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需要假項鍊(繁體)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人生不需要假項鍊(繁體)

  • 出版日期: 2016/02/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91.3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字數: 59,421
紙本書定價:NT$ 220
電子書定價:NT$ 220
電子書售價:NT$ 15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這部文集《人生不需要假項煉》主要是黃子2014至2015年刊在《南洋商報》《星洲日報》及《中國報》的近作,涉及的題材很寬泛,反映了黃子較寬廣的關注面。

文集裏頭有時事評論;有讀書人的雜感;有寫生態/動植物的小品;也有對生命的哲理思考;還有談情說愛的等等。

他的文章怒而不慍、戲而不謔,誠摯其中,雖小而精,內蘊機智。不論時評、說理、言情、咏物、談道、懷舊、感懷、嘲諷、皆言由心生,雖非字字珠璣,但却有一支彩筆繪出他心中的理念,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17-05-24
    特價 電子書: NT$ 147

    16世紀英國重量級政治家、哲學家、神學家對信仰與人生的最後省思摩爾被囚倫敦塔,即將走向生命終點之際,全心默想基督的受難,寫下這本敬虔的靈修筆記。耶穌基督在橄欖園的憂愁、疲憊與恐懼,給了他面對抉擇與死亡時的信心與勇氣。

  • 電子書: NT$ 75

    屬靈的領袖這件事,無論對神自己或祂的子民都是相當重要的,本書即詳述以色列中的幾位領袖,如:摩西、尼希米、約書亞、底波拉、基甸、大衛、保羅等,試欲找出屬靈領袖的原則,以成為我們作領袖的準備。

  • 電子書: NT$ 480

    『李常受文集』全套共138冊 『李常受文集』收錄主僕李常受弟兄於1932年至1997年在各地盡職所釋放的信息與各種交通記錄,加上主僕歷年編寫的詩歌、個人聖經中的筆記、以及與主工作有關的信函,(不含聖經各卷『生命讀經』、『新約總論』、『真理課程』與『生命課程』)按年代編列,豫計共138冊,中文版總頁...

  • 電子書: NT$ 150

    在本書中,盧雲細意闡述「歸家」這一主題。他認為心是存有的中軸。上帝以我們的心為家,因此歸家,即歸心,將我們的心歸向基督,與上帝同在,從而忠誠地跟從基督。具體而言,跟從耶穌意味著「愛他人,包括仇敵」、「背負十架,面對苦難」,如此行,我們就踏上了歸家的旅程。雖然恐懼與創傷會攔阻我們聆聽/回應耶穌的呼召,...

  • 電子書: NT$ 150

    每個人都渴求生活美滿,體驗相愛與歸屬,與家人朋友結連,對世人有獨特的貢獻──然而怎麼做到?怎麼做才能滿足我們最深的渴求?簡言之,人應該怎樣生活,才能體現一個蒙愛者的生命?本書向我們提供一個解答上述疑問的靈修進路,一個關乎生活的靈修進路,一個可以轉化生命的靈修進路。

  • 電子書: NT$ 126

    每個服事者都是記憶的治療者。舉凡查經講道、小組聚會、關懷探訪,乃至於教會行政會議,無一不是為了使人想起聖經對耶穌的記憶,並將它與個人的記憶連結在一起,進而使人心意更新而變化。

  • 電子書: NT$ 231

    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在這個世界,發現上帝?上帝是否只在基督徒聚集的堂會中?上帝是否只在美輪美奐的教堂中?我們能否在人類的破碎流離之處發現上帝?我們能否在卑微與逼迫中發現上帝?

  • 電子書: NT$ 250

    羅伯特·郭維德(Robert Govett, 1813~1901)是基督教歷史上教導國度真理的先鋒。就今日學者所知,《進國度之路》是史上首部深入探討千年國與信徒生活之關係的著作。著名基督教教師倪柝聲說,郭維德弟兄「發現人固然是因信得救,但在神面前卻是按著所行的得獎賞。得救是生命的問題,得賞乃是生活的...

