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專輯是「香港:破局與困局」。
香港由「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了持續超過半年的抗爭,引起全球關注,觸動了中港台的地緣關係,改變了香港的政治版圖。
《反抗的共同體》詳述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的源起、過程與影響,擴及中共政權的因應、國際之間的角力(包括台灣),最終試圖逼近反抗運動如何形塑這一代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進而長出一個命運共同體。
2009年,中國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鉅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至今十年已經過去,中國的紅色滲透效果如何?民主世界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如果被中共的宣傳機器徹底佔據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當民主國家獨立運作、作為第四權的媒體,都變成中國官方關係企業以後,我們還能知道...
厭女從不是個人問題,更不需要真正厭惡女性, 重點在於權力結構。 難道,我們不是活在一個進步而平等的社會? 當性別平權看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厭女反撲才正要開始
一座大城市,就這樣突然靜了下來。 它什麼時候再醒過來呢? 城市,被封鎖了。人的聲音,不見了。 ★ 微博首發191萬閱讀次,轉發近5千次,7百餘則留言,1萬多人按讚。 ★ 英國《BBC新聞》精選轉載。 ★ 美國《紐約客》雜誌、《每日星報》、法國《法新社》、韓國《首爾報社》、阿根廷《號角報》報導。 ...
不只美國人,全世界都在問:美國到底怎麼了? 《暴政》作者提摩希.史奈德鬼門關前走一遭親身體驗 受金權、政治操弄的崩壞醫療與崩解中的人權 「就像世界上所有發生過的事一樣,我會有如此遭遇並不是因為運氣差,而是整個系統都出了問題。」 「我自身的不適是有意義的,它幫助我了解這個社會的病。」 ──提摩希•史...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混亂世界的堅定回應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作者艾塞默魯一致推崇「必讀之作」! 世界沒有愈變愈好,反而深陷各種困擾。焦躁不安的時代,更需要有憑有據的清晰思考。
★台灣媒體《報導者》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第一手紀實 烈火黑潮背後,是回歸22年的情結積累,反修例的6個月催化了反中的心結。歷經四任特首,中國治理方式全然改變,共產黨透過第二支線以中聯辦治港;在香港的菁英階層分化為民主派和親中派;港警在此次運動中更看出不再只聽令於港府。香港全城演變為支持建制派的藍...
香港由「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了持續超過半年的抗爭,引起全球關注,觸動了中港台的地緣關係,改變了香港的政治版圖。如今運動的激烈與激情暫時沉寂下來後,困在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當下,回望幾個月前的一切,頓然有一種不真實、不確定的感覺,到底一切都成過眼雲煙?還是化成潛流留待日後再次爆發?
幾位論者雖然立場及關懷迥異,但都指出了此次運動作為「非常態政治」的一面。不單原有的政治秩序無法運轉,運動的激烈抗爭手段更衝擊倫理、道德規範及底線,也引發更多暴力、更大規模的警察打擊,數以千計示威者被捕,這都是香港前所未見的。同時,運動也無法重建早已失效的政權與社會互動機制,更遑論政治解決與改革方案,卻把政權的管治權威推向更深的危機。
在原有大局已破、懸疑未決、前景不清之際,專輯的五篇文章從幾個方面點出香港「非常態政治」的意義,但絕無蓋棺定論之意,反而指出當下為居間、膠著、過渡的時刻。在這樣的困局中,我們都需要有著與它共存的耐性,以及克服它的日常鬥志。
本期還有對疫情關注的兩篇文章,以及其他學術論文。
作者/編者簡介
作者:吳玉山、何乏筆、林滿紅等
吳玉山(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何乏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林滿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陳康寧(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郭亞珮(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歷史系資深講師)
呂大樂(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
王超華(居美獨立學者)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
陳景輝(香港文化和政治評論撰寫人)
葉蔭聰(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
曾金燕(以色列海法大學亞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徐振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東吳大學政治學系退休教授)
許偉恒(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畢業,現職中學教師)
胡 成(南京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
郭于華(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編者:思想編輯委員會
編輯委員名單
總編輯:錢永祥
編輯委員:王超華、王智明、沈松僑、汪宏倫、林載爵、周保松、陳宜中、陳冠中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