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

非希臘中心視角的東西方世界

アレクサンドロスの征服と神話

5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9/10/25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4.4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578654327
  • 字數: 170,777
紙本書定價:NT$ 550
電子書售價:NT$ 38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羅馬人奉為神明崇拜的亞歷山大大帝,
  當今的文明世界,仍未脫離他巨大的身影。

  馬其頓人開創的時代,何以稱為「希臘化時代」?
  擺脫「希臘中心史觀」,以多元觀點重新定義「希臘化」。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85

    何謂文明?它是直線發展的嗎?又為何衰亡? 挑戰舊文明史觀,第一本考古及人類文明的世界史概觀書! 古文明並不神秘,沒有優劣,非直線發展,也不是越古越好! 從「文明不過是一種人類適應環境的技術」出發,檢視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向古人學習智慧,文明不是「進步的恩賜」! 反思發展觀,為何...

  • 電子書: NT$ 618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 電子書: NT$ 403

    「古羅馬,很重要!」 一部寫給當代的全方位羅馬史 全球翻譯超過23種語言,跨越漫漫歷史長河的耀眼帝國,榮光不滅! 當代歷史學界超級巨星,全球矚目的劍橋教授瑪莉‧畢爾德隆重鉅作

  • 電子書: NT$ 385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 電子書: NT$ 294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 電子書: NT$ 442

    出版後傳誦兩百年迄今不衰! 文學光采與史學成就同樣為後人稱誦。 那是在羅馬,1764年10月15日,我坐在卡庇多神殿山的廢墟上沈思,忽然傳來神殿裡赤腳僧的晚禱聲,我的心中首度浮出寫作這座城市衰亡的想法。 ──吉朋  《羅馬帝國衰亡史》上下縱橫一千三百年,洋洋灑灑六大冊,在吉朋的心裡,他想做的是...

  • 電子書: NT$ 375

    ★「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得獎作品 ★「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 如同史詩故事般起落的棉花帝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既創造也再造了全球資本主義。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

  • 詳細資訊

      羅馬人奉為神明崇拜的亞歷山大大帝,
      當今的文明世界,仍未脫離他巨大的身影。

      馬其頓人開創的時代,何以稱為「希臘化時代」?
      擺脫「希臘中心史觀」,以多元觀點重新定義「希臘化」。

      亞歷山大大帝,三十歲時便已打下前所未有龐大領土的神話般人物,卻在不到三年後就留下未完成的帝國而逝去。亞歷山大帝國的範圍從希臘西方的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包含希臘、波斯、埃及等各大古文明世界。

      羅馬的凱撒三十九歲時讀到亞歷山大的傳記後曾潸然淚下嘆道:「在我現在這個年紀時,亞歷山大早已成為眾民族之王,我卻尚未達成任何輝煌的成就。」奧古斯都皇帝也曾至亞歷山卓瞻仰亞歷山大的遺體,甚至模仿他的站姿製作雕像。該如何評價在後世成為西方文明榮耀的亞歷山大?他是偉大的領導者嗎?

      本書不採取將希臘文化視為較東方文化優越的「希臘中心史觀」,而是重新檢討以往同時存在、卻不曾被放在一起思考的「東方史」和「希臘史」,重新探討究竟何為「希臘化時代」。事實上亞歷山大的「東方遠征」,並沒有帶著希臘文明向征服地區全面擴散,只是加速了原本便已存在的東西文化的融合。

      ■亞歷山大在只有三十三歲、疾馳而過的短暫一生中,
      如何創造橫跨古文明世界的龐大帝國?最終,帝國又為何四分五裂?

      西元前三三四年,亞歷山大從希臘往東方出發遠征,僅花費八年時間,便征服整個中亞地區與埃及,並越過阿富汗,抵達今日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行軍過程穿越重重山脈、沙漠、大河等各種嚴峻地形,甚至還曾探索沿海的航路。

      亞歷山大在所到之處,都變身成為符合當地統治者的形象:在埃及接受法老的稱號,在古都巴比倫也遵循當地傳統的宗教禮儀。滅掉領土廣大的波斯帝國之後,還用東方儀式舉行馬其頓士兵與波斯女性的集團婚姻。然而,在印度河流域的戰爭,終於導致疲憊不堪的士兵們拒絕行軍,而歷盡艱辛返抵巴比倫後,大帝便因熱病而去世。

      大帝的征服並未摧毀東方各國的統治體制,反而相當尊重各地的多元文化。大帝的到來只代表了統治者的更迭,而非社會與政體的劇變。不過,這個鬆散的帝國終究只是大帝一人的獨裁帝國,在他去世後旋即崩解。

