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陪伴孩子到放手單飛的【教養守則】
為什麼女孩重溝通,男孩重尊重?
為什麼提早教育,卻讓孩子沒了學習動力?
決定孩子未來成就的,不是在學校考多少分、考第幾名,
而是不論到哪,都能自動自發學習的關鍵能力!
嬰兒不是天生聰明,是「親子對話」能讓他們變得聰明! 新手父母必讀,從家有寶寶的第一天起,就不應錯過的暖心育兒之作。 無關貧富,不論貴賤,「3000萬字計畫」帶你提升親子對話質量, 不必花一毛錢,你與孩子的正向話語,就是幫助大腦發展的那把鑰匙!
我們從上一代獲得的教養,以及那些教養方式對我們養兒育女的影響,也可能是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可能會犯下的錯誤。本書作者菲莉帕身為心理治療師,有機會觀察親子關係是如何變調的,以及如何讓它恢復正常運作。這包括如何處理你和孩子的感受;如何傾聽孩子,以便更瞭解他們;如何與孩子建立真正的聯繫,而不是陷入令人疲憊的...
她啟發了多位矽谷傳奇人物,包括賈伯斯。 她的三個超高成就女兒登上《時代》雜誌,力挺媽媽的教養哲學。 她在全球最競爭的學區教書,累積近四十年第一線經驗。
在與孩子的飲食大戰中,身為父母的你總是節節敗退、束手無策? 靈活運用書中的10大飲食準則,你也能教出樂在吃食的健康孩子! 孩子挑食不愛吃飯、吃頓飯搞得像打仗,讓你一個頭兩個大? 法國孩子為何飲食均衡、愛吃各類蔬果又不貪吃零食,坐在餐桌前還規矩有禮? 且跟著作者一同揭開法國人教出健康不挑食孩子的祕密...
這本書是你從新學好小學算術的起點, 也是你幫助孩子認識數學之美的契機。 小學算術是人生最重要的數學課, 你可以不懂微積分, 但你幾乎每天都會用到小學等級的算術, 然而,唯有了解算術的人, 才能真正帶領小朋友, 領略數學之美。
學會安頓自己,好接納全部的你 同理彼此,實踐親子間最堅定的愛 蒙特梭利專家、 暢銷書《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 作者羅寶鴻全新著作
我們與孩子的距離,其實是我們與自己的距離。 學習做個不完美的父母,找到屬於你的教養力!
108新課綱即將上路,跨領域學習成為必須, 孩子的閱讀理解與思考探究能力,才是從容應對未來的真實後盾。 一步一腳印推動青少年閱讀素養的先鋒推手、《閱讀理解》學習誌創辦人黃國珍, 第一本深入淺出暢談「閱讀素養」,跨領域剖析學習本質,帶你從閱讀練就思考力的專書。
為人父母者,都期待孩子積極學習、成龍成鳯,
但孩子是不能催熟的,尤其從大腦實驗上就可以看出,
每個孩子的天生資質、學習進展都不同,
與其賣力推著孩子前進,
不如瞭解他們的天賦所在,
順著天性扶持成長。
在這個世紀,有好奇心、執行力和毅力才是符合新時代要求「聰明」的人,
過分強調智育「背多分」是十九世紀過時的唸書方法。
要背的東西交給電腦去記,把孩子大腦的資源釋放出來,重新組織整理。
父母應該在乎的不是孩子在學校考多少分、考第幾名,
而是能不能把一件困難的事做好,
讓每個孩子都能自動自發學著解決問題,
為自己的學習成就負責。
我們要相信,孩子天生是愛學習的,
不必強迫他們非要怎麼做不可。
父母師長適時的陪伴,適度的引導,
最後捨得放手讓孩子去飛,尊重、信任,
並給孩子自主空間選擇與思考,
才會有超乎期待的下一代。
作者簡介
洪蘭
台大學士,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
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及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
在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在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1992年返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
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
現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台北醫學大學及清華、交大、陽明、中央四校聯合系統講座教授。
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
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
先後到台灣大大小小一千五百所以上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
已翻譯五十七本書,並在各大報章雜誌寫專欄。著作繁多,
包括《講理就好》系列十本(遠流出版),《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
《從大腦看人生》《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歡樂學習,理所當然》
《見人見智》《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決定未來》
《打開大門,讓世界進來》(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