  • 電子書: NT$ 179

    羅伯特·郭維德(Robert Govett,1813-1901)是基督教歷史上教導國度真理的先鋒。《按行為的賞罰》乃其詳述將來千年國為得勝信徒獎賞的經典著作,其中收錄了作者最早(1850年)關於國度獎賞的論述,也收錄了其晚年(1895 年)對信徒發出始終如一卻更加沉重的急切呼聲,不僅極具歷史價值,對...

  • 電子書: NT$ 210

    「你的禱告很遜!」本書從克雷牧師被朋友的一句玩笑話刺到開始。在字裡行間,你將看見他經歷過的掙扎與突破。如果你的禱告生活需要打氣,你會享受這本滿有能力、充滿真心話的書,它將建造你的信心,鞏固你與神同行!

  • 詳細資訊

      我很敬佩一個人可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從事某一種事業,或持之以恒的守著某一種愛好或興趣,幷結出累累的果實。黃子正是這樣的一種人,從1982年開始執筆,他已寫了30多年的專欄,正如他在文橋也服侍了30多年一樣。不管是時事評論或基督教文字事工,他的表現都是有目共睹的,已經不必爲在此贅言。

      黃子或許和其他專欄作家/評論家有所不同,除了具有華人的視角,他同時也以基督徒的眼光來發聲,華人和基督徒在他的文章裏微妙地水乳交融。在他的作品中,爲我們展示了華人與基督徒不是一對矛盾的概念,而是一雙和諧愉悅的友朋。

      他的專欄作品雖受報章篇幅的限制,却能言簡意賅,這來自他清晰鮮明的表述能力,毫不含糊的直言不諱,以及從不回避本身的發言立場。他有個人的文字風格,他的語速似乎很急促,但不會令人喘不過氣,因爲在需要轉折時,他總是善于運用嘲諷與諧趣的曲筆,一如從沉鬱的旋律中轉入輕快的小調,讀後往往感覺意猶未盡。

      這部文集《人生不需要假項煉》主要是他2014至2015年刊在《南洋商報》、《星洲日報》及《中國報》的近作,涉及的題材很寬泛,反映了黃子較寬廣的關注面。文集裏頭有時事評論,如談論消費稅的〈我不得不Like的歌〉、評論安華官司的〈正義之宮判决太匆匆〉與〈法庭不是尋找公義的地方〉;有讀書人的雜感,〈冬天讀書的滋味〉、〈曬書這雅事〉、〈詩書傳家的夢醒時分〉、〈唯一的非常態樂趣〉等皆是;有寫生態/動植物的小品,如〈原來是水蓊花開〉、〈我不摸狗也救了一條小狗〉、〈玉蘭睡足夢亦香〉、〈天南天北雁自飛〉等;也有對生命的哲理思考,如〈人生不需要假項煉〉、〈夏夢猶如此〉等;還有談情說愛的,如〈每一根白髮仍爲你顫抖〉、〈因誤會而結合的愛與欲〉、〈那動人的吻別〉、〈難得一生一世之願〉等等。

      在對生命思考的書寫中,以〈人生不需要假項煉〉讀後最令人難忘,相信作者也對此篇比較得意,因而選擇此篇名爲書名吧。文中引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莫泊桑的小說的《項煉》,說一位愛美的少婦丟了借來的項煉,結果要奮鬥十年還清債務,“從天生麗質的美少婦變成衰殘的黃臉婆了”,後來才知道那條借來的項煉是假的。另一個是趙紫陽的秘書鮑彤被李鵬所屈而被送入大牢的事件,遠因是他得知了李鵬夫人朱琳訪日時所戴的項煉丟失了後被日本人找到而發現是假首飾,他認爲有辱國體而要朱琳寫檢討。“兩條假項煉,害慘兩個人:一個是虛榮累死自己,一個是虛榮加貪婪又邪惡害慘別人”。作者覺得感恩,因爲他家裏的三個女人都沒有這種虛榮心,不害己更不害人,然後引伸出“美得高貴大方,有品味有格調,不一定要俗不可耐的金銀甚至不過是Carbon的鑽石”,人要活出真實的人生,敢于直面個人的虛僞與陰暗面,才能活出更美的生命。是的,“女人需要項煉,但人生不需要假項煉”,也許某人付上了一生的代價,臨走前才發現原來他一生所追求的只是一條“假項煉”,再後悔也已來不及了!

