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出版社

文藝出版社

橄欖華宣出版發行集團前身是橄欖基金會,創立於1982年,以出版基督信仰書籍為主。目前整合為橄欖華宣出版發行集團,以「橄欖出版有限公司」其下出版社負責出版,「華宣出版有限公司」負責發行與經銷的實質運作,「橄欖基金會」負責推動「屬靈閱讀.造就全人」理念。

目前旗下出版社包含:橄欖、華神、聖資、基督教文藝、歸主、青橄欖、真光、榮益、那鴻,出版範圍包括聖經出版、聖經研究、神學研究、教牧輔導、心靈醫治、靈命進深、生命見證、婚姻家庭、親子教育、信仰生活、心靈勵志、健康養生等多元領域,書籍種類齊全。

  • 電子書: NT$ 465

    所謂「文化宣教」,乃是指「各行各業的基督徒在不同的文化領域裡為真理作見證,引人歸向基督」。本書圍繞「文化宣教」的主題,收錄了十七篇論文及一篇緒論,作者分屬各行各業,包括牧師、文字工作者、神學教育者、大學老師、物理學家、心理諮商師等,分別居住在台灣、中國大陸、歐洲、北美等地。

  • 電子書: NT$ 338

    如何理解罪與詮釋罪,不僅是基督教人論的基礎,也是實踐中的漢語基督徒構建其宗教世界圖像的起點以及開展倫理生活的焦點。本書借一群溫州鄉村基督徒的故事,分別從他們的歸信、對偶像的態度、與傳統道德秩序不失緊張的嵌入、人們的集體宗教生活、教會對個體的權力治理乃至實踐中的神義論等多個不同角度,一層層地分析了圍繞...

  • 電子書: NT$ 315

    東南亞華人基督徒身處高度複雜的政治、社會與文化情境。馬來西亞是以馬來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華人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處於被動地位,基督教亦是少數派宗教,華人基督徒因此是被雙重邊緣化的群體。

  • 電子書: NT$ 360

    本書不是為了證明《十二先知書》是否為一卷書,而是嘗試回應便祖威(Ehud Ben Zvi)的斷言:《十二先知書》每卷書都是各自有一個標題句、一個人物、因此是十二卷書。本書從文獻綜述開始,對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關於《十二先知書》作為一卷書的討論作一梳理…

  • 電子書: NT$ 675

    本書為《本性與超性:聖多瑪斯.亞奎納倫理學反思》的增訂版,是作者近十餘年所撰寫及發表的十二篇圍繞中世著名士林大思想家聖多瑪斯‧亞奎納倫理學的學術論文合集,分別在「原理」層面探究惡、意志、慾、德性、良知、愛等元倫理學範疇,並於「應用」層面討論婚姻─性倫理、倫理學多邊對談、生態倫理、生命倫理等應用倫理學...

  • 電子書: NT$ 338

    田立克認為魔魅(demonic)是民族主義的本質所在。也即,民族主義既有正面的積極作用,也同時有負面的破壞性。因此,田立克以神律原則來批判它。但民族主義在當代也是人的主要身分依歸之一,以神律原則來批判,並不足夠。

  • 電子書: NT$ 285

    現代社會陷入深刻危機——極度的世俗化和碎片化使生活失去神聖維度和統一意義。思考如何回應現代性危機成為當代西方基督教思想界關注的焦點。基進正統運動 (Radical Orthodoxy)及前維真學院的漢斯‧博思慕教授 (Hans Boersma)都對這一問題作出深入反思,認為現代西方社會唯一的出路在於...

  • 電子書: NT$ 615

    創世記第三章是否有關人類始祖犯罪並原罪的問題,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三天歷程中為何緘默?雅各雅博渡口的敘事是否隱藏著一個神學問題:雅各真的改變了嗎? 本書定位為神學詮釋,意在從文本中讀出神學含義,也志在使文本和讀者進行更多的思想對話。這詮釋是關己的,故能含攝一種信徒的讀經和人生經驗。

  • 電子書: NT$ 240

    政治權力是一種偽神聖權利,無須以神聖為其奠基且令人著迷又難以撕破。 近代世界的政治生態逐漸轉向威權主義、民族主義等民粹主義,不斷地挑戰昔日自由主義開放、寬容的價值,以致自由主義和民主似乎正經歷一種撕裂狀態,「主權」似乎成為神聖超越的法則創造者,成為另一宗教。

  • 電子書: NT$ 315

    圖像的敘事技巧與政治話語的生產機制遙相呼應,在大量圖像文本的篩選基礎上,本書以結構主義方法,窺探中國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集體性視覺經驗的積澱,解析當代中國的圖像敘事背後所隱含的革命倫理訴求,直視人性在特定歷史情景中的屬性變異。

  • 電子書: NT$ 443

    奧斯汀所著《中國億兆》一方面在宏觀上展示以中國內地會為代表的基要主義團體在19世紀到20世紀的發展歷程,在微觀上聚焦戴德生的傳教助手群體,展示他們身上鮮明的個性和時代特性;另一方面聚焦於該時期基要派基督教在中國本土化乃至變成中國人的基督教的歷程,展示了該過程中,中國內地會鮮為人知的一面。

  • 電子書: NT$ 315

    早於1949年初,遠東廣播公司以「良友電台」之名,開始藉大氣電波向中國大陸傳送福音節目,成為迄今面向中國廣播最久的福音廣播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教會的生存空間不斷萎縮。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在「極左」路線下,連串政治運動開展,至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國教會在政治風潮下幾至沒頂。數十年之久...

