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若只是改變事工、改變活動和節目,卻沒有改變教會不健康的文化和價值觀,教會仍然無法健康發展。要建立健康的教會就必須分辨聖經的文化與世界(或異教)文化的不同,並且刻意地建立抗衡世界(或異教)文化的教會。本書嘗試指出聖經文化與世界(或異教)文化的差異,並且指出建立抗衡文化的健康教會之途徑。
我們面臨一個複雜多變的社會,如何按聖經的教導而活,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按著聖經教導所做出的行為也決定了每一個基督徒不同的生活模式。 「基督教倫理學」就是整本聖經的生活應用。學習「基督教倫理學」能幫助我們,在現今如此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如何恰當而正確地,按聖經的教導過基督徒的生活。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本書是繼備受好評的《堂會確是一間有限公司。》之後,馬保羅牧師的又一力作。他除了分析堂會生態的弊病,也嘗試借鏡香港細胞小組教會網絡的經驗,提出建立信徒群羣體的七大基本素,力證要突破現今堂會只顧自我發展的文化,絕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具體可行之事。
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 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 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 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真正的耶穌門徒,應是一班尋根究柢、面向世界、全然委身於信仰的「激進」門徒。 真正的耶穌門徒,不應是一班假借宗教生活作為精神寄託的人,而應是一班為了見證上帝國度願意至死忠心的激進分子。 這是一本可作初信栽培用的小書,呼籲我們必須重視與耶穌基督的生命連結,並領受差遣,進入世界,服事各色各樣活在苦難中...
感謝上帝!因著上帝的恩典,筆者已出版許多「輕鬆」系列的書籍(包括「輕鬆學九型」、「輕鬆學十六型」、「輕鬆學讀經」、「輕鬆學教會歷史」)。筆者有多年在台灣及中國大陸教導「系統神學」的經驗,一直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導,期盼讓人不再認為神學艱深難懂、望而怯步。
心之所愛,比腦中所知,更加重要;心雖然很抽象,但會具體呈現在所愛的人事物上,那就是我們的欲望。《欲望的門訓》指出,基督徒可以藉由教會的崇拜與禮儀,讓內心的欲望恢復到正確的方向。
本書介紹兩千年來主要在西方傳播的基督教信仰與希伯來文化、希臘文化、拉丁文化、歐美多元文化,以及全球各地文化等交融互動中形成的思想演變史,分成上下兩冊。上冊涵蓋初代教會時期與中世紀教會時期,而下冊涵蓋宗教改革時期、啟蒙運動時期與近代教會時期。適合作為基督宗教概論、基督宗教史、西方思想史、西方哲學史等課...
用翻天覆地的禱告,加入神國的冒險之旅! 《認識主禱文的7堂課》像一本系統神學導覽,能夠擴張我們對禱告的認知框架, 我們或許會發現,禱告本來就不只是要讓我心得安寧,而是要帶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最幽默有趣的九型人格靈性導覽 帶你踏上通往真實自我的道路 ✦ 入圍美國獨立出版Foreword INDIES 2016年度好書獎 ✦ 宣教使命聯盟2016年度必讀書目 ✦ 全美銷售破50萬冊
關於呼召的問題百百種,各種說法、見證莫衷一是。當我們期待回到聖經,尋找問題的答案時,卻可能遇上另一個問題──錯解聖經中的呼召,將常聽到的說法當作真理。有鑑於此,聖經學者曾思瀚寫下了《被誤解的呼召》,華人教會第一本詳盡詮釋呼召經文的著作。
無論在神學、組織或群體經驗上,教會都具有強大的動能,幫助公共生活中的眾人建立彼此之間的關係。而這份關係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讓世界的多元差異化為一份寶貴的禮物,見證上帝所應許的合一。
今天,不少基督徒喜歡用召命來形容我們的「人生目標」,有些人又以為,召命就是在工作中尋找「屬靈」意義。在人生的迷霧中上下求索時,我們是在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還是真箇地尋求上主的帶領? 本書是一趟在夾縫時代中尋找召命之旅,重點不是為了滿足自我,而是引領我們回到所身處的世界,發現時代的需要,看見那原本看...
追隨基督之路 是一條預備受傷之路? 等待著我們的 盡是患難捆鎖,背叛攻擊? 實踐使命,從來都是昂價的 但我們相信,我們的見證再微小 仍能迸發巨大的力量,因為 教會是為世界而寫的書 名字叫「耶穌的生命」 對讀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 默想路加筆下 追隨基督的七種特質 學習走出 門徒羣體之路
新約學者曾思瀚博士指出,若說「耶穌不談政治」,就是徹底誤解了政治,也誤讀了福音書。 透過扎實的新約研究功夫,重建當時的經濟、文化與意識型態,曾思瀚博士為讀者做出詮釋的示範,從「政治」的角度解讀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行公義,好憐憫,本書作出最精闢又令人動容的解析! 自人類開始具有公民社會的雛形,關於「什麼是正義(公義)」、「正義的源頭從哪裡來」,就成了無數哲士辯論不休的話題。惟一能確認的是,若沒有正義之袍加身,英雄行徑頓形失色;沒有公理正義為前提,升斗小民的義憤填膺只是渲洩怒氣毫無意義。 長久以來,教會不太...
