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池老母 序
《蟠桃宴記》,記蟠桃宴之事也。今日尚未收圓,正式大宴未肉,又將何記?此記得無虛乎?曰:此記為普度之促進,而收圓之開始也。吾娘之為此記,心力瘁矣!
回憶前劫庚子之際,運會遞嬗,娘心大慟,念九二之莫返,痛哭失聲,遂至引動修羅,下擾塵世。冀我原人,將富貴看穿,紅塵看淡,各返天良,相約歸家,諭敕發下,而懊悔不贏矣!
今幸三教聖人,差遣門徒;燃燈下世,主辦收圓。關皇承乾,力扶景運,吾娘乃喜不自勝,爰將《蟠桃宴記》,頒垂順洱,諸子誠能仰體吾心,或出錢,或出力,各盡其能,不令吾有絲毫之牽罣,吾當有以報之也。
所望我靈種,趁此時期,各尋回家之路,依照記上行持,生悔生悟,生感生愧,生羨慕心,生有為心,生果敢心,急去尋求先天大道,認明指路之碑,以八德五倫立其基,性命雙修為其果,母子團圓,其有日矣!
蟠桃宴後,妙果高臻,娘心又何愁苦之有哉?嗚呼!《蟠桃宴記》皆諸仙濟世之啼聲,與吾慈娘之淚痕血片也。記云乎哉!
娘願修羅,其各速速返本,放下屠刀,停戈息鼓,莫再造孽城、墮入幽陰,又增娘二次之痛哭也。勉哉!
甲戍荷月望日 無極老母降於從善四壇
玄靈上帝 序
垂書,非易言也。垂救時濟世之書易,而垂濟天下後世之書難。蓋書所以載道,非道不足以濟時,不足以救世,更不足以流傳今古。即傳矣!亦不過一時,而欲求能濟一時之人心,天下後世之人心,則非經即傳也。此書豈易垂哉!
《蟠桃宴記》,收圓之實筏也,濟世之金鍼也,大同之嚆矢也。吾帝為著此記,已用盡不少之心血矣。
古今人才難得,有其人而無其力,有其力而無其才;縱有神功,亦難印洽。乩生之選,已極慎重;吾帝之於此書,曾三折其肱,而費盡無窮之心矣!
敕令諸仙領導遊生沿途歌詠詩詞,皆以世道為前提,道德為依歸。釐定收圓章則,尊崇倫紀綱常。放楊距墨,以正人心。皆本孔子春秋筆削之旨,正名定分。胥今天下後世人心,復歸於正。
《蟠桃宴記》之著,夫豈為慰 母心,辦收圓而已哉!願人間赤子,天下蒼生;咸憬然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行,而立綱常彝倫主體。父其父,子其子。君其君,臣其臣。兄其兄,弟其弟。夫其夫,婦其婦。友其友。不惟家齊國治,世界大同,其可卜矣!
此記之垂,豈偶然哉!定一仙史主編校是書,亦可謂殫盡心血矣!吾帝信賞必罰,特於書首而褒美之,以勵儒門之子,而促我九二靈根也。諸子勉乎哉!靈根勉乎哉!
天運甲戍年荷月吉日 赦罪天尊敘於蒲門之東山閣
道德天尊 序
三龍運會,劫近延康;正天地否塞之際,大道晦盲之時;挽之不易,救之良難。其機謀穎達之士,莫不趨赴潮流,浮沈世俗;與洪波巨浪,相推逐,相波靡,以求時榮而爭世祿。
庸愚下智之子,則尋幽僻自修之途,而無牖民覺世之心,維道濟時之志;而世道愈以趨下,而不可收拾矣!
嗚呼!三會收圓,誠匪易也。 無極老母,時與吾三教會議,欲於是時,須將九二殘零,一齊度回西天,不許一人流浪東土。老母之願誠奢,而其心極苦矣!吾三教聞 母諭後,無有良策,惟自愁苦而已。
關皇上帝,身任收圓,良圈別具,乃命八聖分途尋訪善人、善地,付以書卷;以為普度收圓之筏,亦何妙也?
