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華宣出版發行集團前身是橄欖基金會,創立於1982年,以出版基督信仰書籍為主。目前整合為橄欖華宣出版發行集團,以「橄欖出版有限公司」其下出版社負責出版,「華宣出版有限公司」負責發行與經銷的實質運作,「橄欖基金會」負責推動「屬靈閱讀.造就全人」理念。
目前旗下出版社包含:橄欖、華神、聖資、基督教文藝、歸主、青橄欖、真光、榮益、那鴻,出版範圍包括聖經出版、聖經研究、神學研究、教牧輔導、心靈醫治、靈命進深、生命見證、婚姻家庭、親子教育、信仰生活、心靈勵志、健康養生等多元領域,書籍種類齊全。
作者認為基督教的基本真理有這五大基本支柱。簡單地說,基督信仰可以定義為: 1. 以三一神為導向。2. 以基督為焦點。3. 因聖靈而得力。4. 以教會為家。5. 以天堂為盼望。
你可能聽過,全本聖經就是一個恢宏的救贖歷史故事。由於聖經含蓋多種文體,無法單純像故事書一樣閱讀,你可能需要「見樹又見林」地閱讀與思考。更進一步,你想了解故事所包含的「聖經信息」,那麼本書將成為你極大的助力。
全球教會面臨世俗潮流、異端、疫病、天災等嚴酷考驗,要堅固教會會友的信仰生命,不能只靠一週一次的主日信息,教會為信徒提供扎實的牧養,勢在必行!讓信徒在真道上扎根,教會才能在風雨下深根。
本書匯集了來自基督信仰下不同領域的八篇文章,談及「智慧之樂」、「光的意義」、「末世生活」、「救贖之路」、「上帝之愛」、「樂以載道」、「女性創傷」、以及「神學教育」等八個主題。每一篇都有助基督徒解析在信仰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種種問題和迷惘,也提供基督徒那尋求平安和真理的唯一出路。
你知道神喜歡且樂意你與祂相交嗎?本書分為三部:「喜歡與人相交的神」、「喜歡與神相交的人」和「與神相交的屬靈要訣」。作者從約翰壹書出發,簡明易懂地羅列新、舊約聖經中的實例,解析屬靈世界的神是如何與物質世界的人相交,進而了解在現代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如何活用這些案例,將被動化為主動,親自與神相交聯繫。每章...
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職場工作,在職場也會接觸到廣大的禾場,亟待耕種收割。 但是,如何才能在職場作見證、傳福音呢? 「信仰與工作結合」是在教會學不到,但大多數信徒都亟需學習的功課。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一道來自神的清晰命令,在歷世歷代的基督徒群體中是如何被理解以及實踐的? 這本由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策劃的著作文集,能提供最全面、最經典的回應。出自逾一百五十位委身於第一線的重量級宣教士、宣教學學者之手…
2022 年是馬偕博士來台宣教一百五十週年,當台灣各地教會與民間展開紀念和慶典活動。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受北部大會委託,於2021年10月18~20日主辦主辦「論述與傳承:紀念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之國際研討會,並將此研討會之論文集結成書。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相信許多人都曾經思考過、甚至感到疑惑過,尤其當我們每一天面對生活中的紛紛擾擾,我們似乎會忘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我們擁有一個寶貴的身分──上帝的兒女。在你還沒認識祂以前,祂早已經揀選了你,並渴望透過環境、透過你身旁的人事物來對你說出祂愛的言語。
本書介紹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在歐洲興起的年代,當地所出現具代表性的幾位女性,從她們的生平敘事、改教理念,以及與男性改教者之間的互動,勾勒出宗教改革初期的女性事奉樣貌。回顧這些改革運動史的最精采片段,帶領我們來思想:宗教改革到底對女性事奉帶來什麼改變?
以往閱讀聖經時,很常把新約聖經中的「福音書」當作故事記述或是語錄彙整來看待,對新約聖經成書的認識,也是停留在由一群人編彙而成。直到十九、二十世紀,才有學者開始以歷史的角度去查考耶穌。
作者這本書,以她一貫溫暖、平易的筆調,娓娓道出在日常為人處世中,我們可以從十全十美的耶穌學習如何愛與陪伴、如何嚴厲與溫柔、如何說話與教導,以及如何生活、如何禱告、如何隨遇而安、如何捨己,並且明白耶穌為我們所預備的天家,也是十全十美、完美無缺的所在。
基督教教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在於定義的困難,也不在於內容的複雜,更多是在於其範圍的廣泛,信仰群體成長的過程漫長,以及每個時代學習模式不斷的演變,基督教教育的方式和管道需要適時的更新調整,保持靈活度的主要祕訣在於熟悉基督教教育本身的基礎,其最終的目的、過程、方法、管道、困難、對象、場景等等。
與神有同樣本質的耶穌禱告,是否只是為人樹立禱告榜樣?還是說,與人有同樣本質(具有身體和靈魂)的耶穌禱告,是因為祂需要為自己也需要為我們禱告?那祂「需要」禱告是什麼意思?本書作者引用馬丁休(Hugh Martin, 1821-1885)所言,認為擁有人性 及肉體的耶穌,必然使自己處於匱乏和軟弱中——以...
