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惠特畢是牛津大學計量經濟學博士,於世界銀行發展數據組擔任資料科學顧問,致力於研究全球經濟創新、成長與發展。他希望《清點每一個人》能幫助讀者透過解讀特別的量化觀點,理解人口普查如何從滿足執政者的行政管理需求,最終發展成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 宋國誠教授,四大面向辛辣直擊中國失速中★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天下人不可不知!
政治宣傳的真相是什麼?掌握話語權就能掌控人心!? 為什麼說它對民主國家的影響比極權國家還要危險? 《修辭的陷阱》將提供理論工具,幫助我們瞭解政治宣傳是什麼,以及它為何能夠在民主社會中有效運作,是瞭解我們所處現實的關鍵。
★ 蔡英文第一本自傳,揭露她的情感與歷練,吸引你的共鳴與回味。 「洋蔥炒蛋」,是爸爸傳下來的幸福記憶, 募款餐會上的「小英便當」,則集結了台灣各地的溫暖與期待, 這些菜色簡單樸實卻層次豐富,就如蔡英文的人生滋味。 有人說蔡英文是政治外星人,因為她的蔡氏邏輯讓沙場老將看不清、...
如果有一天中共發動對台戰爭, 如何將家人傷亡的危害降至最低? 如何讓事業承受的損失減至最小? 我們該怎麼做, 讓這一天,永遠不發生? == 採訪請益14位中共研究、軍事、保險、移民專家學者,全方位探討 == == 36位各界意見領袖感動鄭重推薦 ==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 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
一本書,可以是承諾,也可以是人民手上的檢核表。 最後一哩路也許漫長,但我們終將抵達。 接下來,改變的第一哩路就要出發。 這是我寫給你們的「聘書」, 是你們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對你們的承諾。 從現在開始,我們都是英派,蔡英文的「英」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當代中東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為何成了中東世界的代名詞? 1979年為什麼是中東歷史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1979年,伊朗革命、麥加禁寺圍困事件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相繼發生。金姆.葛塔在《黑潮》中,透過廣泛而細膩的調查,詳盡剖析這三件關鍵大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對西亞地區往後的歷史...
*苗博雅首次公開談論童年、求學、愛情生活、參加社運、從政的全路程! *剖析政治人物的「孤獨十一講」,如何從「理想主義者」進化成「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從大安區到國會,如何邀請大家一起向前一步,讓改變真的發生!
個人崇拜,是暴政的核心 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如何精心打造受人民景仰的虛偽形象 同樣的招數,是否也正在當今社會上演? 《經濟學人》2019年度最佳選書 《解放的悲劇》、《文化大革命》作者 揭露當代中國真相的歷史學家 馮客 全新力作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第一本完整公開蘇貞昌2019-2023重要施政與幕後專書 從婚姻平權、班班有冷氣、前鎮漁港、屏鵝公路、挺過百年大疫到應對百年大旱 10件影響台灣未來的施政大事紀,看見蘇貞昌的實學智慧 【蔡英文總統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蘇內閣任內重要施政大事紀與實施前後比較 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要為...
「為什麼中國要拘禁我?」 日中青年交流協會前會長・鈴木英司,被不承認的間諜罪行判六年徒刑,總計關押6年3個月。這是他的回憶與見證。 2016年7月,從事日中友好活動30年的鈴木英司被北京國家安全局以「間諜罪」拘留,並被名為「監視居住」的方式監禁七個月、審訊、逮捕、審判、24小時監視。在監視居住和...
◎流亡三十年得數十萬言,蘇曉康叩問世道於星雲無語之時! ◎晚清有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細描官場黑暗、人性醜惡,今有蘇曉康《鬼推磨》記錄1989-2019魔幻三十年--更無法無天、怪誕荒謬的世界政局與社會亂象。 ◎破解中國經濟崛起的「全球化」背景,西方民主體制包裹的利己內核如何戰略...
★《造局者》共同作者麥爾荀伯格、英國前財政部顧問黛安‧柯爾 好評推薦
★《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科技雜誌《連線》等重量級媒體 推薦必讀
一個民主與獨裁政府都想掌握的力量!
