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為學大師勞倫茲,
他在奧地利艾頓堡的家就好比諾亞方舟,
裡面住滿了各式各樣的動物,
牠們對主人都非常依戀。
人類的過去,與鳥緊密相依 鳥的未來,就是人類的未來 倫敦塔渡鴉、飛鴿傳書、感恩節火雞、達爾文雀、納粹黨之鷹…… 看鳥類如何影響文明進程,甚至改變世界!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放棄魚類之後, 我看到了世界的本質, 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地方……」 曾獲「廣播界的普立茲獎」皮博迪獎 科學記者露露.米勒震撼國際媒體的處女作 揉合人物傳記╳自然科普╳自我成長 關於愛情、人生的真相,以及對科學的驚奇執著 一本難以界定,卻感動人心的奇書! ★《歐普拉雜誌》盛...
★國文課閱讀補充最佳文本★ ★為每一個閱讀經典的讀者,提供一條參考方法的路徑★ 一字一詞多詩意,一草一木總關情 穿越三千年旖旎時光,讀懂詩經草木中的浪漫詩意 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美麗邂逅的 《詩經》筆記體讀本
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以及現代,中毒是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死法之一。毒殺是暗中進行並且蓄意的犯罪行為,必須事先計劃。然而,帶毒性的藥草用於治療和施毒之間只有一線之隔――重要的差別只在於劑量!縱觀歷史,不同文化的人類在試驗和錯誤中學習,作者整理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有毒植物故事,有時則是嚇人的謠言。
想守護生物多樣性,就得先全盤了解它究竟是什麼? 一本由英國皇家植物園科學主任撰寫的人文科普書, 結合充滿啟發性的故事和最新科學研究,為我們展示生物多樣性的奇蹟!
本書主要介紹2023年與植物有關的科學新發現60篇,也有幾篇與真菌有關的文章。 作者 葉綠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師,致力於科普傳播,著有《有邊讀邊學生物英文》、《番薯原來是外國人》、《植物與人類社會》、《老葉說ㄏㄨㄚˋ學》、《作物的故事》、《作物人類史:穀物與香料》。經營部落格「老葉的植物王國...
⚡首部橫跨電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的科普巨作⚡ ⚡2022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大眾科學和數學類決選⚡ ⚡讀完這本書,你將對「電」完全改觀⚡
第一本由野生動物現身說法 深入生命教育的動物生態小百科 你覺得「瀕臨絕種」這件事,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 你是否好奇他們的生活哲學,甚至是對死亡的看法? 你希望用不同的方式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態習性, 並親口聽他們說說世界在他們眼中的模樣嗎?
以演化生物學智慧, 給予21世紀人類的生存指南 大膽!挑釁! 我們如何以智人祖先的大腦與身體, 應對現代生活挑戰!
第一本整合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革命性巨著! 既然我們和其他動物都是由同樣的化學物質組成的,也有同樣的生理反應,為何人類如此獨特? 人類很特別,常常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問題,當我們手上拿著大包小包走到家門前,馬上就知道怎麼伸出小指勾住門把開門。人類的心智活動也很旺盛:我們有同情心、道德感,懂得抽象...
◎南半球高寒植物山薰香如何跨越赤道來到中央山脈? ◎與加州巨杉齊名的東亞珍貴巨木就在臺灣! ◎臺灣唯一的特有屬植物華參你可曾見過?而它的姊妹竟遠在地球彼端的熱帶美洲? 第一部臺灣高山植物自然溯源史
有些菇,你一生只能吃一次。有些真菌,你不得不對它肅然起敬! 好吃的蘑菇不是植物,而是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屬於「真菌界」。真菌除了以「菇」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更存在於各個被我們忽略、卻掌握存亡關鍵甚至改變人類歷史的位置。當真菌難纏的菌絲開始暴走時,請當心了,它們有可能動搖國本、扭轉戰局...
●把牠們全都殺了! ●不准傷害任何一隻! 某些野生動物族群恢復的程度,讓牠們開始出現在人類的生活裡,例如熊、狼、彌猴等等。與此同時,則有更多人類搬進動物們的地盤。過去野生生物學界探討的大多是如何「復育」和「計算族群數量」,現在的問題卻逐漸變成「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一本關於古代 DNA 如何深刻改變我們對人類歷史重新理解的專書 哈佛大學醫學系教授、古代DNA研究先驅者 大衛.賴克重量級作品
當然啦,這些動物常常造成沉重的負擔:
鸚鵡把掛起來晾曬的衣物的扣子統統啄下來,
還分類排成堆;
戴帽猿撕開精裝書,一頁頁塞進水族箱裡,
還衝著你吃吃地笑。
當然牠們也有窩心的一面:
狗兒不勞主人吩咐,
就狠狠地咬一口可厭的人的屁股……
勞倫茲常常以自我解嘲的口吻,
述說他的「慘痛」遭遇,
以及動物滑稽可愛的面目。
同時也為我們報導了動物的許多不同習性
和行為模式,
這些知識都是極為珍貴的。
作者簡介
勞倫茲Konrad Lorenz
勞倫茲於一九○三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出生,為動物行為學的開山祖師,一九七三年並因這些研究榮獲諾貝爾生物醫學獎。
勞倫茲的父親是一位整形外科醫師,原先也很希望他能繼承父業。可是,從小就喜愛收養各種小動物的勞倫茲,於一九二八年拿到醫學學位後,終究還是回到動物學的世界,並在一九三三年修畢博士學位。很快,勞倫茲在雁鵝及穴烏等鳥類上的研究使他揚名國際,一九三七年獲維也納大學之聘,教授比較生理學以及動物心理學。
一九四二到四四年,勞倫茲在德國軍隊中當軍醫,隨隊到達蘇聯時被俘,一九四八年被釋放回家,成為艾頓堡的比較行為研究院院長,一九五○年創立馬克斯‧蒲朗克行為研究所,擔任所長一職,到一九七三年才卸任。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勞倫茲在他深愛的艾頓堡去世。
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勞倫茲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在動物行為方面的通俗寫作,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King Solomon’s Ring)等書。在他的深刻觀察以及生花妙筆之下,我們身邊的鴨、鵝、狗、鳥、魚的生活全都鮮活的呈現眼前,讓讀者從中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及趣味,同時也對動物的有情世界及相類似的人類行為本身,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從而產生同理心,體認生命的真諦。
「雁鵝與勞倫茲」是他去世前寫成的最後一本書。這本書也是勞倫茲一生研究工作的縮影。
譯者簡介
游復熙
美國卡內基美濃大學(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博士。曾任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科羅拉多大學生物物理系副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動物系資深研究員、台灣大學動物學系教授,現已退休。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