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門心法要論
0 篇書評

鸞門心法要論

2 人評分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478.0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字數: 15,757
電子書售價:NT$ 0
暢讀包
輕暢讀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文昌帝君 降

吾奉玉旨,每逢星期五鸞期,降爾道場,開著「鸞門心法要論」一書。此後將近一年之時期,可與諸生共為著書大命而努力。今夜吾先為本書作自序。

夫,鸞門傳教,至今已達三千餘年,雖在華夏民族之宗教信仰傳承之中,未如三教之大放異采,各領一時之風騷。唯在近世以來,道應鸞門,天數當興,鸞脈普傳,乃至於台疆一地,宗教文化大受鸞門普化之影響,而從人道為立己之本,再由提倡三教合一之理論,而融匯各家之長,凝聚各教信徒之力,大力推動代天宣化之使命,而匡時壽世,以丕振人心向善也。

憶昔日,天運銜轉,人世善心日泯,乃至五聖領命下凡,宏開沙盤普化之大道。時至今日,台疆一地,頗負盛名之鸞門聖地,亦難以枚舉,故此印證道應鸞門,當無疑義。

唯三教各有心法及其奧義,歷經各代智聖覺者之加以光前裕後,努力傳承,因而儒、道、釋三教教義,各個廣為流傳,深植人心,並致遍佈各階層之間。獨有鸞門,乃以沙盤木筆請神降鸞,藉以傳佈聖訓,啟度迷津。是以故,未有專論著作鸞門心法,以資傳世。實則鸞門心法,亦與三教相同,代代傳承,俱有歸屬。只因鸞門心法,降在正乩一身,而正鸞生又有入世受羈絆於俗情,乃招致鸞門心法不彰。

際值末法時期,天心垂鑒,乃降賜心法,匯論成書,以資傳世。一則可使眾生明悟鸞門領命之不可輕忽,再則亦屬鸞門傳道有所憑藉也。職是之故,本書之著,容或有所深奧艱澀之處,但絕非一般述論之著作可比。深願眾生閱書,用心體會,先去浮躁,靜心潛性,必有所得也。

文昌帝君序於台疆懿敕拱衡堂

天運癸酉年五月廿七日



玉虛宮元始天尊 降

聖示:吾為「鸞門心法要論」一書作序。

夫,心法也者,不外乎訣竅之傳承。凡屬市井九流巧藝,各個有其奧妙,欲求完善,其藝訣竅不可失傳,綿延不斷,終可發揚光大,甚至尤勝前藝,修道者亦如是。

前人行持道程,知其崎嶇坎坷之所在,可資後進者之殷鑑;而巧藝有所失傳,乃因人之秘技自珍,但修道者卻無虞前鑑之不傳,因大道乃由天而降,人無以秘技自珍也。

天降大道,除因應天運、人運以及會元轉化之機,均所刻意安排天書傳世,以為啟迪修道者之智慧。綜觀各大教門傳世經典之作,即在因應當時人文社會形成而流傳;後由智慧聖覺者,潛修默悟而口傳;後由文字著書立說而流傳,雖其形式不一,但為後進者啟蒙,殆無疑義也。

鸞門,古稱聖門,乃為聖人教化之聖地。故,入鸞者,已如沐春風,身受薰陶,而得潛移默化之功;正身立己,推而化人,而鸞門著書立說,允為各宗教之冠,文風獨冠群倫,乃在於此。唯各教有其心法傳承,何獨鸞門心法,猶未著論傳世,此乃天數使然。鸞門應運宏興,亦在近代廿餘年,故此天心稟衡賜鑑,始于如今,賜旨著造。

今爾台疆豐原懿敕拱衡堂,因緣際會,雖已早定,但獲此著書殊榮,仍屬可貴。書已著造,當體天命職責而行,則天人神祇共體用命,書成之日,頒行壽世。一得洛陽紙貴之風行,則鸞史上,永註其功,亦屬萬載難逢之良機也。

際值著書之前,吾僅以數語,除為申賀之意,並用以為勉為序。

玉虛宮元始天尊降序於台疆豐原懿敕拱衡堂

天運癸酉年六月五日



釋迦如來佛 降

聖示:吾為「鸞門心法要論」一書作序。

現今五大教門及千宗萬脈,俱皆因應天運普化,弘開普渡之門。各教心法,或有師師傳承,一脈相繼,或有口述,或有著作,但其基本形態,皆有秘技自珍,或為自視極高,自詡為至高無上之法門,乃誤導眾生,不能普受啟迪。

