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72):分裂尾聲
本冊是《柏楊版資治通鑑》最後一冊,執筆寫此最後第七十二冊前言時,距寫第一冊前言之日,恰恰十年,對司馬光先生的原著,我已盡到責任,並相信不使古人和今人失望。不過司馬光原著到九五九年為止,而我們多了一年,到九六○年才止。這一年來自畢沅先生的《續資治通鑑》第一年,因為假設不增加這一年,本冊就顯得太薄,將會給人一種縮水的印象,同時我也希望兩《通鑑》因此而天衣無縫的前後相貫,合而為一。
通鑑(1):戰國時代 《資治通鑑》起於紀元前九○年代的前四○三年,止於紀元後十世紀五○年代的九五九年,共記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蹟。 在本(前五)世紀中,只有三年篇幅,但卻發生晉國被趙、魏、韓三大家族瓜分的大事。司馬光先生認為那是一個巨變,《資治通鑑》即從該年開始。
一封反清逆書,掀起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 一部曠世奇書,顛倒兩代皇帝的臣民子孫 ◆雍正何以將造謠逆賊曾靜帶至宮中坐享榮華,甚至與皇帝聯名出書? ◆乾隆為何違逆父命誅殺曾靜,甚至禁燬雍正頒行的《大義覺迷錄》? ◆一樁曲折離奇的文字獄案,如何捲起滿清皇室與臣民間的重重波瀾? 恪守史料,布局...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 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通鑑(72):分裂尾聲
本冊是《柏楊版資治通鑑》最後一冊,執筆寫此最後第七十二冊前言時,距寫第一冊前言之日,恰恰十年,對司馬光先生的原著,我已盡到責任,並相信不使古人和今人失望。不過司馬光原著到九五九年為止,而我們多了一年,到九六○年才止。這一年來自畢沅先生的《續資治通鑑》第一年,因為假設不增加這一年,本冊就顯得太薄,將會給人一種縮水的印象,同時我也希望兩《通鑑》因此而天衣無縫的前後相貫,合而為一。
本冊一開始就呈現一種強烈的新的氣象,歷史列車漸漸駛出悲雲慘霧,可感覺到小分裂時代漸漸進入尾聲。然而,使人沮喪的是,後周二任帝郭榮先生,是一位英明君王,卻在英年早逝。我們為他哀悼,也為中國人哀悼,篡位的趙匡胤在本冊的最後一年,從孤兒寡婦手中奪取政權,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卑鄙的篡奪者之一,他的平庸和心理背景,使他建立的宋王朝始終無能。
本序是全書最後的序,面對歷史豐富的寶藏,雖然停筆,仍依依不捨。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