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很重要!」
一部寫給當代的全方位羅馬史
全球翻譯超過23種語言,跨越漫漫歷史長河的耀眼帝國,榮光不滅!
當代歷史學界超級巨星,全球矚目的劍橋教授瑪莉‧畢爾德隆重鉅作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為什麼身在二十一世紀的民族國家裡,卻對帝國大唱讚歌? 帝國難道不是殖民、侵略、種族歧視、宗教壓迫、不平等條約的化身嗎? 不!—— 本書以權力運作、差異政治與互動交流為分析核心, 直探兩千年來各大帝國的權力政治,徹底顛覆你對帝國的負面認知。
鐵血帝國的興衰起落 鐵血宰相俾斯麥與傀儡皇帝威廉二世的恩怨糾葛 鋼鐵德粉不可錯過的帝國史佳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五十年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如何一步步邁向自毀深淵, 拖著全歐洲走上「地獄之行」?
數十年來,香港在大國的權力競逐之間始終保有著一種岌岌可危的自由。本書提供了一個及時且深入的敘述,說明香港如何從一個偏遠的漁村一路發展到九七之後的現狀。作者針對大量的經濟數據、政治事件、行為者與理念予以精細地分析,讓讀者得以了解香港在2019年爆發大規模抗爭的經濟、政治與社會成因,在此同時,又要明白這...
從作祟妖怪到寵物明星,從捕鼠工具到家庭成員 不管是遇上愛貓成癡的大文豪,還是嫉貓如仇的老百姓 紛紛擾擾的人類社會裡,貓咪始終漫步在你我身邊 跟著牠們小巧輕靈的腳步,見證歷史發展的軌跡! 店家擺的招財貓,真的是貓咪受歡迎的象徵嗎? 愛貓的天堂「貓島」,其實是畏懼貓妖作祟的結果? 戰後如...
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嗎? 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名稱由來? 為何啟蒙時代思想家對拜占庭不屑一顧? 拜占庭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影響人類發展深遠的大帝國。
◤分心不只是現代人的通病,只要是人就會分心!◢ 在3C爆炸的時代,你會因為資訊過多而困擾嗎? 你會因為動不動想查看訊息而無法專注嗎? 你曾懊惱為什麼容易分心嗎? 你曾吶喊為什麼一想專心,大腦就當機嗎? 你可能以為是被資訊轟炸帶來的後遺症,因為需關注的事物太多,但還沒真正徹頭徹尾了解一項...
別的小孩出生是證明他們父母的愛,只有我的出生是證明他們犯下的罪」──崔佛.諾亞 「他的幽默中帶有一種輕鬆和樂觀的態度,他將自己局外人的視角當做優勢,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身世悲慘的男孩如何克服現實困難,用他的生命經驗演繹出獨一無二的『喜劇』表演。」 ──比爾蓋茨 一種南非式的幽默...
日本究竟錯在哪裡? 身處何方?該往哪裡去? 率先對「房地產泡沫」提出警告的重量級經濟學者, 與教科書完全不同觀點的日本經濟興衰最佳導讀。
最受國際學界矚目的全新國家實力論述! 「毫無疑問,本書將扮演台灣展望未來的指南針。」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松田康博 第一本以東亞視角剖析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權威著作! 國際關係 ╳ 半導體產業 雙精通學者李世暉,首次揭露── 台灣除了護國神山,還有護國神器「鏈實力」。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羅馬人的故事壓縮了人類歷史的結晶 從「共和」到「帝國」, 羅馬的歷史,某種意義上也是人類憲政經驗的歷史。 羅馬衰亡了嗎? 擺脫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舊史觀, 以開放觀點重新評價古典時代。
「這輩子我最感激兩件事,一是我出生在北韓,一是我逃出了北韓。」 一個長於北韓黑市世代的女孩,歷經苦難終於逃離家鄉, 卻在人口販子的掌控下,度過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 這一則活下去的故事。
第一本爬梳咖啡種植與全球貿易關係的經典著作 「一部令人大開眼界的歷史」、「社會政治分析精細」、「資料豐富的原創性研究」 《波士頓環球報》、《經濟學家》、《衛報》、《出版人週刊》等全球媒體齊聲讚譽 從十六世紀歐洲首次記載咖啡為始,不過四百年,咖啡席捲了歐陸與美洲,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資本...
1972那年,三十八歲的寡婦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膝下十子,蒙面入侵者在貝爾法斯特將她從家裡強行帶走。這本書是步調如小說般緊湊的精密報導,基夫以麥康維爾的謀殺案為主軸,牽引出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他訪問了衝突雙方的參與者,將那個時代悲劇的毀滅與虛耗轉化成鏗鏘有力、引人入勝的長篇...
鏘鏘鏘!趣史上演啦~ 有梗.有料.有好笑!歡樂迸出閱讀新角度! 「故事」網站超人氣作家領銜主講,力邀歷史人物現身說史! 搭配課綱,告訴你歷史課本不讓你知道的故事。
「我們書寫與觀看這世界的角度,還有我們在這世界上的生存方式都還深深受羅馬影響。」──瑪莉‧畢爾德
羅馬離我們有多遙遠?