      另外的一篇我比較喜歡的是〈總該有停手的時候〉,蘊含智者之言。文中提到香港作家董橋一生收藏了很多書畫古董藝術品,雖令人羡慕,但自己却不會這樣勞形傷神。人生苦短,而人往往又盲目地去收集積累林林種種所謂有價值的身外物,最後或許像宋美齡那樣發現這些東西是一種累贅。作者寫道“當年宋美齡在美國搬家,從長島占地三十七畝的豪宅搬到曼哈頓時,舊豪宅內許多無價之寶,都弃之若敝履。後來許多價值不菲的寶物,連同豪宅賤價賣掉,真有血淋淋之感。”無論如何,世俗人總因爲“多一點或少一點”而斤斤計較,甚至親戚好友反目成仇,就如俄國億萬富豪博洛夫列夫,因前妻順手帶走了不過5000歐元不到的鑽戒而報警把她逮捕,情何以堪?是的,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停手時就停手,勿玩物喪志。

      這部文集會讓讀者感覺到作者有頗强的動植物情結,因爲似乎有四分一的文章涉及動植物的書寫。馬來西亞算是世界上最多動植物品種的國家之一,然而由于“多”,很多時候我們反而不懂得珍惜,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例如曾經在太平華聯中學教過書的臺灣作家謝冰瑩作爲旁觀者就很納悶,馬來西亞由于常年皆綠,本地人好像對綠已經失去感覺似的。

      這些談動植物的文章至少可以分成五類。第一類談生態環保的,如〈去山打根看達爾文的祖先〉,對生態保育員粗暴對待人猿感到不滿;第二類是具有寓意的,如〈名馬猪公,貴賤有別〉,除感嘆動物也有高下之分外,也借題發揮的說,名馬和猪公,“如同大盜與小偷”,小偷的太太被輕蔑地稱爲賊婆;盜竊國家的資産,老婆穿金帶鑽,却被尊稱爲“最可尊敬的夫人”。似乎若有所指,讀者也知道所指何人。

      第三類寫人與動物的感情,如〈我不摸狗也救了一條小狗〉與〈教我厭憎全消的小黃狗〉,談到作者曾因三次被狗咬而對狗沒有好感,平時連狗都不屑一碰,不過因爲一位馬來哈芝的要求,讓他義無反顧的去撈起跌入深溝裏的一隻小狗,只因“人之所以爲人,就是有那麽一點惻隱之心”,况且,“狗也是上帝所造之物,……只要心理正常的人,都會愛之惜之憐之。”另一篇叙說作者經常傍晚上山散步,鄰家的黃狗每每跟隨,當受野狗或猴群攻擊時都一起“作戰”。有一次突然山洪來襲,作者情急立馬往高處跳上去,而本來跑在前頭的那只黃狗却逆洪流而上折返尋找他,確定他安全後又死守在他身邊,這一幕讓他從此對狗的厭憎全消。

      第四類是咏花的文章,如〈玉蘭睡足夢亦香〉,通篇咏玉蘭。先引《紅樓夢》裏寶玉爲大觀園題的其中一個對聯“吟成豆蔻詩猶艶,睡足荼蘼夢亦香”,來記念自己文藝青年的歲月,筆尖轉入對本地玉蘭的描述:“網上說玉蘭是落葉喬木,高五米,花期兩周,落在四月。”“這裏的玉蘭花一年開花至少兩次,花期長逾六周,樹高應可達十米。”“優管上的臺灣玉蘭,花開時樹上無葉或葉子稀少。我們的玉蘭,葉茂花繁。”接著叙述玉蘭對作者的特殊意義:“散步時滿園花香,讀書時有花香,睡覺時,連夢也是玉蘭香味彌”,寥寥幾筆,却足以把作者對玉蘭的喜愛藏在輕淡的文字中。

      第五類是借物抒情,如〈原來是水蓊花開〉,談苞茶(rose apple)這種植物,勾起了二十多年前在妻子家所見的苞茶,經過查證,原來是水蓊的一種,換了一個國度,發現在异國他鄉時鄰居也有種植此植物。這可是作者夫婦愛情的見證物啊,感覺特別親切。另外〈天南天北雁自飛〉雖表面談多年以前在加拿大第一次看到大雁橫飛的壯景,但文內則蘊涵著作者對著名校長與作家黃潤岳及其夫人的深切悼念。