滇西地面,洱水西流,古時佛國。三期之世,靈種猶多,自然而然,亦似有安排者。故順寧、滄江內外,諸善信之善力深宏。過乎洱源,而洱源抱、定諸生,天生賢哲,又復為之補助。
關皇即以《蟠桃宴記》付之,不百日而全書闡出,又不一年而全書編成。收圓張本已定,而 老母蟠桃宴會,乃不虛開矣!九六原人,亦可完全返本矣!
老母之心慰,吾老頭之心亦慰矣! 關皇請吾著序,以勗原人。乃降至蒲門,書此以為靈種勸,為修羅勸,且嘉順寧,全一、主一、昌一、元一等之功。猶欣喜洱源抱一、定一諸子也。
書之垂世,豈易也哉?讀者其謹體之而細味之。
甲戍年荷花生日 太上道祖降於蒲門東山從善四壇
釋迦文佛序
自科學發明,而哲學荒棄,聖道廢弛;聖道廢弛,而異端邪說,日漸橫漲,如驚濤駭浪,而世道人心愈不可收拾,吁、可畏也!
當夫前劫庚子,運會已兆下元, 老母念三龍之將至,九二之難收;瑤池慟哭,感動修羅領旨下世,已肇今日之亂端,而開收圓之影本矣。
三教諸佛聖賢仙眾,莫不愁現於色,歎劫運之難挽,而收圓之難辦也。
夫治亂循環,否泰剝復,自然之理。須當其機而運轉之,潛移而默化之,非可以勢力為也。老衲當時,與道祖、宣父計議,早知今日,修羅勢窮力屈,不能不屠刀放下;入我範圍,皈依淨土,帶業往生。二聖亦各遣門徒下世,約伴歸家。
燃燈玄傳走馬之後,原人已大半登舟攏岸。 老母心猶未釋,關皇乃請特頒《蟠桃宴記》,紀明此次收圓之顛末。 老母望兒之殷勤,三教設法之苦心;諸仙佛聖賢救世之勤勞況瘁,一一記載詳明。無非望原人知非、知過,知懼、知悔,速入善門,修至道而赴蟠桃宴也。
嗚呼!蟠桃記上,西天大路,已經指明矣!願我三教門徒,十方善信,慎勿失此奇緣,而負 老母,負 關皇,負諸天仙佛聖真,負垂書諸子。勿再蹈苦趣,落輪迴也。其各勉哉!
天運甲戍年荷花生日 如來世尊降於蒲門之東山寺
大成至聖序
道不可離也。大道之在人間,如日星麗天,江河行地,亙古不易也。雖有時虧蝕混濁,無傷也。世不亂,不治。道不晦,不明。晦之之時,即是明之之日;晦之即所以明之也。
延康午會,其何時乎?日麗中天,大道光明之日也。然不經晦盲否塞,則人習見其光明,又何知其光明乎哉?
嗚呼!大道之淪湮久矣。士予尋章摘句,以《六經》為進身之階,咬文嚼字,一竅不通,居然自命為明經達事,冤不知其明何經?而達何事也?
道之不明,由來久矣!然當時未通經義,猶且不失經旨也。五倫八德常體也,詩書禮樂常修也,孝悌忠信常講也,綱紀彝倫常飭也。
今日何日乎?禮教廢、綱紀淪、父子平等,夫妻自由,綱紀倫常,完全掃地;彌天黑暗,滿地腥羶。而自命為吾儒門士子者,數典忘祖,研物質、講學科、究法律、窮氣化,日在推波助浪,深入楊朱、墨翟之門,精攻申、韓、孫、吳之學,異端蜂起,聖學荒蕪,正此時也。嗚呼!吾道窮矣!
大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三期普度,道在儒門,學校皆與吾道為敵,大道將何明而行耶?吾道之明,其將借善壇之醞釀,而後使之發華歟!