馬偕拼搏的宣教人生,活出「焚而不燬」的生命以及「Akolutos」的見證。「焚而不燬」的異象源自於上帝對摩西的呼召,那是上帝同在的記號;Akolutos (ἀκωλύτως,自由不受捆綁)」的見證出於聖靈大能的臨在,那是實踐大使命的表徵。一個是舊約先知的傳統,一個是新約福音的傳承;一個是回應呼召的典...
2019年《山間靈風吹起》面世,述說1970年代聖靈復興桃園、新竹泰雅爾教會的感人故事;2021年《跨山面海靈風吹起》出版,呈現聖靈工作翻過中央山脈,更新宜蘭泰雅爾教會的動人見證。兩部作品可視為獨立,卻又密不可分:聖靈之風,起於桃竹山區,跨越高聳山脈,吹向面海的宜蘭泰雅爾部落。
本書介紹解釋舊約聖經的方法,並以經文實例說明解釋經文的步驟。逐章介紹舊約聖經各類文學類型與特色,包括敘述、詩歌、律法、先知信息、智慧文學和啟示文學。然後說明解釋經文的方法步驟,最後以經文為實例進行解析,引導讀者根據本書介紹的方法來解釋聖經,並整合經文釋義的成果。
『朝聖之詩』又叫『上行之詩』或『登階之詩』,顧名思義是在拾級而上,步步接近耶路撒冷聖殿的途中,朝聖客們所唱的詩篇。在考古挖掘的朝聖古道中,也發現緜延而上的石階偶爾會出現一個大平臺,讓人揣測是讓朝聖客可以短暫停留,一起禱告、唱詩的地方。
本書在體裁上,是由六十二篇解經式講章構成的講道集; 就內容而言,則是全部二十一章約翰福音有系統的解經。 由於本書不是聖經注釋,故不提供逐節逐句的解釋,但每一篇都把握該段經文的重點與樞要,關鍵性字句則做原文釋義,必要時提供背景資料,配合個人所領受的亮光,盡力闡釋生命之道的真義。 貫穿全書的主題和跨章的...
本書提出「馬偕新觀」,主要是要從馬偕的宣教師身分來認識他,畢竟他是一位宣揚耶穌基督福音的宣教師徒,並無必要承擔過多宣教使命之外的諸多名號與重擔! 「為了在福音裡服事他們,即使賠上生命千次,我也甘心樂意!」馬偕一番話語,大大震撼了人心。
起來!攻克撒但的詭計 有哪些徵兆,能察覺牠的詭計正悄悄的滲透到生活中? 如果我們能與撒但直球對決,或許可以想辦法避開牠的攻擊,然而撒但的作為有如一閃而過的影子,透過欺騙、破壞、統治、控告的手段滲透到生活中,使我們在不自覺間將其他事物看待的比神重要。
希伯來書的作者是誰無法確知,但其內容的神聖性與豐富度,以及信息的價值,依然受到許多聖經學者的肯定。在書信中作者高舉神子的全能與永恆,以鼓勵當時的信徒,即使在苦難中也要堅定信念、持守信仰。
燒旺被遺忘的職場宣教祭壇! 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教會逐漸失去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失去了對社會主流思想及生活的主導!多年來教會習以開拓植堂的方式宣教,可是「將福音傳到地極的大使命」一直遲遲未能完成,這是因為現代人花最多時間在職場,許多人工作的時間也不再是朝九晚五,但教會沒有進入職場去接觸、餵養他們,...
