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初期的臺灣(1945─1960s)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戰後初期的臺灣(1945─1960s)

  • 出版日期: 2015/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92.0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ISBN: 9789860460742
  • 頁數: 814
紙本書定價:NT$ 700
電子書定價:NT$ 700
電子書售價:NT$ 560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共收錄17篇論文,題材之選擇係學者各就其研究領域,及對1970年代以後的臺灣具有影響力者為準,並著重「繼承與創新」。有關編排方式,則以政府體制的建構與重整、戰後的政經發展、從政府到民間的國際參與、教育文化的奠基與再造等為主題架構,預以此呈現1950-1960年代臺灣在變局之下的特殊狀況,並藉由正面及負面形象的探討,凸顯其時代特色與歷史意義。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36

      本書自1929年出版至今,諸多立論已成學界定說,是日治臺灣研究的標竿之作。作者矢內原忠雄統整分析了1895年之後的整體史事,而著重能夠解釋全局的經濟議題。身為東京帝大經濟學教授,他敏銳的看出殖民政府必須讓臺灣對帝國有利,於是努力引進資本主義並百般維護,一切政策皆由此核心擘劃實行。以此觀點,日治時...

  • 電子書: NT$ 247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 特價 電子書: NT$ 268

    臺灣文學史上古典散文經典「雙璧」之一 臺灣原住民史研究最關鍵歷史文獻 文白對照、歷史解密,再現臺灣原住民的生活風俗

  • 電子書: NT$ 294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變。台海兩岸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一個控制中國大陸,一個控制台灣島──常被理解為中國內戰不可避免的結果。蔣介石的國民黨遭毛澤東擊敗後逃到台灣,建立一個與中共相抗衡的國家,從而創造出國際間棘手的「兩個中國」...

  • 電子書: NT$ 385

      本書以三大篇十個章節的篇幅,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這段歷史過程呈現了國府於國共內戰中潰敗、自大陸倉皇撤退播遷來台之後,如何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並利用冷戰...

  • 電子書: NT$ 15

    《風光臺灣》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四年(1939),由當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所發行的一本寫真帖,書裡收錄了約90張臺灣風景人文照片。 這是一本為促進觀光而發行的臺灣風景寫真集,目標市場則是日本內地的民眾,希望藉由寫真帖的宣傳,以吸引日本本土的遊客前來臺灣觀光。

  • 電子書: NT$ 15

    《臺灣的風光》,山崎鋆一郎編著,出版於日治時代昭和十三年(1938)4月1日,收錄了約65張臺灣風景照片。 我最早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台灣研究古籍資料庫」看到這些臺灣老照片,後來又在國立臺灣圖書館的臺灣學電子資源資料庫看到本書昭和十年(1935)的版本,兩本書略有不同,昭和十年版有15張老照...

  • 電子書: NT$ 49

    《臺灣寫真帖》是日治時代臺灣寫真會所出版的期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古籍研究資料庫」蒐錄了從大正三年(1914)十一月至大正四年(1915)十二月共14期的《臺灣寫真帖》。

  • 電子書: NT$ 15

    本書蒐錄了筆者在網站發表過的「1920年代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系列文章。1920年代,前後約10年的時期,可說是臺灣四百年來思想百花齊放,最多元燦爛的時代。左派的,右派的,溫和的,激進的,各種思想風起雲湧,各種主義燦爛並起,殖民地臺灣的知識份子,勇於衝撞當時的日本殖民體制。這段歷史值得我們回頭重新去認...

  • 出版日期:2017-05-16
    電子書: NT$ 30

    本書蒐錄了日治時期官方及民間發行的彩色版臺灣風景明信片共225幀,並且附錄123幀與內容相關的當代臺灣的風景照片,總計348幀照片。

  • 電子書: NT$ 228

    當時的日籍地主,在臺灣農村社會內造成嚴重不平等,使務農者處於極弱勢地位。 沒有現代機械化器具,農民日出即到田裡幹活,通常直到日落才休息。 只要來場嚴重天災或歉收,農民就得吃番薯配乾鹹豆、喝螺肉湯度日。

  • 出版日期:2018-11-01
    電子書: NT$ 336

    本書採新一世代歷史專家之史觀圖解台灣從史前到四百年歷史的發展,並延伸介紹事件中關鍵人物與歷史現場,成為提供重新思索歷史時空的最佳讀本之一。

  • 出版日期:2015-12-17
    電子書: NT$ 284

    本書鎖定日本帝國統治之下的臺灣,並同時涵蓋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研究視角,亦即將殖民地的文化狀況當作是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相互指涉與相互交疊的結果。書中以討論的材料與內容區分,分別以「空間與時間意識的描圖」、「知識與知識社群的描圖」、「藝術與情感結構的描圖」為主題。

  • 電子書: NT$ 356

    「經濟成長」一直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議題。1980年代中期,經濟學界再現一波研究熱潮,重要成果之一是確認制度對於經濟成長的重要性。制度係由人類所制訂,用來規範政治、經濟與社會活動,而經濟學研究的結論是:市場經濟制度將最有利於經濟成長。

  • 電子書: NT$ 196

    本書為一九七○~一九七三年間,美國國務院外交官員,針對台灣各界的私密訪談報告,揭露出一般政府公報看不見的真實聲音。 內容跨越聯合國代表權、台美關係、台日關係、蔣家政權交棒、內政改革等諸多台灣當時面臨的內外處境與問題,是還原此段歷史的重要拼圖。 瞭解歷史的過往,是展望台灣未來走向的基石,這...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舊書偵探高苦茶,透過一篇篇書話故事帶領讀者夢回臺灣出版的黃金時代。   探訪出價萬金也換不到的絕版珍品,偷看那些只能私下傳閱的漫畫、小說。   回顧臺灣今日廣受喜愛的「主流文化」在戒嚴時代被禁絕、刪減、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娛樂讀物。

  • 電子書: NT$ 280

    ★歷史冷知識x心理分析x文學書寫,刻畫時代與人的糾纏 ★大人物的翻車現場、小人物的燦爛時光、英雄的雖敗猶榮 ★世界主義者、奧地利文學大師最膾炙人口的歷史著作  

  • 詳細資訊

    本書共收錄17篇論文,題材之選擇係學者各就其研究領域,及對1970年代以後的臺灣具有影響力者為準,並著重「繼承與創新」。有關編排方式,則以政府體制的建構與重整、戰後的政經發展、從政府到民間的國際參與、教育文化的奠基與再造等為主題架構,預以此呈現1950-1960年代臺灣在變局之下的特殊狀況,並藉由正面及負面形象的探討,凸顯其時代特色與歷史意義。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