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熱愛亞隆作品的紐約州立大學文學教授傑佛瑞.柏曼執筆,細數亞隆著作幕前幕後的精彩點滴。
當結縭超過六十載的伴侶將離你而去時,你怎麼辦? 本書是亞隆夫妻獻給對方的最後禮物,是大師親身示範喪偶、孤獨和哀悼的心路歷程,更是對芸芸眾生的終極關懷——希望以真摯的記錄和覺察,為受苦的人們帶來一絲撫慰。
阿德勒最重要的著作,個體心理學的起點! 「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太少,對待他人的態度容易出問題,判斷力也經常出現偏差,一切只因為我們不夠瞭解人性,所以彼此成為敵人。」 科技改變了生活型態,帶來了便利與效率,卻因此使得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遠,不如以前緊密。人們缺乏交集,大城市裡充斥著冷漠與不信任,也更難...
★讓人生為之一變的全新經典,終於誕生! ★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連續300天長踞暢銷榜,街頭巷尾人手一冊! ★榮獲日本2014年商業書大賞第三名,作者古賀史健榮獲評審特別獎! ★獲選《經理人》雜誌2014年4月商管選書。 ★戴爾.卡內基:「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
童年時期的一切經歷建構了我們,安全的依附關係讓我們能夠有勇氣探索新事物而不陷入失去照顧者的焦慮,這樣的聯結與安全感,是兒童發展心智與興趣的重要基礎。然而,忽略幼兒時期的心理安全時,多數人卻要在成年時期,付出更多代價重新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情緒不會讓你過得很糟,你的想法才會。 當心理師不在你身邊時,本書就是你最佳的陪伴者! 「辨識→反駁→取代」簡單三步驟, 幫助你打破慣性、挑戰自我, 從十大非理性信念中解脫,徹底翻轉生命! 全球暢銷超過150萬冊、啟發數百萬人、影響力遠超佛洛伊德的心理學家經典之作!「情緒/認知ABC...
TED演講超過400萬人點擊瀏覽。亞馬遜讀者4.7顆星好評支持。 這是一本震撼世界的革新之作!幫助我們治癒自己、孩子,以及全世界! 童年的傷和壓力,身體會記住,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 本書教你辨識自己身上是否有這顆炸彈和拆解之道。
本書完整描述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豐富的治療藝術,分為四篇: 第一篇,彙整與闡釋阿德勒學派心理治療的核心概念。 第二篇,介紹作者所創的CADP教學模式。 第三篇,說明如何運用符合社會情懷的蘇格拉底提問法進行晤談。 第四篇,解析填補失去的發展經驗的治療策略。
《背離親緣》作者的憂鬱症經典 憂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寫書探討憂鬱症時,要避免將憂鬱症美化或妖魔化都很不容易,從某個角度而言,我兩種錯誤都犯了。」但也許這樣的寫法才是最誠實的寫法。與其說我對憂鬱症的感覺介於感激和恐懼之間,毋寧說,我以很極端的方式感受到兩者。
在各種文本中,童話是最精簡且純粹的表現。除去文化、歷史等背景脈絡,以扁平的人物、簡單的情節,為人類心靈提供最清晰的說明。因此透過研究世界童話,能對人類的心靈真相有豐富的洞察。
最深入的歐文亞隆作品導讀與賞析,領略亞隆在心理治療與寫作上的獨特魅力!
「長久以來,亞隆就是我的英雄之一……我欽佩亞隆對心理治療和小說文學的深遠貢獻……他不是第一位寫『存在的痛苦』的人,但在這個主題上少有作者能夠超越亞隆的敏銳。其實,他已經將存在的痛苦轉變為心理治療以及心理治療小說藝術的獨特取徑。」────傑佛瑞.柏曼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的著作一直廣受大眾喜愛,他的小說魅力甚至超越許多文學創作。本書由熱愛亞隆作品的紐約州立大學文學教授傑佛瑞.柏曼執筆,細數亞隆著作幕前幕後的精彩點滴。
亞隆的作品匯集了心理治療中常見的議題:治療師的自我揭露、移情與反移情、醫病的性界限、死亡焦慮、存在的痛苦等等;有的是心理治療之所以成功的「魔法關鍵」,有的是生命共有的艱難大問,為何亞隆能處理得絲絲入扣、令人動容?為歷史名人做心理傳記的靈感從何而來?他本人又是如何周旋在「作家」和「心理治療師」兩種身分之間?
本書爬梳了亞隆的非文學與文學著作,包含《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日漸親近》、《存在心理治療》、《短期團體心理治療》、《愛情劊子手》、《當尼采哭泣》、《診療椅上的謊言》、《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凝視太陽》、《一日浮生》與《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等作品。
這是一本亞隆迷寫給亞隆迷的真情鉅作,也邀請廣大讀者一起進入歐文.亞隆深刻的心理治療小說世界。
新書注目焦點
★ 最深入的歐文亞隆作品導讀,不時穿插亞隆的心理治療與寫作背景,猶如比亞隆更了解亞隆的亞隆傳記,引領讀者窺看亞隆心理小說與非小說式的真實與虛構。
★ 提及亞隆透過創作與關懷的角度,主張心理治療中的醫病關係應是彼此揭露的,同時也點出即使是醫者也有內心脆弱之處。
★ 無論是否熟悉歐文亞隆的作品,都能透過本書作者,也是文學教授的傑佛瑞‧柏曼再探普世人性──人類心理的脆弱、疑惑和錯綜複雜的關係──與歷久彌新的哲學與心理學思考。
★ 為心理從業人員、文學閱讀愛好者,也是歐文亞隆舊雨新知們不能錯過的作品!透過本書亦能反思、回顧助人與自我對話這一路來的過程與初衷。
一致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易之新│神經內科醫師、國際費登奎斯協會認證教師(GCFP)
林克明│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榮譽教授
姜忠信│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陳登義│資深精神專科醫師、台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醫療院長
陳豐偉│醫師作家
蔡伯鑫│基隆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
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