前劫康子 老母思念九二原人,修羅因之奉命混世,吾已早知聖教將湮,而莫可收拾矣!今幸 關皇秉承 母命,主辦收圓;調選吾徒,皆入善壇、善社,發揚蹈厲,大為闡揚,著出無數書篇,光輝聖道。
今又演《蟠桃宴記》,發明三教真理,而歸本吾儒,以為三會收圓之張本。嗚呼!全一、定一諸子,仰體天命,翊衛吾道,其皆吾之徒與!
此書成帙,收圓有本矣。 關皇無憂, 老母喜慰矣!吁!聖道豈可一日離哉?此書一出,吾道明矣,吾道行矣!吾故喜悅而敘之。
天運甲戍年荷花生日 東魯尼父降於蒲門東山泗水之閒
圓通古佛序
傷哉世道!痛哉人心!愈勸愈惡,愈演愈橫,當此之際,誠不可救藥矣!吾慈願大志奢,誓將九二殘零,度轉還家,以慰 母望。
收圓大任,一身當之。麻鞋踏破千千雙,木筆寫窮萬萬管。手掌皮肉,層層磨穿。眼裏珠淚,顆顆滴盡。深情莫訴,時嘔五夜更詞。大願難償,日走三千雲路。何災不救?何地不臨?無求不應,無劫不消。無非為我慈悲一片難刪,殘零萬分繫念也。
嗚呼!人心似鐵,難化難移。劫運如雲,愈排愈密。化身月影千江,救不圓十分浩劫。廣放蓮花百舌,勸不轉九六原人。我心如醉, 母意怎安。
爰與 關皇上帝相商,垂書覺世,幸得燃燈古佛下世,啟教度人。三期劫至,會趕三龍。五會期臨,人爭一鹿。修羅混世,掃盪綱常。楊、墨翻波,廢除禮教。人希禽獸,裸體何羞?學效蠻夷,異言是貴。時勢趨下,莫此為極矣!
吾慈雖千萬化身,其如彼何哉?且幸靈根佛子,所在多生,開壇闡敬;竭力維持,宣化勸人,真誠不輟。吾慈復與 關皇上帝,深懇 老母頒恩,將《蟠桃宴記》發下順寧,令洱源楊子,抱一、定一,張子妙一,遊冥著演。復將編輯全責,付與定一。令三丰暗中助筆。全一校正訛誤,擔任資財。
吾慈命題之後,不復問及其事。而全一諸子,競將全書告成,行將付印矣。吾慈聞之,欣喜無任,取書閱之;曰:「此收圓寶筏也」,可上慰 母心矣!可下度殘零矣!
嗚呼!聖賢仙佛,垂慈憫苦;定、抱、妙、全,竭血殫精。言言金玉,字字珠璣;真是三會之奇書,足為收圓之寶籙;可與《洞冥寶記》後先輝映,永傳不朽矣!謹為之敘。
甲戍年荷月 南海大士 降於蒲門從善四壇
文昌帝君序
聖人之道,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天地壞、而聖道不壞,天地否、而聖道不否。自洪荒以迄於今,未有魔道昌明,而聖道絕滅者,亦未有魔力能勝道力者。
雖其顯晦有時,蓋為昌明大道,不能不以魔力砥礪之也。若謂道之砥礪,即視為道之魔障,是不知體用也。有道要有魔,無魔道不成,盡人知之矣!知之而復為魔力所戰勝;是則欲勝理衰,並未認識大道為何物也?
三期末劫,日麗中天,正大道發華之時,亦即魔力伸張之日。不知魔為道生,必疑天公不仁;倒行逆施,甘逐下流,無所不為矣!
老母知道魔之不能並立,故為道而生魔,以魔力增長道力。又恐世人趨於魔途,故闡經著訓以解明之。蓋善惡對待,道魔並興,不可易也。
使三期不遇收圓,則必無此魔力;使延康不值封神,則必無此道功。理勢之自然,亦陰消陽長之機緘也。
中國大同景運,從未實施,而今將開。故真大同之前,必有假大同者為之引。真平等之前,必有假平等者為之導也。
《蟠桃宴記》一書,其中多言治體、治要,敦倫飭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旨。體裁取法《洞冥記》,而宗旨不同。真度世之實筏,大同之鐘磬矣!
