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時不要講話
0 篇書評

潛水時不要講話

17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0/04/28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40.5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3447573
  • 字數: 81,681
紙本書定價:NT$ 380
電子書售價:NT$ 26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收錄大量作者近身攝影的海洋生物精彩照片,讀之彷彿身歷海境。
★榮獲2019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海洋藝術創作類」獎助!
★新時代散文書系──「Essay時代」推薦作家!
★在海裡、岸邊看見美麗的海洋生物,也看見自己的心,無論是心魔或光明,栗光的文字澄澈如海中精靈,悠游其中也分明自我。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80

    從一片將被開發的溼地,漫流出對自然與歷史的思考 充滿詩意的社會實踐與反思

  • 電子書: NT$ 316

    海洋書寫作家栗光 全新力作── 探究海,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程。 每一次潛水,都召喚著下一次的,再潛一支氣瓶就好。  

  • 電子書: NT$ 284

    ★「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洪愛珠首部著作。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舒國治、馬世芳、蔡珠兒、古碧玲、詹宏志、韓良憶、簡媜重量級推薦。

  • 電子書: NT$ 210

    畢飛宇在各大學講授小說的講稿。以小說創作者的視角,探討中西小說經典,從小處解構偉大作品的精髓,譬喻幽默,見解高妙

  • 電子書: NT$ 231

    童年是廢墟裡的一場混戰。 在阿嬤親手蓋起的水泥厝裡,我們是彼此又愛又恨的戰犯。 ▍楊双子首部散文創作 ▍ 收錄第四屆台中文學獎.散文類首獎〈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 家,是保留生命刻痕最多的所在。 一個破碎離散的亂世家族,人人有戲分。

  • 電子書: NT$ 238

     美好的食物,是直往內心的通道。 途中有淚光、有笑容,還有最真實的自己。

  • 電子書: NT$ 294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 電子書: NT$ 300

    獻給這個世代的探詢之書 Podcast《世代登出》共同主持人.高可芯.首部散文集 “當我焦慮於我什麼都不是, 卻也著迷於我什麼都可能是。” 可芯以誠實的書寫,對急於探索一切可能性、卻也迷失方向的自己,發出永無止盡的叩問。她著迷於年輕生命擁有的尚未定型,卻也焦慮著已經和最好的時光擦身而...

  • 電子書: NT$ 349

    「人生」帶給他傷痕;「山」卻給了他力量 從山林起源、登山危機,寫一本與山的相處之道。   那些他吃過的虧、學會的經驗、和台灣山岳的迷人傳說與歷史故事。 從淺到深,分享給每一位登山初心者。  

  • 電子書: NT$ 240

    ※媽寶界翹楚.陳又津 向偉大的媽媽們致意※ 一起大喊:我媽寶,我驕傲!  

  • 特價 電子書: NT$ 246

    真正的散步者像蜿蜒的河流, 尋找著通往大海的捷徑。 找到做為人的生命平衡點 環境運動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作 發行160年紀念全新中譯本 梭羅翻閱最多的精彩講稿文章

  • 出版日期:2023-09-01
    電子書: NT$ 294

    黑暗卻閃爍微光,無比輕盈卻充滿力量。 從心靈向自然提問──《鷹與心的追尋》作者最新散文集  

  • 出版日期:2020-12-01
    電子書: NT$ 216

    「我知道什麼是始終如一。我知道我就是要走中醫這條路,並且堅持下去。我不相信天上掉下來的,我一直很努力,我也只相信努力。」

  • 電子書: NT$ 300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心理勵志類暢銷作家.阿飛 最新作品 ​ 甘於平凡,也是一種強大 想要慢下來時,就緩步前行; 想要遠離人群,就一個人生活; 人生需要留白,不必非得填滿, 只要真切地喜歡現在的自己,什麼樣的日子都不算虛度。

  • 電子書: NT$ 224

    《蝶道》是吳明益繼《迷蝶誌》後,持續以各種模式的書寫來探觸自然、放馳想像,思考環境倫理的創作。從上卷「六識」到下卷「行書」,作者藉長篇散文來結構自然與人文的隱性聯繫,以手繪反芻觀察,用攝影凝視經驗。

  • 電子書: NT$ 350

    ◆一位貝斯手的初心故事X一場對音樂的誠摯告白 這一次,瑪莎走入記憶深處,以那個從音樂中得到勇氣的孩子為起點, 一一撿拾他生命中與音樂共振的時刻,化身音樂說書人, 如同與你我共處在一個小客廳內,就著暖暖燈光,親密會談, 誠懇、率真、無所保留,傾訴他一路走來對音樂的信仰與熱情…… ★瑪...

