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海成為撼動世界的「阿基米德支點」,台海戰爭一觸即發!
所有的國家都在關注它的動向,
只有一個國家例外,仍抱著看戲心態而不覺事態嚴重……
那就是——台灣!
台灣社會必修的一門課!——直視戰爭、討論戰爭
台灣人,你沒有拒戰、避戰的權利!
2020-2022這三年,對台灣極為凶險,因為有五個算總賬的日子都落在這三年之間 其間標誌性的時間點,由以下三件事組成,依時間發生的順序如下:(一)2020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二)2020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三)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三件事中每一件事的結果,都將牽動另外兩件事的結果。
《國家的決斷》作者張國城教授是知名的國防外交與軍事戰略專家,他詳細分析從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投降、聯合國與北約的建立、自由與共產陣營的分裂對峙、核武問世、鐵幕降臨、韓戰、越戰,一直到蘇聯解體、美國獨霸、第三波民主化與經濟全球化席捲全球,在這當中國家的興衰起伏與權力的消長更迭。而最重要的是,對於國家地位...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 宋國誠教授,四大面向辛辣直擊中國失速中★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天下人不可不知!
習近平宣稱「全面脫貧」的背後,是半數中國人口的貧弱! 當中國耗盡「人口紅利」之後,成長的動力將難以為繼。 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建立在官僚與企業聯手壓榨農民之上。 過去,他們的廉價勞力是中國製造的原動力、經濟奇蹟的火車頭, 如今,衰老、貧窮、低技術的他們,成為中國最大...
★ 蔡英文第一本自傳,揭露她的情感與歷練,吸引你的共鳴與回味。 「洋蔥炒蛋」,是爸爸傳下來的幸福記憶, 募款餐會上的「小英便當」,則集結了台灣各地的溫暖與期待, 這些菜色簡單樸實卻層次豐富,就如蔡英文的人生滋味。 有人說蔡英文是政治外星人,因為她的蔡氏邏輯讓沙場老將看不清、...
如果有一天中共發動對台戰爭, 如何將家人傷亡的危害降至最低? 如何讓事業承受的損失減至最小? 我們該怎麼做, 讓這一天,永遠不發生? == 採訪請益14位中共研究、軍事、保險、移民專家學者,全方位探討 == == 36位各界意見領袖感動鄭重推薦 ==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 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
一本書,可以是承諾,也可以是人民手上的檢核表。 最後一哩路也許漫長,但我們終將抵達。 接下來,改變的第一哩路就要出發。 這是我寫給你們的「聘書」, 是你們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對你們的承諾。 從現在開始,我們都是英派,蔡英文的「英」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苗博雅首次公開談論童年、求學、愛情生活、參加社運、從政的全路程! *剖析政治人物的「孤獨十一講」,如何從「理想主義者」進化成「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從大安區到國會,如何邀請大家一起向前一步,讓改變真的發生!
個人崇拜,是暴政的核心 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如何精心打造受人民景仰的虛偽形象 同樣的招數,是否也正在當今社會上演? 《經濟學人》2019年度最佳選書 《解放的悲劇》、《文化大革命》作者 揭露當代中國真相的歷史學家 馮客 全新力作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第一本完整公開蘇貞昌2019-2023重要施政與幕後專書 從婚姻平權、班班有冷氣、前鎮漁港、屏鵝公路、挺過百年大疫到應對百年大旱 10件影響台灣未來的施政大事紀,看見蘇貞昌的實學智慧 【蔡英文總統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蘇內閣任內重要施政大事紀與實施前後比較 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要為...
「為什麼中國要拘禁我?」 日中青年交流協會前會長・鈴木英司,被不承認的間諜罪行判六年徒刑,總計關押6年3個月。這是他的回憶與見證。 2016年7月,從事日中友好活動30年的鈴木英司被北京國家安全局以「間諜罪」拘留,並被名為「監視居住」的方式監禁七個月、審訊、逮捕、審判、24小時監視。在監視居住和...
◎流亡三十年得數十萬言,蘇曉康叩問世道於星雲無語之時! ◎晚清有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細描官場黑暗、人性醜惡,今有蘇曉康《鬼推磨》記錄1989-2019魔幻三十年--更無法無天、怪誕荒謬的世界政局與社會亂象。 ◎破解中國經濟崛起的「全球化」背景,西方民主體制包裹的利己內核如何戰略...
台海,早已被中共清楚定義為「戰場」,當美國、日本,乃至世界各國都在關注台海動向,甚至《經濟學人》用「得台灣者得天下」的封面文章警告全球政經界的菁英時,只有台灣(台海的主角)仍抱著鴕鳥和看戲心態,大部分民眾繼續過著與世無爭的「小確幸」生活,殊不知台海早已戰雲密布。
█台灣就是戲中人,不能再當輕佻的看客!
究竟何種原因導致台灣人的「鴕鳥心態」?范疇的答案是台灣內部面臨三大錯誤認知,從而導致對戰爭毫無準備,一步步掉入戰爭漩渦:
(一)政治方面:多數人不只看不清國際政局趨勢,更關鍵的是跳不出統獨二分法的謬誤,更忘記或無視中共早已透過在台灣的「第五縱隊」,無聲地發動總體統戰!
