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0 篇書評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

Palaces for the People: How Social Infrastructure Can Help Fight Inequality, Polariz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Civic Life

4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01/07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2358832
  • 字數: 167,681
紙本書定價:NT$ 420
電子書售價:NT$ 29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回應時代弊病,針對「原子化」、「散沙化」社會的對症下藥之書
人人都能共享的交誼空間,是讓公民社會重獲緊密連結與活力的關鍵解方!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36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 出版日期:2018-06-27
    電子書: NT$ 280

    比爾‧蓋茲2018年度選書 「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比爾‧蓋茲 「我窮盡畢生之力抵抗全球的無知,傳播基於事實的世界觀。 這本書是我的最後一役,是我設法影響世界的最後努力。」──漢斯.羅斯林

  • 電子書: NT$ 169

    《紐約時報》蟬聯暢銷榜冠軍、《華盛頓郵報》選書 AMAZON超過2000則讀者踴躍留言,佳評如潮! 提摩希‧史奈德(《黑土》作者、知名歷史學家):捨棄事實就是捨棄自由。現實世界並沒有「成人」。我們得自己收拾殘局。自20世紀提煉出的20則歷史教訓!不分階級、行業、領域,永久受用!

  • 電子書: NT$ 312

    這是歷史的幽靈徘徊不去的亂世 大濫殺、強制滅絕、滅種、滅族再度上演?!當今世界現況已和希特勒所處的世界愈來越像! 地球人口爆炸、乾淨水源短缺、糧食危機,外加全球氣候變異、天災人禍頻傳…… 一直以來我們誤會大屠殺的真正成因:生態恐慌和國家毀滅! 原來,人人都可能是滅絕的幫凶!!

  • 電子書: NT$ 322

    ★★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藍佩嘉對於臺灣教養現況的重要田野報告★★ 做父母,為何變得這麼難?? 以親職焦慮為鏡,折射出當代臺灣的面貌

  • 出版日期:2019-12-01
    電子書: NT$ 300

    這本希望之書, 寫給所有關心地球和人類文明的人, 面對未來的可能解答。

  • 電子書: NT$ 350

    i世代是出生於1995年至2012年的一代,相較於過往的世代都只是數位世界的移民,他們是數位世界的原住民,他們就是在網際網路中成長,更透過網路呼吸的世代。 這一個世代集體的心理狀態,對於網路的全然依賴,使得這個世代不善於實體世界的人際相處,拉長了童年期、延後了長大成人的時間,形成與過往的千禧世...

  • 電子書: NT$ 301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 詳細資訊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提名年度最佳書籍
    ★亞馬遜書店口碑迴響不斷,獲讀者四點六顆星高分推薦
    ★《救救我的羅曼史》、《獨居時代》等好評前著(共同)作者暨紐約大學社會學家
    回應時代弊病,針對「原子化」、「散沙化」社會的對症下藥之書


    人人都能共享的交誼空間,是讓公民社會重獲緊密連結與活力的關鍵解方!

    民主社會要能持續健全運作,不能只追求共同的價值觀,
    民眾是否享有能夠交流的空間也很重要!
    在這些地方,重要的人際連結得以建立,
    只要社會性基礎設施強韌,鄰里便能蓬勃發展,社會才會有良性對話。

    包含台灣在內,許多國家現今都面臨大難題──人心普遍淡漠、公民社會失去活力,
    資本市場中的瘋狂競逐與個人主義也導致社會失溫,原子化、散沙化現象日益明顯。
    究竟我們該怎麼思考因應,重新凝聚起社區與社會?面對這個當務之急,
    紐約大學社會學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認為,比起追求表面上共同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
    能讓大眾實際齊聚交流、培養感情的「社會性基礎設施」,可能才是那帖關鍵靈藥。

    與交通運輸、自來水、能源供應等實用導向的硬體設施不同,
    所謂的「社會性基礎設施」,更著重於讓民眾能夠交流、聯繫情感,
    像是圖書館、公共運動場、都市農地甚至校園,都可算是社會性基礎設施。
    它們擁有多元功能,可以提供教育推展、保健養生、社區與文化發展、社會救助等多種服務,
    讓人們自然強化向心力,降低甚至消除人際藩籬。

    而在氣候變遷致使天災頻繁、疫情橫掃世界的今日,
    社會性基礎設施更可幫助大眾建立互助網,在自保的同時也強化社會韌性,
    小至鄰里困境,大至影響整個社會的災難,社區成員都可相互扶持、
    共同向主政者提出訴求、齊心防災……,好處不勝枚舉。

