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豬少校的這番話在動物們心中埋下改革的種子,他們夢想著有一天能把人類趕出農莊。在雪球和拿破崙兩隻豬的號召下,動物們以「豬」首是瞻,發起革命,擺脫奴役、高喊自由,建立起最平等的「動物農莊」。
革命後的一切很美好,動物們自給自足,效率也好得不得了。但當工於心計的拿破崙趕走了政敵雪球,將權力抓在自己的蹄中,漸漸的,動物們不知道現在的農莊是否依然平等……
風將會摧毀這座鏡子之城,將它從人類的記憶抹去, 所有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 因為遭詛咒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出版50週年,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全新翻譯!
《地下室手記》是認識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關鍵之作。他似乎透過小說告訴我們當時最缺乏而卻是世上最可貴的東西──個性,又彷彿藉由小說主角的任性來諷刺失控的個性導致規範崩潰、社會瓦解,並提出一連串刻薄的質疑圍繞在這些看似矛盾的議題上,來拷問讀者……
因為愛情,予伊放下傲慢,改頭換面 因為愛情,予伊智覺偏見,激出真情意 珍.阿斯頓傳世的浪漫經典《傲慢佮偏見》 這回,咱用台語來啖愛情的鹹酸苦汫、糖甘蜜甜
《愛在瘟疫蔓延時》以戰火動盪的大時代為背景,在前後橫跨超過半世紀的時間裡,寫盡了愛恨嗔癡的眾生百態。馬奎斯巧妙地將愛情的相思之苦比喻成瘟疫的病狀,而這段無法觸碰、充滿無奈的戀情,也如同無法治癒的絕症般,永無止盡地蔓延下去。 馬奎斯:有兩本書我寫完後整個人好像被掏空了一樣, 一本是《百年孤寂》...
史崔克蘭,一位過著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在人屆中年後, 突然回應內心的呼喚,離經叛道,捨棄原本優渥的生活, 先是兩手空空奔赴巴黎,後又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與土著一起生活, 無論是否能實現理想與熱情,他只知道他要不停地畫, 就算最後被眾人唾罵、窮困潦倒、病痛纏身……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
★真正全新譯本 ★師大翻譯研究所與遠流合作「經典文學新譯」計畫第二本書 在一個語言墮落的時代,作家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在抵抗暴力和承擔苦難上做一個永遠的抗議者。 ──喬治.歐威爾 他不怕分離,不怕被出賣,不怕受盡折磨, 他唯一害怕的,是那股讓他不能再愛人的力量。 在二十...
12個關於流浪的故事,12種孤獨到底的情狀 每個人物都光彩奪目,每篇故事都宛如寶石 小說家心目中最完美的小說! 馬奎斯顛峰狀態的殿堂級神作! 胡淑雯 專文導讀 王定國、伊格言、吳曉樂、高翊峰、陳雪、郭強生、黃崇凱、童偉格、韓麗珠 等小說家致敬推薦!
喬治・歐威爾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是一個人的夢魘式奧德賽遠遊,他經歷的是一個由交戰國家統治的世界,以及一個不但控制資訊、也控制個人思想記憶的權力結構。一個名叫溫斯頓・史密斯的小公務員,在大洋洲共和國冰冷灰白的環境下,加入了一個秘密兄弟會,追尋一段禁忌的婚外戀情——結果卻成了被追捕的國家公敵⋯⋯也是...
《十日談(套裝上下冊)》作品敘述一三四八年佛羅倫斯瘟疫流行時,十名年輕男女在一所別墅避難,他們終日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十天講了一百個故事,故名《十日談》,其中許多故事取材於歷史事件和中世紀傳說。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睽違六十年,翻譯名家陳榮彬全新譯本《白鯨記》,見證亞哈船長與大白鯨莫比敵的海上傳奇。
「你的短處就是看誰都不順眼。」伊莉莎白說。 「而妳呢,」達西笑著說,「就是喜歡誤解別人。」 然而,在愛情的面前,他們都得放下傲慢與偏見 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歡喜冤家,珍.奧斯汀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時代雜誌》評選百大不朽小說
美國現代圖書館評選百大最佳小說
入選大英百科全書《西方世界偉大著作》選集
※收錄原版作者序〈新聞自由〉※
歐威爾「不識時務」的當代政治批判
「如果自由真的具有意義,那就是說出他人不想聽的話的權利。」
※繁體中文首度加收※
1947年歐威爾文章〈我為何寫作〉
一代文豪的寫作養成記
「只要欠缺政治目的,我創作出來的書籍往往了無生氣。」
《動物農莊》是喬治.歐威爾「第一本嘗試結合政治與藝術的文學作品」。
◆為了平等的革命,最後卻淪為一群豬的權力遊戲◆
「獲得自由的那一天。我們要為了那一天奮鬥,即使撐不到那一天來臨……」
◆噤聲之下亦有訴求◆
因英國、蘇聯政治場上見不得人的黑暗,喬治.歐威爾發現書籍往往遭到審查,甚至不得出版。
在誰都不敢開口的年代,《動物農莊》揭露了蘇聯革命的真相,諷刺當時的國際政治局勢。
◆剖析自由與平等的偉大著作◆
「歐威爾鄙視『向當權者折腰的本能』。他堅信大家要有勇氣,即使面對看似無法戰勝的力量,也要保護自己的價值觀。人們應該學著批判性思考與評論,不要把自由視為理所當然,並爭取人民自治的權利,在所不惜。」――《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
作者簡介 |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1903-1950)
喬治・歐威爾,本名艾瑞克・亞瑟・布雷爾。一九〇三年生於殖民時代的印度。在英格蘭就讀寄宿學校,那時便察覺到毒害英國社會的商人階級歧視,漸漸發展出對權力使用與誤用的敏感。一九二一年歐威爾從伊頓公學畢業並加入緬印皇家警察,他後來評論道:「要痛恨帝國主義,就得先成為其中一員。」在緬甸的歲月對他影響深遠。五年後他辭職,宣布要成為作家。
歐威爾當時身無分文、以洗碗工為生。出版《巴黎倫敦流浪記》(1933)、《緬甸時光》(1934)、《讓葉蘭飛舞》(1936)後,西班牙內戰爆發,他與新婚妻子加入反法西斯的民兵團。之後陸續創作《往威根碼頭之路》(1936)、《向加泰隆尼亞致敬》(1938)、《鯨腹之中》(1940)等。之後五年,他任職於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論壇報(Tribune)等媒體,辭職後以精彩的諷刺作品《動物農莊》(1945)一炮而紅,並完成他的代表作――經典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1949)。
一九四五年喪妻後再婚。歐威爾感一九五〇年去世,死於肺結核,享年四十六歲。
譯者簡介 |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現任專職譯者。譯作包括《人生太重要,重要到不該嚴肅論之:王爾德妙語錄》、《草葉集:惠特曼詩選》、《讀報人》、《裝幀師》等。
1996年追頒雨果紀念文學獎
1997年獲頒軌跡獎
2011年普羅米修斯「名人堂」獎
★ 《時代雜誌》評選百大不朽小說
★ 美國現代圖書館評選百大最佳小說
★ 入選大英百科全書《西方世界偉大著作》選集
★ 1996年追頒雨果紀念文學獎
★ 1997 年獲頒軌跡獎
★ 2011 年獲頒普羅米修斯「名人堂」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