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臺灣優勢,壯大僑胞!
匯聚僑胞能量,壯大臺灣!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 宋國誠教授,四大面向辛辣直擊中國失速中★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天下人不可不知!
★ 蔡英文第一本自傳,揭露她的情感與歷練,吸引你的共鳴與回味。 「洋蔥炒蛋」,是爸爸傳下來的幸福記憶, 募款餐會上的「小英便當」,則集結了台灣各地的溫暖與期待, 這些菜色簡單樸實卻層次豐富,就如蔡英文的人生滋味。 有人說蔡英文是政治外星人,因為她的蔡氏邏輯讓沙場老將看不清、...
如果有一天中共發動對台戰爭, 如何將家人傷亡的危害降至最低? 如何讓事業承受的損失減至最小? 我們該怎麼做, 讓這一天,永遠不發生? == 採訪請益14位中共研究、軍事、保險、移民專家學者,全方位探討 == == 36位各界意見領袖感動鄭重推薦 ==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 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
一本書,可以是承諾,也可以是人民手上的檢核表。 最後一哩路也許漫長,但我們終將抵達。 接下來,改變的第一哩路就要出發。 這是我寫給你們的「聘書」, 是你們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對你們的承諾。 從現在開始,我們都是英派,蔡英文的「英」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苗博雅首次公開談論童年、求學、愛情生活、參加社運、從政的全路程! *剖析政治人物的「孤獨十一講」,如何從「理想主義者」進化成「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從大安區到國會,如何邀請大家一起向前一步,讓改變真的發生!
個人崇拜,是暴政的核心 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如何精心打造受人民景仰的虛偽形象 同樣的招數,是否也正在當今社會上演? 《經濟學人》2019年度最佳選書 《解放的悲劇》、《文化大革命》作者 揭露當代中國真相的歷史學家 馮客 全新力作
繼《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後,論文寫作秘笈的「如來神掌」第三式──《研究研究論論文》正式推出,教你研究歷程、寫作技巧、規劃報告的完勝秘訣! 不要告訴同學,趕快買一本回家偷練,保證去傷解鬱。 讓你研究功力精進,論文寫作順利,從此笑傲學術江湖!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第一本完整公開蘇貞昌2019-2023重要施政與幕後專書 從婚姻平權、班班有冷氣、前鎮漁港、屏鵝公路、挺過百年大疫到應對百年大旱 10件影響台灣未來的施政大事紀,看見蘇貞昌的實學智慧 【蔡英文總統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蘇內閣任內重要施政大事紀與實施前後比較 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要為...
「為什麼中國要拘禁我?」 日中青年交流協會前會長・鈴木英司,被不承認的間諜罪行判六年徒刑,總計關押6年3個月。這是他的回憶與見證。 2016年7月,從事日中友好活動30年的鈴木英司被北京國家安全局以「間諜罪」拘留,並被名為「監視居住」的方式監禁七個月、審訊、逮捕、審判、24小時監視。在監視居住和...
◎流亡三十年得數十萬言,蘇曉康叩問世道於星雲無語之時! ◎晚清有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細描官場黑暗、人性醜惡,今有蘇曉康《鬼推磨》記錄1989-2019魔幻三十年--更無法無天、怪誕荒謬的世界政局與社會亂象。 ◎破解中國經濟崛起的「全球化」背景,西方民主體制包裹的利己內核如何戰略...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 公民享有了政治自由, 但陷入了良好生活與現實的落差。 政府的失能、社會經濟進展的期望、道德的標榜、 政治的腐化、社會正義的籲求、貧富差距的糾結。 台灣民主要能穩健發展,不致走向自我毀滅, 成為台灣社會民生關切的問……
「菜市場政治學」所涵蓋的題目包山包海,上自國家認同(要統還是要獨)、政府體制(要總統制、內閣制還是雙首長制),下至投票傾向(是藍是綠還是白)和民調技術(為什麼一千人的問卷就可以推估到全國?市話民調根本就已經無法問到年輕人了啊)。因此「菜市場政治學」第一卷〈選舉專號〉決定以今年11月24日即將舉行的地...
地動天搖、樓起樓塌,從 1912 年到 2018 年,中華民國的斷交史歷經了哪些演變?在外交雪崩之後,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呢? 本書由「法律白話文運動」團隊集體書寫,透過十篇文章,從歷史與法律的角度,剖析中華民國外交與斷交史上的曲折演變。
Sabai, Sabai! 長年在政大授課的童教授,人生第一次來到泰國這個「微笑國度」,竟然就是擔任中華民國駐泰國大使!
學者從政,童振源駐泰1000多天,帶回什麼寶貴經驗?
他發現──
✓唯有尊重當地文化,推出切合在地需求的政策,才能真正打造互惠利基!
✓影視節目與歌曲是臺泰共同的話題,文化軟實力零距離凝聚兩國民情!
✓僑胞力量無限大,外交無黨派,結合各界力量的實惠合作,有效外交突圍!
他做到──
✓臺泰雙向往來人次及兩國互相投資金額雙雙創下新高!
✓設立數位一站式服務、建構數位平臺,匯聚巨大能量與資源!
✓運用網路社群,多面向行銷臺灣的教育、觀光與醫療,推動新南向!
由泰返臺,辭去終身教職,毅然扛下僑委會委員長的挑戰,童振源將以他駐泰時期的公眾外交經驗,彙集國內資源,推動僑務升級:
從面對面傳統交流服務的「僑務工作1.0」開始,借鑑泰國經驗,建立數位化整合平台後的「僑務工作2.0」;再到目前結合臺灣優勢與僑胞能量的「僑務工作3.0 」;下一步,童振源要努力的是透過全方位智能化,進階為「面向全球,精準服務」的「僑務工作4.0」!
新時代,新思維,童振源從實務經驗具體分享如何透過「數位科技」加上「機制整合」,以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能量,讓臺灣走出去!
作者簡介
童振源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中國研究與國際經濟)博士。前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2011-2020),主要學術專長為國際經濟、兩岸政經發展及預測市場等領域。
曾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6-2008)、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2014-2016)、行政院發言人(2016)、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2016-2017)、中華民國駐泰國大使(2017-2020),學優而仕,現為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