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適逢基督教宗教改革500年,作者劉幸枝夫婦在留德期間秉著對於信仰、歷史的喜愛,走訪關鍵人物馬丁路德生前曾停留的多座重要德國城市,以故事性的文字追述路德生平,並配搭實景圖片拍攝,來紀念這位改寫教會歷史的重要人物。
被譽為「斯托得最好的作品」 福音派對十字架的意義最好、最具說服力的詮釋 --- 「斯托得發現, 是十字架在屬靈和智識上的豐富,支撐著門徒的生命, 尤其是在黑暗和艱困的時候。 斯托得幫助我們欣然接受 『十字架改變了一切事, 它讓我們與神建立一種新的崇拜關係, 使我們對自己有了新而平衡的認識, 對宣教產...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行公義,好憐憫,本書作出最精闢又令人動容的解析! 自人類開始具有公民社會的雛形,關於「什麼是正義(公義)」、「正義的源頭從哪裡來」,就成了無數哲士辯論不休的話題。惟一能確認的是,若沒有正義之袍加身,英雄行徑頓形失色;沒有公理正義為前提,升斗小民的義憤填膺只是渲洩怒氣毫無意義。 長久以來,教會不太...
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 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 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 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 揭密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作家——魯益師的完整生涯,深入大師的內心世界 - 由當代知名神學家麥葛福執筆撰寫,繼研究基督教思想家《全民神學家巴刻》、《我思故我信:十大基督徒思想巨擘》後再創力作 - 榮獲2014年ECPA非小說類金書獎
《新編中國基督教史綱》是裴士丹教授醞釀和撰寫了近三十年的學術成果,刷新了自1929年賴德烈出版《基督教在華傳教史》以來的長段空白。該書以簡潔而精準的表述梳理了自西元7世紀景教來華至21世紀頭十年基督宗教在華傳教活動的通史(包括俄羅斯東正教在華傳教史),並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基督教在華傳播的各個階段中所...
聖經66卷書,以愛為名,為你而寫! 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從世界的開始到世界的盡頭;透過聖經的66封情書,上帝希望你認識祂是誰,認識自己是誰;明白祂的心意、知道祂的計畫⋯⋯真真實實活在祂創作的故事裡。 在祂的故事裡,你是獨一無二的,在祂眼中,你是唯一的主角,你是「主」要的角色! 上帝愛你、喜歡你,...
愛與苦難是無可避免的人生課題……要如何承受羈絆與心碎,讓生命完整無憾?這是困難的問題,或許需要的是一個大膽的答案。安.福斯坎,《紐約時報》百萬暢銷作家,以其網路書寫引發無數現代基督徒女性的心靈共鳴,在她自己對生命苦痛的艱難提問中,與聖餐中破碎血肉並傳遞出去的耶穌相遇。
傅士德之暢銷經典著作「新譯版」 英文原書售出超過100萬本 本書探討靈命操練這一主題,書中分別討論默想、禱告、禁食、研習、簡樸、獨處、順服、服事、認罪、敬拜、指引、歡慶這十二個重命操練。作者學識淵博,旁徵博引,對不同操練皆有深入認識,且非常關注操練的具體踐行方法。
影響深遠的羅馬書講明因信稱義的福音,更同時談論神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書從經文出發,解明福音的大能如何貫穿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中華福音神學院榮休院長陳濟民博士,長年牧養港台與英美的華人,深知華人閱讀聖經可能會有的信仰盲點;本書展現陳博士一貫嚴謹的態度面對聖經經文,並回應諸多羅馬書的學術疑難,幫助讀...
本書屬於「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系列,在登山寶訓中,可以看見耶穌對於當時代的宗教文化毫不留情的真心話,指出在眾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規中,內含著的偽善和冷血。但同時,也可以看見,耶穌所指向的神的國度和國度子民的生活樣貌,內含著神對世人的憐憫與豐厚的賜予。登山寶訓不是「基督徒身分資格考」的測驗清單,而是一張...
