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文PJ法: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
0 篇書評

彭建文PJ法:高效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

世界級的企業這樣子解決問題,透過PJ法的「步驟+工具表格+思維+心法」,快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03/03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8.0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5405267
  • 字數: 79,254
紙本書定價:NT$ 400
電子書售價:NT$ 400
電子書特價:NT$ 264
限時特價
2025布克文化新書優惠66折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2萬多名學員見證推薦!超過150家企業口碑肯定!

全球首創 PJ法「問題分析與決策」系統性方法論融合三大元素
1.萃取10年台積電經驗
2.融合世界經典解決問題工具與方法
3.整合10年兩岸輔導實務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80

    你真的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 電子書: NT$ 322

    每天被主管盯到哭? 再怎麼努力也找不到突破口? 人生無法重啟,但工作絕對可以破關 「擋住我的,竟是職場這些小事?」 努力,不該用在小數點以下 成功,來自於看懂背後的大局 ☆Podcast百萬聽眾狂推 ☆獲選Apple年度推薦節目、教育類第一 ☆大人學課程,每年學生直逼20000

  • 電子書: NT$ 266

    ★ 一本寫給職場人的解題書 ★ 前台積電營運效率主管彭建文,以標竿學習一流企業的功力 給你不斷革新的經營思維 ╳ 最有邏輯的解題能力

  • 電子書: NT$ 315

    正體中文版率先譯自原著2022年春季內容全面增訂版 收入作者獨家洞見〈魯曼卡片盒一瞥〉最新專文 解說如何將卡片盒使用在筆記軟體上。 ★  ★  ★ 本書告訴你how to take smart notes. 聰明的筆記不是堆積資料,而是幫你產生獨到的洞見 使閱讀、學習、思考更有樂...

  • 電子書: NT$ 280

    ★博客來、誠品、金石堂冠軍書!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報暢銷書No.1 ★《商業周刊》特別報導,價值100萬的談判課 ★Google全球教育訓練指定教材,各大企業與學校機關指定讀物 ★戴蒙教授專程撰寫新版序言,問候台灣讀者!原則不變,案例更新、更切合當下現況 ★全球最優秀學生拚命競標、財星五百大...

  • 出版日期:2020-05-20
    電子書: NT$ 296

    日本Amazon商業書籍部門第一名! 引爆日本廣大YouTuber熱烈分享推薦! ◆ 日本第一本完全以輸出為主題,內容最完整的書籍。 ◆ 從80個不同的角度,介紹輸出的實踐方法,堪稱輸出的百科大全。 ◆ 以精神醫學和腦科學、心理學為依據,介紹可再現的相關知識。 ◆ 以圖解入門,淺顯易懂,不擅閱讀的...

  • 電子書: NT$ 450

    想要解決真正的問題,需要「重組問題框架」(reframing)! 領導者 ╳ 經理人 ╳ 職場工作者 ╳ 所有學習者 最簡明易懂的問題解決指南! 思科、微軟、花旗、勤業眾信等企業都在用的實用智慧

  • 電子書: NT$ 252

    {我應該躺平,還是積極產出?} 時間永遠不夠用/工作永遠做不完/夢想永遠達不到? ──人生就是一場時間管理。 【朱家安 導讀】 ★亞馬遜網站編輯選書★

  • 電子書: NT$ 336

    要求無止盡的失速時代,我們需要幫我們專注、釋放壓力的思考整理系統 子彈筆記原創設計人首度完整公開 百萬粉絲跟隨、改變人生的思考整理方法學!

  • 電子書: NT$ 245

    完整收錄BCG頂尖顧問解決問題的方法                        ╳ 毫無保留地揭露BCG與客戶溝通的技巧                        ╳ BCG顧問首次針對臺灣職場的在地化洞察  

  • 電子書: NT$ 322

    ★《解決問題的商業框架圖鑑》作者最新作!★ 解決問題前,如果思考方向不對,反而事倍功半; 五大類思考力╳60款思考架構工具, 訓練你的邏輯思維,把問題化繁為簡, 幫你想得對,就能做得對,解決問題效率事半功倍!  

