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有詩,在昂揚的年代,詩是光燦的日頭;幸好有詩,在混亂的年代,詩是沉吟的歌;幸好這十六個春秋的沉吟,終究誠實表現了台灣與我的對話,以亂為名。
《時間之書》是里爾克最著名的抒情詩集。分為<僧侶生活之書>、<朝聖之書>、<貧與死之書>等三部。台灣詩人方思把書名譯為《時間之書》,然而詩作主題和時間並無直接關係,詩集處理的主題是「祈禱」。中國詩人綠原譯本命名為《定時祈禱文》,楊武能譯名《祈禱書》,較為貼切原意。台灣不少詩人受此詩集影響,瘂弦自此詩...
廚川白村是日本作家、文藝評論家,曾有系統的介紹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文藝思潮。文藝評論集《苦悶的象徵》討論文學創作、鑑賞、起源等問題,他認為「生命力受壓抑而生的苦悶懊惱乃是文藝的根柢,而其表現法乃是廣義的象徵主義。」(鲁迅語)書中所提出的「文學是苦悶的象徵」一語,流傳甚廣。
蕭紅出生於黑龍江省的呼蘭縣城。1940年1月,為避戰亂,移住香港。在香港,懷念故土,於是以故鄉生活為原型,完成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兩年後病逝,年僅31。《呼蘭河傳》以女童的角度描述,有人物沒有主角,有情節沒有主軸,故事平淡,卻淡中有味,藝術成就不凡。
《基度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經典冒險小說,也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好的作品。本書於1844年完成,全書共分十八次出版。後世史學家認為這部書不是大仲馬獨立創作,而是與其他作家合寫。
幸好有詩,在昂揚的年代,詩是光燦的日頭;幸好有詩,在混亂的年代,詩是沉吟的歌;幸好這十六個春秋的沉吟,終究誠實表現了台灣與我的對話,以亂為名。
我漫長的十六年時光之亂,以及十六年間相應的台灣社會之亂,就在這本詩集的書頁之中如潮汐起落,相信聰明而富有想像力的讀者,能夠由這些詩作中,理會我何以使用屈原《離騷》的「亂」以涵蓋這十六年詩作的理由:亂,作為終曲,是治的首章;亂,作為亂世之記,寓有治世之期;亂,作為詩人的煩憂愁苦,則有推雲去霧、漱石枕流之功。 ──向陽
*
《亂》共分三卷,卷一為1989-1993年,卷二為1995-1999年,卷三為2000-2003年。收錄〈烏暗沉落來──獻互九二一集集大地動著驚受難的靈魂〉等四十餘首詩作。因著《離騷》終章的「亂曰」,思索屈原藉此以諷世亂、以理心亂的雙重意涵,詩人成此詩集《亂》,印證其從一九八七到二○○三這十六年間在人生路上步出的凌亂的腳跡,並留存了詩人和變動的台灣社會亂象對話的聲軌。
從文學人到新聞人,再從學生到學者,詩人在角色變換間游移,在峰迴路轉的人生埡口迎風疾行,然更沉澱凝聚的是深情的心、穿透世事的眼,終於,將漫長歲月化作詩篇,與世人分享。
作者簡介
向陽,本名林淇瀁,台灣南投人,1955年5月7日生。中國文化大學東方語文學系日文組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國際寫作計畫)邀訪作家,文化大學新聞碩士,政治大學新聞博士。
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自立報系》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現任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曾獲吳濁流新詩獎、國家文藝獎、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作家、玉山文學獎文學貢獻獎、榮後台灣詩人獎等獎項。著有學術論著《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詩集《向陽詩選》、《向陽台語詩選》、《十行集》,散文集《安住亂世》、《日與月相推》、《為自己點盞小燈》及兒童詩集、評論集等多種。
★2007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