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編輯委員會

思想編輯委員會

  • 電子書: NT$ 252

    張灝先生跟林毓生先生先後在2022年4月和2022年11月去世。他們兩位跟殷海光先生有深厚的師生之情,也進一步發展了殷先生的自由主義信仰。

  • 電子書: NT$ 252

    本期的專輯是「廣角度看動物」,共有10篇論文,分別從歷史與生態的角度,重新反思動物議題的定位、聚焦討論科學知識如何幫助動物個體及學生的教學、應用社會工作、法律及服務設計等領域的方法,建構各種機制,以便動物在人的社會中被友善對待。

  • 電子書: NT$ 252

    本期的專輯是「後全球化視野下的俄烏戰爭」 俄烏戰爭是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具有轉捩點意義的重大國際事件。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是「余英時與自由主義」 余英時先生是中國思想史的大家,對當代中文世界的人文學術以及文化意識影響廣遠。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是「記疫共同體」,收錄7篇論文。 2019「COVID-19」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是「五一三的幽靈」,收錄了七篇文章。 雖然一般認為五一三事件是一場針對華人而起的種族暴動,但其實因暴動而受害的不僅僅是華人而已,還有印度人和馬來人。

  • 電子書: NT$ 247

    本期的專輯是「解讀美國大選」和「華人世界的川普論爭」 在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當中,現任的共和黨川普總統敗給了民主黨的挑戰者、前任副總統拜登……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是「新冠啟示錄:從全球化到人類世」,面對新冠病毒史無前例的衝擊,全球在驚恐之餘,各方都開始思索下一步應如何踏出。

  • 電子書: NT$ 234

    《南洋魯迅:接受與影響》以「南洋魯迅:接受與影響」為題 魯迅自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越南讀者最熟悉的中國文學代表作家,他以「世界文壇大文豪」和「中國文化革命主將」的雙重身分徘徊於越南文壇。

  • 電子書: NT$ 234

    「米兔」運動起自美國,但旋即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引起迴響。 表面上,網路社交媒體起了極大的擴散作用;但是性騷擾問題的普世性,才是整個米兔運動的真正動力所在。

  • 電子書: NT$ 234

    五四新文化運動在百年中國歷史積累了什麼精神遺產? 2009年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五四」一百週年(思想37)》發表余英時先生的專文與唐小兵先生對余先生的訪談,縱論五四運動在思想上的複雜結構與歷史上的持續作用。

  • 電子書: NT$ 234

    「思想36」的專題是:「天下」作為意識形態 十餘年來,「天下」這個議題不僅是史學與政治哲學的學院問題,還涉及了中國人如何界定自身,如何想像世界,如何想像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具有非比尋常的現實意義。

  • 電子書: NT$ 234

    近些年來,美國領導地位的相對衰退、歐盟的整合危機、中國的強勢崛起,以及新興民主的向下沉淪,都歷歷在目。

  • 電子書: NT$ 234

    《全民基本收入:理念與實踐(思想34)》的專題是「全民基本收入:理念與實踐」 「全民基本所得」是一個古老的烏托邦理想,乍見之下有些聳動,但它不僅沒有像其他的烏托邦一樣歸於破滅消散,近年來反而益發顯露生機。

  • 電子書: NT$ 234

    《思想》(Reflexion)雜誌系列榮獲2017韓國坡州亞洲出版獎策劃獎! 2006年聯經出版的《思想》雜誌創刊,是一份談論思想的刊物,讓各種議題脫離政治立場的對立,回歸正常的思想論辯,由中央研究院錢永祥教授擔任總編輯。

  • 電子書: NT$ 234

    《文革五十年祭》(思想32)的專輯是「文革五十年祭」,共收錄四篇重量級文章,分別是:

  • 電子書: NT$ 234

    《思想31:民族主義與歷史意識》有三個專輯 第一個專輯是「教科書中的歷史意識」,針對大陸和香港的三篇文章,剖析兩地歷史教科書與現實政治的糾葛,值得參考。

  • 電子書: NT$ 234

    《思想30:宗教的現代變貌》共有「宗教的現代變貌」和「反思1949史觀」兩個專輯

  • 電子書: NT$ 234

    動物倫理學的出現,不僅為動物的命運爭取到道德的地位, 也突破了西方道德思考傳統體質上的盲點。

  • 電子書: NT$ 234

    《思想》第28期的主題是「大馬華人與族群政治」 與其他各國的海外華人社群一樣,在很大的程度上,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形成與近代中國的危機息息相關,它可說與兩岸三地分享著相同的「現代」命運。然而,與其他海外華人社群相比,馬來西亞華人卻有其獨特性,這和它的人口比率有極大的關連。

  • 電子書: NT$ 234

    《思想》第27期的專題是「太陽花之後」,共收錄10篇文章。 在太陽花期間,新生代受到啟發,自身觀點逐漸成形。除了左右之辯,策略上的調整亦成為「後太陽花時代」的重心。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題是「香港:本土與左右」,共收錄6篇文章。 這幾年,香港興起了本土意識的話題,也出現了不少訴諸本土意識和香港人族群身分的新興社會運動。

  • 電子書: NT$ 234

    「思想25」的專題是「在台灣談中華文化問題」 從明確的「本土」視角出發,整理中華文化在台灣的複雜積極含意,充分反映了台灣的自我意識趨於成熟,不再逃避在自我與他者之間進行對話與承認。

  • 電子書: NT$ 234

    《思想》第24期的專輯是「音樂與社會」 這個專輯緣起於Rob Wilson教授2012年訪台時,以「鮑伯狄倫在中國」為題所舉辦的論壇。

  • 電子書: NT$ 234

    《思想23》的專輯是「女性主義與自由主義」 本期收錄了〈中國大陸自由主義者為何不支持女權主義?〉、〈女性主義vs.多元文化論?──反思兩者間的「緊張關係」〉、〈基進女性主義的強暴論〉、〈認識女性主義〉、〈女權運動與自由主義思潮的對話〉等文章。

  • 電子書: NT$ 234

    《思想22》的專輯是「走過八十年代」 1970年代的台灣,在政治上開始「回歸現實」,在文化上「回歸鄉土」……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是「《四書》應該必讀嗎?」 起源是民國100年10月22-23日,台灣哲學學會假台北醫學大學舉辦2011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是「儒家與現代政治」 1.張灝,〈政教一元還是政教二元?:傳統儒家思想中的政教關係〉 2.姚中秋,〈儒家復興與中國思想、政治之走向:一個自由主義者的立場〉 3.陳昭瑛,〈徐復觀與自由主義的對話〉 4.劉擎,〈儒家復興與現代政治〉 5.周濂,〈哪種公民 誰的宗教?:評陳明〈儒教之為...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是「香港:本土與回歸」 香港脫離殖民統治和重新成為中國一部分,已經14年了,香港人——由政府高層到一般市民——似乎依然未有認真做好準備,在不同領域及方面去面對回歸、「一國兩制」及它們所帶來的挑戰。

  • 電子書: NT$ 234

    中國正在崛起,成為世界強權,不過中國的崛起具有甚麼普世的意義,代表怎樣的歷史突破,仍然並不明朗,更為周邊國家所憂慮。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是「死刑:倫理與法理」 死刑的存廢問題,在台灣社會引起了熱烈而且不斷的爭論。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台灣史:焦慮與自信」 有許雪姬的台灣史研究三部曲:由鮮學經顯學到險學,探討因論述多於考訂,造成史家失去了應有的技藝,使歷史學成為沒有特色的學門;有莫達明的台灣本土史學的建構與發展 (1972-2004),討論民主轉換與台灣人民自決之嚮往解釋了1980年代由台灣史學所帶起之轉折點,敘事方...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文化研究:游與疑」 文化研究的思想核心不在定於一尊的理論範示或是全包式的文化想像,而在於「不斷變化的知識活動」。