  • 出版日期:2023-03-29
    電子書: NT$ 294

    與其解釋十分鐘,不如一張圖讓人秒懂! 日本金牌廣告人的高效工作術 更快、更直覺、更有效的表達方法 讓你簡報、提案、解決問題、職場溝通順暢無阻 【隨書附贈:七張圖表練習本】

  • 電子書: NT$ 266

    ★ 前台積電營運效率主管、《思維的良率》作者最新力作,企業、讀者實證好評 ★ 職場問題百百種,用進階版思維製程更快解決── 學護國神山也在用的管理心法和工作術, 為自己和公司再創佳績

  • 電子書: NT$ 266

    好提問不只是問一個「好」問題! 融合「觀點」與「情緒」的提問模式, 打造好的對話溝通、團隊領導、跨界創新   暢銷書《精準寫作》作者、金鼎獎得主洪震宇最新作品 十年企業培訓、授課精華完整公開

  • 電子書: NT$ 266

    《經濟學人》讚為「轉職聖經」 美國《商業週刊》暢銷榜高踞60週 亞馬遜Top 1經典長銷書、英文版全球累銷近80萬冊 哈佛商學院教授教你,在關鍵的90天內成功轉換新職, 估算轉職風險值,以每日、每週、每月的逐步計畫, 大幅縮短損益平衡點的時間,讓每一次轉職都能創造職涯高峰,脫穎而出!

  • 詳細資訊

    全球首創 PJ法「問題分析與決策」系統性方法論融合三大元素
    1.萃取10年台積電經驗
    2.融合世界經典解決問題工具與方法
    3.整合10年兩岸輔導實務

    職場年資五年以下的你:
    1.先單獨學習PJ法裡的8P步驟,讓這些步驟先成為你問題分析與決策的習慣。
    2.單獨學習本書所有工具,在職場上遇到問題時,可以單獨利用這些工具解決問題。

    職場年資五年以上的你:
    1.先熟悉PJ法裡的8P步驟,再熟悉每個步驟裡的小步驟,讓所有步驟成為問題分析與決策的思維邏輯。
    2.學習每個步驟相對應的工具,並且拿一個實際案例,透過8P步驟與相對應的工具,一步一步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人人會PJ,個個是菁英

    面對每一階段的角色與任務,無論喜歡與否,都必須正視並解決每一次任務所遭遇的困難與挑戰,才能一次又一次累積小本事,在一次次「小」的累加之後,終可加總成「大」的能量,因為成功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證嚴法師面對煩惱有四他: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我個人深受啟發,因為只有勇敢面對並解決問題的人,才有可能逆轉勝,而且「本事」沒有那麼困難擁有,所謂的本事,只是解決每一次問題所累積出來的高度而已。
    試問諸位,想在自己的場域成為有勇、有謀、有力的菁英嗎?想成為同儕眼中獨一無二的菁英嗎?想成為主管心目中唯一的救火菁英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麼,我書中所談可能無法直接幫助你。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麼,我接下來要談的PJ法就值得你細細領略。
    什麼是「菁英」呢?我認為「菁英」必定具備很強的邏輯思考能力,因思路清晰,問題便無所逃遁,自然容易找出解決問題的良策,通常我稱這種能力為「問題分析與決策能力」。
    然而,「問題分析與決策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嗎?還是可以藉由步驟的習得而晉身菁英之列呢?我認為與生俱來或許有之,但總歸鳳毛麟角,換言之,透過工具或方法的後天習得才是相對多數,因此,學習一套有系統、有方法、有步驟的問題分析與決策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將這套自我創發的武功祕笈稱為「PJ法」,我非常確信,只要大家能夠好好學習「PJ法」,必定可成為善於「問題分析與決策」的「菁英」。
    為何我敢這樣大言不慚的推薦「PJ法」呢?因為我在各企業中推廣並執行「PJ法」已行之多年,凡事能夠藉不斷練習「PJ法」並將其落實於工作者,不管是主管或是下屬,皆給予極為正面的肯定與回饋,這在在說明「PJ法」能夠藉由步驟拆解抽象的思考邏輯、能夠化平凡為菁英。
    那麼,到底什麼是「PJ法」呢?簡言之,「PJ法」係一套全面性、系統性、可行性的問題分析與決策方法:
    PJ法精神:PJ法(步驟+心法)+使用正確工具
    PJ法嚴謹度:思考模式瞻前又顧後+問題處理邏輯步驟化,因此,問題解決可以層層遞進直搗核心。
    PJ法數據化:從蒐集數據、分析資料、找出真因、驗證對策,讓數字會說話。
    倘若個人能夠習得「PJ法」,那麼,問題分析與決策的能力必然向上攀升,同儕、主管必定可以感受個人大幅成長的曲線。倘若企業端能夠導入這套方法論,企業將形成持續改善創新的企業文化,而且不管是個人能力的提升或是企業文化的形塑,都在客戶端施行「PJ法」後,得到改變成功的實例。

    因此,人人會PJ法、個個皆菁英,企業會PJ法、個個皆卓越!