      黃子寫文章善于旁徵博引,這來自于他寬廣的閱讀與見識,因此文章知識含量大。他最擅長的是徵引中華與基督教經典,讓他的華人與基督徒身份微妙地融爲一體。〈原來老闆一生替我打工〉這一篇同時引用了中華與聖經文獻,文章寫在中國的一位司機,在老闆死後不只迎娶了老闆娘,而且還繼承了老闆所有産業。文中開頭引了《紅樓夢》的〈好了歌〉:“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文末又引所羅門王在舊約聖經〈傳道書〉中的自述:“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爲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這也是虛空。”兩個引文都非常貼切講述了人生的無奈,故得勢時不要拼命踩人,失勢學會回歸本心不假外求,還是很重要的。〈一件貂袍一座Estate〉引述了李鴻章在參加沙皇加冕大典時獲贈價值連城的紫色貂袍,以及聖經〈約書亞記〉中亞幹偷拿了不該取的“示拿”衣服的典故,來闡發衣服與人的關係,雖然當今社會先敬羅衣後敬人,但超級過于注重外表穿著,不也累己累人嗎?〈種菜種瓜種知識〉中引了耶穌所講的一則稗子與麥子的比喻,文末引述了由三毛作詞,齊豫主唱的《夢田》:“用它來種什麽,種桃種李種春風”,來談論自己對耕讀的嚮往。

      他對中華詩詞/歷史典故頗具心得,往往能精彩闡述。例如〈海棠一掌摑梨樹〉講北宋花間派詞人張先臨老入花叢的故事,年八十還娶了十八歲小妾,但他“人盡其用”,爲他再生了兩男兩女,恩愛而終。然而,當今金融巨鰐索羅斯與媒體大王梅鐸就沒那麽幸運了,雖然都是老來入花叢,但是却碰到虎妻/女友,不只破財,還遭到身體“虐待”。這到底是時代不同,還是同人不同命呢?。〈送你一匹馬〉引了《三國演義》裏的典故,談赤兔馬分別對呂布與關雲長的意義。

      此外,〈泰山壓頂法官難頂〉、〈絕對自由的三天〉就純粹引用聖經典故,前者爲本丟彼拉多審判耶穌時,本來無法找到耶穌的任何過犯,但礙于猶太宗教領袖與民衆的施壓,他唯有做出不公正的判决,但是在判决前,他在群衆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擔吧”,揭示了審判官在壓力下的無奈。後者是引舊約聖經〈士師記〉中女先知底波拉和戰將巴拉所作的詩的其中三節,闡發戰爭的殘酷,戰勝一方可以對戰敗者奸淫擄掠、大開殺戒。這是人類最愚蠢之處,但古往今來,戰爭還是綿延不絕。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說得最真切:“人類從來不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此外,黃子的語言精當而諧趣,同時喜歡雅俗互參,一方面有引經據典的雅言,一方面又有通俗的詞藻如什麽冬冬、黑馬王子、愛情市場龐大、老波加等,有時又直用英語或馬來語詞匯,充滿馬華雜語式的特徵。諧趣的叙述比比皆是,譬如〈尊姓大名至少多你一個字〉批評世人喜歡胡亂尊稱胡亂取號的弊病,以致名字長得如古代女人的纏脚布。遇到這種情况不妨學學古龍小說《絕代雙驕》裏的小魚兒,“以毒攻毒”,在對方又長又臭的名號後多加一個字,令人莞爾。

      總的來說,他的文章怒而不慍、戲而不謔,誠摯其中,雖小而精,內蘊機智。不論時評、說理、言情、咏物、談道、懷舊、感懷、嘲諷、皆言由心生,雖非字字珠璣,但却有一支彩筆繪出他心中的理念,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這本集子中的篇篇文章,雖非山珍海味,更非滿漢全席,但是他們正如一碟碟地道的地方小吃,新鮮而美味,自有它們的風格。期盼黃子繼續寫下去,給我們讀者分享更多他豐富的人生識見與生命智慧。是爲序。