  • 電子書: NT$ 234

    台灣常被認為是個「親日」、「哈日」甚至「媚日」的國度,但究竟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對於日本抱持何種欲望與想像,恐怕一時片刻說不清楚。

  • 電子書: NT$ 234

    1949年4月23日,共軍攻進南京;10月1日,毛澤東在北平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華民國就此退出中國大陸,輾轉「播遷」台灣,至今正好六十年。 如今,在台灣已經罕見「中華民國」一詞。

  • 電子書: NT$ 234

    在民主社會裡,「族群平等」與「言論自由」都是崇高的政治規範,不僅不容違逆,更應該儘量落實。 不過,如果這兩項原則竟然發生抵觸而無法兩全,那該怎麼辦?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是:「民主社會如何可能?二十年台灣經驗的反省」 希望對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有進一步的理解,也希望社會學的研究,對民主政治有所幫助,並對台灣的民主實踐進行反省與展望。

  • 電子書: NT$ 234

    兩百多年前,當歐洲的舊體制正在崩潰、「現代」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逐漸成形之際,「自由、平等、博愛」三個理念一氣呵成,凝聚體現了整個時代的嚮往。 但歷史演變弄人,這個口號所包容的一體社會理想,後來卻分化崩離,蛻變成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套意識型態,彼此呈現水火之勢。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思想》的專欄為「中國哲學:危機與出路」 李明輝教授的〈省思中國哲學研究的危機――從中國哲學的「正當性問題」談起〉,說明中國哲學研究的兩個錯誤……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思想》邀請四位作者,針對「後解嚴的台灣文學」展開討論。 我們所關心的,當然不是解嚴這個具體事件本身,而是這個社會一旦擺脫了威權政治所施加的束縛禁錮,前路操之在己,成敗得失要由自己負責了,其成果就格外值得理解和檢討。特別就思想、文化而言,瞭解解嚴前後的變化得失,更有助於彰顯台灣的思考主體,...

  • 電子書: NT$ 234

    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先生解除了實施39年的戒嚴令。當時之所以解嚴,主因應是外在的,包括了中國大陸以及蘇聯先後「改革開放」所造成的冷戰體制鬆動;但也有內在的原因,包括新生力量的挑戰與國民黨統治意志的衰退。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各篇文章涉及了社會運動、哲學、戲劇、文學、歷史、知識分子等多方面的話題。本期《思想》所涵蓋的地域也是非常廣袤的:不僅作者來自多個地區,所關注的範圍也包括了東亞、東歐、馬來西亞、香港,以及台灣與大陸的社會於思想。

  • 電子書: NT$ 234

    「週年」──尤其是十、百整數的週年,往往是驚醒記憶的時刻,迫使人們正視歷史的延續與教訓。不過,某個年份,可能可以聯繫到多個歷史上的事件或者人物,構成多面向的週年。

  • 電子書: NT$ 234

    一個時代的思想狀況,相當程度上是由先前階段的思想狀況演進發展而成。 回顧台灣社會幾十年的思想轉變軌跡,1970年代不能不說別具意義……

  • 電子書: NT$ 247

    文化與政治的滲透合一,影響非常廣遠。「文化政治」成為時尚之後,原有的政治形式與文化意識,都被迫有所調整。

  • 電子書: NT$ 234

    一份以「思想」為名的刊物,不能不強調思想的歷史性格;思想藉著歷史存活、在歷史中生長。

  • 電子書: NT$ 234

    1988年,聯經出版公司創辦了一份刊物,題名《思想》。 當時,台灣社會正在爆發前所未見的衝突與交替

  • 電子書: NT$ 234

    本期的專輯是「香港:破局與困局」。 香港由「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了持續超過半年的抗爭,引起全球關注,觸動了中港台的地緣關係,改變了香港的政治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