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再集緣起 楊悟平誌 吾人皈依佛門,師奉濟公活佛,得聆訓誨,對為人之道,禪宗真諦,備受教益。歷年記錄,後至者未能盡窺全豹,十數年前,由定深兄蒐集多年訓示,編成雨花集,以供同閱習。距今多年,所積訓示,又已盈尺,因是有雨花集之編,由定邦兄竟其全功。今值編印選集,特為重刊,無非欲令法...
心性 心,不是心臟之心,是心思思之心,所以心是思維。心念如瀑布,湍流不息,無時或停。性是性格,性是有生俱來,含藏不動。 心與性是二而一,一而二,其分別知在於一動一靜。猶如水之與波,水平如鏡,清澈可照。然因風起浪,則波濤起伏,洶湧不停。性猶止水也,如春水一池,寂然無動。心猶波也,從念生風,...
活佛師尊慈示 我們今天來淺述一下什麼叫做「幸福之道」。在座賢徒大家都是老道親了。有的剛剛求道不久,我們不管是新道也好,老道也好,我們既然是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目標,我們都希望平常過著幸福、美滿的目子。即使已經來求道、拜佛,相信很多人的出發點,都是抱著一種求,祈求的心態:求平安、求幸福美...
活佛老師慈悲 老師的心聲 民國六十七年七月 徒兒們!當多少年前你們大家在天堂淪落下去,結果一去毫無蹤影,投胎降世到各個角落,直到今天終於能夠相逢,在這個普渡當中。你們在理天都是立愿而來,然而來到花花世界上,卻是迷昧了在這異地他鄉。而今天能夠重相逢在一起,老師見你們就好像在夢中一樣,是夢嗎...
前言 本壇成立,肇自東官,經時移地易,而廣州,而濠江,以迄今日之香港,數十年如一日,屈指寒暑,凡五十更矣,壇之設,為供奉道濟活佛師尊,每逢師尊降乩,所說佛法,皆言淺而意深,多用縮龍成寸方法,依理直說,諄諄善導,字字珠璣,使智深者頓悟,而初基者漸明,誠修禪圭臬,度世之金針也,至於或有問休咎者,輒...
壹、五戒綜論: 一、戒律是要幫助大家解脫生死,不是給大家束縛。它好比火車的軌道,出軌就很危險。「戒」就是「界限」,就像地圖一樣,指出哪些地方可去,哪些地方不可去,有個界限,才不會踰矩。一個人超出了自己本分之外,就是犯戒。持戒可幫助自己發出慈悲心,降伏自己的妄念,走向無上菩提。 二、戒律是超生了死...
十年了,徒兒認爲道還真不真? 十年了,徒兒認爲理還真不真? 十年了,徒兒認爲天命還真不真? 十年了,徒兒認爲仙佛借竅還真不真? 十年了,徒兒認爲修道的心還真不真? 十年了,徒兒認爲辦道的愿還真不真? 十年了,徒兒認爲同修的情還真不真? 十年了,徒兒認爲師徒的緣還真不真? 為師肯定徒兒們皆真的是...
前言 本壇成立,肇自東官,經時移地易,而廣州,而濠江,以迄今日之香港,數十年如一日,屈指寒暑,凡五十更矣,壇之設,為供奉道濟活佛師尊,每逢師尊降乩,所說佛法,皆言淺而意深,多用縮龍成寸方法,依理直說,諄諄善導,字字珠璣,使智深者頓悟,而初基者漸明,誠修禪圭臬,度世之金針也,至於或有問休咎者,輒得應...
雨花再集緣起 楊悟平誌 吾人皈依佛門,師奉濟公活佛,得聆訓誨,對為人之道,禪宗真諦,備受教益。歷年記錄,後至者未能盡窺全豹,十數年前,由定深兄蒐集多年訓示,編成雨花集,以供同閱習。距今多年,所積訓示,又已盈尺,因是有雨花集之編,由定邦兄竟其全功。今值編印選集,特為重刊,無非欲令法音宣流,普及眾生而...
心性 心,不是心臟之心,是心思思之心,所以心是思維。心念如瀑布,湍流不息,無時或停。性是性格,性是有生俱來,含藏不動。 心與性是二而一,一而二,其分別知在於一動一靜。猶如水之與波,水平如鏡,清澈可照。然因風起浪,則波濤起伏,洶湧不停。性猶止水也,如春水一池,寂然無動。心猶波也,從念生風,由欲起浪...
《天之木鐸》原本是濟公活佛費心歸類,加以編排順序,賦予孔子思想新的生命。如今加註解釋,完成一本優質的人格教育的教材。註釋內容參照朱熹的《四書集註》以及王天恨的《四書白話句解》,少部份參考南懷謹著的《論語別裁》,作成了這本應該是簡明易懂的,也合乎現代語法的古書。雖然不敢稱完美,但是如說它頗具參考價值應...
給大家開過一張支票,說要講五戒,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記得?(記得)大家也在期待著。那今天為師就來兌現這張票,大家注意聽。在座有的是立過清口的老道親,有的是新道親,那麼不管老道或新道,給大家做個參考。 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清淨。不管有沒有清口,你是修菩薩行也好,或者是你要隨便修個善,總是要瞭...
濟公活佛自序 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之法無他,全在有疑必問而已。惜乎世人,皆恥下問,以故愈疑愈迷,迷而不悟,離道遠矣。大道自開普渡以來,得道原子,不為不多,然而求其能明理修道者,則又寥若晨星。此何故,是皆由於有疑不問,問而不能領悟之故也。餘因有鑑於斯,乃有性理題釋之作。...
