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略釋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圓覺經略釋

4 人評分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609.4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字數: 57,982
電子書售價:NT$ 0
暢讀包
輕暢讀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懸論

一 經本推考:

經本推考,即對於本經之歷史,及向來流傳經過,要先有一番考證。於此又分三段:甲、翻譯,乙、卷帙,丙、註講。

甲、翻譯 釋迦牟尼佛生於印度,說法均用梵語。後人結集之經典,亦係梵文。佛經之有中文本,俱從翻譯而來。此經題為: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罽賓、北印度國名,具云:羯濕彌羅。沙門、出家人之稱。佛陀多羅,此云覺救,乃譯者之名。據題則本經係唐朝時代,罽賓國沙門,名佛陀多羅者所譯。但據歷史考之,則圭峰大疏傳說:一、貞觀二十一年丁未七月十五日,在潭州寶雲道場羅侯嚜健譯,疑未奏聞。二、開元聖教錄等、載長壽──大周武則天年號──二年,佛陀多羅在東都白馬寺譯。二說相去五十年。但可疑者,大周刊定經目所無。又、宋高僧傳僅言覺救譯此經,不詳其來去。三、一說開元錄但云近出,不詳人時,但開元──開元約後長壽四十年──錄載之。大歷間──約後開元四十年──惟愨已註之,則此經為最早貞觀、最遲開元之八九十年間所譯。而譯者,則於二人中定其為覺救耳。

譯史既難確定,而古今重考據者,對於本經是否由印度傳來,亦遂懷疑。──實則佛教經典,不能以通常考據方法證之。即使中文攷據明確,而梵本終難詳盡。如華嚴出於龍宮之類,已不能以普通目光觀之,又烏得以史無明徵而致疑!是故佛經真偽,但視其於大系統之教理,有無矛盾為斷而已。

乙、卷帙 此經古今刻版,或為一卷,或為二卷,雖分合不同,無關弘恉。現所講者,為二卷本。惟依本經例推,佛與十二菩薩問答,前十一章,長行後俱有重頌,似乎十二段亦應有頌,惟此本則十二段無之。而南宋後之版,及周琪之夾頌集解講義等,另有大同小異之五字頌。其文曰:『是經佛所說,如來守護持,十二部眼目,名曰大方廣圓覺陀羅尼,顯如來境界,皈依增進者,必至於佛地。如百川納海,飲者皆充滿。假使積七寶,滿大千佈施,不如聞此經;若化河沙眾,皆得阿羅漢,不如聞半偈。汝等末世眾,護持盡宣說,一圓一切圓,一覺一切覺』。南宋後版有此頌者,亦有二句出入。宋以前古版,如圭峰等所註,皆無此頌。大概本經至南宋後,流通已廣,好事者因見第十二段缺重頌,乃仿例撰加。實則第十二段係流通文,可不須頌。此本經卷帙有不同處,誠恐見者疑現講本不完,故及之。

丙、註講 古今人對於本經註釋講解者,中國、日本俱多。高麗雖有流通,而講釋者,史無可考。至講註之人,則以禪宗、賢首、天臺三家為多。至法相、真言諸家,則未涉及。據圭峰評:惟愨、道詮二註,僅略科釋丈句,無甚發揮。而悟實、堅志師資等,則不失南宗之旨。可知此經,先由禪宗弘之,南宋孝宗禦註等,皆禪宗之流。然自圭峰大疏略疏及修證了義等弘佈後,遂成賢首家要典,講註極盛。至南宋末,元粹始集天臺各師之註斯經者,成為集註,以天臺義對抗賢首。日本承之,爾後則不外台、賢對抗或折衷耳。禪宗不判教不分宗,而以當下實現之宗旨講釋此經;賢首則依五教;天臺則以五時八教判此經。此則三家講註此經之大概。現在不據三家之說,只依經文直接說明為宗旨。