(二)心理方面:多數人認為台海戰爭是假議題,不相信戰爭會真的發生——共機繞台只不過是為了刷存在感。退一步講,就算真的爆發戰爭,美日也會出兵相助——這種心理造成人民普遍對戰爭過於樂觀。
(三)軍事方面:多數人認為打仗是軍人的天職而與平民無關,完全忽略「民防」的重要性。然而台灣人民缺乏「血性」,整個社會「尚武風氣」不足,也導致台灣的懼戰心態。
█台灣社會當下對台海戰情的若干錯誤判斷和心理誤區
(一)把「中共」當成一個整體,不知其派系鬥爭對作戰決定之影響何在。
(二)中了中共大外宣之毒,忽視了中國經濟之脆弱性;戰爭靠財力,中國經濟的內在問題和中共發動戰爭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台灣人很少考慮。
(三)低估了極權的任性,台灣人看過最極權的不過是蔣介石;蔣介石比起毛澤東柔和一百倍,習近平的極權任性可能更超過毛澤東。中共越走向極權,對戰爭一事的理性判斷就越無效,任性啟戰的可能性就越高。
(四)台灣人還不理解,中共最廉價的戰勝是挑起台灣內亂;內亂靠分裂,當前中共統戰的精髓在於傳播「美國不可靠、台灣不堪一擊」。
(五)中共會以飽和式飛彈攻擊拿下台灣——這是對戰爭歷史不熟悉所致的恐懼;即使如美國,對伊拉克、南斯拉夫的飽和式轟炸也收效甚微;台灣民眾不明戰理而以訛傳訛,乃中共心戰的天賜禮物,也是台灣國內第五縱隊、白區黨的最佳切入點。
(六)習慣以「台灣本位」看台海戰情,忘了以世界大局看台海戰情;以台灣本位看國際事態,低估了西方人對中共本質的無知;任何國家都是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出發點,西方世界對中共本質的徹底了解還有一段距離,台灣不能因小成而自嗨(完整道理請見本書有關「台灣學」的部分)。
(七)二分法辯論:將戰情簡化為美國(日本)會參戰或不會參戰;這種二分法帶來台灣社會判斷力的喪失。
(八)混淆有限戰爭、登陸戰爭。二者在軍事上是兩回事,所牽涉到的戰力、戰略、戰術以及政治後果完全不同。
(九)台海寬一百公里,是英吉利海峽的四倍,台灣可被擊敗,但難以占領,台灣長期低估了中共製造台灣內亂的能力以及已經存在的部署(台灣內部第五縱隊、帶路黨是關鍵),因此對民防、心防、資安的政策比起遙遠的澳洲還不如。
█正視戰爭、討論戰爭,是台灣社會必修的一門課!
台灣人不是好戰分子或瘋子,沒有人喜歡戰爭,可是台灣位處「世界火藥庫」──台海的中心位置,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兵家必爭之地。在此情況下,正視戰爭、討論戰爭,並且積極備戰,才是台灣社會必修的一門課,唯有如此才能未雨綢繆,確保自己的民主體制和生活方式。
本書不是一本軍事分析著作,而是對「台海戰爭的認知框架」和「台海戰爭的政治環境」加以分析的書。范疇特別提出政治備戰和思想備戰,針對當下國家認同分歧的台灣,如何防止第五縱隊的內部接應,而提出自己的警告。范疇也分析了軍事及社會備戰,例如在軍防方面,如何強化軍隊士氣和忠誠度、增加女兵比例;在民防方面,則可以廣設靶場、提升全民皆兵意識等。
█「我們有能力抵抗嗎?」
「被迫一戰」是人類歷史上多次出現的沉重議題,台灣必須鼓起勇氣直接面對,並在政治、軍事和社會心理方面做好充足準備。范疇最後以瑞士的一篇著名演講——「我們有能力抵抗嗎?」——激勵台灣社會。
「我們到底有沒有能力抵抗?作為一個瑞士人,更甚者,作為一個士兵,根本不該問出如此自輕的問題。」
「這個問題所展示的,是對己身力量的認知不足,是對我們的武器認知不足,也是對我們的國土認知不足,因為我們國內高山環繞,給予我們無可比擬的天險以捍衛我們的家園。只有一個堅決抵抗、並且也知道如何抵抗的人,才會贏得敬重。
作者簡介
范疇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所碩士、台灣大學哲學學士、新加坡國家初級學院理科;連續創業者——曾從事數位教育、數位遊戲、衛星遠距教學、零售連鎖、人力資源、企業及政府組織戰略等行業於美國、新加坡、台灣、中國達三十年。
現專職寫作,為香港《亞洲周刊》、台灣《今周刊》、《經濟日報》、《聯合新聞網》、《中國時報》、《蘋果日報》專欄作者;曾出版《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與中國無關(第二季)》、《與中國無關》、《台灣會不會死?》、《大拋錨!》、《中國是誰的?》、《台灣是誰的?》等書(以上均為八旗文化出版)。《台灣是誰的?》亦有德文版(Wem Gehört Taiwan)。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