雖然各大教門,其心法確也精妙,能夠勘悟心法之修行者,都能有頗高境界。但實質而論,傳道即是引渡後進,能夠進入大道之妙境界,而直窺堂奧,共邁究竟之境界。可惜人心不悟,得心法或為自秘,或為自視自高,未能將此智慧結晶,普傳於世。

古來各宗脈之間,雖不乏智聖之人,能將智慧結晶流傳於世;可惜文澀意晦,時代衍遷,終致不能普及於各修道人之間;容或智慧有高低,若非愚鈍不敏,以勤補拙,終必有所得。是以故,心法不傳,非為智慧不足之過,實乃人為有失之害也。

近世以來,雖然五大教門,仍然屹立不搖,但所衍生相關宗脈,頗為壽世牖民,而建立聖業不朽者,大有其數,如鸞脈之宏興,弘法利生,功居不可沒,因而天運應在鸞門,以為振興世道,轉化人心。

唯,鸞門著書立說,多在引迷入悟,以入世之作法而濟世;對本身宗脈薪傳,缺乏五大教門之係統,乃將心法,由正鸞生一身繫之。因而造成鸞門有如一盤散沙,或因人為意識等,斷絕傳承。今鸞門普化,在台疆一地,甚至及於南瞻部洲,有其不可忽視,潛移默化之功效。

慶幸於茲之際,天恩披沐,降旨著書,則對眾生是為一大佳音,對鸞門鸞下及所結緣善信眾等,更是一大寶書也。際於初著書,吾佛乃以數語,一作慶贊,再作序於也。

釋迦如來佛降序於台疆豐原懿敕拱衡堂

天運癸酉年六月十二日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0

    瑤池聖誌 序   溯自混沌初開,兩儀定位,肇啟陰陽,人統即開於寅,氣稟天地之氣,道敦化育,故有萬物之靈。天生地養,生生不息。人之初生,俱有性命,即無極之原靈。男屬於乾,年至十六,清陽充足。女屬於坤,年至十四,月癸始生。人之三寶,精氣神始得充沛。   由此若不知修,任精氣神消磨,只知開支,...

  • 電子書: NT$ 0

    全書包容修道者所可能遭到之種種境遇,從實引證,及解析其前世各自所種之因果,以證佛家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之理,內容深入淺出,三乘皆備,無盡的佛學與教義深蘊其中供今世修道的人參考研讀,及理應遵循之道。

  • 電子書: NT$ 0

    第一回-眾生本為一氣所孕化,前生不修角落成異類 濟公活佛 降 辛酉年二月初十日 詩曰:萬物隨緣幻化形。歸根無極賦原靈。    天開普度滋禽獸。端正衣冠讀聖經。 又詩:中土難生今已生。真經難得幸知明。    須循天理修天道。免作飛禽野獸鳴。 濟佛曰:哈哈!著完了「天堂、地獄」兩遊記,我與楊生總...

  • 電子書: NT$ 0

    本堂主席法主聖君登台 【聖示】:欽差大臣即將降臨,命本堂司禮神五里外,命本堂馳騁神十里外,恭接欽差大臣,其餘神、人及靈修院眾修士排班候駕,不得失儀,可,吾退。 欽差大臣諸葛武侯--降 詩曰:賚詔頒來喜孜孜,勸世寶筏又一書;宣揚孝道感眾生,齊回堯天與舜日。 【聖示】:玉詔即將開...

  • 電子書: NT$ 0

    九天司命真君 降 吾為《直指不墜輪迴》一書為序 夫,今逢末法,人心雖存善慧,可惜惡業綰繫,形成業力牽引,靈魂不得清寧,大都直墜九幽冥府。 雖然大道普傳,眾生有幸聞道、求道、得道、修道,但是道雖普傳,修道者亦眾,卻苦受宿累所擾,大都有苦難言。修道子終竟道程而成道果者少,究其因由,即乃...

  • 電子書: NT$ 0

    邪淫是禍不是福,又說:天道福善禍淫,自然有它的道理。現實社會中有太多的例子因為「偷腥」而惹的「一身腥」,導致自己身敗名裂、妻離子散!這是因為邪淫非常損德。古訓說:「厚德載物」,而「福」如果沒有「德」來承載很容易失去!這叫「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本書能幫助讀者理解到邪淫所帶來的禍害,進而警惕自己,其...

  • 電子書: NT$ 0

    序 心有所迷戀者,必有所惑;心有所執著者,必有所惑;心有所鬱結者,必有所惑;心有所沉醉者,必有所惑,惑之不解,難以釋化,或造罪、或造業,終久必沉疴,損德而墮落矣。 心乃身之主,心有其惑,不加排解,會導致行為之偏差,心志之暗晦,天性之泯滅,本靈無法光明顯耀,讓自己永遠的敗亂。今世人有福矣,...