「數人頭」的權力在誰手上?誰就能決定自己的身分與歸屬。
2021年5月,中國公布延宕已久的人口普查資料,
先撇開中國普查一直都將台灣人口納入統計資料不談,
在城市出生人口大幅度萎縮,生育下降的情況下,人口仍持續成長,
數據結果引來各界質疑,認為執政者不願面對國力萎縮,進而竄改數字。
而台灣也才於2020年底完成人口普查,
自2010年起,政府採取抽樣調查,輔以行政資料推估,
使普查在多數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完成;
但在人口結構、就業轉型與區域均衡、土地住宅、跨國流動等議題日趨複雜下,
有學者倡議,應該恢復實質意義上的全面「普查」,
才能應對未來各領域政策,更龐大的資訊需求。
◤清點人口的體制如何隨社會演進,又如何回過頭來改變社會樣貌?◢
「人口普查」的確不是一個令人感到興奮的主題,但其隱含的治理力量卻讓掌權者趨之若鶩。民主體制的執政黨與在野黨藉由人口普查資料布局選舉選票策略,而極權統治下的人口普查則企圖讓國家無所不知,達到特殊目的。另一方面,在大數據與數位監視時代下,我們更面臨超越國家政治力的統計力量。
本書作者惠特畢是牛津大學計量經濟學博士,於世界銀行發展數據組擔任資料科學顧問,致力於研究全球經濟創新、成長與發展。惠特畢認為,儘管當前人們為大數據分析與這種新的統計視野感到興奮,但通過公部門的人口普查了解社會,仍是最關鍵與核心的方式。他希望《清點每一個人》能幫助讀者透過解讀特別的量化觀點,理解人口普查如何從滿足執政者的行政管理需求,最終發展成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
◤真正的國界不是地圖上的鋸齒線,而是人口普查的製表◢
人口普查一直是一種政治性的行為,決定著誰屬於這個社會,誰不屬於。古代大部分人口普查只計算男性,美國的人口普查曾經將所有原住民排除在外。至今,人口的計量依然存在很高的政治意涵。
在任何一個時代,進行人口普查都是件大工程,每項被記錄下來的事項都有其意義,你的性別、年齡、居住地、家庭成員、種族、職業、社會地位,乃至於你的健康、生活習慣、前科……等等。當進行所謂的人口普查,意味國家正準備定義你,你會被劃分在哪一個向度,甚至是,你,在這個國家算不算數?人口普查可以是民主的奇蹟、排除族群的手段,更可以是暴政和大屠殺的工具,而人口的計算一直深刻著影響著我們所建立的社會。
◤3000年的人口普查大歷史◢
本書從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蘇美文化、古羅馬帝國談起,也介紹中國上古時期,大禹為了掌控治水所需要龐大土木工程,進行某種人數清點,也發現普查早就存在於儒家思想之中。本書也談及十六至十八世紀西歐地區的重商主義如何看重人口統計,該主義認為,人口是市場成長的動力,也是建構強盛軍力的必備資源,可以保護貿易。人口普查甚至為美國帶來技術創新,科技巨頭IBM的前身就是靠打造普查記錄的機器起家,本書也討論中國的一胎化政策與新疆議題。
在《清點每一個人》這本書的描述裡,人口普查絕對不是枯燥且絕對理性的統計活動,它最終和人有關,是量化社會史的一種形式。
作者簡介
安德魯・惠特畢(Andrew Whitby)
牛津大學計量經濟學博士,於世界銀行發展數據組擔任資料科學顧問,從事視覺化、溝通與戰略工作,致力於研究全球經濟創新、成長與發展。在此之前,惠特畢以研究員與經濟學家的身分任職於英國創新智庫NESTA,處理社會政策和經濟監管方面的各種問題。
早在十年前,惠特畢開始他在牛津大學的學術生涯時,就想過寫一本以人口普查為主題的書。雖然事隔多年後,他才實踐這個想法,但在NESTA與世界銀行工作時,惠特畢一直與人口普查與統計相關主題有著若即若離的緣分,也在一次又一次協助調查時,讓寫這本書的想法更趨成熟。
惠特畢認為,儘管當前人們為大數據分析與這種新的統計視野感到興奮,但通過公部門的人口普查來了解社會,仍是最關鍵與核心的方式。他希望《清點每一個人》能使讀者透過解讀特別的量化觀點,理解人口普查如何從滿足統治者的行政管理需求,最終發展成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
《清點每一個人》是惠特畢的第一本著作。
譯者簡介
周宜芳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後負笈劍橋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曾任職於金融業、出版業,曾任天下文化財經書系主編。現為自由譯者。譯或合譯有《雜訊》、《激進市場》、《不當決策》、《開拓者》、《誰說人是理性的》、《設計思考全攻略》、《雪球》等,目前累計近三十多種。賜教信箱:yifang.chou@icloud.com。
各界讚譽
「當聽到人口普查時,我們會想到數字和統計數據。但作者惠特畢表明,人口普查的歷史是一個引人入勝且具有啟發性的故事,而在《清點每一個人》中,他有說服力地講述了這個故事。」—— 麥爾荀伯格,《造局者》、《大數據》共同作者
「在《清點每一個人》中,惠特畢講述了一個關於人性、文明和權力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果你從未想過一本關於人口普查和執行人口普查的統計學家的書會有多好看,請再想一想,大數據浪潮中對人口普查需求受到挑戰的時候,這本書也是發人深省的讀物。」——黛安‧柯爾,英國前財政部顧問
「這是一本精彩的書。乍看之下,人口普查的歷史可能不是什麼特別熱門的話題,但惠特畢充滿活力的寫作風格,融合故事與知識,形成了引人入勝的敘述。誰能想到,簡單地統計人數可能是一個如此有爭議的問題?」——大衛.史匹格哈特,《統計的藝術》作者
「一部生動且饒富啟發的人口普查大歷史,《清點每一個人》描繪出人與國家之間不斷發展的關係。」——經濟學人
「想要對人口普查的歷史有所了解,一定要看這本書。是兼具閱讀樂趣與高質量研究的罕見佳作。」——華爾街日報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