    其實,多年以來,一直想撰寫「系統性問題分析與決策」方法論的夢想未曾間斷,只是礙於個人資歷尚淺、積累能量未達勃發之境,故每每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經過這些年來回於二岸三地之間、出入問題分析與決策以及創意思考的相互辯證,終得以將所學與實踐的成果付梓出版,一方面圓了自己多年的夢想,另一方面更期盼PJ法得以為職場人士帶來些許的幫助。
    這本書的完成,首先我先要感謝我的夥伴教練侯安璐老師,在整個書的製作過程中,有幸能夠得到安璐老師的協助,讓我得以完成我的新書內容,在取名字的時候、新書內容的構思、每一個章節的架構,安璐老師也協助提供非常多的點子。另外也要謝謝我的特助Eva在寫書的過程中,不斷幫我處理文書的部分以及圖形的表達。另外我要謝謝我的父母親、我的太太妙昇,以及我兩個可愛的小朋友翊程跟聖珉,謝謝他們的支持,讓我沒有無後顧之憂的去追求我的夢想!
    最後也謝謝這幾年來所有我授課或是輔導的企業跟朋友,謝謝你們,沒有你們課程跟輔導的需求,就不會產生那麼完整的PJ法。更要感謝在職場上受過台積電公司10年多的洗禮與學習,沒有台積電的經歷,就不會有PJ法的誕生。


    ───|如何閱讀此書|───

    整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在說明高效能工作者的問題分析與決策的方法,也就是「PJ法」。這個方法裡面有八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還有一些小步驟,在每一個步驟裡面,你會學習到一些工具,因此針對不同的讀者,你可以按照下面提供的方式來閱讀此書,對你的幫助會更大。

    ※職場年資五年以下的人
    如果你進入職場不滿五年,可以朝下面兩個角度學習:
    先單獨學習PJ法的8P步驟,讓這些步驟先成為你問題分析與決策的習慣。
    單獨學習本書內的所有工具,當你在職場上遇到問題時,你可以單獨利用本書的一些工具來解決這些問題。

    ※職場年資五年以上的人
    如果你進職場已有一段時間,可以照下面的方式閱讀此書:
    先熟悉PJ法裡面的8P步驟,再熟悉每一個步驟裡面的小步驟,讓所有的步驟成為你問題分析與決策的思維邏輯。
    學習每個步驟相對應的工具,並且拿一個實際案例,透過8P的步驟與相對應的工具,一步一步去解決你的問題。

    ※在企業內推行
    如果你是一位企業內推動持續改善文化或問題解決的相關同仁,你可以按照下面的建議去閱讀此書:
    你可以找一群人,先熟悉PJ法裡面的步驟跟工具。
    把工作上實際遇到的問題,要求這一群人試著按照書裡面的步驟跟工具去解決。
    解決完之後,找相關的人分享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
    如果成效不錯,你就可以再找另外的一群人,利用上面的方法,慢慢的把這些解決問題的步驟跟工具,推行到其他相關的人員。
    最後你可以把這些方法跟步驟,讓它成為公司內解決問題的共通語言,並且訂定一些制度,讓公司可以形成持續改善或持續創新的一種文化。

    為什麼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論那麼重要?
    大家都認為「解決問題」很重要,因此過去教學時,我都不會在這部分著墨太多。只是某次在科技大廠授課時,我問了學員這個問題,意外發現學員寫出了很多他們認為解決問題的重要性,整理了20點如下:

    01、避免重複發生相同的問題。
    02、不解決此問題會導致該功能無作用。
    03、沒有好的分析,就沒有好的解決。
    04、解決後產品才能量產。
    05、問題分析方向錯誤,會導致結論嚴重錯誤,知道方向卻沒有好的解決方案,也會很可惜。
    06、人一生會一直碰到問題,如何在短時間內精準分析,就可以為自己創造更多時間。
    07、解決更深的問題。
    08、往對的方向前進。
    09、常遇到問題時,最怕不知道方向,也沒有解決方法,所以了解問題的根源並解決是很重要的。
    10、提升工作效率。
    11、使用系統性方法,讓解決問題花費的時間縮短。
    12、使問題永遠不再發生。
    13、有效的解決問題可以減少時間浪費、人力消耗與成本花費。
    14、可以洞悉事情的重點、問題點及發想點。
    15、可以加快解決問題的時間。
    16、方向錯誤會無法解決,浪費很多時間,嚴重的話會產生另外的問題。
    17、人生、生活和工作,處處都是問題,歸類和變簡單能夠有效解決。
    18、要解決問題,就要先分析問題,找到真正根源的原因,才能有效達到解決。
    19、理解問題之邏輯並分析,將其運用於各種事情,加速解決。
    20、讓工作更順利、快速、正確。