  • 出版日期:2024-01-01
    電子書: NT$ 224

    如果沒有時空,我們不會在零度的場景相遇。 邦尼,我得了一種胡言亂語的病,症狀是思鄉、離散、口是心非、整夜難眠。我回首自己是怎麼得病的,如果真的嚴謹追究,那要從十五年前離開家鄉新山說起……

  • 電子書: NT$ 237

    「我們將要走入盛年,如今正預支普通的未來。想要不平凡的妳跨上機車後座,在終有盡頭的狹窄巷弄裡蜿蜒前行著。」──許瞳  繼《裙長未及膝》,許瞳最新散文創作,以青春的人稱來闡述人與城市的遷徙變化。  書衣以「毛刺」為題製作,凹凸的刺點成了在紙上的手感,生動呈現柔軟皮囊之外,面對生活的偽裝...

  • 電子書: NT$ 285

    「一個人孤獨老去我不怕, 我害怕,到老都不知道怎麼面對孤獨。」──威廉   五十篇作為時光寶藏的散文, 書寫著一人生活的悠然自在、心沉意定。 獨挑大梁的獨角戲,結局一定很幸福。

  • 電子書: NT$ 315

    植物,是佔領地球的堅強夢想家。   活了兩千年的刺柏,是否會有孤獨的瞬間?植物也有大腦嗎?它們透過什麼來與世界溝通? 真菌是蘭花長得更美的必要條件,在我們身邊是否有直接與間接幫助我們,讓我們活得更美,如真菌般的人?   蒲公英的種子會自行散播,紫羅蘭和白屈菜的種子透過螞蟻來搬運,無論是自身或他力都能...

  • 出版日期:2022-06-01
    電子書: NT$ 336

    ★《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古碧玲的植感生活。 ★一位植物愛好者,寫給植物的真摯情書,50篇植物手記,串起生活的時時刻刻。 ★特別收錄明治大學教授新井一二三專文〈愛植物及人類〉;出版人郝明義專文〈從不知道名字的都叫草說起〉    

  • 詳細資訊

    驚豔閃耀、流光四射的海洋書寫新星─栗光

    她說:「我沒有鴻鵠之志,只有藤壺之志。」
    以人魚之姿衝破自我恐懼,潛入深海宇宙後重生,
    悠遊其中,亦能駐足於陸地

    「藤壺,幼蟲自由生活,而後於一處定居,常見於礁岩、船底,有的還會賴在鯨身上;看起來再平凡不過,但能適應潮間帶衝擊的生活,也能跟命運之鯨去冒險。」——栗光


    =本書特色=

    ★收錄大量作者近身攝影的海洋生物精彩照片,讀之彷彿身歷海境。
    ★榮獲2019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海洋藝術創作類」獎助!
    ★新時代散文書系──「Essay時代」推薦作家!
    ★在海裡、岸邊看見美麗的海洋生物,也看見自己的心,無論是心魔或光明,栗光的文字澄澈如海中精靈,悠游其中也分明自我。

    //

    無垠的大海,無情讓人生畏,如水母毒吻,再踏入一步便被侵吞。
    湛藍的、銀藍的、水藍的深海,包容人世的動盪罪惡與柔軟光明。

    所有為自己設置的框架,終將被打破,
    在海裡的世界被擊潰,重整成一個新的我。
    我期待能就此化入魚群,遁然其中。

    以海平面為分界,栗光帶著氣瓶下潛,漂流在世界這一端與那一端,由自身的海洋體驗出發,記述在台灣、澎湖、綠島、澳洲、菲律賓、沖繩、馬爾地夫、印尼等地的潛水經驗,她關懷海中與岸上的一切生物,蘊含慈悲、溫暖的心靈之目觀視彼此;因為善感而能看得通透而厚實。靈動歡快細微的文字,對萬事萬物充滿敬畏呵護,並時時反思,融入豐沛活用的海洋生態知識,即使你從來不曾深入大海,也能順著她的字句顯現的盈動眼光,認識瞻星魚、黃尾擬花鱸、藍紋章魚、眼班雙鋸魚、海獅、硨磲貝,還有無論如何認也認不完全的海洋生物們,浩浩廣袤的海潮中,總有令我們著迷又摸不清的美好與可怖,懂得畏懼才知道渺小與發自內心的尊重海。

    輯一「如果為了遇見你」,她在海中看見自我,挖掘內在,在栗光的身上將驚訝發現,我們對潛水熱愛者的想像或許太過局限,潛水除了是考驗體力,亦是延展內裡,越是痛苦,因為熱愛而願意傾倒自己,在踩過痛苦的界線後越可見柔軟與自由。
    輯二「交出眼睛的動物」,書寫下水後親近的生物與海上活動,海潮茫茫,有些美麗閃動的生命或許一輩子只能遇見一次,軀體與靈魂交會,毋須語言,是震顫動驚喜的一期一會。