二 經義提示

甲、託本在佛 託本如云根據點、出發點之意。此經以佛果之境界,為經義之根據;雖所談者周攝於萬法,而根據則在於佛果。何以見之?如文殊章云:『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名為圓覺』。此圓覺為無上法王所有,故知全經託本,惟在佛果。又如普賢章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普眼章云:『欲求如來淨圓覺心』。金剛藏章云:『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彌勒章云:『願我今者住佛圓覺』。圓覺章云:『信佛祕密大圓覺心』。賢善首章云:『是經惟顯如來境界』等,在在可見。他經立說,或依於心,或依眾生,五陰、六塵、乃至或依般若。此經則依於佛地心境,此為第一重應知之義。

乙、被機在頓 佛說法皆對機,此經為何等機耶?乃被頓機。大略頓機有二:一者、對漸為頓,謂漸機修學小乘,然後迴向大乘,頓機則直入大乘。二者,頓時成佛為頓,謂利根人,不但不從小向大,乃至菩薩因地亦不須經過,只一聞佛乘,即能超凡入如來地;此種直超佛果,乃大乘中之頓機。本經所被,重在後者。何以見之?如文殊章云:『知是空花,即無輪轉』。普賢章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清淨慧章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放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賢善首章云:『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又如經言:『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則知本經正被在頓,旁亦攝漸。彼聞經而先獲理解,漸事行修者,固無所礙;但不若頓入頓超者之受益,乃為此經正被之機耳。

丙、注重在行 佛學有境、有行、有果。境者,知識之對象;行者,實地之修習;果者,功效之確證。三者雖有偏重,決無偏廢;非如世間講學,只求知解,不求效果。故佛經有注重在境而多分說境者;有注重在行若果,而多分說行說果者;亦有平均說之者。此經則特重於行,雖說境而明境在行,難說果而明行之果。如文殊請問如來本起因地法行,其所對境,乃起行之因地可見。普賢、普眼二章,全明修行。他如說行位、行法、行過患、行方便等,皆可見注重在行。此從正面而言。又從反面亦可見此經不重知解:如金剛藏章云:『猶如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淨諸業障章云:『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等。尤有進者,經名圓覺,而十二菩薩中有圓覺菩薩,此菩薩所問,乃為入手方便,從可見此經不特注重在行,尤特別注重入手方便之行。上來略以三條提示,則此經全部之義,已如網在綱,有條不紊。

三 題目略釋

此經特別表出者,只圓覺二字,餘名乃簡別之辭。茲分釋如下:

甲、大方廣 方廣亦稱方等,梵語毗弗那,為十二部中之方廣部,惟大乘經典有之,小乘經則無。故凡大乘經皆稱方廣,蓋以簡別於小乘,非天臺五時教之方等也。於上加一大字者,以表此經託本於佛果,而非普通之大乘。一部分之大乘經題為大方廣者,均此意,如華嚴之類。分析言之:則方者,方所方體之意。如云方所,則表空間之上下、東西、南北,故有長、寬、厚,可量之三度,若稱方體,則加時間,以量其久,即成四度;如是長、寬、厚、久,則攝空間、時間之義盡。空間為宇,時間為宙;時間為世,空間為界。故舉一方字,則攝宇宙、世界之義盡。宇宙世界之義,遍於一切事物,故舉方義,則宇宙萬法乃至一切一切,攝無不盡。廣者,明方之廣闊莫測,以有方故有量,有量故有廣與不廣,言廣則包括長、寬、厚。久,所謂豎窮橫遍。良以大乘經典,若文若義,若事若理,一一皆廣,故名方廣。大者,殊勝義,絕特義。誠以就方言廣,猶有量存,時空之相依然,僅乃對小言大,而非絕對之大。至明佛果,則事理不二,性相不二,一多、大小、長短、遠近等一切對待之相,圓融無礙,如此殊勝,所以獨稱大也。古德有以大方廣三字廣明身、德、諦三法者,茲不具說。