    序:散文的手感,雜文的眼光

    許文榮博士(拉曼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
    ▋作者簡介

    黃子

    馬來西亞基督徒寫作團契/文橋傳播中心總幹事,南京大學文學碩士,南洋商報專欄作者,AI FM《名師早點》點評人,常受邀到國內外講道講座及偶上電視評論。著有:《拚治安·找超人》《背叛人民》《吃了黃連嚼甘蔗》《萬事都要輕鬆過》等十餘種。

    媒體推薦

    序:散文的手感,雜文的眼光
    ——許文榮博士(拉曼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我很敬佩一個人可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從事某一種事業,或持之以恒的守著某一種愛好或興趣,幷結出累累的果實。黃子正是這樣的一種人,從1982年開始執筆,他已寫了30多年的專欄,正如他在文橋也服侍了30多年一樣。不管是時事評論或基督教文字事工,他的表現都是有目共睹的,已經不必爲在此贅言。

      黃子或許和其他專欄作家/評論家有所不同,除了具有華人的視角,他同時也以基督徒的眼光來發聲,華人和基督徒在他的文章裏微妙地水乳交融。在他的作品中,爲我們展示了華人與基督徒不是一對矛盾的概念,而是一雙和諧愉悅的友朋。

      他的專欄作品雖受報章篇幅的限制,却能言簡意賅,這來自他清晰鮮明的表述能力,毫不含糊的直言不諱,以及從不回避本身的發言立場。他有個人的文字風格,他的語速似乎很急促,但不會令人喘不過氣,因爲在需要轉折時,他總是善于運用嘲諷與諧趣的曲筆,一如從沉鬱的旋律中轉入輕快的小調,讀後往往感覺意猶未盡。

      這部文集《人生不需要假項煉》主要是他2014至2015年刊在《南洋商報》、《星洲日報》及《中國報》的近作,涉及的題材很寬泛,反映了黃子較寬廣的關注面。文集裏頭有時事評論,如談論消費稅的〈我不得不Like的歌〉、評論安華官司的〈正義之宮判决太匆匆〉與〈法庭不是尋找公義的地方〉;有讀書人的雜感,〈冬天讀書的滋味〉、〈曬書這雅事〉、〈詩書傳家的夢醒時分〉、〈唯一的非常態樂趣〉等皆是;有寫生態/動植物的小品,如〈原來是水蓊花開〉、〈我不摸狗也救了一條小狗〉、〈玉蘭睡足夢亦香〉、〈天南天北雁自飛〉等;也有對生命的哲理思考,如〈人生不需要假項煉〉、〈夏夢猶如此〉等;還有談情說愛的,如〈每一根白髮仍爲你顫抖〉、〈因誤會而結合的愛與欲〉、〈那動人的吻別〉、〈難得一生一世之願〉等等。

      在對生命思考的書寫中,以〈人生不需要假項煉〉讀後最令人難忘,相信作者也對此篇比較得意,因而選擇此篇名爲書名吧。文中引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莫泊桑的小說的《項煉》,說一位愛美的少婦丟了借來的項煉,結果要奮鬥十年還清債務,“從天生麗質的美少婦變成衰殘的黃臉婆了”,後來才知道那條借來的項煉是假的。另一個是趙紫陽的秘書鮑彤被李鵬所屈而被送入大牢的事件,遠因是他得知了李鵬夫人朱琳訪日時所戴的項煉丟失了後被日本人找到而發現是假首飾,他認爲有辱國體而要朱琳寫檢討。“兩條假項煉,害慘兩個人:一個是虛榮累死自己,一個是虛榮加貪婪又邪惡害慘別人”。作者覺得感恩,因爲他家裏的三個女人都沒有這種虛榮心,不害己更不害人,然後引伸出“美得高貴大方,有品味有格調,不一定要俗不可耐的金銀甚至不過是Carbon的鑽石”,人要活出真實的人生,敢于直面個人的虛僞與陰暗面,才能活出更美的生命。是的,“女人需要項煉,但人生不需要假項煉”,也許某人付上了一生的代價,臨走前才發現原來他一生所追求的只是一條“假項煉”,再後悔也已來不及了!