    海平面之上,
    海平面之下,
    大魚群、小魚群走過,她也走過,
    再將自己靜靜地傾入海流之中……

    =精彩摘錄=

    〈潛入星空之海〉
    Ian與潛伴的光成為海中唯一的指引與依賴,藉著那樣的微光,我們探看從未涉足過的世界:縮窩在礁岩裡的海膽們出來活動了,一隻面相兇狠的瞻星魚抖落細沙,顯現真身,尾隨數隻小魚游經我們的面前,最後降落在另一處沙地上,扭扭身軀,神奇地將自己再度隱蔽於沙地之下。就這麼一眨眼的工夫,我已無法從那片地上找出一點端倪。
    來不及破解瞻星魚的隱身術,Ian把我們帶到了平地,指示我們關閉手電筒。我輕輕按下開關,手指卻不敢離開按鈕,心底抗拒著黑暗。但,當所有光源從手中流逝,我才發現夜裡的深海並非幽冥,暗眛中依舊有微弱而堅定的細束月光,穿透稠密水波。

    〈一件很小很小的事〉
    帶著不安下潛,胃傳來一陣陣躁動,不要聽,不要感覺,把心思放在呼吸,傾聽二級頭的吸吐,觀看眼前的景物。深度逐漸增加,水不冰,恰好撫過剛才顫慄的軀體。我的肢體鬆了下來。
    魟魚走過,鯊魚走過,大魚群走過,小魚群走過,我走過。
    三十八分鐘後,我再次上了船,世界沒有奇蹟,胃依然疼痛,但疲累和藥效令我昏昏沉沉,把頭緊緊靠在椅子上,作了一些像夢的東西,陽光烈烈地燒著我的背。
    回到陸地後,這胃痛繼續伴隨我直到旅途結束,依舊蠢蠢蔓延著。
    我是真的傾倒了生命在海裡。

    〈拜訪魚的村落〉
    我用快門「吃」下眼前一隻隻魚,反覆咀嚼他們與生俱來的色彩與柔軟細緻的身段。這樣的海底世界使我感到迷惑,懷疑自己本是一條大魚,偶然游經此處,出於好奇而改變航道,拜訪這群「小東西」。
    不過,可不是所有魚類都歡迎我這樣的巨無霸。身形嬌小卻十分注重隱私的海葵魚如同大明星,保持距離拍兩張照片可以,要一稍稍越界,立刻衝到你面前,給你一個海葵魚能做出的最兇狠的臉;體形大一點的角箱豚,頗有天涯任我行的模樣,餘光打量著我,但步伐不止;有毒性不喜寒暄的獅子魚,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依然故我地將全身唯一脆弱的腹部緊緊貼在石上。最後是不能被稱作小東西的薯鰻,身體的一大半蜷伏在岩中,單單探個頭出來,什麼也不用做,光對上眼神,就讓我瞬間背脊發涼,退避三舍。

    〈Anilao的神之眼〉
    S是唯一沒有相機的人,先前幾次潛水常拉著我們看他發現的寶貝,讓Joel跳腳,好似拍了那些又大又顯眼的生物,傳出去會損傷他名譽。然而經過這些天,單靠眼睛記下生物的S,或許最得Joel真傳。他靠一己之力找到了紅毛猩猩蟹,喚我過去,也吸引了Joel的目光。像抓到學生作弊,他緩緩游來,卻在與小蟹對上眼時瞬間軟化,做出「請繼續拍」的手勢。
    至於我,退得真的很開,欣賞起一隻海鰻。印象裡,他們白日多躲在穴中,但眼前的卻一反常態在外游動,甚至從我腹前大剌剌經過,讓人不禁用相機追蹤下去。一錄,怪事接二連三出現,有兩條大魚跑來,相伴他左右。大魚不小,但也沒到足以與海鰻匹敵,如果是我就不會靠他這麼近。正這麼想,海鰻竟跟著兩隻大魚往前游去,彷彿前方有什麼事正在發生,只有他們才知道。回程時,我轉述給大家聽,玠文很敏銳,想到之前引起討論的網路影片,告訴我們潛水員發現海鰻會和其他魚類「相揪吃飯」,合作狩獵。

    作者簡介

    栗光
    現任職於聯合報,執編繽紛版。2011年成為開放水域潛水員,2013年取得進階潛水員證照,一路學習至今。因為相信人要對他者產生關心,有時候需要一位共同友人,所以想透過書寫成為這位友人,以文字鋪設出一條通道。
    作品散見於各大報章雜誌,曾獲桃園文藝創作獎、梁實秋文學獎等,為青輔會「青年壯遊台灣」第二屆實踐家、2019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海洋藝術創作類」得主。
    粉絲頁|藤壺之志 www.facebook.com/T.cat0713/