      ■「希臘化」概念只是後人以「西方中心史觀」創造的認知!
      要真正理解亞歷山大開創的時代,首先須拋棄「希臘化的幻影」。

      教科書的西洋史分期,將希臘古典時代到羅馬興起之間的時期稱為「希臘化時代」,而這段長達三百年歷史時期的起算,便是從亞歷山大逝世開始。但是,這樣的定義其實隱含著嚴重的誤解。

      十九世紀普魯士的歷史學者,因為有著民族統一的渴望,視亞歷山大為統一古代世界的偉大征服者。因此,為了讓歷史研究也能重視大帝征服過後的希臘,強調希臘被馬其頓征服後並未進入文化衰退期,而在當時創造出了「希臘化」的概念。

      然而,「希臘化」隱含著以歐洲人為主體的「希臘中心史觀」,將亞歷山大塑造成希臘文化向東方的傳播者,正是忽略了在大帝到來之前,希臘人其實已積極進入東方世界。只有拋棄「希臘化」的單一史觀,才能以多元視野重新評價「希臘化時代」。

      ■亞歷山大留給了後世什麼遺產?
      ──東西方文化融合的新世界,以及神格化偉大皇帝的傳統。

      亞歷山大的遠征加速了希臘風格的生活與文化能達到的範圍,創造出東西方文化得以融合、並在下一代茁壯的沃土。這是只有身為軍事天才的亞歷山大才能達成的成就。

      即便大帝實行的諸多新政策,才剛起步便畫下句點,但許多措施仍在之後的希臘化時代諸王國中落實。大帝在遠征過程中於各地建立了十多座以自己為名的「亞歷山大城」,其中最知名的,即之後成為古文明中心的埃及亞歷山卓。

      亞歷山大之所以會被西方世界視為偉大的王者,得歸功於在他逝世後繼承帝國的將軍們,仍強調自身與大帝威信之間的連結,以作為各國權力競爭的手段。因此大帝的神格化在他去世後更為強化,使他成為不朽的存在,此種作法甚至為後來的羅馬皇帝們仿效。

      ■是偉大的解放者還是殘忍的侵略者?
      回到萬花筒般多彩形象的原點,還原大帝的真實樣貌。

      逝世後的亞歷山大大帝,彷彿更為真實地存在著。大帝留給後世無數的形象,不斷地被重新解讀,每個人、每種觀點、每個時代透過「亞歷山大」這面鏡子所反射出的影像都不相同,彷彿此人的存在,本身便是一個小宇宙。

      本書帶領讀者從大帝形象的原點開始,解剖近代歷史學中的亞歷山大樣貌。解析大帝著名的各種故事背後的歷史意涵,例如:一刀斬斷哥迪姆之結、戰場上的漂亮戰術、酒醉時在藝妓慫恿下放火燒毀波斯王宮、大帝與身邊女性的關係等等。

      究竟亞歷山大具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讓他執著於遠征至世界的盡頭?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亞歷山大的身影又將反射出什麼樣的形象?在我們重新思考現今的領導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之時,或許會發現大帝的身影,至今仍壟罩著我們。

      ■本書對台灣讀者的啟發:
      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的,還是馬其頓的?就像大清是中國的,還是滿洲的?
      抑或二者都是?

      今天的希臘在和馬其頓共和國爭奪亞歷山大的遺產時,我們可以看到希臘人舉著「馬其頓是希臘的!」這一招牌畫面,抗議鄰國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中出現「馬其頓」字樣,偷走了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的榮光。然而在歷史上,亞歷山大的馬其頓王國和希臘的關係到底是什麼呢?國名爭議被包裹在歷史真相和身分認同中,讀者從本書中可以找到答案。

      就像大清帝國逐漸從「內亞帝國」轉型為「近代東亞帝國」、再蛻變成「中國」一樣,馬其頓王國的「希臘化」,某種程度可以比擬為滿清帝國的「漢化」──但在歷史學者眼中,這僅僅是部分事實。「希臘化」是十九世紀歐洲知識分子的發明,正如「漢化」是二十世紀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發明。(可參考《興亡的世界史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一書)

      ■本書的啟示是:
      台灣對西方文明的認知,其實已是西方中心史觀的附屬物。因此容易忽略了波斯帝國所代表的「東方文明」對希臘和馬其頓的巨大影響,而只將雅典當成古代文明的中心。亞歷山大的征服本身,便可幫助台灣粉碎單一史觀,重建對古文明更加多元、包容的看法。

      ====================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非希臘中心視角的東西方世界》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出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02卷。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3)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3706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