  • 電子書: NT$ 0

    夫,真理之維繫,全憑有道有德之士共持之。 世人迷惑,自求清靜者少,趨炎附勢者多,致使沉淪酒色漩渦,失足墮落之人,更是難計其數。今聖賢堂,創辦聖賢雜誌,其用心良苦,無非為度茫茫眾生,早脫苦海,早登覺岸而設,因此,蒙受天恩厚愛,特頒天書三部,於聖賢堂扶鸞著作,其中費盡神人之力,難以計數,尤其人間靈界之...

  • 電子書: NT$ 0

    神人合一辦三秋 透視天堂始設籌 修道認清自性竅 拳拳服膺三寶求 又詩 吉日良辰疏上蒼 揮鸞著造啟愚朦 三期正法明師效 日月換肩天道崇 示 今宵良辰諸生虔誠。欲請旨著造,挽轉三期狂瀾,此書完峻,功德無量也。 三期眾生,應知修道是內外並行,方可達道達德,有道無德,有德無道,...

  • 電子書: NT$ 0

    修真行正 遭逢日月星隱,道劫並降的關鍵時刻,修道人最重要的就是培內徳,煉心性了。白水老人說:「修道不認識魔考,修什麼道?」老師說:「什麼是魔?處事不合中節,皆要入魔境。」仙翁說:「考驗隨時在你身上。」 天然師尊說:「三期末後:財考為重;道降火宅,色考非輕。」仙翁說:「你有起心動念,想要財,天給你...

  • 電子書: NT$ 0

    序 『天道明燈』乃是修道士之燈塔,主要解釋證明師尊師母二位老人家真傳真授之『無為』心法也,也是良心經。亦是能了解自己,認識有真本性存在,今天既得真傳真授,千萬需要真覺悟,千萬不要『認假為真』。真修之人,深心徹悟,道非由講經說法得,非聽道理得,總是助道之緣,也可說是過江之『竹筏』而已,真得就是在...

  • 電子書: NT$ 0

    自序 道乃形而上,不可以言語道盡,須由生活契入而體悟之,所謂「上士學道體之於身,中士學道索之於言,下士學道求之於術,學者多而成者少,良由道在邇而求諸遠也。」誠哉是言,修道即生活,即改善生活品質,倘若一味追求方術,生活則易顛倒妄想,失去修道基本精神。   《大道續詮》頒著旨欲以淺白文字,引領諸...

  • 電子書: NT$ 0

    原書序 假如我不幸被困在一個荒島上,而又命定只能存有一本可讀的書,且無法保有其他書籍的話;我會毫不遲疑選露意絲茜所著的這本偉大巨著:《生命的重建》。 這本巨著不單給人以師長般的教導,而且是由這位女作家以親身經歷寫出,所以有非常感人、巨大的影響力。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知道有關自己生命的一切。這本書就是...

  • 電子書: NT$ 0

    序 夫世道頹風衰危,天下眾生溺矣!自從歐風東漸,美雨西來,增添無窮之變化,移風易俗,造成現今堪憐之景象,實可感嘆哉! 何以世人為物慾之所蔽,為財色所惑,慾望難填,進一步,使思行百步,誤入歧途,沈淪苦海,天堂有路不知去,地獄無門而自投,一失足而成千古之遺恨,悔不當初而事已遲,後悔莫及矣! ...

  • 電子書: NT$ 0

    編譯者序 最喜舊景不改,青山綠水徘徊。清風去,細雨來,吟哦道詩自在,走路搖搖擺擺。乍看黃昏射雲開,忍不住喝彩,笑那俏皮男孩,動不動譏我痴呆,豈知道?這才是個悠哉遊哉,這才是個灑脫放懷。長柳垂飄,愛鬧荷花含笑,心下清涼過橋,夕陽撒嬌。淡泊寧靜逍遙,名利外物不纏繞,看看還是這般好,還是這般好。 ...

  • 電子書: NT$ 0

    象脚人 最近有一次,我應泰國草藥公會,在中部舉辦的草藥常識會員集訓演講,講題為幾種常見的熱帶農村病,其中有一則講到「象腳病」。患此病的人腳有如大象的腳而得名。這病本是印度境內常見的,泰國從前也常發現一般農村民眾患此病。後來政府已能控制,便很少聽到有人患此病。據衛生部的記錄,患此病的人若想要醫治...