吾帝退歸紫極,煉性參禪;不有要務,多未臨凡,與諸子相別已久,今日奉 關皇請命,著序書首,以勗諸生,並告我儒門哲士,九二原人,收圓有日,大道有歸矣!蟠桃已熟 老母盼望,各其勉之,予日望之。
甲戍年荷月 七曲山人 序於順寧東山閣
孚佑帝君序
自洱源《洞冥寶記》出,善壇之內,已無可降之書矣!而各處善壇、頒恩不絕,著演之書,汗牛充棟;而無可當意者,吾深憫焉。
三期普度,旨在收圓。 老母憂原人久未上岸,欲頒書以促之;下敕,命吾尋求闡書主人,負責之地。吾走遍天涯,尋遍南北,終無可負責之人,吾深憂之。
不意滇雲深處,紅光錯彩;吾乃將書名,宣示松鶴山頭,令李子全一,往尋抱、定諸子,協同辦理,百日功成,何其速也?聖功神化,還須人力扶持,諸子之功,誠不朽矣!
吾帝讀之,此書無處不奇,足見大士之善於佈置,而亦原人之有幸也!
夫善書多言玄、言道,習焉不精,語焉不詳,東鱗西爪,斷簡殘篇;未若此書之一線穿珠,起伏照應,玄蘊宏宣者。
吁《洞冥》奇矣!而此書尤奇!《洞冥》妙矣!而此書尤妙。《洞冥》記苦樂相因,善惡相乘;而此書,則有樂無苦。回回皆走玄機,篇篇皆含道要。
以之修身可,以之煉己可,以之學仙學佛、希聖希賢可,以之治國、平天下亦無不可。
吾竊以治世寶鑑、收圓寶符名之,豈僅記云乎哉?乃走筆書之如是,冀世人善讀之可也。
甲戍年荷月 純陽道人 敘於蒲門從善四壇
瑤池老母 序
《蟠桃宴記》,記蟠桃宴之事也。今日尚未收圓,正式大宴未肉,又將何記?此記得無虛乎?曰:此記為普度之促進,而收圓之開始也。吾娘之為此記,心力瘁矣!
回憶前劫庚子之際,運會遞嬗,娘心大慟,念九二之莫返,痛哭失聲,遂至引動修羅,下擾塵世。冀我原人,將富貴看穿,紅塵看淡,各返天良,相約歸家,諭敕發下,而懊悔不贏矣!
今幸三教聖人,差遣門徒;燃燈下世,主辦收圓。關皇承乾,力扶景運,吾娘乃喜不自勝,爰將《蟠桃宴記》,頒垂順洱,諸子誠能仰體吾心,或出錢,或出力,各盡其能,不令吾有絲毫之牽罣,吾當有以報之也。
所望我靈種,趁此時期,各尋回家之路,依照記上行持,生悔生悟,生感生愧,生羨慕心,生有為心,生果敢心,急去尋求先天大道,認明指路之碑,以八德五倫立其基,性命雙修為其果,母子團圓,其有日矣!
蟠桃宴後,妙果高臻,娘心又何愁苦之有哉?嗚呼!《蟠桃宴記》皆諸仙濟世之啼聲,與吾慈娘之淚痕血片也。記云乎哉!
娘願修羅,其各速速返本,放下屠刀,停戈息鼓,莫再造孽城、墮入幽陰,又增娘二次之痛哭也。勉哉!
甲戍荷月望日 無極老母降於從善四壇
玄靈上帝 序
垂書,非易言也。垂救時濟世之書易,而垂濟天下後世之書難。蓋書所以載道,非道不足以濟時,不足以救世,更不足以流傳今古。即傳矣!亦不過一時,而欲求能濟一時之人心,天下後世之人心,則非經即傳也。此書豈易垂哉!
