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誰是正統?世界秩序,誰說了算?
西方常說,應該提倡民主,但不能讓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掌權;
伊朗和伊拉克應該接受禁止核子擴散條約,但以色列不必;
自由貿易是經濟成長的萬靈丹,但農業不行……
★臺灣國際新聞指標自媒體「敏迪選讀」創辦人首部著作! ★幽默詼諧的口吻×好消化好吸收的解析×親近無距離的閱讀體驗,培養不被帶風向的國際識讀力,從這裡開始!
《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政治人物傳記, 講述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 如何從一位化學家、一位東德牧師女兒的身分, 走到了政治領域,擔任總理的位置, 並成為一股引領西方、歐洲世界不容忽視的力量。 本書由廣受自讚譽的傳記家、前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美國廣播公司新聞記者凱蒂‧...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 宋國誠教授,四大面向辛辣直擊中國失速中★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天下人不可不知!
文明的搖籃、發展與衝突、貿易戰爭、殖民爭霸、強權併吞、生態環境 海洋是世上最大犯罪現場?最多不法之地? 大海的一切,牽動著陸地上的人類,7大海洋的過去與未來如何影響世界?
他們曾攜手登上權力與財富頂峰,直到其中一人「被消失」…… ◤這是一本絕無僅有又極具時代意義的回憶錄, 講述一對中國企業家夫婦如何藉由結交權貴,將資產累積至數十億美元,又為何妻子會突然失蹤,並揭露中國紅色權貴家族與中國富豪共同攫取鉅額財富的內幕真相。◢
★ 蔡英文第一本自傳,揭露她的情感與歷練,吸引你的共鳴與回味。 「洋蔥炒蛋」,是爸爸傳下來的幸福記憶, 募款餐會上的「小英便當」,則集結了台灣各地的溫暖與期待, 這些菜色簡單樸實卻層次豐富,就如蔡英文的人生滋味。 有人說蔡英文是政治外星人,因為她的蔡氏邏輯讓沙場老將看不清、...
如果有一天中共發動對台戰爭, 如何將家人傷亡的危害降至最低? 如何讓事業承受的損失減至最小? 我們該怎麼做, 讓這一天,永遠不發生? == 採訪請益14位中共研究、軍事、保險、移民專家學者,全方位探討 == == 36位各界意見領袖感動鄭重推薦 ==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 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
一本書,可以是承諾,也可以是人民手上的檢核表。 最後一哩路也許漫長,但我們終將抵達。 接下來,改變的第一哩路就要出發。 這是我寫給你們的「聘書」, 是你們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對你們的承諾。 從現在開始,我們都是英派,蔡英文的「英」
《赤裸裸的共產黨》是一部保守主義的經典作品,該書出版於1961年是共產主義橫行的年代。二戰結束之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並在政治上輸出革命、推動共產獨裁,蠶食併吞小國。 本書以了解共產主義的哲學基礎,透析共產黨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指出共產黨人偏好暴力、好耍詭計、背信棄義,但全都被所謂的「革...
2020-2022這三年,對台灣極為凶險,因為有五個算總賬的日子都落在這三年之間 其間標誌性的時間點,由以下三件事組成,依時間發生的順序如下:(一)2020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二)2020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三)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三件事中每一件事的結果,都將牽動另外兩件事的結果。
最權威的國際關係名家,東吳大學教授劉必榮── 以宏觀的視角和具體而微的思路, 從蛛絲馬跡中透視世界局勢, 為讀者精采解析形塑今日世界面貌的關鍵事件, 一本書帶你掌握看世界的方法,擁有國際觀與思辨能力。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第一本完整公開蘇貞昌2019-2023重要施政與幕後專書 從婚姻平權、班班有冷氣、前鎮漁港、屏鵝公路、挺過百年大疫到應對百年大旱 10件影響台灣未來的施政大事紀,看見蘇貞昌的實學智慧 【蔡英文總統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蘇內閣任內重要施政大事紀與實施前後比較 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要為...
【本書特色】
◆ 國際關係的經典論著,以簡明直白的文字,深入淺出地闡述自冷戰結束以來國際局勢的演進,並針對各文明區域的未來發展,做出分析與預測。即使沒有相關背景知識,也能迅速理解與反思。
◆ 經歷四分之一世紀的反覆檢視與辯證,當今世界局勢的發展在在印證了杭亭頓的論點。唯有了解衝突的肇因,才能進一步探討如何修補與重建世界秩序。
◆ 針對東亞的局勢,無論是中國崛起的影響或兩岸局勢的演變,杭亭頓都有深入淺出的洞見與論述。處於廣義文明斷層線上的台灣,一定要對此切身相關的議題有所認識。
【文明是問題也是解方】
自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杭亭頓教授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發表〈文明的衝突?〉一文後,引起全球性的爭論,成為後冷戰時代最熱門的話題。他根據原先的論點,更進一步深入探索各項爭議,而發展成系統性的完整論著。在原先的文章中,他問道,文明之間的衝突是否將主導未來世界的政治?在本書中,他回答,不僅文明的衝突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而且建基於不同文明的新國際秩序也是避免戰爭的最佳安全保障。
【理論是預言也是事實】
在後冷戰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區別不再是意識形態或經濟,而是文化,各地區的文明越來越以祖先、語言、宗教和習俗界定自己的身分。全球政治正在沿著文化的界線進行重組,以新的組合與衝突模式取代冷戰時期的方式。目前最紛擾的地區都是位在文明的「斷層線」上,如波士尼亞、車臣、高加索地區、中亞、喀什米爾、中東、西藏、斯里蘭卡、蘇丹等,這二十多年來紛起的國際衝突在在應證了杭亭頓的觀點。
【國際關係的經典著作】
文明衝突論為真?誰對,誰錯?學術上,這恐怕永遠會是無解之題;現實中,歷史依然在前進中探索。杭亭頓在書中,對世紀之交的各種推動力量提供了深刻而有力的分析,處處充滿洞見。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認為本書是「冷戰結束以來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大膽,想像力豐富,並具有挑戰性的見解,對國際事務帶來革命性的看法」。在經過了時間的淬鍊,《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已成為探討國際關係、國際政治情勢的經典著作。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薩謬爾‧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
在哈佛大學任教近60年,曾擔任卡特時代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美國政治學會主席,創立歐林策略研究中心(John M. Olin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並擔任該研究中心所長。以對文明衝突的觀點而聞名。他認為,在後冷戰時代的世界中,暴力衝突不是由於民族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摩擦,而是由於世界主要文明之間的文化和宗教差異而形成。
杭亭頓對研究抱持開放的態度,接納不同論點的正、反面論述,其觀點對近代政治科學的理論研究影響甚鉅,在國際關係的實務上也有廣泛應用。其好友經濟學家亨利‧羅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曾如此表示:「全世界都在辯論他的想法。」
譯者:黃裕美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負笈美國愛荷華大學。返國後從事中英編譯工作凡二十餘載。早年在新聞局刊物《光華雜誌》和《自由中國評論》擔任主編、採訪及翻譯等工作,之後任職於《英文中國郵報》及法新社。1987年,出任聯合報系中文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總編輯,後轉任《聯合報》編輯部顧問。平時譯述以文學類見長,作品散見各報刊雜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