重尋第四、第五世紀沙漠教父對獨處、靜默與禱告的核心觀念,獻給每個屬神兒女的當代經典。 藉著獨處、靜默與不住地禱告,沙漠教父為我們展示了一條路。這些操練將教導我們如何站立得穩、如何訴說救贖的語言,讓每一個帶著福音使命的服事者,以希望、勇氣和信心面向新世代的考驗。
以往閱讀聖經時,很常把新約聖經中的「福音書」當作故事記述或是語錄彙整來看待,對新約聖經成書的認識,也是停留在由一群人編彙而成。直到十九、二十世紀,才有學者開始以歷史的角度去查考耶穌。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靈恩賜最豐富的運用, 也不能彌補愛的缺乏 在這個日趨商業化和都市化的社會,哥林多前書能夠幫助教會辨識在神的子民中,各樣叢生的問題和異端,並正視真正的屬靈是來自聖靈在心中的工作,而非某種神祕或超自然的感動。 作者指出,對保羅而言,哥林多是一個測試戰略的實例:如果基督的福音能夠改變這裏的人,就能改變任...
「準備自己比準備講章更重要。」講道王子司布真如此忠告傳道人。 講道不是求自我的榮耀,而是彰顯神的榮耀; 講道不是靠自我的才幹,而是倚靠聖靈的能力; 講道要殷勤忠心不負所託。
家,可能是世上充滿最多矛盾的地方,就像一場暴風雨,可以帶來雨水滋養生命,卻也能同時讓人感到快要滅頂,無力自救。 家庭,可以使人感到愛與歸屬,也能使人嚐到羞辱與折磨;可以是一份祝福,也可能是終其一生想逃開的咒詛。不論你的家庭處境如何,都有可能經歷如暴風雨般無法掌控的強烈震盪,在其中顫抖飄搖。要想安然度...
畢德生層層爬梳約翰在啟示錄裡奔放、奇異的意象,同時細膩詮釋約翰如何協助初代七地的教會洞察當下的現實,以抵抗羅馬帝國的主流意識型態。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 祂說的故事,滿有恩典與真理; 聽故事的我們,可聽見了祂的榮光? 愛聽故事的大朋友小朋友, 讓我們一起聆聽康來昌牧師說耶穌所講的故事,從中品嚐天國的滋味。
馬偕拼搏的宣教人生,活出「焚而不燬」的生命以及「Akolutos」的見證。「焚而不燬」的異象源自於上帝對摩西的呼召,那是上帝同在的記號;Akolutos (ἀκωλύτως,自由不受捆綁)」的見證出於聖靈大能的臨在,那是實踐大使命的表徵。一個是舊約先知的傳統,一個是新約福音的傳承;一個是回應呼召的典...
★被譽為「二十世紀的先知、牧師們的牧師」,陶恕一生巔峰之作 ★與魯益士《返璞歸真》、華理克《標竿人生》齊名 對神的理解,影響我們的生命、性格及命運, 生命中的重要問題,都是因為不認識神!
本書作者巴默爾,以其親身經歷與獨到洞見告訴我們:生命種種問題,起因於人往往根據假象來行動,違背了內在的真實,也悖離了外在的真相,以致失去真正的自由與力量。本書能夠引領我們踏上一段旅程,探索有關自己,他人,世界的真實本相,自由自主活出鳶飛魚躍,海闊天空的生命。
我們為幫助窮人所做的努力,可能對彼此都造成傷害 ▌▌▌███ 貧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因為錯誤的假設可能導致造成傷害的策略。 本書以聖經為基礎,讓讀者明白何謂貧窮與如何扶貧, 學習如何在具有極大轉化能力的關係中,為這受傷的世界建造出有果效的事工。
▘約伯的世界,不只有苦難▗ 常有人在遇到苦難時, 以為可以從約伯記找到答案, 結果卻大失所望。 他們不明白為何自己或摯愛會遭遇苦難, 不解為何苦難何其多; 他們期待約伯記能解惑, 期待這卷書能解釋神為何容許人受苦, 甚至容許義人受苦。 何以這些期待轉為失望? 「智慧」才是這卷書的關鍵。 在約伯受...
