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散文名家徐國能對詩書與人生的深刻體悟,不論是教育學生、憶往懷舊,或是面對中年,談論書籍和電影中發人深省的詩句,召喚童年祕密與中年生活擠壓下的斜槓人生。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3/26預購,3/31正式上市 完成預購的讀者請於3/31同步書櫃 繼《我輩中人》引起數萬讀者回響, 張曼娟再次書寫中年的風景.幸福的原力 23篇情意真摯的散文, 寫給瞻望中年的你、擁抱中年的你、中年徬徨的你、承擔責任的你、 照顧之路的你,以及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善於深思而怯於行動,有所不滿卻無意改變,在眾人吹捧中想逃遁到一個清涼世界,但又害怕太過寂寥;帶著微笑走向人群世俗,又不覺哪裡可以容身。──徐國能
現任教於師大國文系的散文名家徐國能,不論是教育學生、憶往懷舊,或是面對中年,都時時刻刻懷抱著一顆詩心,「昨日嚮往猶在,卻多了一點自知之明,中年常是一種心病,愈來愈懂,也愈來愈不懂,那些無關又有關的人與事,稍一思量,都是曾經在樹梢綠過的落葉,輕輕踩過,是一陣細碎的怨懟。」
〈人間已無京兆尹〉重溫交會在時光與美食之間的滋味,令人難忘的也許不是佳餚的醇美,而是曾經活在那些光影與氣味中的人事;〈陸生〉是作者教書生涯獨特的風景,有每天追逐臺大、師大國學課程的同學,也有從民國控變成臺灣控的學生,即使價值觀迥異,但兩岸青年都在同一課堂讀著「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除了當老師外,作者還身兼作家、文學獎評審等多重身分,並代表在生活壓迫下的倖存者,終日營營的〈斜槓中年〉;人生在世十分難為,不免〈與世浮沉〉,他一邊懷念童年棒球手套上寫的詩,一邊度過中年日常:在意著報稅和退休金額,還有健康檢查的紅字,仍然按時辦公吃飯,假裝樂天知命,卑微地活著。
徐國能的作品屢屢被選入各種文選和各級學校課本,成為試題。他的文字平穩中帶點寂寥,幽默又有點自我調侃。他談論書籍和電影中發人深省的詩句,召喚童年祕密與點滴心情,分享中年生活擠壓下的斜槓人生,字字打動人心,能寄託惆悵,表達歡欣,安撫心緒。每根快被世界擠壓得歪斜的槓子,也許都該放下名利慾望的肩頭重擔,回歸吃槓子頭配白開水都能開心的原始心性,另創一番無邊的天地與詩境,悠然度日。
作者簡介|
徐國能
一九七三年生於臺北市,東海大學畢業,臺灣師大文學博士,現任職於臺灣師大國文系。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臺灣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等。
著有散文集《第九味》、《煮字為藥》、《綠櫻桃》、《詩人不在,去抽菸了》、《寫在課本留白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