知名歷史學者瑪莉‧畢爾德告訴我們:羅馬其實離我們很近,近得讓人訝異。羅馬人雖然已逝,但留給我們許多影響現代社會的概念,包括自由、公民、帝國的剝削,還有一整套現代政治的語言。它的興起與衰頹更成為我們的借鑑,不時提點我們「獨斷專行的盡頭,就是恐怖統治的開始」。要說我們現在身處的世界框架,泰半是羅馬人建立的也不為過。
羅馬帝國的崛起與擴張,是持續吸引人們目光長達百年的謎團,更是現代世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鑽研羅馬的歷史,是在探詢人類文明一頁華麗的轉折。
畢爾德筆下的羅馬像複雜的萬花筒,絢麗、能量十足,同時又矛盾且衝突頻仍,而這個偉大帝國的生命力,正是來自這些不斷流動、消長的力量。羅馬人野蠻又文明、暴力又寬容、唯我獨尊又海納不同文化。這麼一個受萬千後世吹捧、研究、敬畏的大帝國羅馬,在最初不過是義大利中部一座不起眼的小小村鎮──羅馬人究竟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羅馬究竟是怎麼造就的?探詢這包羅萬象的帝國,像是在探究西方文明轉變的契機、人類文明的奧秘。
世界上沒有哪個帝國像羅馬,它從未死去,而是成為了後世探詢文明源頭的沃土。羅馬的歷史不只是眾多史書紙上的一頁,它始終在書寫中,活生生、從未完成、永遠有新鮮發現。
各界推薦
若當時有畢爾德相伴,羅馬人肯定能繼續保有他們的帝國。
──《每日郵報》(Daily Mail)
一部精湛的編年大作……流行歷史作品的典範,引人入勝而不流於淺薄,展現宏大的敘述和深入的細節,生動地讓遙遠的過去活了過來。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畢爾德寫出了很少普及作家敢嘗試、許多人無法成就的作品……她揭示了古羅馬人在權力、公民權、帝國與身分認同問題上的掙扎,就和好幾世紀之後的人們一樣。
──《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
在這本精彩、簡明的歷史著作中,畢爾德乾淨俐落、冷靜而明晰地揭開了這座城市大獲成功的祕密,無人能出其右。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畢爾德這本書不僅探索了古老、共和的羅馬帝國,還有最終被帝國掌控的東部與西部省分……她輕鬆、熟練的運用了考古學、貨幣學、語言學,當然還有寫於石塊與莎草紙上豐富的紀錄。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畢爾德精確、明晰地闡述了整個故事,充滿熱情並毫無艱澀難讀之處……本書勘比令人敬畏的成功故事,而講述它的人有著絕佳的天賦。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即便畢爾德自謙稱是五十年的積累與研究造就了這本書,她自己只是輕鬆地於其中做學問而已。但當她領我們走過羅馬公民留下痕跡的妓院、酒吧和小巷道時,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她全然樂在其中。
──《新共和雜誌》(New Republic)
畢爾德用輕快的語調掩蓋了敘述背後嚴峻的學術壓力。她不希望讀者向羅馬人學習如何生活,也不希望有任何類似的陳腔濫調。她希望我們與羅馬人交流。
──《衛報》(The Guardian)
作者在審視羅馬人對自己的史學和政治理論時,無疑是最強而有力的。她明晰、反覆地說明羅馬人對百年前發生之事的描述,如何無可避免地反映了他們當下的觀點和關注。對偉大命運的想法、契約的傳統,甚至是共和整體的基本制度,都被羅馬人投射到他們城市興起的早期,接著用來解釋當下的情況。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瑪莉.畢爾德可能是唯一一位可以超越她著作開天闢地第一句話「古羅馬很重要」的人。如果這句話來自一個不稱頭的人物,顯然會很無聊,但同一句話由畢爾德寫下,就是一個充滿自信的提醒,告訴大家:留心這段歷史,在這之中產生的問題和疑問,至今仍存。
──《時代雜誌》(Time)
畢爾德的天才之處在於單獨使用SPQR作現代闡述,而非直接以古喻今,指出二十一世紀政治與爭議與古早時期的相似之處。她的這本書因此不只提供了對羅馬歷史的見解,也提供了對當時代所面臨的挑戰的見解。
──《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Affairs)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瑪莉‧畢爾德(Mary Beard)
任職於劍橋大學。活躍於媒體,被譽為英國最知名的古典學者。參與多部享譽國際的BBC紀錄片,《相約古羅馬》、《文明》等。曾獲Wolfson History Prize(2008),2013年被任命為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古典文學教授。著有《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SPQR:璀璨帝國,盛世羅馬,元老院與人民的榮光古史》、Civilisations: How Do We Look / The Eye of Faith: As seen on TV等。
譯者:余淑慧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政大英文系兼任老師。曾獲第11屆梁實秋翻譯文學獎譯詩組佳作,第17屆梁實秋翻譯文學獎譯文組首獎。譯有《希臘羅馬神話:永恆的諸神、英雄、愛情與冒險故事》,合譯有《新月集》、《漂鳥集》。
譯者:余淑娟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教師。研究專長為中國戲曲、古典戲劇選等。合譯有《新月集》、《漂鳥集》。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