親近眾生居於欲界天有兜率淨土世界,但眾生短視無法引渡,今觀南贍部洲有一台中聖天堂,全體同修以護持佛法為職志,不但讚嘆佛法,更弘揚佛法,不但親近眾生,更引渡眾生。吾觀之實是末法少有之一大因緣。雖以外道之相發行善書,但以佛法之理藏於文字;雖顯...

  • 電子書: NT$ 0

    地獄之說,古今爭辯不休,世人以眼睛看不見來否定地獄之存在,實乃荒謬之至也。須知人生存之環境乃假,無形之靈界屬真,整個有形有象之物,均在無形之掌控中,故有「閻王註定三更死,不得留人過五更」之說。除了有修之人外,所有有形象、形體之人、事、物均有毀壞之期,故吾盼世人能多藉有生之年行善、修行,以期脫離六道輪...

  • 電子書: NT$ 0

    自序 道乃形而上,不可以言語道盡,須由生活契入而體悟之,所謂「上士學道體之於身,中士學道索之於言,下士學道求之於術,學者多而成者少,良由道在邇而求諸遠也。」誠哉是言,修道即生活,即改善生活品質,倘若一味追求方術,生活則易顛倒妄想,失去修道基本精神。   《大道續詮》頒著旨欲以淺白文字,引領諸...

  • 電子書: NT$ 0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代 母警示!   道鐘警明之貴重。 無極老母,為應三教收圓,無時不以蒼生為念,原兒為懷,乃大開洪德洪恩,特敕命諸佛聖仙真,將先天大道之秘訣,即九節玄功,全盤口訣,著之於書,名曰:道鐘警明。以作普渡九二原靈,回轉無極故鄉,母子早日團圓之指針也。竊念自古傳道至今,所不能漏洩...

  • 電子書: NT$ 0

    二○○六年一月十四日 歲次乙酉年十二月十五日 聖示:吾奉母娘懿旨,特降駕為《四海遊記》乙書作序。 序   龍宮之美景,古往今來總是蒙上一層神秘之面紗,因世人若無神力 之帶引,絕難踏入大海而一窺其堂奧。今南天直轄全真堂神人一志,代 天宣化,誠志上感天曹,諸天仙佛菩薩無不讚嘆,故而皇命降...

  • 電子書: NT$ 0

    序 心有所迷戀者,必有所惑;心有所執著者,必有所惑;心有所鬱結者,必有所惑;心有所沉醉者,必有所惑,惑之不解,難以釋化,或造罪、或造業,終久必沉疴,損德而墮落矣。 心乃身之主,心有其惑,不加排解,會導致行為之偏差,心志之暗晦,天性之泯滅,本靈無法光明顯耀,讓自己永遠的敗亂。今世人有福矣,...

  • 電子書: NT$ 0

    呂祖指玄篇秘註原序 嘗聞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嗟乎。斯人皆因氣稟所拘。人慾所蔽。迷真逐妄。良知良能。明化為暗。良可嘆也。余自幼讀孔孟之書。喜釋道修身經典。於三教之書。深窮其義。但人道之理易明。惟率性天道。莫知其奧。細閱一切註解。皆與正文始末不合。氣脈不貫。適至三星古地。幸遇潭洲...

  • 電子書: NT$ 0

    述:敬畏天地,一切自然 君子懼四畏:畏天、畏地、畏神明、畏自己。然而何懼畏己而起呢? 人端之起,莫大過於忠孝節義而已,人若不思節,不知廉恥,實枉費得此人身了。既得人身亦須有所而為,何為之?行為端正合乎中庸,自然能得到一股浩然真氣,貫滿全身,紅光隨身,穢氣消散,祥和之氣遍及四周,謂君子也。...

  • 電子書: NT$ 0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尊而鑑卑,無時不以蒼生為念,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日理萬機,化育 群生。眼見世道沉淪,人心不古,豺狼處處,惡行酷厲,甚至身為人子而不知追思己身之由來,置父母生養,劬育之恩德而罔顧。雖有南天直轄鸞堂臺中武廟明正 堂,奉旨開著「孝典」一書,以資勸化世人體認孝道,...

  • 電子書: NT$ 0

    苦海無邊罪無邊 一切思意起罪緣 為渡眾罪行懺悔 考魔未盡罪未盡 天靈地靈人靈罪 萬世冤愆一世還 我今痛改意念罪 乖巧妒婦遭天譴 考魔因我罪念起 一切遭受應當然 從今願發懺悔愿 誓渡罪孽謝魂冤 恩前伏俯忙百叩 一切魂靈莫冥頑 天上還由人間造 人間懺悔是成天 佛聖成天憑心愿 三天大事...

  • 電子書: NT$ 0

    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降 詩 激濁揚清勸世人。真章寶筏蓋因陳。 排除左道澆漓遠。復古中庸福滿臻。 鳳邑鎮南宮儒壇五科金箴慈懷普澤發表。神人志心禮讚本科金箴。奉旨邀請諸大羅仙真佛聖。以至伭之寶籙。至實之真文。以垂護蒼黎之仁心。以慈心濟古之所得。以萬世之功。著述先聖古賢心詣行誼。以淺示深...

  • 電子書: NT$ 0

    律之為言累也,律之以法,累其身心,使不得縱肆也。天律也者,言乎其定自上天也。天何為而有律乎?以其為人心之縱肆,而律以累之也。道凌於上,風墜於下,斯文喪於其間,人心之不可復也久矣!故天有律以律之。   夫國失其道,治化亡矣。世失其君,綱紀滅矣。父子相齊,彝倫敦矣。聖統攸替,道系其孰系之?道學攸微...

  • 電子書: NT$ 0

    夫,真理之維繫,全憑有道有德之士共持之。 世人迷惑,自求清靜者少,趨炎附勢者多,致使沉淪酒色漩渦,失足墮落之人,更是難計其數。今聖賢堂,創辦聖賢雜誌,其用心良苦,無非為度茫茫眾生,早脫苦海,早登覺岸而設,因此,蒙受天恩厚愛,特頒天書三部,於聖賢堂扶鸞著作,其中費盡神人之力,難以計數,尤其人間靈界之...

  • 電子書: NT$ 0

    「明性」:   「明者」明白,明白本性,知道本性,從何來?歸何去?若不明者,焉能安身而立命乎!   明本性,知其命。天生吾身必有用,善用而盡責,使其命,完成所責。哇聲落地來此世間歷苦難、受輪迴、受夙世塵緣業報,有則歡喜,有則怨嗔。歡喜即善緣,怨嗅為惡緣,若是惡緣何不嘗試轉以寬懷、包容坦然...

  • 電子書: NT$ 0

    第一章 無形道祖降 形之有形。乃為人故。本是無形。只得靈體一個。靈體乃無形之物。其之存在。無可否認。觀古今之世。常存聖蹟。足證佛靈之存在也。又觀怪事。如魔侵人。如鬼犯人。奪取人靈。圖害人靈。足證靈之存在也。靈之可貴。由此可見一斑。若靈乃賤物。佛何用降世顯奇蹟。治病救人靈。圖導人於正軌。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