《蟠桃宴記》,收圓之實筏也,濟世之金鍼也,大同之嚆矢也。吾帝為著此記,已用盡不少之心血矣。
古今人才難得,有其人而無其力,有其力而無其才;縱有神功,亦難印洽。乩生之選,已極慎重;吾帝之於此書,曾三折其肱,而費盡無窮之心矣!
敕令諸仙領導遊生沿途歌詠詩詞,皆以世道為前提,道德為依歸。釐定收圓章則,尊崇倫紀綱常。放楊距墨,以正人心。皆本孔子春秋筆削之旨,正名定分。胥今天下後世人心,復歸於正。
《蟠桃宴記》之著,夫豈為慰 母心,辦收圓而已哉!願人間赤子,天下蒼生;咸憬然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行,而立綱常彝倫主體。父其父,子其子。君其君,臣其臣。兄其兄,弟其弟。夫其夫,婦其婦。友其友。不惟家齊國治,世界大同,其可卜矣!
此記之垂,豈偶然哉!定一仙史主編校是書,亦可謂殫盡心血矣!吾帝信賞必罰,特於書首而褒美之,以勵儒門之子,而促我九二靈根也。諸子勉乎哉!靈根勉乎哉!
天運甲戍年荷月吉日 赦罪天尊敘於蒲門之東山閣
道德天尊 序
三龍運會,劫近延康;正天地否塞之際,大道晦盲之時;挽之不易,救之良難。其機謀穎達之士,莫不趨赴潮流,浮沈世俗;與洪波巨浪,相推逐,相波靡,以求時榮而爭世祿。
庸愚下智之子,則尋幽僻自修之途,而無牖民覺世之心,維道濟時之志;而世道愈以趨下,而不可收拾矣!
嗚呼!三會收圓,誠匪易也。 無極老母,時與吾三教會議,欲於是時,須將九二殘零,一齊度回西天,不許一人流浪東土。老母之願誠奢,而其心極苦矣!吾三教聞 母諭後,無有良策,惟自愁苦而已。
關皇上帝,身任收圓,良圈別具,乃命八聖分途尋訪善人、善地,付以書卷;以為普度收圓之筏,亦何妙也?
滇西地面,洱水西流,古時佛國。三期之世,靈種猶多,自然而然,亦似有安排者。故順寧、滄江內外,諸善信之善力深宏。過乎洱源,而洱源抱、定諸生,天生賢哲,又復為之補助。
關皇即以《蟠桃宴記》付之,不百日而全書闡出,又不一年而全書編成。收圓張本已定,而 老母蟠桃宴會,乃不虛開矣!九六原人,亦可完全返本矣!
老母之心慰,吾老頭之心亦慰矣! 關皇請吾著序,以勗原人。乃降至蒲門,書此以為靈種勸,為修羅勸,且嘉順寧,全一、主一、昌一、元一等之功。猶欣喜洱源抱一、定一諸子也。
書之垂世,豈易也哉?讀者其謹體之而細味之。
甲戍年荷花生日 太上道祖降於蒲門東山從善四壇
釋迦文佛序
自科學發明,而哲學荒棄,聖道廢弛;聖道廢弛,而異端邪說,日漸橫漲,如驚濤駭浪,而世道人心愈不可收拾,吁、可畏也!
當夫前劫庚子,運會已兆下元, 老母念三龍之將至,九二之難收;瑤池慟哭,感動修羅領旨下世,已肇今日之亂端,而開收圓之影本矣。
三教諸佛聖賢仙眾,莫不愁現於色,歎劫運之難挽,而收圓之難辦也。
夫治亂循環,否泰剝復,自然之理。須當其機而運轉之,潛移而默化之,非可以勢力為也。老衲當時,與道祖、宣父計議,早知今日,修羅勢窮力屈,不能不屠刀放下;入我範圍,皈依淨土,帶業往生。二聖亦各遣門徒下世,約伴歸家。
燃燈玄傳走馬之後,原人已大半登舟攏岸。 老母心猶未釋,關皇乃請特頒《蟠桃宴記》,紀明此次收圓之顛末。 老母望兒之殷勤,三教設法之苦心;諸仙佛聖賢救世之勤勞況瘁,一一記載詳明。無非望原人知非、知過,知懼、知悔,速入善門,修至道而赴蟠桃宴也。
嗚呼!蟠桃記上,西天大路,已經指明矣!願我三教門徒,十方善信,慎勿失此奇緣,而負 老母,負 關皇,負諸天仙佛聖真,負垂書諸子。勿再蹈苦趣,落輪迴也。其各勉哉!