    全球已有不少社會性基礎設施典範,像是:

    ☑ 冰島政府積極投資地熱供暖系統,善加利用當地的天然資源,將多為免費入場的公眾溫水池開放給所有人使用。
    市民在大家戲稱為「燉肉鍋」的暖心設施中,甚至能與政治人物水中論政,討論社會議題,也拉近彼此距離。

    ☑ 紐約市立圖書分館會定期舉行各館連線對抗的「Xbox虛擬保齡球賽」,跳脫圖書館給人的既定印象來辦活動。
    圖書館除了是社區居民閱讀與吸收新知的地方,民眾也會因為參與了有趣的館內節目而有所交流,凝聚鄰里向心力。

    ☑美國芝加哥警方長久以來與特定地區有色人種居民不睦,近期開始嘗試在警局闢建開放大眾使用的場地,如籃球場,
    未來也可能增設圖書室、電腦室,以供警、民進一步交流,熟悉彼此,為一種另類的社會性基礎設施。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鑑於該國地狹人稠且人口不斷老化,開始研擬可望融合長者與兒童生活圈的多代同堂宅──
    全國有80%高比例的國民獲得住房政策補貼的星國,現已認真面對高齡社會衍生的新問題,更力圖搭建不同世代間的橋樑。

    ☑ 賓州園藝協會整理了費城素來治安不良的廢棄街區四千多塊空地,改造成開放式綠地及小公園,
    經十年觀察評估,研究人員發現根本不用下重本提高警力與警務方面預算,環境綠化便能減少犯罪,居民外出走動意願也高了。

    ☑ 瑞士政府設立的海洛因吸食區不僅是讓民眾注射毒品的場所,也屬於社會性基礎設施,
    而癮君子、輔導員和醫師更可定期在此互動。這些場所雖並非全然宜人,卻盡可能布置得舒適健全,政府多少也能替成癮者淡化汙名。

    毫無疑問,硬體基礎建設對於社會來說不可或缺。然而,同樣重要的是在社會分崩離析前,
    在各個角落為民眾建立社區意識,提高凝聚力,而打造「社會性基礎設施」正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這項任務很艱鉅,但要弭平衝突不斷、分歧漸深的裂痕,我們任重道遠。

    作者簡介

    艾瑞克.克林南柏格Eric Klinenberg
    紐約大學公共知識中心主任,同時也是一位社會學者。除了出版書籍與學術文章外,克林南柏格也為《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財星》雜誌(Fortune)、《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衛報》(The Guardian)等媒體供稿。他與阿茲•安薩里(Aziz Ansari)共同撰寫的前作《救救我的羅曼史》(Modern Romance,繁體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曾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克林南柏格在台灣出版的作品另有《獨居時代》(Going Solo: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漫遊者文化出版)。歐巴馬總統任內曾針對全球氣候變遷而推動新式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為此舉辦設計競圖:「用設計重建」,克林南柏格受到延攬,擔任該次競賽中的研究主任。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兼任講師及自由譯者。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建立「天地無用」部落格,分享多年的學習英語心得。

    媒體推薦

    ▍好評讚譽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讓我驚艷。身為建築師,我十分清楚建設公民場所何等重要,
    這些場所包括音樂廳、圖書館、博物館、大學和公園,以及所有開放式場所,
    民眾可以在那裡聚會和分享經驗。替人們創造美好的地方非常重要,
    這就是我與克林南柏格的共同看法:我們都相信,美麗──這種美好的場所──可以拯救世界。」
    ──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義大利建築師

    「哇!這本書論點全面、有趣,且很有說服力,作者闡述了重建社會性基礎設施能怎麼樣化解社會分歧,
    讓社會向前邁進。我等不及要將本書分享給跟我一樣陷入『意識形態氣泡』的人!」
    ──喬恩.史都華(Jon Stewart)/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

    「兩極分化正在削弱我們的民主,艾瑞克.克林南柏格闡述聯繫我們並構成公民生活基礎的實體場所。
    人們會在社區花園、遊樂場或圖書館碰面,所以會彼此關心。這些體驗並非從虛擬世界能得到的;
    它們真實存在,對我們的未來至關重要。這本精采的書籍指出民主社會如何才能蓬勃發展。」
    ──史蒂文.李維茲基(Steven Levitsky)、丹尼爾.齊布拉特(Daniel Ziblatt)/《民主國家如何死亡》(How Democracies Die,繁體中文版由時報出版)作者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34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