在信仰的深層裡作反思,在大光照耀中與神相遇 理性的成長通常比感性迅速,缺乏人生體驗、青澀的神學旅人常有「知道了」等於「體驗了」的錯覺,以致往往一面倒地傾向用理性做神學。 感性成長來自人生的悲歡離合,歲月的淘洗焠煉,而後多少反映在神學家的晚期著作,亦即那些歷經生命考驗成熟的神學旅人。
用翻天覆地的禱告,加入神國的冒險之旅! 《認識主禱文的7堂課》像一本系統神學導覽,能夠擴張我們對禱告的認知框架, 我們或許會發現,禱告本來就不只是要讓我心得安寧,而是要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一般學者都認為,提多書及提摩太前書是分別寫給提多及提摩太個人的,而且其內容也十分相似,例如討論別的教義的問題、設立教會職事的要求,以及牧養不同羣體的原則等。不過,本書作者卻指出,保羅的寫作不是以個人為對象,而是針對克里特及以弗所兩個信仰羣體;作者又從這些相近的討論議題中,凸顯兩卷書的獨特背景及不同應...
「如何找到神」系列套書:《生命的驚喜》、《婚姻的美麗》、《死亡的奧祕》 出生、婚姻、死亡是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我們在其間經歷了最大的喜樂與最深的悲傷,試圖尋找生命的意義,以及意義的源頭。 「如何找到神」系列套書是一份小小的禮物,幫助人在不同的生命季節,找到神、認識福音──那最大的禮物。
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
★《新聞週刊》譽為「21世紀魯益師」的護教巨擘! ★繼《山寨版的上帝》之後,提摩太•凱勒迫使你注視《被釘十架的王》! 《被釘十架的王》沿著馬可福音深入耶穌生平,不僅定位耶穌君王的身分,藉此凸顯你我心中各式各樣的假王;更探討耶穌被釘十架的目的,為每一個願意跟隨祂的人,描繪生命的異象和願景。
『朝聖之詩』又叫『上行之詩』或『登階之詩』,顧名思義是在拾級而上,步步接近耶路撒冷聖殿的途中,朝聖客們所唱的詩篇。在考古挖掘的朝聖古道中,也發現緜延而上的石階偶爾會出現一個大平臺,讓人揣測是讓朝聖客可以短暫停留,一起禱告、唱詩的地方。
來吧,讓我們一同加入聖靈的團契中 受聖靈洗的灌溉,在教會土壤茁壯! --- 教會論和聖靈論是「應用性」或「實用性」很強的兩項教義。 信徒既在基督裡與神和好,都領受了聖靈所施行的救恩,並加入信徒群體(即教會)當中, 更清晰、明確的教會論、聖靈論當有助信徒, 使信仰生命更加有根有基,豐富多采。
★亞馬遜網站讀者4.7顆星好評推薦 看似忙碌的牧者,其實不是委身的象徵,而是背叛的徵兆; 它不代表忠心,而是變節。 :: 畢德生安息年的收成之作。 畢德生思想「牧師」身分的本質(不忙碌的、具顛覆性的、具終末觀的), 檢視牧師步下主日講台後其他六天的工作重心(治癒靈魂), 竭力對抗世俗文化對牧者的...
從家庭的角度來看這些人物,內容引人入勝,寓意豐富,但本書是第一本這樣的嘗試。身為《基督教論壇報》靈修版專欄作者、《海外宣教雜誌》聖經專欄作者的劉幸枝牧師,學養豐富、文筆生動,細心查考聖經,將散見各書卷的記載串連起來,呈現三十個獨特多元的聖經中的家庭故事,提供反省與啟發,是小組查經、團契聚會或家庭小組...
2017年適逢基督教宗教改革500年,作者劉幸枝夫婦在留德期間秉著對於信仰、歷史的喜愛,走訪關鍵人物馬丁路德生前曾停留的多座重要德國城市,以故事性的文字追述路德生平,並配搭實景圖片拍攝,來紀念這位改寫教會歷史的重要人物。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