    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曾經提過,提升即戰力的三個關鍵能力:語言力、財務力與問題解決力,所以解決問題能力是二十一世紀職場人士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每個人從出生開始懂事以來,你就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可能是生活上或是工作上的問題,所以每一個人無時無刻都在解決問題。
    另外,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曾說:「經理人最大的責任是在於知道方向、找出重點以及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過去幾年在我擔任兩岸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講師跟顧問的經歷中,企業最常培訓的課程,以排名來看,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課程絕對會在前三名。這顯示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在培訓的項目中,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課程依然是企業最重視的能力。
    為什麼問題解決力的培訓那麼重要呢?那是因為大家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都很習慣的用自己的專業跟經驗來解決,就算當下問題解決了,過一陣子又會再度浮現。又或者你問他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對方說出來的解決方法與邏輯總覺得怪怪的。更慘的是,有些人的經驗與專業都不夠,那麼解決問題就更慘了。
    過去我在台積電工作時,體會到「問題是智慧的迷宮,探索問題才能獲得新知」,這一句話的意思要鼓勵大家主動去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的練習方法論,加上你個人的專業與經驗輔助,你就會不斷獲得新的知識,當然也會不斷的成長。
    當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代表你對公司的價值越來越高,相對的,你的職位也會越爬越高。所以你想成為職場上的強者,提早養成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論的思維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的職場非常殘酷,問題也相對比以前更複雜,如果你用過去的思維解決現在的問題,只會越來越辛苦,你不解決問題,時間會把你解決掉。

    那麼何時需要一套系統性的問題解決方法呢?
    我常說,簡單的問題可以用經驗來解決,但是複雜度較高且困難的問題,就需要遵循一套方法論來解決問題。
    另外,如果你自認為你解決問題的邏輯不夠強,你更需要學習系統性的問題解決方法。
    在組織或團體內,如果想提升整個組織或團體的績效,讓每個成員都有共同的語言,那麼我會建議公司導入這套方法論,它可以成為公司非常堅強軟實力的持續改善文化。一開始導入的時候效果可能不是那麼明顯,幾年後企業就會發現,有導入問題解決方法論的企業都是更加茁壯與成長。

    你在職場上常犯哪些解決問題的錯誤?
    大部分的人在解決問題時,喜歡依靠個人經驗與專業判斷,常常會發現問題解決了,但是後續又有其他問題發生。所以你解決掉的可能不是真正的原因,或者只是看到了問題就直接思考對策。
    這樣的情形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呢?我常常喜歡在企業培訓的課程中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在解決問題時常常犯哪些錯誤?」幾分鐘後就可以收到學員各式各樣的答案,或許這些是他們的切身之痛,所以寫起來特別有感,其中常見的答案有:

    01、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02、慣性思維處理問題,陷在既有框架中。
    03、常會怪罪時間不夠而無法好好分析與解決問題。
    04、常看到問題就直接想原因或對策。
    05、對策不夠創新或缺乏副作用的分析。
    06、上面主管叫你做什麼專案,就毫不思考的埋頭去做。
    07、問題解決不久後,又再度發生。
    08、沒有方法,沒有工具,都靠經驗。
    09、有使用方法、工具,只是經驗或主觀意識凌駕在方法、工具之上。
    10、官大學問大,老闆說了算。
    11、描述問題不夠全面,很想一下子就全面性解決問題。

    針對前面的錯誤,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是你,你會犯哪些錯誤呢?如果你犯的錯誤很少,那麼恭喜你;如果犯的錯誤比較多,那就很麻煩了,你可能上班都被問題追著跑。
    另外,由於我常年輔導企業的問題分析與解決的專案,能更深入看到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錯誤,而且不管企業的規模大小,或是產業別的不同,普遍的錯誤幾乎都很一致,例如:

    01、驗證缺乏說服力強的客觀數字。
    02、問題的對策,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對策,比如:加強教育訓練、加強宣導、導入自動化、增加人力等等,看不到很有創意的對策。
    03、整個問題解決的過程,沒有把利害關係人找進來討論。
    04、喜歡解決比較簡單的問題,對複雜的問題都不會主動解決。
    05、問題的原因探討跟對策探討,還是用自己的慣性思維想出來的。
    06、原因跟對策沒有全面性探討。

    這些錯誤的發生,其實是可以用方法與工具來解決,當然也需要解決問題的一些新思維,這裡所指的新思維,倒不是指「全新」的思維,而是提供給你不同的解決問題思考方向,進而避免這些錯誤的發生。
    另外很神奇的是,上述這些錯誤,大部分都可以藉由一套問題分析與解決的方法論來解決,這並不誇張,而是這套方法論經我這幾年的實證,已經有不少職場人士與企業見證過,效果都非常好。
    在此也提供給職場人士,看看自己得到幾分,請參考「附錄1:常見問題分析與決策症狀評量表」幫自己做測驗,有沒有都犯了問題分析與解決的一些常見症狀?如果真的有也不必擔心,只要循序漸進依照書中的步驟與方法,就可以慢慢的一一調整過來。
    另外,我也特別設計了一張「附錄2:PJ法問題分析與決策能力量表」,可以運用在閱讀本書之前與之後,幫自己的問題分析與決策能力做個前後評量,讓自己的學習更上手!

    如何培養解決問題的新思維?
    當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是習慣用過去的方法與思維來達成目標,當然效果有限,就算真的達成目標,相信也不會維持多久。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維,是從結果來思考最佳方法的思考模式。
    和大家分享一個自己輔導企業的小故事。
    有一家公司的人資部門,最近幾年都有一個頭痛的問題,就是要如何「提高新人面試人數與報到率」,分析後發現,「新人面試人數」始終不足,平均僅需求人數的1.3倍,而「新人報到率」也偏低,平均只有45%。
    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人資部門的信心,也造成面試成本的浪費,錄取後未報到,就必須反覆面試,造成人力調度吃緊、加班時數攀高、生產產能受限,進而影響公司的業績。
    過去公司的人資部門,都是習慣性的用過去的方法與思維來達成目標,他們認為是外部就業市場的結構產生變化,影響求職者的任職意願,而他們最常實施的對策,是花錢尋找好的招募管道與持續強化公司的形象,也就是他們還是習慣於從方法到結果的思考模式。這種思考模式效果始終有限,就算真的達成目標,相信也不會維持多久。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看得出來人資部門的無奈,即使你真心想解決問題,卻依然受到習慣做法的影響而無法順利解決,而且有些問題可能無法用常用的習慣方法來解決。

    反向的思考方式:從結果到方法
    從結果到方法的思考模式,有兩種方式。

    【方式一】先針對問題做問題分析、目標設定、原因分析,最後根據原因來選擇最有效的達成方法。
    建議企業設立一個專案,採用方式一來解決「如何提高新人面試人數與報到率」。
    深入問題分析發現,每一個招募管道的履歷數均未達需求數,報到率以「建教合作、離職回任」最高,其次為「親友介紹」。錄取後未報到的原因,經過分析發現,未報到的新人都未接電話,因此無法知道原因,還有就是對方已經找到其他工作以及公司距離家裡比較遠。
    問題分析後接著原因分析,而這個步驟的原因發散,是打破思維框架的重要關鍵。
    經過原因分析後,我們有重大發現,原來造成面試數偏低的真正原因是「工作與福利不具吸引力」與「不知道公司有缺人」,而造成報到率偏低的真正原因是「薪資不如預期」、「面試過程感受不佳」與「報到準備資料繁雜」。
    這些的原因分析,讓大家真正了解到,不要只靠直覺或經驗來分析,只有佐證資料才能說服別人。
    接下來我們需要針對每一個真因來思考對策。過去大家習慣針對一個真因思考一到兩種對策,而想出來的這些對策,也都是過去所知道的對策,沒有任何創新的做法,其實他們都很用力去想,但就是想不出來。
    我常說,如果過去這些對策有效果,問題還會不能解決嗎?就是因為過去這些做法的效果有限,所以問題才沒有解決。
    因此我要大家打破思維的框架,針對每一個真因,思考五個以上的對策,而且要運用創意的工具或技巧,來協助你想出有創意的方案。
    其中有一個對策的思考,就是運用標竿學習方法,然後改良一下,就可以形成你的創意,簡單的說:「借用+改良=你的點子」。
    對策就是「強化招募廣告之工作說明」,我要大家去參考其他產業招募廣告的工作說明,是否有些是我們可以參考的?過程中,我們也重新盤點並分類列出各項福利,然後增加各組工作內容的具體介紹。
    另外,我們也針對「面談流程」與「面試直接通知錄取與否的流程」等進行優化調整。
    對策實施後,「新人面試人數」從需求數的1.3倍,大幅成長到5倍,而「新人報到率」也從原本的45%提高至80%。
    而且這個創意根本都沒有花費任何成本。事後同仁都說,這麼簡單的創意,為什麼過去我們都沒有想到!
    其實理由很簡單,就是大家都習慣過去的做法,不習慣反向的思考方法,因此只要能夠跳出框架,要想出好的創意解決問題,真的不難。