乙、圓覺 圓即圓滿,覺即菩提。圓滿菩提,是為佛果。良以過患離盡,功德滿足,無不圓明覺了,故稱圓覺。然此圓覺之性,即一切法之平等真如性,亦即一切眾生之平等真如性,故舉圓覺一名,則一切法性,一切眾生性,攝無不盡,以皆平等真如性故。顧圓覺雖圓攝一切法真如性,而此經正明,則在佛果圓滿菩提,依於佛果以為主說之根據,亦即本經之特點。故圓覺二字,為本經特標之號。

丙、修多羅了義 修多羅是梵語,與華文經字之義相當,故譯為經。亦云契經:一者、契理,二者、契機。至梵文本義即線,蓋即紀錄佛語,書於貝葉,以線穿之,使成一貫,以垂後世,故云經也。佛法有三藏,曰:經藏,律藏,論藏。此題修多羅,簡非律,論。了義者:意義圓滿透澈之謂,對不了義說,略有二義:一者、終了為了,如所說已圓滿充足,謂之了義,略說、概論謂之不了義。二者、明瞭為了,所說明白透澈者為了義,隱約不露旁敲側擊者,為不了義。故經有了義與不了義,此則經中之了義者。上來十字、為本經之別目,復題經者,乃諸部之通稱,華梵雙具之意耳。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00

    出版十五種語言,暢銷世界多國! 全新完整中文翻譯,全球華人期待! 這不是科幻小說,是地球人真實外星遊記! 比科幻電影還要不可思議的奇異旅程 超乎想像卻歷歷在目的平行時空體驗

  • 電子書: NT$ 480

    你知道嗎?生命真的是生生不息,從來沒有人真的死去! 《靈魂永生》可說是威力最強大的賽斯書之一,是新時代經典中的經典。賽斯這位歷經多世的輪迴轉世,已經不依賴肉身、自在遊走多重實相次元的「老師」,透過珍.羅伯茲現身說法,對在地球這個宇宙小學裡上學的我們,一一講述心靈、意識、生命的真相。

  • 特價 電子書: NT$ 351

    最受信賴的問神達人──王崇禮博士 全台暢銷3萬本的60甲子籤詩指南,全新增訂 一網打盡你最想知道的人生8大問題 家運★本運★姻緣★事業★學業★健康★求子★財運 深入籤詩意義,秒懂神明的想法,解決生命難題

  • 電子書: NT$ 266

    《希伯來聖經》《聖經》《古蘭經》都擁有相同的起源。 這些聖典如何形塑了風格迥異的世界三大一神教?  一本書帶你掌握今日世界宗教衝突的根本脈絡。

  • 電子書: NT$ 252

    遙視教官親自說明訓練過程╳機密實驗資料及珍貴照片 隱藏30年的異能隊伍首次完、整、公、開 沒有人能阻擋的異能隊伍,各國都想延攬的諜戰武器 他們潛入心靈,開啟人類從未想像的廣闊視野

  • 特價 電子書: NT$ 493

    民眾問事必備,解籤人不可或缺── 最暢銷的百首靈籤解答之書! 神明親授祕訣+3000多份史料研究+25年問事經驗, 家運、本運、姻緣、事業、學業、健康、求子、財運, 你的人生問題,都能獲得解答,找到出路!

  • 特價 電子書: NT$ 370

    50萬讀者、問神鐵粉、善男信女、宮廟人員敲碗跪求! 神明親授四大法門之「邏輯推論法」, 不懂邏輯推論問問題, 問再久,神明也無法告訴你答案!   ■空前未有》神明獨家傳授「三筊定律」、「系統思考」、「評判性思考」,讓「找對問題問神明」更具實踐性!   ■睽違數年》王崇禮老師「神啊!」系列再進化,帶...