  • 電子書: NT$ 360

    楊博士在本書展示了海子(1964-1989)詩歌所表達的中國尋魂與路加見證的耶穌基督福音之間進行的一場對話。本書創造了獨特的處境化詩性視角,透過海子詩歌,賞析一代中國人的回家之旅,並探索它與耶穌基督的關係。

  • 電子書: NT$ 390

    這是一本探討中國西南苗族皈信基督教的專書,論述中國西南苗族在時局的影響下如何在基督徒、中華國族與苗族之間的身份認同中求取平衡與進行轉換。

  • 電子書: NT$ 270

    本書通過古典僭政與現代僭政之對比,透視現代僭主的政治品性與僭政的運行邏輯、探究背後的統禦法則與政治理念。

  • 電子書: NT$ 293

    從「派工制」到「牧養制」距離有多遠? 從「教會領導」 (Church Leadership) 轉型為「教牧領導」 (Pastoral Leadership) 到底有多難? 本書的出版,將使國內外採用「溫州模式」開拓的教會、教牧及信徒領袖有了一本實用的「教牧手冊」。

  • 電子書: NT$ 315

    《懺悔錄》全書共十三卷,其中前九卷講述了奧古斯丁從出生到皈依大公教會的精神歷程,揭示出人如何在上帝的引導下一步步克服塵世的誘惑、領受重生的恩典;第十卷闡述了懺悔的意義,並且通過分析心靈的記憶和塵世的試探,展現了奧古斯丁對上帝和自我之關係的理解;後三卷基於對〈創世記〉開篇的哲學闡釋,以「無中生有」的創...

  • 電子書: NT$ 270

    自拙作《為真道爭辯:在華基督新教傳教士基要主義運動(1920-1937)》(香港:宣道出版社)於2008 年問世之後,我一直希望整理和研究1949 年之前中國基督新教基要主義運動的相關機構和人物。這本小書就是沿著這個思路努力的結果。

  • 電子書: NT$ 315

    《新編中國基督教史綱》是裴士丹教授醞釀和撰寫了近三十年的學術成果,刷新了自1929年賴德烈出版《基督教在華傳教史》以來的長段空白。該書以簡潔而精準的表述梳理了自西元7世紀景教來華至21世紀頭十年基督宗教在華傳教活動的通史(包括俄羅斯東正教在華傳教史),並深刻地分析和揭示了基督教在華傳播的各個階段中所...

  • 電子書: NT$ 330

    在「世界基督教」概念的影響下,五旬節運動的研究開始擺脫以北美模版、範型的視野,轉向關注全球南方或非西方的類似教會。真耶穌教會此一自立教會即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五旬節派的案例,尤有進者將之與其他全球南方的「五旬節派」教會放在同一個類型內;另一方面,華人則用「屬靈派」、「靈恩派」等在地標籤理解真耶穌教會。...

  • 電子書: NT$ 240

    在中國,以「革命者耶穌」或「革命的基督教」來理解這樣一個「外來」的宗教,必須從晚清一個非常知名的革命團體或組識說起,它即是以武昌高家巷基督教聖公會聖約瑟堂為基地的「日知會」,以及此一組織的關鍵人物劉靜庵。本集中收錄了諸多重要且未曾刊載的史料,包括胡蘭亭編著的《劉靜庵》、《殷子恒先生手抄劉靜菴》之手稿...

  • 電子書: NT$ 263

    在中國教會廣為傳唱的迦南詩歌,緣起於呂小敏的個人靈歌。自 1989 年以來,迦南詩歌傳播到家庭教會、五大宣教團隊、三自會、城市新興家庭教會、天主教會,甚至海外華人教會,業已成為華人基督教最知名的本土象徵之一。本書旨在分析迦南詩歌的宗教經驗和教會認同,以揭示迦南詩歌與當代中國基督教的互動發展。

  • 電子書: NT$ 188

    信仰與理性有何關係?學術與教會之間又是如何? 本書所重點為藉由神論的觀點來討論信仰與理性之相關之處,內容集中在論述幾個神學家對於認識神與愛神的相關。認識神包括對神的屬性與作為,對神的話語與護理尋求理解,愛神則包括對神的信、望、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