    媒體推薦

    陳芳明 作家、學者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作家 布朗尼飛魚/進階潛水員 專文推薦

    小熊老師林德俊/文化社造工作者
    王盛弘/作家
    宇文正/作家
    李霈瑜/「水下三十米」節目主持人
    林季儒/基隆市銘傳國中閱讀推動教師
    金磊/台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
    陳琦恩/台灣潛水執行長
    陳楊文/海洋作家
    張正杰/台灣海洋大學台灣海洋教育中心教授
    張祖德/2019年全國師鐸獎得主、澎湖馬公高中海洋教育教師
    黃美秀/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
    黃宗慧/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愛上海洋‧共同大推(按姓氏筆畫排序)

    =各界好評=

    潛水時不要講話,認真玩潛水可以從每一支氣瓶體會到生命中的心靈課題。讀這本書要朗誦或笑出聲沒有關係,開閱之後自然會跟著溫暖的黑潮文字漂流,潛讀之後眼睛捕捉揪心的蝓句,耳朵聽鯊鯊的翻頁聲,進入忘我自然就靜悄悄,潛完之後,必然減壓。——布朗尼飛魚(進階潛水員)

    海,是生命的搖籃。成長於四面環海的美麗臺灣,每個台灣的孩子都應該認識海洋,擁有欣賞海洋與愛護海洋的基本能力與素養。在海洋教育的延伸閱讀裡,能帶著孩子們在文字裡跳過一波一波的浪花, 能帶著孩子們在書頁中張亮一雙一雙的海洋眼睛,能帶著孩子們潛進海底體驗並驚嘆生命的神奇與搏動——栗光在這本可愛的小書裡都做到了。
    非常榮幸能向國中端的親師生推薦這本——融合閱讀、生物、藝術與生命書寫的跨域海洋散文集,相信您也會和我一樣深深的愛上它的美麗與無垠浩瀚。——林季儒(基隆市銘傳國中閱讀推動教師)

    海洋很少會出現在台灣人的生活裡,除非跟海有特別的連結,就像我一樣從小就在潛水世家長大,跟海一輩子脫不了關係。
    不過我們也很困擾如何將海洋傳遞給更多人知道,看到了栗光的文字後,透過她的視野,我才發現了海的面貌其實有很多面。
    隨著書中一篇一篇的故事,我好像在世界的海之間跳躍者,也隨著看見了故事中的海。
    如果你是一個潛水愛好者,你一定要看看這本書,你將透過作者的文字,發現原來海有這麼多的感情,有這麼多不同的樣態。
    如果你是一個不常到海邊的人,你更應該看看書中的故事,或許你就能夠了解潛水員眼中的海洋世界。
    接近海洋的方式應該是很多元的,透過一本書,安排一次旅行,或者實際到海裡看看,我相信你都會有所得到的。——陳琦恩(台灣潛水執行長)

    從人類的文學史來看,自詡為海洋文學者,大都在闡述人與海洋間的對抗。本書透過現代便利的旅遊機制、海洋資料庫、水下呼吸與攝影科技,更加上以一顆細膩的心,細訴人與海洋的關聯、對海洋的愛戀。 帶讀者探索既熟悉又未知的海洋生態,尤其對位處在台灣島嶼的島民,本書開闊我們海洋心靈空間,見到海洋的幸福。——陳楊文(海洋作家)

    作者透過旅行與體會海洋之旅,感受與抒發情感,為一本可深入閱讀的海洋散文作品。——張正杰(台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教授)

    潛入深海需要極大的勇氣:從繁複的水肺操作、緊迫不適的防寒衣到令人使勁虛脫的蛙鞋。需面對暈船、暈浪、迷航、溺水、漂流、減壓症、氮醉種種風險。 但海下的世界對作者來說,都如同小王子的玫瑰。文章所述的一切都是apprivoiser(法語馴服之意),那是對海洋心甘情願的馴服與被馴服,與水下生物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其間需要極大的毅力與愛。若無藤壺之志豈能如此堅忍不拔?——張祖德(2019年全國師鐸獎得主,澎湖馬公高中海洋教育教師)

    我很享受閱讀本書的過程,在作者敏銳的感受與細膩的述說下,渺小與巨大同現,理性與感性交疊,嘆息與希望共存。文章中下潜的是生命的深度,海底與潮汐間是實境秀的情境舞台,透過對海中生物顯現與消逝的觀察,尋找的是意義的存在,雖然反覆走向遠方,終究還是與自己相遇。在人世的潮間,以堅定的駐守姿態,經歷潮起潮落,燃起藤壺之志。——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2)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37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