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奚淞聯手解紅樓,不道人物心機,專注演說上層綿密的神話結構,撥開繁華故事表象裡、潛藏「明心見性」的心性世界。
收錄初唐到盛唐,七十二位詩人,三百七十首詩! 王績、杜審言、王勃、沈佺期、 宋之問、陳子昂、張說、張九齡、 孟浩然、李頎、王昌齡、王維、 高適、李白、杜甫、岑參……
《水滸傳》是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內容描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被迫落草,起兵造返,最後接受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故事。 明代文人馮夢雲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並稱「四大奇書」;清初文人金聖嘆則評《水滸傳》為「六才子書」之一。 《水滸傳》故事源於北宋宣和...
當你苦惱於有用與無用、有錢或沒錢,你的生命該用什麼作為指引?老莊流傳千古的寓言與文字,提供人生問題最佳的解答。傅佩榮教授經典哲學文集新版重出,將「老莊的智慧」講座整理成書後,增加許多提問,閱讀起來輕鬆有趣。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敘述唐三藏帶領三個徒弟赴西方取經的神魔傳奇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故事中人物,例如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牛魔王等,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角色。數百年年,《西遊記》改編成為各種地方戲曲,漫畫、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等,歷久不衰,廣受人們歡迎,其故事離奇,幻想豐富,曲折緊...
【中國古典小說 08】 ★ 2004年【最愛100小說】入選作品! ★ 本書為中國古典「四大奇書」中,最為深入民心的經典巨著。 ★《三國演義》為中國最早的歷史演義,深具閱讀價值! 一部亂世英雄曲,譜盡多少豪傑事,是非成敗,如今安在? 三國洪流野客筆,笑談長江東逝水,自古成者為王敗者寇。 ...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將《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遊記》評為四大奇書,給予極高的評價。 《三國演義》敘述東漢靈帝建寧二(169)年至晉武帝太康元(280)年間,群雄...
位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十四節氣,是農業時代的作息指標, 每個節氣有三候十五天,每一候各有不同的自然現象。 本書以乾隆皇帝作詩詳解七十二候的奧祕為開展,透視古人的生活日常。 ●一年起始的節氣不是立春是小寒? ●吃尾牙是臺灣特有的習俗?在何時出現?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跟哪個節...
張曼娟最打動人心的古典愛情詩文, 陪伴有情人渡過每一個歡喜、悲傷、甜美的日子。 二十首古典詩詞,二十個愛情故事,二十種愛情的面貌。 華文世界古典新詮第一人───張曼娟 將帶領我們體驗一場古典與現代交織的愛情之旅。
【中國古典小說 04】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神魔小說! ★作者運用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廣博的道教知識,將民間流傳的封神故事加以整理而成一部偉大的神話巨著,其中包羅的神仙及魔怪多得不可勝數,許多人物更是大家耳熟能詳、深入...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為歷來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研究《紅樓夢》甚至構成了一門學門,被稱為紅學。
《金瓶梅》,又名《金瓶梅詞話》,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將《金瓶梅》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評為四大奇書,給與本書極高的評價。 《金瓶梅》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其真實身份不詳。小說的故事本於《水滸傳》中西門慶勾引潘金蓮,殺潘夫武大郎,最後被武松所殺的故事情節...
在下東坡,吃貨一個, 被趕出朝堂,我就去廚房! 不斷遭貶謫的仕途,是蘇軾的老饕之旅——貶到哪、吃到哪。 即便一貧如洗,但大師的小農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他就地取材,醉心廚藝,吃出了意境和品味, 將遠放的苦日子活出了鮮味。
世間一切現象本質皆是「夢」、「幻」
天書解謎
聚焦鮮少被人注意、所謂「草蛇灰線」的人物英蓮,
於她貫穿小說全場的悲劇現象,提出前所未聞的新解;
侃侃而談靈魂人物賈寶玉,一步步歷經紅樓夢幻,
終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之境的出離真相……
這是一場觸及靈魂的深度談論,完整詮解這齣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夢幻劇。
◆紅迷必看!千古一夢,我們都是痴男怨女,浮沉在這個孽海情天,等著被故事救贖。
◆白迷必讀!講不完的天下第一書,它包容了儒、釋、道三家思想,是我們整個民族傳統的集體潛意識的浮現。
◆奚淞設計手繪!〈夢幻舞台〉圖檔,一筆一線逐次搭建《紅樓夢》的神話結構,深切剖析個中的佛學意涵與神話象徵。
虛空中的〈夢幻舞台〉
【本事】紅樓夢的神話結構:
緣起於神瑛侍者灌溉三生石上仙草,而絳珠仙子欲以一生淚水報恩的序說。如此落於凡塵的寶玉,混跡在如水般女子們的柔情撫愛中,也領受多少相思血淚的淹煎苦迫。到頭來女子們嫁的嫁了、死的死了。同樣的報恩淚水,豈不也正可以化作霏霏雨雪,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至此,古神話中女媧補天棄用的一塊頑石,便也歷經紅樓夢幻,轉貪愛為無盡悲心,證成通靈寶玉了。
【舞台設計】奚淞:
在「孽海情天」的虛空中,豎立一雙「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對聯的舞台柱,上方懸「太虛幻境」匾額作梁。宛如傳統地方戲曲舞台般,台上貼出五張待演出的劇目:「石頭記」、「金陵十二釵」、「風月寶鑑」、「情僧錄」乃至壓軸大戲「紅樓夢」。然後,我以細線在虛空中圈出了曼荼羅形圓周,作為「夢幻劇場」的範疇。設計出這似有若無、包圍一切劇情故事的細細虛線,其實是我想追究書中隱藏著一位最不為人留意的角色。且看這齣紅樓大戲、眾多演員中,誰才是第一位登場又最後離場的女性?原來是那位最早被瘋僧說成「有命無運、累及爹娘」的三歲女娃娃甄英蓮!
【作者簡介】
白先勇
一九三七年出生,廣西桂林人。臺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文學創作碩士。赴美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任教直至一九九四年退休。
著作豐富,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八千里路雲和月》,舞臺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等。並整理父親的傳記史料,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
退休後投入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及新版《玉簪記》,各地巡迴演出獲得廣大迴響。二○一四年在臺灣大學開設《紅樓夢》導讀通識課程,之後推出《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編纂《正本清源說紅樓》。
奚淞
畫家、文學家,喜以「手藝人」自居。一九四六年出生,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後,留學法國巴黎習畫。一九七五年返國,先後擔任《雄獅美術》、《漢聲雜誌》編輯,長期關注國內藝術環境發展,投入文化扎根的工作,曾參與兒童叢書的編寫策劃,並在報刊上發表系列木刻版畫與散文。中年後潛心探究佛學,擅長佛教藝術創作,尤以白描觀音、佛傳油畫著稱。
出版小說、散文、兒童文學、畫冊等十餘種,包括《封神榜裡的哪吒》、《姆媽,看這片繁花!》、《給川川的札記》、《三十三堂札記》、《光陰十帖——畫說光陰》、《大樹之歌——畫說佛傳》、《微笑無字書》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