  • 電子書: NT$ 0

    世人只求身外佛,而不知自性佛,看善書經典就能返照人性,找回失落的佛性,這不是救佛菩薩嗎?世人只知「救人勝造七級浮屠」,而不知「救佛勝造恆河沙數之浮圖」,這不是很可悲嗎?世人只知拿食物給貧窮飢餓的人,而不知拿法味給人心貧窮的人。 外相顯真相,外道顯真道。借假修真,藉機說法,不起分別,宗門皆教,法門皆...

  • 電子書: NT$ 0

    關考人驗測道心,真心一點貫古今; 聖賢之門正道統,了脫生死從此門; 帝王將相憑何論?功過對錯秤己身; 君臨天下塵世現,賞善罰惡鑑世人; 伏虎降龍家邦振,威靈顯赫三界驚; 魔高一丈何足懼,道高一尺化太平; 真水真火繫身上,浩然充塞在其中; 經年累月修精進,忠孝...

  • 電子書: NT$ 0

    南海古佛降序 詩曰 : 靈山問道佛心求。世事紛紛放下修。古法今傳參一字。無為上乘步高樓。 靈山是萬靈祖居源頭,修道者發心追根究底,窮理盡性之目的,即在重返人類原始純真之本來凈域;靈山聖地,以期脫離六道輪回之苦,永證菩提。求道有多門,主要在問心,臺中聖德寶宮開壇巨集教,以揮鸞通靈傳真著書勸...

  • 電子書: NT$ 0

    素朴散人悟元子劉一明體述 門人沖和張陽全校閱 后學孫明空重刊 大象傳 上乾下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乾為天,其德健,上乾天,下乾天,是天之一氣上下流行不息,行健之象也。君子有見於此,知人資天之氣而始,即有此天之健德,此德本來流行不息,無一時間斷,因交后天,棄...

  • 電子書: NT$ 0

    『活出生命的光彩』 活佛老師慈悲 無論你的境遇順或逆,你必須活出英雄的志氣; 無論你的歲月長或短,你必須活出生命的光輝; 無論你的事業成或敗,你必須活出永恆的價值; 無論你的地位高或低,你必須活出偉大的奇蹟; 無論你的學問多或少,你必須活出無限的智慧; 無論你的時運好或壞,你必須活出人生的完美; ...

  • 電子書: NT$ 0

    序一 吾人入道之初。皆首先立愿十條。以申信誓。然或語焉不詳。或誦言忘味。是知猶未能。行於何有。 活佛恩師慈而憫之。爰於四月十九日起。迄二十三日止。分日蒞壇。將大愿詳為解釋。各自為訓。每訓之首。均以佛號冠頂。各含妙理。復調寄浪淘沙等十詞。以引申其玄真。命名曰還鄉覺路。又贅以詩。曰還鄉寶卷。夫吾人六萬...

  • 電子書: NT$ 0

    白陽弟子進修先天大道應有之基本認知 修道要承先啟後 師尊、師母不在世,我們如同失去父母的孤兒。可是吾們點傳師、壇主、講師皆是代表師尊、師母領導後學,希望眾生脫苦海、登彼岸,不能忘了自己的誓愿與自己的責任,我們是領導者,我們自己先要做好模範,如佛規禮節,素日生活、言語行動、克苦耐勞、德行火...

  • 詳細資訊

    文昌帝君 降

    吾奉玉旨,每逢星期五鸞期,降爾道場,開著「鸞門心法要論」一書。此後將近一年之時期,可與諸生共為著書大命而努力。今夜吾先為本書作自序。

    夫,鸞門傳教,至今已達三千餘年,雖在華夏民族之宗教信仰傳承之中,未如三教之大放異采,各領一時之風騷。唯在近世以來,道應鸞門,天數當興,鸞脈普傳,乃至於台疆一地,宗教文化大受鸞門普化之影響,而從人道為立己之本,再由提倡三教合一之理論,而融匯各家之長,凝聚各教信徒之力,大力推動代天宣化之使命,而匡時壽世,以丕振人心向善也。

    憶昔日,天運銜轉,人世善心日泯,乃至五聖領命下凡,宏開沙盤普化之大道。時至今日,台疆一地,頗負盛名之鸞門聖地,亦難以枚舉,故此印證道應鸞門,當無疑義。

    唯三教各有心法及其奧義,歷經各代智聖覺者之加以光前裕後,努力傳承,因而儒、道、釋三教教義,各個廣為流傳,深植人心,並致遍佈各階層之間。獨有鸞門,乃以沙盤木筆請神降鸞,藉以傳佈聖訓,啟度迷津。是以故,未有專論著作鸞門心法,以資傳世。實則鸞門心法,亦與三教相同,代代傳承,俱有歸屬。只因鸞門心法,降在正乩一身,而正鸞生又有入世受羈絆於俗情,乃招致鸞門心法不彰。

