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是走進杜斯妥也夫斯基文學世界的入門,他的「夢想者」時而騷動著現代人的心,時而成為我們抵抗現實的槓桿……
《地下室手記》是認識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關鍵之作。他似乎透過小說告訴我們當時最缺乏而卻是世上最可貴的東西──個性,又彷彿藉由小說主角的任性來諷刺失控的個性導致規範崩潰、社會瓦解,並提出一連串刻薄的質疑圍繞在這些看似矛盾的議題上,來拷問讀者……
風將會摧毀這座鏡子之城,將它從人類的記憶抹去, 所有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 因為遭詛咒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出版50週年,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全新翻譯!
【世紀文選 42】 ★ 俄國文學大師杜斯妥也夫斯基寫實主義顛峰代表作! ★ 杜斯妥也夫斯基被喻為俄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天才作家,對西方現代文學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 經典文學小說領域的今生必讀聖典! ★ 杜斯妥也夫斯基著名的作品之一,充滿濃厚哲學氣息,深入刻劃人性弱點及人物心理。 是否做一個...
全台唯一完整中譯,毛姆心中最偉大的小說 費時六年,五百五十九個角色,如史詩般的信念與生存之戰,堪稱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安德烈拋下妻子麗莎來到了戰場,渴望成為一名英雄;公爵的私生子皮埃爾,在偶然機緣下繼承了龐大遺產,開始受人諂媚;正由女孩蛻變成女人的娜塔莎,在眾多追求者面前,還搞不清楚愛...
槍響前,他必須找到拯救被告的方法。 一艘遠洋漁船,承載著一樁滅門命案的祕密; 為了找出真相、伸張正義,賭上的可能是整個國家的命運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睽違六十年,翻譯名家陳榮彬全新譯本《白鯨記》,見證亞哈船長與大白鯨莫比敵的海上傳奇。
簡愛因父母雙亡而被舅舅收養,舅舅過世之後,十歲那年被舅媽里德太太送進了專收孤苦女孩的羅伍德慈善學校,任其自生自滅。 簡愛在那家飽受貧病威脅的學校歷練八年,靠著堅強的意志完成學業,並當了兩年羅伍德慈善學校的教師之後,決定踏出追尋自我人生的第一步......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一個簡單的問題;一個容易隨著歲月迫近人的問題。 偉大的啟示從沒有來到。倒是有每日小小的奇蹟、闡釋,黑暗中火柴突然地劃亮;這兒就有一個。
關於這套《臺灣人三部曲》,鍾肇政是寫一部日治時期五十年的臺灣人歷史,只不過他用小說的形式來表達,他把臺灣這五十年歷史分為初葉、中葉、末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獨立寫成約三十萬字的小說,就以他家的宗族三代人物為主角----- 即第一部人物的子侄輩,在第二部裡成為主要角色,第三部則是再下一代的人物。作者要借...
我們有必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杜斯妥也夫斯基,細讀他的中短篇小說,會發現這對他本人和世界都有重大影響,本選集收錄的三篇即是其中經典。〈白夜〉(1848)是作家早期(流放之前)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男主角是一個自認被所有人拋棄的孤獨年輕人──「夢想者」,他沒有朋友,只好跟城市裡的房屋說話,在彼得堡夏季的白夜時分,他在河堤邊邂逅了一位年輕女孩,並好運地幫她解危,相識後兩人談得愉快,在堤岸共處了四個夜晚,讓他孤單的心重新燃起夢想中的幸福希望,然而,在這個看似純真的愛情際遇中,現實的命運卻不如夢想順遂……最終,這令人難忘的四個白夜,是否在夢想者心中留下永恆的美好感受?他是否在浪漫夢想與殘酷現實的衝突之間找到出路?──作者把這個問題留給了讀者。
〈小英雄〉(1849)也是發生在夏日的一個夢想與現實交戰的愛情故事,是十一歲青少年暗戀已婚婦女既苦澀又甜美的回憶(有那麼一點〈白夜〉的前傳味道!)。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杜斯妥也夫斯基流放前被關押在獄中所寫的唯一完整作品,因此它就有了無比的意義,令人好奇,當時的政治犯杜斯妥也夫斯基想透過這個童年回憶告訴讀者或自己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作者曾這麼說:「您讀一讀吧,難道那故事裡有看到憤恨痛苦嗎?是我作了安詳又美好的夢。」
〈一個可笑的人的夢〉(1877)的主角「可笑的人」同樣是一個孤獨的夢想者,自以為只有他認識真理:世界存不存在都無所謂,人存不存在也都無所謂,社會上種種問題也無所謂,因此問題就會不見了。某夜他要去忙一件呼應他探得真理的大事──自殺,在街上遇到一個小女孩求救,他認為自己將死,一切都無所謂,而不出手相救……回到住處後他恍惚之中夢見自己開槍自殺,隨後經歷了一趟死而復生的外太空驚悚之旅,醒來後他徹悟了一番,發現原來一切問題的根源在自己,這時候他似乎看出人類的困境,也彷彿找到了出路。
這三篇與《地下室手記》可以連成一個縱剖面,譜出「夢想者」這個典型人物的形象演化,印證作家筆下長篇小說主角的心路歷程。杜斯妥也夫斯基是描繪孤獨心靈的大師,是刻畫夢想幻象的巨匠,他將心靈空虛、生活疏離這些非常現代性的問題,拋給現在每一位苦於「現代病」的讀者。
杜斯妥也夫斯基(F. Dostoyevsky, 1821-1881)
俄國小說家,探索人類靈魂奧祕的作家。著作影響世界文壇,並啟發尼采、愛因斯坦,以及二十世紀存在主義哲學思潮、龐克搖滾樂等多方領域。
出生於莫斯科,家中排行老二,父親為軍醫。十六歲時,母親因肺結核過世,與長兄被父親安排到彼得堡念寄宿學校,後來考進軍事工程學校,就學五年期間被他在作品中稱為「該死的這些苦役般的時光」。十八歲時,父親過世,傳說是因為對自己的農奴太過嚴苛而被殺害,這件事影響到了未來作家的心理發展。
一八四六年發表處女作《窮人》博得好評,在文壇展露鋒芒,被譽為「新的果戈里出現了」,從此展開他創作生涯的第一階段。隔年起,積極參與彼得拉舍夫斯基的社團,著迷於烏托邦社會主義思想。一八四九年因彼得拉舍夫斯基事件被捕,判死刑槍決,主要罪名是公開宣讀禁書──別林斯基的《致果戈里的信》,臨刑前被沙皇赦免死罪,改判苦役流放西伯利亞。一八五九年,服完四年的苦役與五年多的兵役(這期間結了第一次婚),年底獲得重返首都彼得堡的權利,準備從文壇再起。從一八六○年起,開始了創作生涯的第二階段,與長兄合辦了兩本文學雜誌,出版《死屋手記》、《被侮辱者與被凌辱者》,以及創作風格轉捩點的《地下室手記》,為此後的重要長篇小說從《罪與罰》到《卡拉馬助夫兄弟》,鋪出一條充滿各式各樣的信仰懷疑的大熔爐之路,而同時他也透過這條創作之路,試圖在其中求得能夠拯救世界的「美」。
丘光,國立政治大學東語系俄文組畢業,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語言系文學碩士,長年從事俄國文學推介,譯作有:《帶小狗的女士:契訶夫小說新選新譯》、《當代英雄:萊蒙托夫經典小說新譯》、《地下室手記: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小說新譯》、《關於愛情:契訶夫小說新選新譯》、《海鷗:契訶夫經典戲劇新譯》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