德性篇 德性,是圓滿境界。有了德性,不論在聖在凡,皆能處世圓融;即使受苦受毀謗,也能化於平淡〡濟公活佛 (一)德性,是修身的根本 ◎仁者無敵,一個人若有才而無德,便會遭來別人的嫉妒;如果能力強,德行就要愈齊全才行。一個有仁德的人,大家都會心甘情願地跟你在一起。道是本來面目,德是當然的行為,你要...
解開「身軟如綿」的迷思 為師經常聽到人間的白陽修道徒兒在對人成全的時候會說一段話,為師概略講出來,大家聽看看。有許多一貫道弟子在成全結緣的時候都會說:「你一定要趕快來求道,因為求道可以超生了死,可以地府除名、天榜掛號,往後可以回到無極理天,回到無極理天最大的印證就是─死後會身軟如綿。」 ...
濟公活佛慈訓 徒兒們,一年很快就過去了,人生也是如此,一晃就消逝了,可是在這一晃當中,卻有太多的感受了。在這一年當中,必須因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而換上種種不同的衣服,短袖、長袖、毛衣。因此,人既生活在世間,就必須受到種種的束縛、不自由與無奈,之後,一生也就隨著這些時光的流逝而流逝了。 ...
人間、地獄都不是你們的歸屬,我們是有使命而來的,不要妄自菲薄。替老天擔當,代天宣化是我們的本份,為什麼?天生地養的嘛!天地恩、父母恩最大。 修道就是要改正不好的念頭,回復本來就有的良知良能、本來就知道的道德觀。本來就知道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本來就知道要報恩了愿。孝順父母要在平常無所求的時候去做...
心要空,意要靜,不為外物所擾,不為牽掛所動。 所謂---- 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 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不動心可以達到仙佛的境界。不動氣可以達到聖賢的領域。 是故---- 多心自增掛慮,疑心自造困擾。 心念一起,百慾俱生;志一動搖,萬事皆休。 所以,你們要時常『關心』自己,才能『開心』。...
人生的意義,不外有苦、有樂,誠是苦、樂參半,現在就來談談人生到底有多苦?有多樂? 一、苦的方面: 1、人生最痛苦的: 傷心莫過於妻潑子逆。 恨心莫過於以怨報德。 淒心莫過於窮途末路。 灰心莫過於眾叛親離。 痛心莫過於功虧一簣。 悔心莫過於言錯失足。 疲心莫過於精神壓迫。 這是...
佛即是心心即是佛 向佛不求外表,只注重內誠,夫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一切唯心,故不獨作出之事需從佛徑,就是心中所想,亦不能稍涉邪思,此所謂佛在心,而且時時刻刻需具有虔誠態度,所謂虔誠兩字,作何解釋,怎樣叫做虔誠?無非四種法門,由四種淨心所成。第一信心,第二直心,第三柔和心,第四恭敬心。 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目次 一、說經名 二、說金剛經的歷史 三、譯此經的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的歷史 四、說金剛經的界分 五、說法會因由 六、說本經(三十二分) 法會因由分 第一 善現啟請分 第二 大乘正宗分 第三 妙行無住分 第四 如理實見分 第五 正信希有分...
世人只求身外佛,而不知自性佛,看善書經典就能返照人性,找回失落的佛性,這不是救佛菩薩嗎?世人只知「救人勝造七級浮屠」,而不知「救佛勝造恆河沙數之浮圖」,這不是很可悲嗎?世人只知拿食物給貧窮飢餓的人,而不知拿法味給人心貧窮的人。 外相顯真相,外道顯真道。借假修真,藉機說法,不起分別,宗門皆教,法門皆...
序一 吾人入道之初。皆首先立愿十條。以申信誓。然或語焉不詳。或誦言忘味。是知猶未能。行於何有。 活佛恩師慈而憫之。爰於四月十九日起。迄二十三日止。分日蒞壇。將大愿詳為解釋。各自為訓。每訓之首。均以佛號冠頂。各含妙理。復調寄浪淘沙等十詞。以引申其玄真。命名曰還鄉覺路。又贅以詩。曰還鄉寶卷。夫吾人六萬...
天的恩,是無處不在的。仙佛的慈悲,是真實可感,永難報答的。感謝皇天慈悲,感謝仙佛慈憫,為了怕我們這些末後的眾生,根小福薄,難修回天,所以數次臨壇,一再地將這十五條佛規的真義,一一詳述。漢鍾離大仙說,不要小看這十五條佛規,它是非常好的天梯,照著去行,成佛有餘。希望每一位有心修辦的前賢們,都能夠因此而深...
目錄: 1.何謂道 2.降道之原因 3.傳道明師之印證 4.修道之志願 5.修道與自身之關係 6.修道與家庭之關係 7.修道與社會之關係 8.修道與仙佛之關係 9.修道與亡靈之關係 10.修道奉行之佛規 11.修道之魔難 12.怎樣消還冤孽債 13.修道之過程 14.鸞壇之真意 15.修道之結果
納瓦爾寶典
進烤箱的好日子
MW(全3冊)【套書】
第四翼【戰龍系列1】(18禁)
會走路的錢
阿神大推薦!必玩100款 Minecraft 地圖金殿堂
我所看見的未來 完全版(竜樹諒預言漫畫集)
段位
理神志
長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