  • 出版日期:2017-05-01
    電子書: NT$ 392

    召命,是信仰核心的一個基本觀念。上帝的呼召不只限於聖工、事奉或職業,也包括整個人的生命。按照聖經的描述,上帝早在創世之先已把祂要造的人的名字記錄在天上;到他們在世上出生後,便呼召各人一生都要活出祂所要造的那個人。上帝向人發出呼召,人以生命來回應,這就是召命。

  • 出版日期:2017-09-26
    電子書: NT$ 317

    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冊! 超越《上帝的指紋》,精通楔形文字的撒迦利亞‧西琴博士, 以《聖經》故事與蘇美文化、巴比倫泥板的古老文獻提出 無可爭辯的文獻證據:關於地球的起源和人類來自外星的祖先

  • 出版日期:2017-11-01
    電子書: NT$ 240

    傳統上塔羅牌有78張牌,由兩種不同的牌組所組成。第一種稱為大阿爾克那,由22張沒有花色的牌所組成,相當於所謂的王牌。第二種稱為小阿爾克那,由56張牌所組成,而這56張牌又可以分成4種花色,每種花色有數字2到數字10的牌,加上一張Ace和四張宮廷牌。阿爾克那意思為「隱藏的真理」或「祕密的知識」。

  • 電子書: NT$ 0

    原書序 假如我不幸被困在一個荒島上,而又命定只能存有一本可讀的書,且無法保有其他書籍的話;我會毫不遲疑選露意絲茜所著的這本偉大巨著:《生命的重建》。 這本巨著不單給人以師長般的教導,而且是由這位女作家以親身經歷寫出,所以有非常感人、巨大的影響力。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知道有關自己生命的一切。這本書就是...

  • 電子書: NT$ 224

    安倍晴明水之家系第二十七代繼承者解開日本巨大結界之謎,如今,晴明的咒術現在依然強大穩固,魔物止步,疫病退散,大大顛覆日本史,一探京都、熊野、飛驒、東京都心、三峰的強大結界!

  • 出版日期:2002-08-01
    電子書: NT$ 240

    宗教應該是寧願走向孤獨,也要說出真理,應該強調於永生不滅的靈魂,但是,現在卻是以人當政的思維誤導一切;宗教亦如天國為地球創辦的學院,目的以佛次元的超智慧,教導眾生如如不動的覺悟自己,自曉於圓寂的那一天,鍛鍊生命本體戰勝那最後一場生死的背水一戰!

  • 出版日期:2023-05-05
    電子書: NT$ 224

    人死後會去哪呢? 轟動全美暢銷書的衝擊性真人真事! 死亡不是離開,只是換作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 特價 電子書: NT$ 334

    與神溝通的奧義精髓完整公開── 最科學化的精準問神課! 光會問問題還不夠, 巧妙用對問神4大工具才有救!

  • 電子書: NT$ 340

    如果內心不是大腦的產物,如果死亡後仍有某種意識的存在, 那麼,我們到底是誰?在宇宙中是怎樣的存在?又該如何度過此生?

  • 電子書: NT$ 231

    *2008年全美最重要的一本New Age 書!一本可能改變你一生的書!一本充滿力量的心靈之書! *USABookNews.com新時代非小說類最佳書籍獎 *ForeWard雜誌心靈類年度最佳書籍獎 *入選研究與啟發協會(艾德加.凱西協會)之推薦書籍名單 *Mystic Pop雜誌專題報導 ...

  • 詳細資訊

    懸論

    一 經本推考:

    經本推考,即對於本經之歷史,及向來流傳經過,要先有一番考證。於此又分三段:甲、翻譯,乙、卷帙,丙、註講。

    甲、翻譯 釋迦牟尼佛生於印度,說法均用梵語。後人結集之經典,亦係梵文。佛經之有中文本,俱從翻譯而來。此經題為: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罽賓、北印度國名,具云:羯濕彌羅。沙門、出家人之稱。佛陀多羅,此云覺救,乃譯者之名。據題則本經係唐朝時代,罽賓國沙門,名佛陀多羅者所譯。但據歷史考之,則圭峰大疏傳說:一、貞觀二十一年丁未七月十五日,在潭州寶雲道場羅侯嚜健譯,疑未奏聞。二、開元聖教錄等、載長壽──大周武則天年號──二年,佛陀多羅在東都白馬寺譯。二說相去五十年。但可疑者,大周刊定經目所無。又、宋高僧傳僅言覺救譯此經,不詳其來去。三、一說開元錄但云近出,不詳人時,但開元──開元約後長壽四十年──錄載之。大歷間──約後開元四十年──惟愨已註之,則此經為最早貞觀、最遲開元之八九十年間所譯。而譯者,則於二人中定其為覺救耳。