    際值末法時期,天心垂鑒,乃降賜心法,匯論成書,以資傳世。一則可使眾生明悟鸞門領命之不可輕忽,再則亦屬鸞門傳道有所憑藉也。職是之故,本書之著,容或有所深奧艱澀之處,但絕非一般述論之著作可比。深願眾生閱書,用心體會,先去浮躁,靜心潛性,必有所得也。

    文昌帝君序於台疆懿敕拱衡堂

    天運癸酉年五月廿七日



    玉虛宮元始天尊 降

    聖示:吾為「鸞門心法要論」一書作序。

    夫,心法也者,不外乎訣竅之傳承。凡屬市井九流巧藝,各個有其奧妙,欲求完善,其藝訣竅不可失傳,綿延不斷,終可發揚光大,甚至尤勝前藝,修道者亦如是。

    前人行持道程,知其崎嶇坎坷之所在,可資後進者之殷鑑;而巧藝有所失傳,乃因人之秘技自珍,但修道者卻無虞前鑑之不傳,因大道乃由天而降,人無以秘技自珍也。

    天降大道,除因應天運、人運以及會元轉化之機,均所刻意安排天書傳世,以為啟迪修道者之智慧。綜觀各大教門傳世經典之作,即在因應當時人文社會形成而流傳;後由智慧聖覺者,潛修默悟而口傳;後由文字著書立說而流傳,雖其形式不一,但為後進者啟蒙,殆無疑義也。

    鸞門,古稱聖門,乃為聖人教化之聖地。故,入鸞者,已如沐春風,身受薰陶,而得潛移默化之功;正身立己,推而化人,而鸞門著書立說,允為各宗教之冠,文風獨冠群倫,乃在於此。唯各教有其心法傳承,何獨鸞門心法,猶未著論傳世,此乃天數使然。鸞門應運宏興,亦在近代廿餘年,故此天心稟衡賜鑑,始于如今,賜旨著造。

    今爾台疆豐原懿敕拱衡堂,因緣際會,雖已早定,但獲此著書殊榮,仍屬可貴。書已著造,當體天命職責而行,則天人神祇共體用命,書成之日,頒行壽世。一得洛陽紙貴之風行,則鸞史上,永註其功,亦屬萬載難逢之良機也。

    際值著書之前,吾僅以數語,除為申賀之意,並用以為勉為序。

    玉虛宮元始天尊降序於台疆豐原懿敕拱衡堂

    天運癸酉年六月五日



    釋迦如來佛 降

    聖示:吾為「鸞門心法要論」一書作序。

    現今五大教門及千宗萬脈,俱皆因應天運普化,弘開普渡之門。各教心法,或有師師傳承,一脈相繼,或有口述,或有著作,但其基本形態,皆有秘技自珍,或為自視極高,自詡為至高無上之法門,乃誤導眾生,不能普受啟迪。

    雖然各大教門,其心法確也精妙,能夠勘悟心法之修行者,都能有頗高境界。但實質而論,傳道即是引渡後進,能夠進入大道之妙境界,而直窺堂奧,共邁究竟之境界。可惜人心不悟,得心法或為自秘,或為自視自高,未能將此智慧結晶,普傳於世。

    古來各宗脈之間,雖不乏智聖之人,能將智慧結晶流傳於世;可惜文澀意晦,時代衍遷,終致不能普及於各修道人之間;容或智慧有高低,若非愚鈍不敏,以勤補拙,終必有所得。是以故,心法不傳,非為智慧不足之過,實乃人為有失之害也。

    近世以來,雖然五大教門,仍然屹立不搖,但所衍生相關宗脈,頗為壽世牖民,而建立聖業不朽者,大有其數,如鸞脈之宏興,弘法利生,功居不可沒,因而天運應在鸞門,以為振興世道,轉化人心。

    唯,鸞門著書立說,多在引迷入悟,以入世之作法而濟世;對本身宗脈薪傳,缺乏五大教門之係統,乃將心法,由正鸞生一身繫之。因而造成鸞門有如一盤散沙,或因人為意識等,斷絕傳承。今鸞門普化,在台疆一地,甚至及於南瞻部洲,有其不可忽視,潛移默化之功效。

    慶幸於茲之際,天恩披沐,降旨著書,則對眾生是為一大佳音,對鸞門鸞下及所結緣善信眾等,更是一大寶書也。際於初著書,吾佛乃以數語,一作慶贊,再作序於也。

    釋迦如來佛降序於台疆豐原懿敕拱衡堂

    天運癸酉年六月十二日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8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