天運甲戍年荷花生日 如來世尊降於蒲門之東山寺
大成至聖序
道不可離也。大道之在人間,如日星麗天,江河行地,亙古不易也。雖有時虧蝕混濁,無傷也。世不亂,不治。道不晦,不明。晦之之時,即是明之之日;晦之即所以明之也。
延康午會,其何時乎?日麗中天,大道光明之日也。然不經晦盲否塞,則人習見其光明,又何知其光明乎哉?
嗚呼!大道之淪湮久矣。士予尋章摘句,以《六經》為進身之階,咬文嚼字,一竅不通,居然自命為明經達事,冤不知其明何經?而達何事也?
道之不明,由來久矣!然當時未通經義,猶且不失經旨也。五倫八德常體也,詩書禮樂常修也,孝悌忠信常講也,綱紀彝倫常飭也。
今日何日乎?禮教廢、綱紀淪、父子平等,夫妻自由,綱紀倫常,完全掃地;彌天黑暗,滿地腥羶。而自命為吾儒門士子者,數典忘祖,研物質、講學科、究法律、窮氣化,日在推波助浪,深入楊朱、墨翟之門,精攻申、韓、孫、吳之學,異端蜂起,聖學荒蕪,正此時也。嗚呼!吾道窮矣!
大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三期普度,道在儒門,學校皆與吾道為敵,大道將何明而行耶?吾道之明,其將借善壇之醞釀,而後使之發華歟!
前劫康子 老母思念九二原人,修羅因之奉命混世,吾已早知聖教將湮,而莫可收拾矣!今幸 關皇秉承 母命,主辦收圓;調選吾徒,皆入善壇、善社,發揚蹈厲,大為闡揚,著出無數書篇,光輝聖道。
今又演《蟠桃宴記》,發明三教真理,而歸本吾儒,以為三會收圓之張本。嗚呼!全一、定一諸子,仰體天命,翊衛吾道,其皆吾之徒與!
此書成帙,收圓有本矣。 關皇無憂, 老母喜慰矣!吁!聖道豈可一日離哉?此書一出,吾道明矣,吾道行矣!吾故喜悅而敘之。
天運甲戍年荷花生日 東魯尼父降於蒲門東山泗水之閒
圓通古佛序
傷哉世道!痛哉人心!愈勸愈惡,愈演愈橫,當此之際,誠不可救藥矣!吾慈願大志奢,誓將九二殘零,度轉還家,以慰 母望。
收圓大任,一身當之。麻鞋踏破千千雙,木筆寫窮萬萬管。手掌皮肉,層層磨穿。眼裏珠淚,顆顆滴盡。深情莫訴,時嘔五夜更詞。大願難償,日走三千雲路。何災不救?何地不臨?無求不應,無劫不消。無非為我慈悲一片難刪,殘零萬分繫念也。
嗚呼!人心似鐵,難化難移。劫運如雲,愈排愈密。化身月影千江,救不圓十分浩劫。廣放蓮花百舌,勸不轉九六原人。我心如醉, 母意怎安。
爰與 關皇上帝相商,垂書覺世,幸得燃燈古佛下世,啟教度人。三期劫至,會趕三龍。五會期臨,人爭一鹿。修羅混世,掃盪綱常。楊、墨翻波,廢除禮教。人希禽獸,裸體何羞?學效蠻夷,異言是貴。時勢趨下,莫此為極矣!
