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記》是季羨林先生國外遊記的一次梳理,向讀者呈現他青年時代赴德國學習及後來作為學者、作家、教育家、史學家出訪印度、緬甸、尼泊爾、泰國、烏茲別克斯坦、日本等國家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與所嘆。
一張張看似平常的紙鈔,往往反映出一個國家的時代浮沉、文明興衰、文化滋養。但對他來說,彷彿一個個夢想躍然紙上。就讓謝哲青以紙鈔為舟、以文字為槳,划過萬水千山,帶我們回到親密、溫暖的記憶深處,回到世界彼端的那個家。
3/26預購,3/31正式上市 完成預購的讀者請於3/31同步書櫃 繼《我輩中人》引起數萬讀者回響, 張曼娟再次書寫中年的風景.幸福的原力 23篇情意真摯的散文, 寫給瞻望中年的你、擁抱中年的你、中年徬徨的你、承擔責任的你、 照顧之路的你,以及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十一國記》是季羨林先生國外遊記的一次梳理,向讀者呈現他青年時代赴德國學習及後來作為學者、作家、教育家、史學家出訪印度、緬甸、尼泊爾、泰國、烏茲別克斯坦、日本等國家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與所嘆。季羨林無論以何種身分出國,都盡心竭力充當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不遺餘力為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鋪路架橋。因此,《十一國記》又可以看成體現中外文化交流及友誼的珍貴記錄。
作者介紹
季羨林是中國著名的散文作家。
饒宗頤先生說:「我所認識的季先生,是一位篤實敦厚,人們樂於親近的博大長者,搖起筆來卻娓娓動聽,光華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帶從容不迫的齊魯風格和涵蓋氣象,從來不矜奇、不炫博,腳踏實地,做起學問來,一定要『竭澤而漁』,這四個字正是表現他上下求索的精神,如果用來作為度人的金針,亦是再好沒有的。」
鍾敬文先生說:「季先生以北人治南學(南亞之學),學成於西方而精通東方(東方之學);學問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寫得好,卻容易被忽略。其實他的文章一直伴隨著他的學問,毋寧說也是他學問生命的一種形態。」
樂黛雲先生說:「每次讀先生的散文都有新的體味。我想那原因就是文中的真情、真思、真美。」
季羨林的散文遊記作品集觀景、詠物、敘事、憶舊於一體,置身其中,能夠讓人穿越時空,穿越不同民族和文化,堪稱一絕。
季羨林筆下的遊記作品不僅具有史料價值,而且極具美學價值。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