家庭祭壇若只停留在傳統、單調、刻板的模式,孩子勢必覺得無聊,父母深感挫折也就在所難免了。若能夠給予父母實際且符合孩子成長的家庭崇拜模式,一定也會開始傳唱令人感動的家庭故事。
孩子在全人發展的每一方面都是父母的責任,不是社會、政府、學校、親友、甚至不是教會的責任。父母本是被呼召來完成一件偉大工作的團隊。孩子們是父母的門徒,父母則被呼召來共同培養他們成為基督的精兵。
2017年適逢基督教宗教改革500年,作者劉幸枝夫婦在留德期間秉著對於信仰、歷史的喜愛,走訪關鍵人物馬丁路德生前曾停留的多座重要德國城市,以故事性的文字追述路德生平,並配搭實景圖片拍攝,來紀念這位改寫教會歷史的重要人物。
作者有感於教會的解經強、應用弱的處境,因此提筆寫作應用神學,並分享應用神學的理念。從第一冊的形象神學開始,走過智慧神學、生活神學、關係神學、訴求神學、觀念神學與密碼神學等四十二章應用神學的主題。
本書作者駱玫玲老師是一位資深的青少年輔導,站立在聖經真理的基礎,寫下多篇與青少年相遇的故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窺見青少年的成長,讓讀者以第三者的角度、成熟的態度,進入青少年的內心世界。
基督教靈修是基督徒屬靈生命的操練,本書涵蓋基督教靈修的三面導向與內容,以聖經為靈修的泉源、依據、基礎。無論是向上、向內與向外的靈修,所有的內容源自聖經,並以聖經為根據與基礎展開論述,使我們建立與神連接相交的靈修,經歷真的自我恢復,在他人與社會裡結出友愛的果實。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見證...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見證...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他們先憑藉自己的努力,掌握機會,得到了眾人眼中的成功 在辦公室中,基督徒職場前輩的****工作智慧 + X 秘密心法 ,首次公開! 不過,當他們面對: 一張虧損十二年的財務報表, 一段外遇, 一個不想追逐的績效數字, 一張因關說阻攔,無法實現的藍圖, ...
余杰知名政治評論家,長期關注中國大陸社會公平正義與人權的進展,卻也因常嚴詞批評當局,而著作全面遭禁。即便如此,自信主後,他秉持著基督徒公眾知識分子的精神,仍不斷地積極為文評論時事,呼求社會公平與公義。他的文章總是旁徵博引、鑑往知來,展現非凡的思想深度與廣度。
許多有趣的生態景點就在我們身旁,只是往往不曉得該如何去玩。這是一本為您寫下的導覽手冊,包含臺灣與美國共64個生態之旅。也許你是生態保育探險隊的老手,或許你才剛加入探險隊的行列,你會發現書中的內容都是非常實際而深入。作者以其輕鬆的口吻敘述他親身探險的經歷。每章均有活潑可愛的插畫。現在,出發囉!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使用手腳,實踐生活 ── 如何將神的話應用在生活中? 作者有感於教會的解經強、應用弱的處境,因此提筆寫作應用神學,並分享應用神學的理念。 從第一冊的形像神學開始,走過智慧神學,生活神學,關係神學,訴求神學,觀念神學,密碼神學等四十二章應用神學的主題。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激起教會對應用之重要性的...
根據美國蓋洛普2020年的調查數據顯示, Z世代(1997年至2002年出生)成年人中每六名就有一名自認為是LGB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是歷史上這個族群裡最高的一代;並且這種趨勢可能會繼續增長。而這比例在X世代只有3.8%。此時教會若不及時起來關注性別議題,就會太遲了!
原生家庭可以是一個祝福,也可以是咒詛。如果你的個性樂觀、積極、合群,人際關係良好,與配偶和兒女之間的關係密切,這是祝福。 這當中雖有個人原因,但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祝福佔很大的因素;相反地,如果你的個性悲觀、消極、孤僻,人際關係薄弱,與配偶和兒女的關係一塌糊塗,這便是咒詛。 同樣地,雖有個人因素,但...
少不更事之憾、無心之過的悔,蛻變為成熟之美; 在神的愛裡尋求和好,以恩慈相待。 發生於家庭的事件,記憶既與家人共有,又專屬於個人。 這共有記憶的收納,仿如以一個多層抽屜櫃,一人存放一格, 那麼,屬於你的那一格,會珍藏著什麼?
王明道自1927年起創辦《靈食季刊》至1955年。這季刊是王明道對中國教會的一項重要貢獻,曾促進不少信徒對中國保守派神學思想的認識。 從出版以來幾乎全由他一人來製作,撰文、編輯、印刷、看樣、校對皆是獨力執行,然後與妻子打包付郵。季刊的內容很豐富,有聖經真理(節錄經文刊登)、創作(釋經、講道、專文、...