    【方式二】要達成目標或任務,最好的方法會是什麼?
    我在講授「創意思考」相關的企業內訓課程時,都會丟一個問題問學員,就是如果一個問題要在一小時內想出200個點子,我要學員去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達成此目標?
    大家的想法都是在公司裡找部門同仁來腦力激盪,於是我便接著問大家,還有其它方法嗎?還有其它方法嗎?結果得到的答案都是只有這個方法,也想不出其他的方法。
    從這個問題就可以發現,大家的思維框架都圍繞在公司的部門同仁,因此大家都還是習慣從方法到結果的思考模式,而不是從結果到方法的反向思考方式。
    上面的任務是,一個問題要在一個小時內想出200個點子,有哪些方法可以達成此目標?要達成目標或任務,最好的方法又是什麼?
    除了在公司裡找部門同仁腦力激盪外,當然還有幾個方法可以試試,例如把部門同仁擴大到公司全部同仁、Facebook的社交功能、Line的社交功能、可以與萬人馬拉松活動合作收集點子、可以與萬人橫渡日月潭活動合作收集點子……等等。
    想像一下,Facebook的社交功能點子,如果你的Facebook有1800位朋友,你把你的問題寫上去,然後增加一點誘因,鼓勵Facebook的朋友寫下他的點子,我相信要在短時間收集200個點子應該不難才是。
    從這個例子發現,當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還是很習慣性用過去的方法與思維來達成目標,而不習慣用從結果到方法的思考模式,要達成目標或任務,最好的方法會是什麼?

    如何培養解決問題新思維?
    我們習慣性的用過去的方法與思維來達成目標,效果始終有限,就算真的達成目標,相信也不會維持多久。
    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維,是反向的思考方式,從結果來思考最佳方法的思考模式。從結果到方法的思考模式,有兩種方式。

    【方式一】
    針對問題做問題分析、目標設定、原因分析,最後根據原因來選擇最有效的達成方法。
    【方式二】
    要達成目標或任務,思考最好的方法會是什麼?

    如果你想培養解決問題新思維,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不妨多試試從結果到方法的思考模式,然後多加練習,你也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進而幫助你在職場加分喔!

    作者簡介

    彭建文

    品碩創新管理顧問公司 創辦人暨執行長
    i平方創新學院 創辦人暨院長
    系統性專業PJ法認證班 創辦人暨首席講師

    擔任多家企業「問題分析與決策」、「持續改善與創新文化建立」顧問,曾任台積電主管、內部講師與「持續改善專案」顧問,曾任商周奇點創新競賽講師與評審,兩岸授課與輔導超過150家企業。
    客戶包含台積電、海尼根、鴻海科技、聯發科、王品集團、台達電、台灣高鐵、Acer、SONY、大陸聯想集團、光寶、美光、寶成工業、康師傅、日立冷氣、巴斯夫、晶元光電、仁寶、佳格食品、震旦行、南山人壽、岱稜科技、順德工業、英業達、大聯大集團、國泰世華銀行、勤業眾信、中華航空、趨勢科技……等,均獲得極高滿意評價,近六年來累計總授課與輔導時數已超過五千小時,學員約二萬多名。

    學歷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博士候選人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
    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系

    專精課程
    「創新思維突破與方法」、「創新領導與管理」、「問題分析與解決」、「全面品質改善與管理」、「PJ法問題分析與決策專業認證」、「持續改善與創新文化建立」、「流程改善與創新」、「專案管理整合力」

    媒體推薦

    ───|強力推薦|───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
    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教授/江瑞清
    振鋒企業董事長/洪榮德
    知名講師、作家、主持人/謝文憲
    超級數字力創辦人/林明樟
    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姚詩豪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547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