    譯史既難確定,而古今重考據者,對於本經是否由印度傳來,亦遂懷疑。──實則佛教經典,不能以通常考據方法證之。即使中文攷據明確,而梵本終難詳盡。如華嚴出於龍宮之類,已不能以普通目光觀之,又烏得以史無明徵而致疑!是故佛經真偽,但視其於大系統之教理,有無矛盾為斷而已。

    乙、卷帙 此經古今刻版,或為一卷,或為二卷,雖分合不同,無關弘恉。現所講者,為二卷本。惟依本經例推,佛與十二菩薩問答,前十一章,長行後俱有重頌,似乎十二段亦應有頌,惟此本則十二段無之。而南宋後之版,及周琪之夾頌集解講義等,另有大同小異之五字頌。其文曰:『是經佛所說,如來守護持,十二部眼目,名曰大方廣圓覺陀羅尼,顯如來境界,皈依增進者,必至於佛地。如百川納海,飲者皆充滿。假使積七寶,滿大千佈施,不如聞此經;若化河沙眾,皆得阿羅漢,不如聞半偈。汝等末世眾,護持盡宣說,一圓一切圓,一覺一切覺』。南宋後版有此頌者,亦有二句出入。宋以前古版,如圭峰等所註,皆無此頌。大概本經至南宋後,流通已廣,好事者因見第十二段缺重頌,乃仿例撰加。實則第十二段係流通文,可不須頌。此本經卷帙有不同處,誠恐見者疑現講本不完,故及之。

    丙、註講 古今人對於本經註釋講解者,中國、日本俱多。高麗雖有流通,而講釋者,史無可考。至講註之人,則以禪宗、賢首、天臺三家為多。至法相、真言諸家,則未涉及。據圭峰評:惟愨、道詮二註,僅略科釋丈句,無甚發揮。而悟實、堅志師資等,則不失南宗之旨。可知此經,先由禪宗弘之,南宋孝宗禦註等,皆禪宗之流。然自圭峰大疏略疏及修證了義等弘佈後,遂成賢首家要典,講註極盛。至南宋末,元粹始集天臺各師之註斯經者,成為集註,以天臺義對抗賢首。日本承之,爾後則不外台、賢對抗或折衷耳。禪宗不判教不分宗,而以當下實現之宗旨講釋此經;賢首則依五教;天臺則以五時八教判此經。此則三家講註此經之大概。現在不據三家之說,只依經文直接說明為宗旨。

    二 經義提示

    甲、託本在佛 託本如云根據點、出發點之意。此經以佛果之境界,為經義之根據;雖所談者周攝於萬法,而根據則在於佛果。何以見之?如文殊章云:『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名為圓覺』。此圓覺為無上法王所有,故知全經託本,惟在佛果。又如普賢章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普眼章云:『欲求如來淨圓覺心』。金剛藏章云:『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彌勒章云:『願我今者住佛圓覺』。圓覺章云:『信佛祕密大圓覺心』。賢善首章云:『是經惟顯如來境界』等,在在可見。他經立說,或依於心,或依眾生,五陰、六塵、乃至或依般若。此經則依於佛地心境,此為第一重應知之義。

    乙、被機在頓 佛說法皆對機,此經為何等機耶?乃被頓機。大略頓機有二:一者、對漸為頓,謂漸機修學小乘,然後迴向大乘,頓機則直入大乘。二者,頓時成佛為頓,謂利根人,不但不從小向大,乃至菩薩因地亦不須經過,只一聞佛乘,即能超凡入如來地;此種直超佛果,乃大乘中之頓機。本經所被,重在後者。何以見之?如文殊章云:『知是空花,即無輪轉』。普賢章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清淨慧章云:『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放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賢善首章云:『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又如經言:『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則知本經正被在頓,旁亦攝漸。彼聞經而先獲理解,漸事行修者,固無所礙;但不若頓入頓超者之受益,乃為此經正被之機耳。