      另外的一篇我比較喜歡的是〈總該有停手的時候〉,蘊含智者之言。文中提到香港作家董橋一生收藏了很多書畫古董藝術品,雖令人羡慕,但自己却不會這樣勞形傷神。人生苦短,而人往往又盲目地去收集積累林林種種所謂有價值的身外物,最後或許像宋美齡那樣發現這些東西是一種累贅。作者寫道“當年宋美齡在美國搬家,從長島占地三十七畝的豪宅搬到曼哈頓時,舊豪宅內許多無價之寶,都弃之若敝履。後來許多價值不菲的寶物,連同豪宅賤價賣掉,真有血淋淋之感。”無論如何,世俗人總因爲“多一點或少一點”而斤斤計較,甚至親戚好友反目成仇,就如俄國億萬富豪博洛夫列夫,因前妻順手帶走了不過5000歐元不到的鑽戒而報警把她逮捕,情何以堪?是的,該出手時就出手,該停手時就停手,勿玩物喪志。

      這部文集會讓讀者感覺到作者有頗强的動植物情結,因爲似乎有四分一的文章涉及動植物的書寫。馬來西亞算是世界上最多動植物品種的國家之一,然而由于“多”,很多時候我們反而不懂得珍惜,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例如曾經在太平華聯中學教過書的臺灣作家謝冰瑩作爲旁觀者就很納悶,馬來西亞由于常年皆綠,本地人好像對綠已經失去感覺似的。

      這些談動植物的文章至少可以分成五類。第一類談生態環保的,如〈去山打根看達爾文的祖先〉,對生態保育員粗暴對待人猿感到不滿;第二類是具有寓意的,如〈名馬猪公,貴賤有別〉,除感嘆動物也有高下之分外,也借題發揮的說,名馬和猪公,“如同大盜與小偷”,小偷的太太被輕蔑地稱爲賊婆;盜竊國家的資産,老婆穿金帶鑽,却被尊稱爲“最可尊敬的夫人”。似乎若有所指,讀者也知道所指何人。

      第三類寫人與動物的感情,如〈我不摸狗也救了一條小狗〉與〈教我厭憎全消的小黃狗〉,談到作者曾因三次被狗咬而對狗沒有好感,平時連狗都不屑一碰,不過因爲一位馬來哈芝的要求,讓他義無反顧的去撈起跌入深溝裏的一隻小狗,只因“人之所以爲人,就是有那麽一點惻隐之心”,况且,“狗也是上帝所造之物,……只要心理正常的人,都會愛之惜之憐之。”另一篇叙說作者經常傍晚上山散步,鄰家的黃狗每每跟隨,當受野狗或猴群攻擊時都一起“作戰”。有一次突然山洪來襲,作者情急立馬往高處跳上去,而本來跑在前頭的那只黃狗却逆洪流而上折返尋找他,確定他安全後又死守在他身邊,這一幕讓他從此對狗的厭憎全消。

      第四類是咏花的文章,如〈玉蘭睡足夢亦香〉,通篇咏玉蘭。先引《紅樓夢》裏寶玉爲大觀園題的其中一個對聯“吟成豆蔻詩猶艶,睡足荼蘼夢亦香”,來記念自己文藝青年的歲月,筆尖轉入對本地玉蘭的描述:“網上說玉蘭是落葉喬木,高五米,花期兩周,落在四月。”“這裏的玉蘭花一年開花至少兩次,花期長逾六周,樹高應可達十米。”“優管上的臺灣玉蘭,花開時樹上無葉或葉子稀少。我們的玉蘭,葉茂花繁。”接著叙述玉蘭對作者的特殊意義:“散步時滿園花香,讀書時有花香,睡覺時,連夢也是玉蘭香味彌”,寥寥幾筆,却足以把作者對玉蘭的喜愛藏在輕淡的文字中。

      第五類是借物抒情,如〈原來是水蓊花開〉,談苞茶(rose apple)這種植物,勾起了二十多年前在妻子家所見的苞茶,經過查證,原來是水蓊的一種,換了一個國度,發現在异國他鄉時鄰居也有種植此植物。這可是作者夫婦愛情的見證物啊,感覺特別親切。另外〈天南天北雁自飛〉雖表面談多年以前在加拿大第一次看到大雁橫飛的壯景,但文內則蘊涵著作者對著名校長與作家黃潤岳及其夫人的深切悼念。