吾慈雖千萬化身,其如彼何哉?且幸靈根佛子,所在多生,開壇闡敬;竭力維持,宣化勸人,真誠不輟。吾慈復與 關皇上帝,深懇 老母頒恩,將《蟠桃宴記》發下順寧,令洱源楊子,抱一、定一,張子妙一,遊冥著演。復將編輯全責,付與定一。令三丰暗中助筆。全一校正訛誤,擔任資財。
吾慈命題之後,不復問及其事。而全一諸子,競將全書告成,行將付印矣。吾慈聞之,欣喜無任,取書閱之;曰:「此收圓寶筏也」,可上慰 母心矣!可下度殘零矣!
嗚呼!聖賢仙佛,垂慈憫苦;定、抱、妙、全,竭血殫精。言言金玉,字字珠璣;真是三會之奇書,足為收圓之寶籙;可與《洞冥寶記》後先輝映,永傳不朽矣!謹為之敘。
甲戍年荷月 南海大士 降於蒲門從善四壇
文昌帝君序
聖人之道,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天地壞、而聖道不壞,天地否、而聖道不否。自洪荒以迄於今,未有魔道昌明,而聖道絕滅者,亦未有魔力能勝道力者。
雖其顯晦有時,蓋為昌明大道,不能不以魔力砥礪之也。若謂道之砥礪,即視為道之魔障,是不知體用也。有道要有魔,無魔道不成,盡人知之矣!知之而復為魔力所戰勝;是則欲勝理衰,並未認識大道為何物也?
三期末劫,日麗中天,正大道發華之時,亦即魔力伸張之日。不知魔為道生,必疑天公不仁;倒行逆施,甘逐下流,無所不為矣!
老母知道魔之不能並立,故為道而生魔,以魔力增長道力。又恐世人趨於魔途,故闡經著訓以解明之。蓋善惡對待,道魔並興,不可易也。
使三期不遇收圓,則必無此魔力;使延康不值封神,則必無此道功。理勢之自然,亦陰消陽長之機緘也。
中國大同景運,從未實施,而今將開。故真大同之前,必有假大同者為之引。真平等之前,必有假平等者為之導也。
《蟠桃宴記》一書,其中多言治體、治要,敦倫飭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旨。體裁取法《洞冥記》,而宗旨不同。真度世之實筏,大同之鐘磬矣!
吾帝退歸紫極,煉性參禪;不有要務,多未臨凡,與諸子相別已久,今日奉 關皇請命,著序書首,以勗諸生,並告我儒門哲士,九二原人,收圓有日,大道有歸矣!蟠桃已熟 老母盼望,各其勉之,予日望之。
甲戍年荷月 七曲山人 序於順寧東山閣
孚佑帝君序
自洱源《洞冥寶記》出,善壇之內,已無可降之書矣!而各處善壇、頒恩不絕,著演之書,汗牛充棟;而無可當意者,吾深憫焉。
三期普度,旨在收圓。 老母憂原人久未上岸,欲頒書以促之;下敕,命吾尋求闡書主人,負責之地。吾走遍天涯,尋遍南北,終無可負責之人,吾深憂之。
不意滇雲深處,紅光錯彩;吾乃將書名,宣示松鶴山頭,令李子全一,往尋抱、定諸子,協同辦理,百日功成,何其速也?聖功神化,還須人力扶持,諸子之功,誠不朽矣!
吾帝讀之,此書無處不奇,足見大士之善於佈置,而亦原人之有幸也!
夫善書多言玄、言道,習焉不精,語焉不詳,東鱗西爪,斷簡殘篇;未若此書之一線穿珠,起伏照應,玄蘊宏宣者。
吁《洞冥》奇矣!而此書尤奇!《洞冥》妙矣!而此書尤妙。《洞冥》記苦樂相因,善惡相乘;而此書,則有樂無苦。回回皆走玄機,篇篇皆含道要。
以之修身可,以之煉己可,以之學仙學佛、希聖希賢可,以之治國、平天下亦無不可。
吾竊以治世寶鑑、收圓寶符名之,豈僅記云乎哉?乃走筆書之如是,冀世人善讀之可也。
甲戍年荷月 純陽道人 敘於蒲門從善四壇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