你可能從沒想過,你的脾氣、個性、人際關係, 以及如何選擇另一半、與上司或同事如何相處,甚至與神之間的關係, 背後其實有一股神祕的力量在影響著你。
1972年7月7日起,聖靈如風吹向山間部落,喚醒泰雅爾教會;聖靈如火,點燃部落,復興教會。 本書藉著訪談者的回憶與對當時情景的描述,主要使用故事體裁,引導讀者親臨現場,感受當時聖靈復興運動的火熱,期盼讀者在故事裡隨著聖靈之風自由翱翔,亦期盼現今各教會亦能經歷被聖靈點燃復興之火。
神降生為人,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普世教會有一個悠久的傳統,即是在每年的聖誕節將臨時,從聖誕節前的第四個主日開始作好預備,將心靈調整到與聖誕相稱的狀態中。本書將用三週的時間,對聖經經文進行主題式默想,使我們一步步地調整心靈,來體認耶穌的降生對於我們生命的意義。
神要我們按祂旨意行,用諸般智慧去傳揚天國的福音;神一直在背後做工,使用代禱者來實現祂的終極計畫。萬國已被秤在天秤上,現在就是代禱者的重要時刻。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代禱者的奮起。神要使用你,為基督贏得這世界。
《曠野嗎哪》是遠東福音會製作的栽培性節目,主持人孫大中全年365天在空中與廣大聽友分享信息。節目開場白說道:「神不僅賜予在曠野的以色列人嗎哪,也在今天為屬祂的兒女預備現代屬天靈糧──聖經!邀請您帶著承接靈糧的器皿,日日領取新鮮的曠野嗎哪!」透過每日專心思想一個主題,並定睛在神與祂的話語上。
《曠野嗎哪》是遠東福音會製作的栽培性節目,主持人孫大中全年365天在空中與廣大聽友分享信息。 節目開場白說道:「神不僅賜予在曠野的以色列人嗎哪,也在今天為屬祂的兒女預備現代屬天靈糧──聖經!
2001年,作者李權熙牧師離開玉欽漢牧師帶領的愛的教會,來到了韓國首爾禿山洞,接任信一教會的牧師。當時,那是一間有三十年歷史的傳統教會,教會周圍的舊式街景令人恍如走入時光隧道。 其實信一教會會址在邊陲裡的邊陲;禿山洞不僅位在城市的邊陲地帶,幾番行政區變更、經濟開發都輪不到這裡,它彷彿被遺落在繁榮首...
誰才是宇宙獨一的真神? 一位虔誠的美國穆斯林青年納比.庫雷希,因為改信基督教而失去了所有的家人和親友。許多穆斯林跟他一樣因改信基督教而失去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很多人說穆斯林和基督徒敬拜的是同一位神,那為什麼有人寧願犧牲生命仍要改信耶穌?如何知道基督教是真的而伊斯蘭不是?作者花了四年時間客觀調...
神學美德「信、望、愛」三者之間有何關係?又如何共構成為基督徒生活的基礎?本書藉五十八道問題,指出基督徒生活無可避免、須要清楚面對的倫理議題。馬克.瓊斯博士謹慎地以聖經為核心、以教會歷史教義為藍圖,且大量引用關鍵的神學著作,揭示這神學三美德對人、對人與神之間關係的重要性。本書不僅在悟性上提供教導、在感...
亞歷山大・布魯斯(Alexander Balmain Bruce, 1831~1899) 十九世紀當代最傑出的聖經學者之一,教授護教學和新約解經學,1859至1875年期間服務於蘇格蘭自由教會創立的神學院(Free Church College, Glasgow, Scotland)。布魯斯生平著...
書中作者挑戰讀者重新思考與神的關係,並提出值得我們省思的問題,例如:在人類失去治理權柄後,因著耶穌的救贖,我們的內在是否恢復充滿神的形像與樣式?當神要祝福我們時,我們的內在生命是否可以承受?我們想要看到我們所在的城市、地區、國家被轉化嗎?你關心祂所想的、祂如何想以及祂所在意的事嗎?
「神能創造一塊祂都搬不動的石頭嗎?」如何解答類似的信仰難題? 華人神學界最著名的系統神學與護教學教授黃穎航博士在本書中簡單明瞭地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解答。本書內容是由黃博士在不同時期撰寫的短文所組成,透過經文解析、書評書介、研討會回應、生活感言等書寫方式,將基督信仰的真義做了深入的詮釋。每篇短文可看出黃...
阿嬤的一生,看似應該要在孤單中渡過… 她尚在襁褓、母親溘然長世; 年紀輕輕獨自遠赴他鄉求學; 婚後先生事業忙碌、獨自持家: 先生壯年逝世,守寡時還不到五十歲。 但在超過半世紀的單親生活中,阿嬤並未讓自己處於孤單中… 她投入教會和福音機構的事奉, 用四年的時間完成松年大學課程, 更...
清末列強侵華,宣教士藉此時機大舉向華人傳福音。外籍宣教士若要傳講上帝的話語,需要華語翻譯。因此,培養本地傳道人便是宣教策略的首要。但過程中,宣教士與受訓者難免呈現地位高低之別。如此,不論從神學教育、薪資結構來看,中國教會活在宣教差會的豢養之下而無法自立。或有宣教士意識到這問題,卻也難以翻轉此等結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