用五個關鍵詞彙,重塑牧者的身分: #管家 #報信使者 #見證人 #父親 #僕人 斯托得牧師忠於聖經的根基,從聖經挖掘出「讓全人生命更新的力量」,以新約當中的五個關鍵角色,描繪出世界在等待的牧者樣貌。
摩根没有讀過神學院,但是他的信息講章,卻為神學院和傳道人所研讀,他從來不用任何宣傳和手腕吸引聽眾,但無論他到哪裡分享,總是座無虛席。本書作者張文亮教授大量閱讀摩根的著作及資料,寫下這位屬靈榜樣的生平和事奉,獻給這一世代基督追隨者。
生活即信仰,工作即宣教 個人工作的「職份」和國度使命的「位份」如何結合? 教會未來的發展如何從「牆內到牆外」「有牆到無牆」? 本書從16位信心偉人的「關鍵時刻」的工作扭轉力, 到「定義時刻」的生命扭轉力, 凸顯出 神和他們的盟約裡,不同凡響的新局面。 本書16個案例解析,是職場宣教的最佳典範。
本書從聖經的角度,讚嘆上帝救贖我們的偉大故事,並汲取教會歷史數千年的智慧,聆聽世界各地的聲音,從使命目標、信息傳揚、教導與學習者、實踐策略等部分,反思福音派教會教育事工的危機與轉機;也特別強調,基督教教育事工,應當以耶穌基督十字架的福音為核心。同時,教會教育事工應注重群體性,因為信仰是歷世歷代所有基...
開啟你的新約研究之門,掌握挖掘真理的各樣方法。《新約鑑別學導論》涵蓋了最廣、最新的聖經研究方法,企圖拉近我們與聖經學者的距離,以及華人教會在聖經研究上與世界的距離。
寫給認真面對信仰的人。本書從神學、倫理和哲學角度,探討基督教的創造、自我觀、倫理觀、政治觀、基督論與救恩論等課題,讓讀者了解到,基督教世界觀不須畏懼時代的各種挑戰——它不單在嚴峻考驗下屹立不倒,對當代社會與文化也意義重大。 作者用理性的態度直接面對各種挑戰,如霍金的宇宙論、進化論、後現代思潮、性解...
本書作者牧會多年,他開宗明義指出,今日香港大部份堂會的本質確是有限公司。堂會公司化體制大大削弱了信徒群體的有動力,也扭曲了原本應充滿活力的教會觀、事奉觀,令堂會牧者和領袖們被堂會營運和人事管理問題弄至疲於奔命。作者希望透過本書,分享過去在牧養工作上的反省與體會,從而刺激更多牧者、領袖及弟兄姊妹關注有...
重尋第四、第五世紀沙漠教父對獨處、靜默與禱告的核心觀念,獻給每個屬神兒女的當代經典。 藉著獨處、靜默與不住地禱告,沙漠教父為我們展示了一條路。這些操練將教導我們如何站立得穩、如何訴說救贖的語言,讓每一個帶著福音使命的服事者,以希望、勇氣和信心面向新世代的考驗。
幫助你如何「常作準備,用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王牧師有多年在五股禮拜堂牧養教會的經驗,五股禮拜堂卅年來不斷差派工人在台灣建立教會,現有十四個分堂,並成立[約書亞事奉團隊]。約書亞事奉團隊也不斷差派宣教士在世界各地宣教,目前有二十多位海外宣教士。
我們為幫助窮人所做的努力,可能對彼此都造成傷害 ▌▌▌███ 貧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因為錯誤的假設可能導致造成傷害的策略。 本書以聖經為基礎,讓讀者明白何謂貧窮與如何扶貧, 學習如何在具有極大轉化能力的關係中,為這受傷的世界建造出有果效的事工。
「教練式領導」在企業管理界已盛行多年,如今,這本專為基督徒領袖所寫的教練式領導技巧,將是門徒訓練、領袖培育的絕佳工具!
