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深度媒體《報導者》年度重磅專題
★最具歷史縱深X全球格局的完整紀實
★47張全彩圖文故事+27篇深度剖析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一年來,這個世界怎麼了?
揭開病毒蔓延後的人性與未來,最全面與深度的紀實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2021唐鳳增【福】春聯,開放下載! 已購書讀者請直接下載附件zip檔~ 我的全部,都公開透明在這邊了; 我所看待的自由和未來,也將與各位一同分享。」 第一本經唐鳳認可,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台灣媒體《報導者》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第一手紀實 烈火黑潮背後,是回歸22年的情結積累,反修例的6個月催化了反中的心結。歷經四任特首,中國治理方式全然改變,共產黨透過第二支線以中聯辦治港;在香港的菁英階層分化為民主派和親中派;港警在此次運動中更看出不再只聽令於港府。香港全城演變為支持建制派的藍...
檢察官依法行事,竟會成為罪人? 我們的社會,究竟生了什麼病? 這是一本寫來改變社會的書,因為一切再不改變,也許就來不及了 披露檢察官、警察、媒體最真實的面貌 ★ 電子書獨家收錄〈作者辭呈〉
當病毒劫持世界,此時挺身而出的,竟是一群看起來不可靠的科學家和商人! 溯源超過40年 訪問超過300位產官學研專家 《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以宛如小說的筆法 生動展現新冠疫苗5大廠牌的激烈商戰
一座大城市,就這樣突然靜了下來。 它什麼時候再醒過來呢? 城市,被封鎖了。人的聲音,不見了。 ★ 微博首發191萬閱讀次,轉發近5千次,7百餘則留言,1萬多人按讚。 ★ 英國《BBC新聞》精選轉載。 ★ 美國《紐約客》雜誌、《每日星報》、法國《法新社》、韓國《首爾報社》、阿根廷《號角報》報導。 ...
★非營利深度媒體《報導者》年度重磅專題
★最具歷史縱深X全球格局的完整紀實
★47張全彩圖文故事+27篇深度剖析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一年來,這個世界怎麼了?
揭開病毒蔓延後的人性與未來,最全面與深度的紀實
◆曾經以為的郵輪療傷之旅,變成移動毒窟的驚魂記憶,在鑽石公主號與老父相繼確診的他,從惴惴不安到求助無門,與病毒共處長達五十天;
◆在疫情前後踏入婚姻的兩千多對兩岸平凡夫妻,承擔著社會矛盾與歷史巨石,在為之下煎熬地等待聚首,在境管措施的阻隔下,永遠錯過了某些人生;
◆ 衝鋒第一線載運病患的一一九救護員,竟然隔了整整一天,才發現病患是載送過高風險個案的計程車運將,經常回應民眾求救的他們,只能不斷向醫療體系求救……。
一支全新跨物種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
以十七年前SARS十倍以上的驚人速率疾速傳播,
先是困鎖超過五千萬中國人,再衝破洲際國境、蔓延全球,
讓全世界陷入封城隔離、經濟停滯、失業飆升的創痛之中。
這場疫病揭示著國際組織的失能、促動著各國政府的改革,
在防疫體制的大局之下,它更顛覆了每個人的生活日常,
因全套裝備汗濕全身的前線醫護、被社會拒斥更加嚴重的移工、
背負三十公斤重裝上陣的民間消毒師、分秒口罩不離身的你我……。
當疫情仍是現在進行式,我們更該擺脫恐懼,
以更理性與寬廣的視角,試圖找出畫下句點的捷徑。
從十七年前的殷鑑到十七年後的反思,
從世界局勢的洗牌到台灣未來的定位,
在疫情中看見被忽視的身影,挖掘被遮蔽的微光,找到災難背後共同的希望。
作者簡介
楊惠君
【策劃/主編】
從上個世紀開始跑新聞,歷經報禁解除後三度媒體巨變,從手寫稿到電腦打稿、從BB.CALL到智慧手機。先後任職《民生報》醫藥組記者、《蘋果日報》副總編輯,現為《報導者》總主筆兼採訪主任,曾獲曾虛白新聞獎、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卓越新聞獎、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獎。
【全書共同文字作者】
丁元元、史不凡、林雨佑、林慧貞、姜詠諺、柯皓翔、張子午、張軼、 張碩尹、曹馥年、陳映妤、陳潔、 廖珮雯、劉致昕、蔡百蕙、嚴文廷
報導者
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2016年至2020年,獲得亞洲出版協會(SOPA)獎、人權新聞獎、卓越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等即時、深度、調查、國際及攝影共55座國內、外重要新聞獎項。
歷年報導集結出版多本專書:《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的故事》、《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廢墟少年:被遺忘的高風險家庭孩子們》、《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凝視・1095──《報導者》2015–2018影像集》。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