    丙、注重在行 佛學有境、有行、有果。境者,知識之對象;行者,實地之修習;果者,功效之確證。三者雖有偏重,決無偏廢;非如世間講學,只求知解,不求效果。故佛經有注重在境而多分說境者;有注重在行若果,而多分說行說果者;亦有平均說之者。此經則特重於行,雖說境而明境在行,難說果而明行之果。如文殊請問如來本起因地法行,其所對境,乃起行之因地可見。普賢、普眼二章,全明修行。他如說行位、行法、行過患、行方便等,皆可見注重在行。此從正面而言。又從反面亦可見此經不重知解:如金剛藏章云:『猶如空花,復結空果,展轉妄想,無有是處』。淨諸業障章云:『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等。尤有進者,經名圓覺,而十二菩薩中有圓覺菩薩,此菩薩所問,乃為入手方便,從可見此經不特注重在行,尤特別注重入手方便之行。上來略以三條提示,則此經全部之義,已如網在綱,有條不紊。

    三 題目略釋

    此經特別表出者,只圓覺二字,餘名乃簡別之辭。茲分釋如下:

    甲、大方廣 方廣亦稱方等,梵語毗弗那,為十二部中之方廣部,惟大乘經典有之,小乘經則無。故凡大乘經皆稱方廣,蓋以簡別於小乘,非天臺五時教之方等也。於上加一大字者,以表此經託本於佛果,而非普通之大乘。一部分之大乘經題為大方廣者,均此意,如華嚴之類。分析言之:則方者,方所方體之意。如云方所,則表空間之上下、東西、南北,故有長、寬、厚,可量之三度,若稱方體,則加時間,以量其久,即成四度;如是長、寬、厚、久,則攝空間、時間之義盡。空間為宇,時間為宙;時間為世,空間為界。故舉一方字,則攝宇宙、世界之義盡。宇宙世界之義,遍於一切事物,故舉方義,則宇宙萬法乃至一切一切,攝無不盡。廣者,明方之廣闊莫測,以有方故有量,有量故有廣與不廣,言廣則包括長、寬、厚。久,所謂豎窮橫遍。良以大乘經典,若文若義,若事若理,一一皆廣,故名方廣。大者,殊勝義,絕特義。誠以就方言廣,猶有量存,時空之相依然,僅乃對小言大,而非絕對之大。至明佛果,則事理不二,性相不二,一多、大小、長短、遠近等一切對待之相,圓融無礙,如此殊勝,所以獨稱大也。古德有以大方廣三字廣明身、德、諦三法者,茲不具說。

    乙、圓覺 圓即圓滿,覺即菩提。圓滿菩提,是為佛果。良以過患離盡,功德滿足,無不圓明覺了,故稱圓覺。然此圓覺之性,即一切法之平等真如性,亦即一切眾生之平等真如性,故舉圓覺一名,則一切法性,一切眾生性,攝無不盡,以皆平等真如性故。顧圓覺雖圓攝一切法真如性,而此經正明,則在佛果圓滿菩提,依於佛果以為主說之根據,亦即本經之特點。故圓覺二字,為本經特標之號。

    丙、修多羅了義 修多羅是梵語,與華文經字之義相當,故譯為經。亦云契經:一者、契理,二者、契機。至梵文本義即線,蓋即紀錄佛語,書於貝葉,以線穿之,使成一貫,以垂後世,故云經也。佛法有三藏,曰:經藏,律藏,論藏。此題修多羅,簡非律,論。了義者:意義圓滿透澈之謂,對不了義說,略有二義:一者、終了為了,如所說已圓滿充足,謂之了義,略說、概論謂之不了義。二者、明瞭為了,所說明白透澈者為了義,隱約不露旁敲側擊者,為不了義。故經有了義與不了義,此則經中之了義者。上來十字、為本經之別目,復題經者,乃諸部之通稱,華梵雙具之意耳。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