如果COVID-19最可怕之處是致人於死的話,那第二可怕之處就是在人與人之間構築無形的隔閡,疫情造成的不但是個公衛危機,更是個人性危機。本書是華人教會對COVID-19疫情做神學反思與牧養關懷的第一本書,綜合了疫情形勢的最新分析,以及學者、牧者的深邃洞見,指出我們可以怎樣扭轉這種人性危機。
徹底體驗沉浸式讀經 從詩篇編輯者的宏觀角度來看詩篇 也從微觀觀察詩裡行間的至微之處 ::: 作者謝挺博士爬梳一篇又一篇的詩篇, 看見了前篇與後篇的原文脈絡,隱隱蘊藏豐富的關連; 原來一篇深刻的詩篇,會因著鄰近詩篇隱隱的呼應,而疊加出更為豐滿的信息。
身為耶魯神學院的系統神學教授、「信仰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大神學家沃弗,用本書收錄的65篇平易親民的小品文,向我們示範:其實,生活中大大小小每個場域,都是神學教室;生命中的每一次信仰省思,都是一堂最深刻的神學課。
感謝上帝!因著上帝的恩典,筆者已出版許多「輕鬆」系列的書籍(包括「輕鬆學九型」、「輕鬆學十六型」、「輕鬆學讀經」、「輕鬆學教會歷史」)。筆者有多年在台灣及中國大陸教導「系統神學」的經驗,一直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導,期盼讓人不再認為神學艱深難懂、望而怯步。
Vol.65 No.4 聽.講道求生指南 關於講道, 牧者和會眾都有心照不宣的murmur: 「為什麼我每次講道,你都在打瞌睡、滑手機?」 「你可以講些更有營養的內容嗎?」 好端端的屬靈饗宴, 變成不少基督徒每週的尷尬時光。 大家都辛苦了! 就讓這期的「聽.講道」搜救隊, 搶救在講道環節中苦...
本書屬於「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系列,在登山寶訓中,可以看見耶穌對於當時代的宗教文化毫不留情的真心話,指出在眾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常規中,內含著的偽善和冷血。但同時,也可以看見,耶穌所指向的神的國度和國度子民的生活樣貌,內含著神對世人的憐憫與豐厚的賜予。登山寶訓不是「基督徒身分資格考」的測驗清單,而是一張...
Vol.63 No.2 新職場‧神學:後就業時代下的工作新想像 二○一三年,牛津大學學者發表〈工作的未來〉報告,認為47%的工作會在未來十到二十年間遭電腦或人工智慧取代,迄今,也已將近十年了。 不論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從第三次工業革命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或是外在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都...
現實生活及具體生命充滿模稜兩可的矛盾、左右為難的張力,這並非「是非題」、「選擇題」可以涵蓋的。本書嘗試從想像辨識來理解基督教倫理,即從「敘事」和「想像」,將信仰傳統與當下場景作出關聯,並打破個人倫理與社會倫理的二分、倫理學與神學的對立。作者特別強調,基督教的道德想像對於「倫理的兩難」尤其重要,因為它...
在一個疏離與脫離肉身的世代,基督的身體必須要更全方位地擁抱一份更整全、有血有肉的信仰,一種把耶穌道成肉身風格真實映照顯明的生活方式。
第一手堂會訪查報告 全在地教會經驗分享 劃時代青少事工定義 最務實青少門訓SOP 「選擇一位上帝」是青少年在尋找自我身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有效的門訓要從「認識自己是誰」開始: 知道我們的身分是上帝的孩子、祭司與新婦, 同時也是寄居在世上的上帝見證者與僕人。 這樣才...
丁道爾聖經註釋是合乎時代的解經叢書,旨在幫助讀者確實了解聖經的真理,靈活應用聖經的原則。整體架構著力於堅實的神學學術根基上,內容主要分成兩大部分: 1.導論:簡潔、詳盡地介紹作者、寫作日期及時代背景,不但能幫助讀者一窺該卷書的主旨及全貌,也能提供有心鑽研的學者寶貴的資料。 2.註釋:按主題分段,...
約書亞記可能是整部舊約中最令人困擾的一卷書,不論是基督徒或是聖經批判學者,都會懷疑它豈不是過於暴力?與聖經其他部分是不是互相矛盾?弗斯卻以其卓越的釋經能力,謹慎、建設性地回應了這個議題。 這卷書仍然是今日神要對我們說的話,我們閱讀它時,就是進入神使命的一部分,這使命在舊約裡集中在以色列民族身上,最...
新生命陪讀本 互動版,原名「簡易版」,內容含有許多問答討論,2020年6月起更名為「互動版」,僅書名更新,內容與「簡易版」無異,特此說明。適合每個人使用。 新生命陪讀本幫助人認識三位一體的真神與教會生活的材料,建議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陪讀,透過禱告、討論問題來認識信仰並經歷神。是初信造就的好材料...
MD:Missional Discipleship 「使命門徒」:與耶穌建立一生之久的跟隨關係,參與在上帝國度的宣教行動裡。 在「我世代」和「躺平世代」裡, 跟隨耶穌的「使命門徒」,如何熱血不厭世?
本書是司傑恩(James Bryan Smith)「門徒造就系列」首部曲,帶領我們回到聖經,透過耶穌的眼睛,來分辨到底什麼才是上帝的美麗。同時師承傅士德與魏樂德兩位靈修大師,作者在拓展我們眼界、竭盡所能展現上帝美麗與良善的同時,更針對每一種美麗,撰寫相關的靈命操練,從睡眠的操練到數算恩典,從留白的操...
教會若只是改變事工、改變活動和節目,卻沒有改變教會不健康的文化和價值觀,教會仍然無法健康發展。要建立健康的教會就必須分辨聖經的文化與世界(或異教)文化的不同,並且刻意地建立抗衡世界(或異教)文化的教會。本書嘗試指出聖經文化與世界(或異教)文化的差異,並且指出建立抗衡文化的健康教會之途徑。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