      黃子寫文章善于旁徵博引,這來自于他寬廣的閱讀與見識,因此文章知識含量大。他最擅長的是徵引中華與基督教經典,讓他的華人與基督徒身份微妙地融爲一體。〈原來老闆一生替我打工〉這一篇同時引用了中華與聖經文獻,文章寫在中國的一位司機,在老闆死後不只迎娶了老闆娘,而且還繼承了老闆所有産業。文中開頭引了《紅樓夢》的〈好了歌〉:“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文末又引所羅門王在舊約聖經〈傳道書〉中的自述:“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爲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這也是虛空。”兩個引文都非常貼切講述了人生的無奈,故得勢時不要拼命踩人,失勢學會回歸本心不假外求,還是很重要的。〈一件貂袍一座Estate〉引述了李鴻章在參加沙皇加冕大典時獲贈價值連城的紫色貂袍,以及聖經〈約書亞記〉中亚干偷拿了不該取的“示拿”衣服的典故,來闡發衣服與人的關係,雖然當今社會先敬羅衣後敬人,但超級過于注重外表穿著,不也累己累人嗎?〈種菜種瓜種知識〉中引了耶穌所講的一則稗子與麥子的比喻,文末引述了由三毛作詞,齊豫主唱的《夢田》:“用它來種什麽,種桃種李種春風”,來談論自己對耕讀的嚮往。

      他對中華詩詞/歷史典故頗具心得,往往能精彩闡述。例如〈海棠一掌摑梨樹〉講北宋花間派詞人張先臨老入花叢的故事,年八十還娶了十八歲小妾,但他“人盡其用”,爲他再生了兩男兩女,恩愛而終。然而,當今金融巨鰐索羅斯與媒體大王梅鐸就沒那麽幸運了,雖然都是老來入花叢,但是却碰到虎妻/女友,不只破財,還遭到身體“虐待”。這到底是時代不同,還是同人不同命呢?。〈送你一匹馬〉引了《三國演義》裏的典故,談赤兔馬分別對呂布與關雲長的意義。

      此外,〈泰山壓頂法官難頂〉、〈絕對自由的三天〉就純粹引用聖經典故,前者爲本丟彼拉多審判耶穌時,本來無法找到耶穌的任何過犯,但礙于猶太宗教領袖與民衆的施壓,他唯有做出不公正的判决,但是在判决前,他在群衆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擔吧”,揭示了審判官在壓力下的無奈。後者是引舊約聖經〈士師記〉中女先知底波拉和戰將巴拉所作的詩的其中三節,闡發戰爭的殘酷,戰勝一方可以對戰敗者奸淫擄掠、大開殺戒。這是人類最愚蠢之處,但古往今來,戰爭還是綿延不絕。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說得最真切:“人類從來不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此外,黃子的語言精當而諧趣,同時喜歡雅俗互參,一方面有引經據典的雅言,一方面又有通俗的詞藻如什麽冬冬、黑馬王子、愛情市場龐大、老波加等,有時又直用英語或馬來語詞匯,充滿馬華雜語式的特徵。諧趣的叙述比比皆是,譬如〈尊姓大名至少多你一個字〉批評世人喜歡胡亂尊稱胡亂取號的弊病,以致名字長得如古代女人的纏脚布。遇到這種情况不妨學學古龍小說《絕代雙驕》裏的小魚兒,“以毒攻毒”,在對方又長又臭的名號後多加一個字,令人莞爾。

      總的來說,他的文章怒而不慍、戲而不謔,誠摯其中,雖小而精,內蘊機智。不論時評、說理、言情、咏物、談道、懷舊、感懷、嘲諷、皆言由心生,雖非字字珠璣,但却有一支彩筆繪出他心中的理念,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這本集子中的篇篇文章,雖非山珍海味,更非滿漢全席,但是他們正如一碟碟地道的地方小吃,新鮮而美味,自有它們的風格。期盼黃子繼續寫下去,給我們讀者分享更多他豐富的人生識見與生命智慧。是爲序。

    2016年1月30日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